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又又
丁某,女,福建人,2019年12月01日初診。
患者告知近一月來常打嗝,聲音好響,這一周比較頻繁,感覺氣從胸腔里沖上來,在外面感覺比較尷尬。曾去過中醫(yī)館做過針灸、艾灸;也在保健店做過汗蒸、推拿、泡澡,均無效。朋友推薦來診,要求治療嗝逆問題。
初診:怕冷,特別是腰部和雙腳踝處涼,怕風,平時都不敢穿七分褲和裙子。走路容易出汗;胃口正常,但去年有段時間胃脹,今年不會;大便前部正常,后面會細小或爛,有時1天1次或2天一次;小便可,睡眠也可以,但是容易上火,一吃熱氣或熬夜就會長痘;月經(jīng)期短,量少,一般3天干凈,有時痛經(jīng)就艾灸會改善;打嗝的時候左耳耳鳴。舌質淡紅,舌苔微白,舌根厚膩,有齒痕。
診斷為脾氣虛,胃氣上逆。
擬方:旋復花10克,黨參6克, 生姜15克, 代赭5克,炙甘草10, 半夏20, 大棗4枚。5劑
12月7日,患者復診,說服藥期間是有那么點效果,但效果不大,5劑藥后,今天未服藥又是一樣打嗝,期間還多長了兩個痘。然后我就覺得納悶了,經(jīng)方旋覆代赭湯,治療打嗝、噯氣,那是赫赫有名的,以往也曾使用過,開方的時候我是信心滿滿的,這像是給打臉了。然后我就重新翻看了病歷,再細心詢問,沒有多大新信息,飲食消化也可以說正常,就腰部和雙下肢特別怕冷。然后我就折磨這個旋覆代赭湯起來,這個應該用在于脾胃虛弱,胃的肅降功能不大好的情況,還會有胃口不佳,胃腹脹滿,不停的打嗝、噯氣的情況,且應該是沒有上焦熱,下焦寒等癥。因為旋覆代赭湯也是可以歸類到瀉心湯類中,方中沒有黃芩、黃連證明上焦是不熱的,但此人容易上火?沒用干姜而是生姜證明是下焦也不寒,但此人雙下肢腳踝處特別怕冷。應該就是此方無效的原因?
然后我就考慮到就腰部和雙下肢特別怕冷,月經(jīng)量少,痛經(jīng)艾灸改善,大便前硬后軟小,容易長痘痘,舌跟又厚膩,應是脾胃虛寒,肝腎精血不足,而左耳耳鳴應是打嗝噯氣引起。
隨改方如下:吳茱萸20克,黨參15克, 生姜20克, 大棗6枚,當歸15克, 肉桂6克,牛膝6克,芍藥9克,細辛3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 。7劑
12月15日,患者微信詢問打嗝已經(jīng)不會了,吃第三劑的時候就已經(jīng)不會了,怕冷也好轉了,現(xiàn)在腳踝處沒那么怕風了,問我需要改方不?后去掉吳茱萸20克,黨參15克, 生姜20克,再進服12劑,痊愈,前兩天回訪告知今年已經(jīng)敢穿上裙子了。
回看整個過程,有時往往會先入為主,只看到點而忽略了整體;只憑過往經(jīng)驗而缺少辯證。再診后的改方就是用吳茱萸湯和當歸四逆湯加上牛膝引藥下行,也可以看做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證一般用在于虛寒體質的患者,尤其是中焦脾胃虛寒,還有明顯的肝氣瘀滯或是肝火上沖、肝陽上亢等。一方面中焦虛寒,一方面肝氣上沖,進而引起一系列的癥狀,比如嘔吐,吐涎沫,頭痛等等。因此人脾胃虛寒還不是太嚴重,所以沒有嘔吐,只有嗝逆。而當歸四逆湯證一般是陽虛寒凝,血脈不通所導致的手足麻痹、四肢不溫、凍瘡、肌肉關節(jié)酸痛、痛經(jīng)、關節(jié)炎等癥狀,都適合用這個方加減調理。
所以,用吳茱萸配肉桂,能夠散寒補火助陽,把身體里面的殘寒散掉,讓氣血活躍起來;且能夠疏肝下氣引火歸原,再加個白芍順帶消滅臉上的痘痘。黨參、當歸、生姜、大棗補脾益氣,溫肺化飲。通草和牛膝,充當急先鋒,開道引路。桂枝改為肉桂,除了原有的溫通經(jīng)脈外還能引火歸原,再用細辛來幫助發(fā)力。炙甘草充當老好人的角色,哪里缺少補哪里。全方共同唱響了一首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通脈;疏肝下氣,引火歸原的抖音歌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