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油紙傘承載著中國的千年文化傳統(tǒng),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梢哉f“傘”是中國象形文字的杰出代表,字形像一把撐開的油紙傘,簡潔而美觀。“油紙”諧音“有子”,寄托著中國人傳統(tǒng)的多子多福的理念;而傘的繁體字“傘”,五個“人”字寓意五子登科;竹做的傘柄象征節(jié)節(jié)高升;圓形的傘面則象征團圓平安。
據(jù)史料記載,最早的傘是魯班的妻云氏心痛丈夫在鄉(xiāng)間勞作多遇雨淋而發(fā)明的。'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但初期的傘多以羽毛、獸皮等物料制作。油紙傘的使用要到東漢蔡倫發(fā)明造紙術(shù)之后,古人嘗試將桐油涂在傘面上,以達到更好的防水和耐熱的效果,油紙傘正是因此而得名。
在現(xiàn)代社會里,油紙傘不可避免地已成為一種記憶,煙柳畫橋、斷橋相會、長亭相送……都與那讓人難以忘懷的情感有關(guān)。但它所承托的,就像那段過去時光,似乎沾上了點舊色,卻在朦朧幽深的美夢中。
在文學和影視作品里,古鎮(zhèn)雨巷油紙傘總是充滿詩情畫意,訴說著風花雪月。青磚古道,薄霧煙雨,移動的白墻拓展了無限的空間,大紅的燈籠點燃了迷蒙的雨巷,濕漉漉的油紙傘毫不吝嗇地流露出浪漫的情感,古典的旗袍舞起了江南的嫣然。
這次我們來到了安徽六安毛坦廠鎮(zhèn)的毛坦廠老街,這是條江淮地區(qū)極為少見且保存完整的徽派古建筑群,這里人們過著安寧、恬靜的生活。老街人也還靠著那世代沿襲下來的各種傳統(tǒng)手藝。最為出名的就是“承古齋”的大紅油紙傘手工作坊了。
這個老店已經(jīng)有100多年歷史了,現(xiàn)今的老板徐修生傳承了油紙傘的手藝,60多年如一日堅持做油紙傘,作為文化的傳承,令人贊嘆,也期待這一手藝文化能傳承發(fā)揚下去。
做傘,是祖祖輩輩心手相傳下來的工藝。手工油紙傘的制作過程,前前后后分削傘骨、繞邊線、裱紙、收傘、曬傘繪畫、裝傘柄、上桐油、釘布頭、纏柄、穿內(nèi)線等十幾個步驟。
所有步驟中最見功力的是削傘骨,一把紙傘有短骨和長骨,要把竹子一根根剖開削好,還要一根根鉆洞,相當耗工。挑選原料也很講究,竹子、傘紙、棉線都要精挑細選。
刷油是做一把傘的靈魂,傘的防水性好不好,結(jié)實不結(jié)實,都與刷油緊密相關(guān)。
油紙傘,三個字,油為第一,油紙傘刷的油是桐油。桐油是油桐種子所榨取的油脂,有防水、防腐的作用。在道家文化中,桐油被視為驅(qū)邪避兇之物,野鬼游魂聞之會遠遁。將桐油刷在皮棉紙傘面,防雨好,而且非常結(jié)實,有韌性。原來古建用桐油很多,故宮太和殿的金磚便是用桐油浸泡、打磨而成,呈現(xiàn)出一種特殊的潤感。
油紙傘,傘之外形,頂天立地,蘊含中國古典文化精髓——“天人合一”的文化概念,傘骨同聚一軸,象征團結(jié)與力量。是中國古典高雅美的標志之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