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 櫻桃
梁啟超說:“與其跟孩子講道理,還不如給立規(guī)矩。” 因為,改變孩子一生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規(guī)矩。 只有懂得立規(guī)矩的父母,才能養(yǎng)出有出息的孩子。
1
沒有允許,不動別人東西,這是教養(yǎng)。 畢淑敏說:“有教養(yǎng)的人內(nèi)心裝著一個溫暖的春天。” 有教養(yǎng)的人,無論走到哪里,和誰相處,都能讓人如沐春風。 他們有著植根于內(nèi)心的善良,無需提醒的自覺,是比金錢更寶貴的財富。 在動別人東西之前,要經(jīng)過對方的允許,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教養(yǎng)。 小孩子好奇心重,看到東西想摸想玩,可以理解成探索和學習。 但是三歲后,就要讓孩子意識到,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隨便亂動。 這是在打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界限,培養(yǎng)他們最基本的私人和物權(quán)意識。 長此以往,孩子才會明事理、有分寸感、言行得體,成為一個教養(yǎng)好、三觀正的人。
2
不說臟話,不做不雅之事,這是素質(zhì)。 《格言聯(lián)璧》中講:“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nbsp;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因為一個人的言行里,藏著他最真實的素質(zhì)和精神面貌。 待人接物,不說臟話,不做不雅之事,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質(zhì)。 而有的孩子臟話連篇,在公眾場合肆無忌憚,不顧別人的感受.....很難讓人不反感。 最可怕的是,父母覺得自己孩子還小,所以很少管教,可久而久之就會素質(zhì)敗壞。 年齡小,并不代表可以被縱容,越不懂事的孩子,越需要管教和引導。 讓孩子保持談吐干凈,舉止得當,素質(zhì)出眾,才是行走于世間最好的通行證。
3
遇到長輩,先禮貌打招呼,這是禮儀。 《論語》有言:“不學禮,無以立。”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待人接物都有講究和原則。 而禮儀,更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遇到長輩,主動禮貌打招呼,是做人最基本的禮儀。 也不能直呼長輩名字,要用尊稱和敬語;和長輩同桌吃飯時,要等長輩先動筷子。 對長輩,有禮有節(jié),畢恭畢敬,這樣才會得到大家的喜歡愛護。 但很多時候,父母會催促強迫孩子打招呼,如果孩子內(nèi)向不開口,父母就會出聲斥責。 我們當然要教會孩子懂禮貌,可真正的禮貌,并非流于表面的客套,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 這需要父母耐心教誨,更要以身作則,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也會謙謙有禮。
4
溝通時,不打斷別人的話,這是尊重。 孟子有言:“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nbsp;人和人都是相互的,你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與人溝通時,不貿(mào)然打斷對方的話,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尊重。 倘若隨意干擾別人,一張嘴就搶話說,都是低情商的行為,不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只會讓對方反感,失去交流的欲望。 行走一世,不僅要會說話,更要善傾聽,這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智慧。 所以,當孩子急于表現(xiàn)自己,打斷他人的發(fā)言時,一定要及時制止。 教會孩子改變溝通的方式,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別人。 將來,才能讓孩子在工作生活中如魚得水,贏得好人緣,把人生路越走越寬。
5
犯錯時,為自己過失負責,這是擔當。 《左傳》中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 而犯錯時,不逃避,為自己的過失負責,是做人最基本的擔當。 見過很多父母,在孩子做錯事后,不嚴格管教,只會在后面擦屁股。 等孩子長大,犯了更嚴重的錯誤后,自己兜不住了,才開始追悔莫及。 其實,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掩蓋錯誤,孩子不知悔改。 從小教會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買單,這才是對待錯誤最好的態(tài)度。 長此以往,孩子才能負責任、有擔當,讓人更愿意與之深交。
6
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位,這是習慣。 喬布斯說:“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yǎng)成習慣;在你生命最后的30年中,習慣決定了你?!?nbsp;習慣,有著頑強巨大的能量,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養(yǎng)成優(yōu)秀的習慣,成為更好的自己,才是幸福人生的開始。 即使是日常生活中,將用過的東西放回原位,這樣的小事。 也可以幫助孩子做出積極的改變,比如愛干凈,還能建立秩序感。 習慣,并非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需要不斷重復,如此才能受益終身。 這是一種復利的效應,看似不起眼,卻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收獲。 在好習慣中長大的孩子,必然會擁有一個正向反饋循環(huán),活出更美好的一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