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霞的母親那人和得了骨癌,最多還有三個月的時間,盡管所有人都瞞著她,可她還是從護(hù)士嘴里聽到了真相。
那人和假裝自己不知情,她告訴劉淑霞她的生日,說今年想要過個生日,讓劉淑霞打電話叫來了她的兒子,還給遠(yuǎn)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外孫明中寫了信。
最終,那人和沒能等到過完自己的生日,就在睡夢中走了。而她臨終前的那個夢,也是她這一生可悲的總結(jié)和寫照。
《我們的日子》大結(jié)局,那人和夢到了自己的老伴兒來接她走。她本來是高興的,可轉(zhuǎn)念一想,她有太多放心不下的人和事,她對老伴兒說:
明中讀博,馬上就回來了,他不得結(jié)婚生子,我還得給他帶孩子,這個雪花啊,就跟個小馬似的,就知道瞎蹦跶,你要不給她拽住那點繩子啊,她指不定能蹦出個啥來,淑霞我不放心,她就像個林黛玉呀,我要是走了,她恐怕連飯都吃不上,憲平是個好孩子,就是脾氣暴,心粗,對了,憲安也結(jié)婚了,也有孩子了,他們都忙,整天哪上學(xué)的上學(xué),上班的上班,我得幫幫他們哪……
在夢里,那人和的老伴兒說她就是個操心的命。的確,她操了一輩子心,照顧了家人一輩子,在去醫(yī)院的那天早上,她都還要回家給女兒一家做早飯,所以在她臨終前,她放心不下所有人。
可是,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點?在那人和的這個夢里,她惦記了幾乎所有人,就連女兒的小叔子她都放心不下,可唯獨沒有提到過她的兒子和孫子。
那人和的丈夫去世得早,她獨自拉扯大了兒子和女兒,女兒成家后她就一直跟著女兒一家生活,期間只去過兒子家一次,兒媳婦跟她針鋒相對,她就被王憲平接回來了。
在那人和最后的那段時日里,她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她叫女兒給兒子打電話,兒子跟兒媳來了后,由于兒媳婦不停地在病房外打電話,導(dǎo)致夫妻二人大吵,那人和傷心之下,又把兒子趕走了。
至此,直到離世,那人和再沒見過兒子一面,在她的夢里,有的全是對女兒女婿以及對外孫子外孫女的惦記,半點兒都沒提到兒子。她甚至惦記給明中沒織完的毛衣,女兒家墻根下的兩壇子酸菜。
她還跟老伴兒說:
我要是走了,淑霞就沒媽了。
可她只記得自己是淑霞的母親,不記得自己也是兒子的母親。
那人和操勞了一生,辛苦了一生,她把女兒慣的什么都不會,就像個林黛玉,卻跟兒子一家疏遠(yuǎn)如斯,何其可悲!
那人和的兒子來了后,給她洗了一次腳,那一次,她跟兒子說了這樣的話:
你這是第二次給媽洗腳,第一次那時候你沒結(jié)婚,媽的手啊戳了,沒法動了,你呢,給媽洗了一次腳,真好,自打你結(jié)婚以后,咱們娘倆就生分了,你是個好孩子,媽知道你孝順我,你就是拗不過媳婦兒。
仔細(xì)品味一下,就能發(fā)現(xiàn)這番話有多么誅心。
你想啊,一個兒子,若想要孝順母親,他會有一千一萬種方式去孝順,這是別人能夠阻擋的嗎?就像這次,兒子給母親洗腳,兒媳婦也沒攔著不讓洗不是嗎?
可是在婆婆的嘴里,兒子是好兒子,跟她疏遠(yuǎn)不是兒子的錯,都是兒媳婦的錯,兒子結(jié)婚之前給母親洗了一次腳,是孝順,結(jié)婚之后給母親洗一次腳,就變成了兒媳婦不讓他孝順。
更關(guān)鍵的是,她給兒子灌輸了“你原本是個孝順的孩子,是你媳婦讓你變得不孝順了”這樣的理念,以致她的兒子可以理直氣壯地繼續(xù)不孝順,然后把這不孝順的罪名都推給妻子。
在那人和說出那番話以后,她的兒子說了這樣一句話:
兒子這輩子最大的不孝,就是沒給你找一個好兒媳婦。
一句話,就推去了自己所有的責(zé)任,忽視了他們母子的拎不清,全變成了兒媳婦的錯。接下來,兒子離開了,直到母親離世再沒見過一面,多么可悲!
那人和臨終前的夢里,為什么惦記了所有的人,唯獨沒有惦記兒子和孫子呢?
事實上,她是怪兒子的,她怪兒子跟她的生分??伤辉赋姓J(rèn)兒子真的不孝順的事實,也不想面對因為自己的拎不清導(dǎo)致跟兒子疏遠(yuǎn)的真相,她只有把這一切都怪罪到兒媳婦頭上,才能心安理得地去照顧著女兒一家。
在那人和的心里,女兒什么都不會只會讓她擔(dān)心,兒媳邋遢卻無法容忍,女婿脾氣暴、心粗依然是個好孩子,兒子不孝就是兒媳婦挑唆的。橫豎這一家人,只有兒媳婦一個惡人。
就是這樣一個拎不清的女人,她臨終那么多的不放心,沒能見到兒子最后一面,怪誰呢?是她自己把自己活成了如此可悲的樣子。
那人和這一生,最可悲的是什么呢?
就是她慣壞了女兒,疏遠(yuǎn)了兒子,仇視了兒媳,失去了自己。
這么多年來,除了最后她無能為力的那段時日里,她沒有一天不替女兒做飯打理家務(wù),以致她的女兒什么都不會,離開了她飯都吃不上。
她幾乎沒有一天去管過兒子,就連孫子去了外地打工她都不知道,她把這一切,歸咎于兒媳婦容不下她,可就算兒媳婦真的容不下她,她跟兒子的血緣親情總是在的,這又是誰能阻擋的呢?
實際上,她就是不舍得讓女兒受苦,因為在她的認(rèn)知里,女人嫁給男人,就是要照顧這個男人操持這個家的,她的兒子應(yīng)該讓兒媳婦照顧,而她不舍得讓女兒去照顧女婿,所以她才會一直跟著女兒生活。
她替女兒承擔(dān)了她認(rèn)為她在家庭中的一切義務(wù),然后責(zé)怪兒媳婦不能盡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義務(wù),她擔(dān)心兒子受兒媳欺負(fù),美其名曰替兒子撐腰,實際上是干涉兒子小家庭的生活。
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來說,她是善良的,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上來看,她就是拎不清的。她不僅讓女兒失去了正常的成長機會,也讓兒子享受不到母子親情,更讓自己留下了諸多遺憾。
她這一生,看似都在為兒女活著,實際上,有了她的參與,誰都沒有活明白。沒有了她,女兒不能獨自打理家務(wù);她的離去,也讓兒子心里扎下一根媳婦不讓他孝順的刺。
她帶著遺憾離去,也把遺憾留給了她的子女。這就是那人和這可悲的一生。
人一旦做了父母,總覺得什么都是為孩子而活的,可事實上,你只有把自己活明白了,才是真的為孩子好。你自己都拎不清,卻又處處插手子女的生活,到頭來,只會適得其反,給他人造成麻煩,讓自己活得可悲。
作者簡介:相見相思,一個喜歡讀書和寫字的女子,專注于情感領(lǐng)域的文章創(chuàng)作以及情感問題分析和解答,希望我的文字能夠伴你溫暖前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