▲
我們?nèi)タ闯I胶值穆飞?,在果園的外面偶遇一片紫蘇。當(dāng)?shù)嘏阃藛T說,他們都喜歡用這個來煮魚、炒螺絲,味道要比蔥姜蒜好很多。
紫蘇
想起當(dāng)初剛學(xué)醫(yī)的時候,總是想著自己要是有個百草園就好了。所以遇到老師說家里有什么草藥總是會忍不住討要。紫蘇就是我曾經(jīng)討要過的草藥之一。記得當(dāng)初把它帶回家,種下后一直沒再怎么打理,結(jié)果它自己在院子里猖狂長開了,目之所及皆是,可見紫蘇的繁殖力、適應(yīng)力還是特別強(qiáng)的。
紫蘇是餐桌上的奇特美味,也是流傳千年的名藥。蘇葉可同其他食物制成既可口又防病的食品。嫩蘇葉切成絲加入冬瓜湯里,適合夏季,食之祛暑開胃;平常燉魚或煮蟹時放些蘇葉,可鎮(zhèn)咳解毒;若與土豆絲涼拌食用,清涼去火;將嫩蘇葉切細(xì)放上鹽和米飯相拌,亦可與面條同拌;蒸饅頭或饃饃時,在屜上鋪一層蘇葉,別有風(fēng)味。用泡菜壇制泡菜時,放點紫蘇葉,也可使泡菜別具香味。
紫蘇拌黃瓜
我國民間還用紫蘇作天然防腐劑。用鮮紫蘇葉包魚、肉等易腐食物,將其置于室內(nèi)通風(fēng)處,常溫下可保存4—5天還呈新鮮狀。在古代,常把蘇葉當(dāng)茶制成飲料,長期服用。蘇葉茶可以解毒健胃,宋仁宗時曾被翰林醫(yī)官院定為“湯飲第一”。
關(guān)于紫蘇,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華佗有一次外出,看到兩個年輕人狂吃螃蟹,后來腹痛難耐,華佗就近摘取了一些紫蘇葉煎水給他們服下,沒過多久,他們就好了。后來,人們就用紫蘇來煮魚蝦蟹。那么,華佗這一招又是跟誰學(xué)的呢?
紫蘇
有一次,華佗在河邊采藥,忽聽河灣里嘩嘩啦啦水響,掀起一層層波浪。一看,原來是一只水獺逮住了一條大魚。水獺把大魚叼到岸邊,嚼吃了好一陣,把大魚連鱗帶骨通通吞進(jìn)肚里,肚皮撐得像鼓一樣。水獺撐得難受極了,一會兒在水邊躺,一會兒往岸上竄,一會兒躺著不動,一會兒翻滾折騰。
后來,只見水獺爬到岸邊一塊紫草地邊,吃了些紫草葉,又爬了幾圈,跳跳蹦蹦地回到了河邊,一會兒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后來華佗就用這種紫色的草來對抗魚蝦蟹寒涼之性。
因為這種藥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華佗給他取名叫“紫舒”。后來人們就把它叫作“紫蘇”了。
我們總能從大自然中得到很多提示,如同紫蘇、鹿銜草等等。
紫蘇燉溪魚
紫蘇,別名桂荏、白蘇、赤蘇等,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莖、葉。紫蘇全身都是寶,多個部位可入藥,其葉稱紫蘇葉,其莖稱紫蘇梗,其子稱蘇子。
中醫(yī)認(rèn)為,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脾經(jīng),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功。紫蘇葉辛香溫散,入肺走表而發(fā)散風(fēng)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寬中,對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兼濕滯之癥尤為適宜;蘇梗有寬胸利膈、順氣安胎的功效;蘇子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
紫? 蘇
“蘇從穌,音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曰紫蘇者,以別白蘇也。蘇乃荏類,而味更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本草綱目》
李時珍說:紫蘇,近世要藥也。其味辛,入氣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則行氣安胎;同藿香、烏藥,則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則發(fā)汗解?。煌?、當(dāng)歸,則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樸,則散濕解暑,治霍亂、腳氣;同桔梗、枳殼,則利膈寬腸;同杏仁、萊菔子,則消痰定喘也。
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半夏、厚樸、茯苓、生姜、紫蘇。為理氣劑,具有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之功效。
《醫(yī)宗金鑒·訂正金匱要略注》中提到:“咽中如有炙臠,謂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氣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氣,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樸、生姜,辛以散結(jié),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飲行涎;紫蘇芳香,以宣通郁氣,俾氣舒涎去,病自愈矣。此證男子亦有,不獨婦人也。”
紫蘇芽苗
參蘇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參(去蘆)、紫蘇、茯苓(去皮)、半夏(湯洗七次)、前胡(去苗)、干葛,各一錢半。枳殼(麩炒)、甘草(炙)、陳皮,各一錢。桔梗、木香,各七分。為解表劑,具有益氣解表、理氣化痰之功效,用于氣虛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有痰濕證。
蘇子降氣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紫蘇子、半夏、當(dāng)歸、甘草、前胡、厚樸、肉桂。為化痰劑,具有降氣平喘、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上實下虛喘咳證。
(文章選自玄鳥旗下《學(xué)會中醫(yī)》)
▲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