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清熱透托法治療搭背一例
張某,男,50歲。
初診∶1991年4月4日。
主訴及病史∶患者六天前因背部長一癤腫輕度癢痛,自行以針挑破并行擠壓,外敷拔毒膏。第二天局部紅腫增大,伴惡寒、發(fā)燒38℃。來院就診時見右側(cè)背部紅腫明顯,范圍約4cm×5cm大小,四周組織腫硬,未見膿頭?;颊哳^痛乏力,呈痛苦面容。便干秘結(jié),尿黃。有6年糖尿病史。
診查∶右背部紅腫,腫象平塌,四周色暗根散,尚未成膿。舌暗紅,苔薄黃。脈細數(shù)。
辨證∶毒熱內(nèi)蘊,氣陰不足。治法清熱解毒,護陰益氣。
處方∶金銀花30g蒲公英30g連翹10g瓜萎30g赤芍10g丹皮10g蓮子心10g白芷10g桔梗10g生黃芪10g花粉10g
外治∶鐵箍散膏加化毒散膏外敷。
二診∶1991年4月9日?;颊叻戏剿?/span>5劑,精神好轉(zhuǎn),頭痛消失;局部紅腫范圍縮小,腫勢逐漸高起,中心出現(xiàn)多個膿頭,疼痛依舊日。大便通暢,小便正常。此時瘡面已由陰轉(zhuǎn)陽,已成膿欲潰之勢,故二診立法可用藥聚毒,透膿外出,故在方中加炒穿山甲10g、炒皂刺10g以助透托。
三診∶1991年4月11日。服二診方藥3劑,患者自訴局部疼痛明顯減輕,局部瘡面已轉(zhuǎn)入頂高根活、四周收束之勢,瘡面多個膿頭出膿汁多量。繼服上方藥3劑,外用甲字提毒捻及化毒散膏。
四診∶1991年4月14日。患者瘡面膿液暢泄,腫勢消退,腐肉脫落,部分瘡面已有新肉生長。此期已漸進收口期,故原方去白芷、桔梗、穿山甲、皂刺之類托藥,加用調(diào)補氣血、健脾之品,故原方加陳皮10g、山藥10g、云茯苓10g、白術(shù)10g。
【按語】本例初發(fā)病時局部腫象平塌,痛不歸中,而且瘡周色暗根散,脈細數(shù),乃一派陰證逆象。因患者平素有消渴病,氣陰兩虛之體實無透毒外出之力,故應(yīng)在藥方中加托藥。然王老認為托法的使用要恰到好處,早期癰腫未成膿者禁用穿山甲、皂刺等峻藥攻之。以防毒泄亂竄。一般來說,清熱不嫌早,托藥卻不宜過早使用,待到已成膿欲潰時方可使用,以助一臂之力。故外科使用托藥與疾病的轉(zhuǎn)歸、順逆、陷與不陷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
八、行氣通絡(luò)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一例
武某,女,72歲。
初診∶1991年6月27日。
主訴及病史∶右側(cè)腰部疼痛六個月?;颊哂诮衲瓿跤已科鸺t色丘疹、水皰,疼痛劇烈,曾診斷為"帶狀皰疹"。經(jīng)治療皮疹消退,水皰干涸,但疼痛不解,觸及病損處痛如刀割針刺,徹夜不眠,用過中西藥及理療等均未好轉(zhuǎn)?,F(xiàn)右側(cè)腰部可見色素沉著斑,摸觸檢查皮損疼痛明顯,伴口干,思飲,周身倦怠,二便正常。
診查∶舌苔薄白、見有瘀斑,脈象沉澀。
辨證∶余毒未凈,氣滯血瘀、經(jīng)絡(luò)阻隔。
治法∶補氣通絡(luò),清解余毒。
處方∶香附12g郁金12g青陳皮各10g木香10g川楝子10g連翹10g丹參20g鉤藤12g菖蒲10g沙參12g麥冬12g甘草10g
14劑,水煎,日2服。
二診∶1991年7月11日。前方藥連服14劑,疼痛明顯減輕,只偶有疼痛,能夠入睡,以手觸及皮損疼痛已不敏感,口干思飲明顯減輕。舌苔薄白,瘀斑變淡,脈沉細。前方夫木香,加柴胡12g再服7劑,水煎,日2次。
三診∶1991年7月18日。前方藥再進7劑,疼痛已消失,諸癥悉安,乃告痊愈。
【按語】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中醫(yī)學文獻中對本病記載很多,有纏腰火丹、火帶瘡、蜘蛛瘡、裙帶瘡、甑帶瘡等稱謂,人們常俗稱串腰龍。而王玉章教授宗古籍所云,根據(jù)病損形狀及癥狀表現(xiàn)。對"累累成珠"似蛇行之狀、如蚊咳咬之苦者,習慣稱之為蛇串瘡。
其病因病機,王老認為"氣"是本病重要病因,不管是肝經(jīng)火盛,還是情志內(nèi)傷化熱,尤其是肝郁氣滯,都與"氣"相關(guān),"氣有余便是火",火熱毒邪中之火毒,其中有些是來自于"氣滯、氣結(jié)、肝郁"等等,而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更應(yīng)責之于"氣"。帶狀皰疹患者多肝膽濕熱,氣滯火邪阻隔血脈;氣機失暢,肝郁不得舒泄,同樣可滯遏經(jīng)絡(luò),因此治療應(yīng)重在行氣以通絡(luò)。王老慣用香附、郁金、青陳皮、木香、柴胡為君藥,意在行氣疏肝;丹參活血養(yǎng)血通絡(luò);川楝子性味苦寒入肝,清解余熱又有止痛之功;連翹清心火、解余毒,方中雖無元胡索、乳沒等止痛之輩,但由于氣行血通經(jīng)絡(luò)暢而達到止痛之效。除此,方中還用菖蒲、鉤藤,一為開竅,一為引經(jīng),兩藥相配更助其經(jīng)絡(luò)通暢,通則痛止。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多病程長,日久疼痛不已、不能入睡,故陰津耗傷,方中用沙參、麥冬不僅能養(yǎng)陰生津,且可防行氣之品過傷正氣之弊;甘草和中解毒,如此配方嚴謹,藥服奏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