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氣化痰湯合瀉心湯治愈咳血一例
康某,男,53 歲。初診∶1980 年1月 28 日。
主訴及病史∶大口咯血2天。患者有肺結核病史(已鈣化),慢性氣管炎合并支氣管擴張5年,曾有2次大口咯血史?,F(xiàn)咳血2天,大口咯血,血色鮮紅,咯血前先有喉頭及氣管作癢,繼而氣逆咳嗽,胸脘悶熱,痰多黃粘,不能仰臥,活動則咯血加重,胃納不甘,大便色絳,小便黃赤。
診查∶查其六脈滑數(shù)有力、右大于左、84次/分,舌苔黃褐厚膩垢濁、舌質絳。體溫36.8℃,兩肺未聞及干濕性啰音。
辨證∶積熱傷肺,痰濁內蘊。
治法∶清熱止血,祛痰化濁,佐以降氣。清氣化痰湯合瀉心湯加味。
處方∶黃芩炭12g 黃連炭 6g 酒炒大黃10g 半夏10g 茯苓15g 橘紅 12g 杏仁6g炒枳實10g 降香10g 瓜蔞 30g 黑山梔 10g 側柏炭10g 茜根炭 10g 藿香 10g 佩蘭 10g 藕節(jié)15g 白茅根 30g 三七粉 3g(沖服)
服上方藥1劑,咳血即止,癥狀亦大減。囑按原方再服藥3劑,以期痊愈。春節(jié)后訪問,咳血未再發(fā)作。
【按語】 本例大口咯血,來勢迅猛,胸滿氣逆,與吐血無異,故用瀉心湯之黃芩、黃連、大黃,清熱瀉火,苦寒直折,以殺其勢。脈滑苔垢,又系痰熱濕濁內蘊之征,故復以清氣化痰湯。全方既能化痰清熱,又能順氣;氣順之后,火熱皆清,亦不再生痰。此外,降香合半夏,降氣降痰,相得益彰;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濁,山梔、側柏炭、茜根炭、藕節(jié)、茅根、三七粉皆系止血藥。若咯血色黑成塊,亦可加桃仁、紅花或煅花蕊石。
四、犀角地黃湯治愈鼻衄一例
王某,男,38 歲。初診∶1979 年 9月 12日。
主訴及病史∶鼻流血 15 天。8 月 17日,突然鼻流血,最嚴重的一天流血5次,每次約 100~300ml,繼而時出時止,頭昏暈痛,口渴鼻干,胸悶氣逆,大便干。
診查∶脈浮大數(shù)、84 次/分,舌苔薄白、舌質紅。辨證∶熱傷陽絡,血熱妄行。
治法∶清肺降氣,涼血止血。犀角地黃湯加減。
處方∶生地 30g 丹皮12g 白芍12g 元參30g 降香10g 酒炒大黃 9g 側柏炭10g炒梔子12g 茜根炭10g 鮮荷葉1角(后入) 藕節(jié)15g 白茅根 30g 甘草 3g
二診∶服上方藥 3 劑,鼻衄基本控制,諸癥均減。于上方去大黃,加阿膠 12g,繼服。三診∶上方藥連服6 劑,鼻衄完全停止,口渴除,胸悶瘥,仍時有頭暈。脈滑、70 次/分,舌苔正常。上方減生地、元參量,又服 6 劑,病告愈。
【按語】 患者素體健康,今突發(fā)鼻衄,觀其來勢之迅猛,衄血量之多,實系熱傷陽絡(即肺絡)、血熱妄行之故。據(jù)證求因,審因論治,法宜清肺降氣,涼血止血。仿犀角地黃湯意加減。唐容川謂∶"血之為物,熱則行,冷則凝。"方以生地、丹皮、白芍、梔子、元參涼血止血;大黃清熱瀉火,苦以降之,經酒制,能入血分,清熱止血作用較優(yōu)。以上皆取"血見寒則凝"之義。降香降氣,尤以大黃能直降胃氣,氣降火亦降,趨"血隨氣降"之理。側柏炭、茜根炭、鮮荷葉、藕節(jié)、白茅根止血兼能祛瘀,遵"血見黑則止"之原則,故能取效迅捷。運用之妙,在于隨證加減,如衄血不止,加三七粉,功兼止血祛瘀;口渴加麥冬、花粉;衄血量多不止,面色皖白,心悸氣促,脈艽或寸大尺弱,慎防氣隨血脫,應去大黃,以沉香易降香,再加生龍牡、人參、當歸、五味子、制附子以鎮(zhèn)納固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