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病逝后,王位傳給了兒子曹丕,曹丕也沒慣著漢獻(xiàn)帝,在一幫朝臣的操作下,順利完成了禪位,魏國誕生了,曹丕也就成了魏文帝,追封父親曹操做了魏武帝。
不過很可惜,41歲的曹丕只做了不到六年皇帝就駕崩了,皇位傳給了21歲的曹叡,據(jù)史書記載,曹叡跟祖父曹操非常像,自小在深宮長大的他,耳濡目染全是陰謀詭計,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所以從登基開始,就善于使用帝王之術(shù),
對王親貴族和世族大家制衡術(shù)玩到起飛,要讓他們有對手,讓他們爭,讓他們斗,讓他們對皇帝的一點恩惠都感恩戴德。
而曹丕留給曹叡的四位輔政大臣正好也分為兩派:曹真(曹操養(yǎng)子),曹休(曹操侄子)是皇族派,
陳群,司馬懿是世族派。
在這個組合里,司馬懿是排名最后的,因為從曹操時代,就一直有種說法,司馬懿“鷹視狼顧”有反相
所以,曹氏對于司馬家族的防備心一直都有,曹操在的時候,一直是壓著一頭,而且司馬懿對曹操有種本能的恐懼,所以曹操時代,司馬懿基本是中規(guī)中矩,以文官身份自保。
但加入曹丕陣營后,兩人成了少有的知己,這既和彼此的政治訴求有關(guān),更和當(dāng)時的曹丕的處境有關(guān),因為曹丕從來都不是曹操王位的傳承首選,自然老大不喜歡,群臣更是會墻頭草,很多人偏向了曹植和曹彰,備受冷落的曹丕竟然在司馬懿這得到了慰藉。
時間就到了曹叡執(zhí)政,作為四大輔臣最末,司馬懿一直被壓制,不過命運的捉弄,在一次次地抵御吳國,蜀國犯邊的戰(zhàn)斗中,他是做副手,主角死(曹真做大都督戰(zhàn)敗被諸葛亮氣死),做主角,副手死(木門道,一直是曹叡心腹的張郃被司馬懿借追擊蜀國退兵,借諸葛亮之手射死),
不過,一直不被信任的司馬懿還是迎來了一次人生考驗,確切地說是命懸一線。
諸葛亮因為身體原因,在第六次北伐中原時,不得不開始采取有別于之前穩(wěn)扎穩(wěn)打的策略,開始急功冒進(jìn),而司馬懿也深知道諸葛亮的用兵習(xí)慣,所以就是打算消耗戰(zhàn),擊敗遠(yuǎn)道而來又要求速戰(zhàn)的蜀軍,但百密一疏,最后還是中了諸葛亮的計謀,被包圍在上方谷,而之所以中計,是因為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對諸葛亮的輕視,攛掇副都督郭淮急功冒進(jìn)的結(jié)果,當(dāng)司馬懿得知消息后,趕緊率部隊救援,最終一起陷到了葫蘆形的上方谷里,諸葛亮采取了火攻,一時間,烈焰飛天,眼見得魏軍就要全軍覆沒,沒想到一場大雨從天而降,這場雨不僅澆滅了這場大火,更是徹底澆滅了蜀國興兵北伐的決心,這一戰(zhàn)后不久,諸葛亮就病逝了。
雖然收拾殘兵敗將返回了軍營,但這個處理方式就非常有意思,前邊這么多鋪墊,其實想說一個問題,就是司馬懿雖然手握軍權(quán),但時時處處還在魏國的監(jiān)視之下,況且那時候的司馬懿雖然權(quán)力大,但并不是只手遮天,相對于還實力雄厚的皇族派,他還只能做到人臣的本分,但畢竟“冢虎”不是“臥龍”,為了愚忠而愚忠,他為的是保全自己家族,所以當(dāng)初諸葛亮可以為了正軍心,揮淚斬馬謖,司馬懿不可能為了一個處處對自己心有芥蒂的朝廷,親手殺掉自己的兒子,要知道,家族對于司馬懿來說,那是他存世的動力和奮斗的起因。
那面對朝廷的狐疑,眾將的憤怒,怎么才能既保住兒子,又給朝廷一個交代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