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6年,49歲的張說被貶出京,輾轉(zhuǎn)至荊州任長史。呆的時間不長,留下的墨跡卻不少。
“楚國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不懷沈尹祿,誰諳叔敖賢。”便是他登上荊州城外九里臺(樊姬冢又名九里冢),吊古傷今,贊頌樊姬的名句。
當然,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只不過在一堆溢美之詞中,善于點評文章的他,評論起人物來也較為傳神和中肯。那么,樊姬之力,到底體現(xiàn)在哪里呢?下面,我們就來重溫有關(guān)樊姬的故事。
樊姬,樊國人(今河南省濟源市境),姬姓。國名加姓,這是古代公族女子姓名的通用慣例。按史料記載推測,她應(yīng)在楚莊王即位前后嫁入楚國,但又與虞邱子任期相沖突,故不作時間上的考證。
關(guān)于樊姬的故事有很多。如,楚莊王喜歡打獵,樊姬便不吃肉;楚莊王沉湎玩樂,樊姬便不梳妝打扮等等。最精彩的還是她和楚莊王討論令尹虞邱子忠和賢的故事。
當時,楚莊王平叛斗越椒之亂后,任用虞邱子(即沈尹)為令尹。他強國謀霸心切,經(jīng)常與其討論政事,以至廢寢忘食。
一日,不覺又至深夜?;貙m后,楚莊王仍很興奮,向樊姬夸獎虞邱子人才難得。哪知樊姬只是笑笑,未置可否。楚莊王覺得奇怪,便問為什么。
樊姬稍加思索,便以她的認知來作判斷。她說,按道理,我貴為夫人,應(yīng)該希望得到您的專寵,而不是從各國尋求賢淑的女子獻給大王。現(xiàn)在后宮中,比我賢良的有兩個人,和我差不多的也有七個人。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只有讓大王見多了各種風格的美女,知道了她們的各種品行,才能不受誘惑,心無旁騖地處理國事。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后來,楚莊王滅陳國時,俘虜了妖艷絕代的夏姬,雖心有微瀾,也沒納入后宮,而是將其賞賜給了大夫連尹襄老。
講到這里,她突然話鋒一轉(zhuǎn),談起了虞邱子。她說,聽說令尹執(zhí)政十年,雖忠于大王,卻沒有為大王推薦過一個賢人。是楚國沒有人才嗎?還是他蒙蔽國君而堵塞賢人進身之路呢?
樊姬的一番比較,讓楚莊王覺得很有道理。而虞邱子知道后,也羞愧難當,當即尋訪國中賢能之士,孫叔敖便脫穎而出。短短幾年內(nèi),楚國國力大增,楚莊王遂稱霸中原。
還有一個小故事,也充分說明了樊姬的智慧。
據(jù)說,楚莊王想立一位正宮夫人,但妃子眾多,不好選擇。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三天之內(nèi),眾妃各進獻一份禮物,以最能滿足他的需要者中選。
命令一出,后宮一片忙亂,唯獨樊姬優(yōu)哉游哉,絲毫不作準備。楚莊王覺得奇怪,便問其原由。
樊姬卻回答了他三個字:不需要!
莊王就更奇怪了,你不想當正宮夫人?
當然想??!您不是說禮物必須是您最需要的嗎?
是啊。莊王的好奇心越來越強。
大王當下最需要的,不就是一位正宮夫人嘛?!說完,她俏皮地看向楚莊王。
楚莊王會意大笑,隨即立樊姬為正宮夫人。
故事的真?zhèn)尾恢匾匾氖侨藗儤酚趥黜炦@樣的一位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女性?;蛘哒f,人們有意識地將樊姬打上“冷靜睿智”的標簽。如明朝俞林,在他編著的《經(jīng)世奇謀》一書中,就把樊姬列為“女中大夫”的第一位。
樊姬所處時代為禮崩樂壞的春秋中期,中原諸侯荒淫無度,丑聞頻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中原視為南蠻的楚國,卻似一股清流,歷代有明王賢妃。樊姬便是楚王妃中的杰出代表。
樊姬既然被尊為賢后典范,那為什么說,沒能分享丈夫的榮耀呢?前一句是歷史評價,后一句是筆者的推測,僅供各位讀者參考。
先來說說古人對妻子的稱謂和定義。據(jù)史料記載,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
用白話來講,就是天子的正宮(元妃)稱為后,幫天子治理后宮之事;諸侯的妻子稱為夫人,“夫”通“扶”,諸侯夫人大多是政治聯(lián)姻,輔助丈夫是她們的職責;士的妻子稱婦,“婦”通“服”,服從、服侍的意思;平頭百姓才稱妻子,妻者,齊也,是說妻子和丈夫是平等的關(guān)系。
身份、稱謂、職責非常清楚。按春秋禮法,諸侯的公主出嫁后要冠以夫國姓,夫死后冠以夫的謚號;當然也有例外的。如“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文姜,是齊僖公的小女兒(大女兒宣姜),按當時禮法,應(yīng)叫“齊姜”,后嫁魯桓公,冠夫謚號,應(yīng)為“桓姜”;但她少有才名,有自己的獨特稱號“文”。古代女子的稱謂有很多種,在這里,我們講的是通例。
文姜畢竟有謚號。沒有謚號如晉獻公的寵妃、后為夫人的酈姬,是討伐酈戎俘獲的戰(zhàn)利品(酈的國姓也是姬)。后來獻公去世,酈姬亂政,導(dǎo)致晉國內(nèi)亂,諸公子外逃。她沒有謚號,似乎也情有可原。
但樊姬不一樣,她可是春秋霸主楚莊王的賢內(nèi)助,歷代文人騷客贊美的典范。樊姬并非孤例,在她之前,楚武王、楚文王的夫人都沒有謚號。
息夫人像。來自網(wǎng)絡(luò)
如,楚武王的夫人名叫鄧蔓,來自鄧國,蔓姓。她也十分賢淑,曾鼓勵年過七旬的夫君不要改變作戰(zhàn)計劃,盡人事,聽天命。
楚文王的夫人息媯,來自陳國,媯姓,嫁到息國,后被搶到楚國。鄧蔓和樊姬一樣,沒有謚號或可找找例證,那息媯呢?
據(jù)說她面對霸道的楚文王,為了保全息侯性命,以及息縣百姓免遭戰(zhàn)火之災(zāi),而選擇屈辱偷生,來到楚國。后來,生的兩個兒子都當了楚王,即堵敖和楚成王。
楚王的夫人卻是息夫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讓人感到怪異。好像有些刻意,讓后人牢記有過這么一段歷史。
而在秦國,這樣的情況就不一樣。秦穆公的女兒先嫁給在秦國當人質(zhì)的晉公子圉,即后來晉懷公,所以叫懷嬴。因懷公是逃跑回國,懷嬴沒有跟著回去,秦穆公很生氣,又將其嫁給晉懷公的叔叔重耳。后又稱文嬴。拋開倫理不談,史書記載稱謂變化不可謂不詳細。
但對于息媯等楚國夫人,就顯得不一般了。如果非要找理由,息夫人名氣太大或許是其中之一。她被后世譽為“春秋四大美女”之首,又因目如秋水,面若桃花,而被稱為“桃花夫人”,更因為她深愛息侯及息國百姓,又尊為“平安神”。
2000多年過去了,不管是漢陽,還是信陽,凡息夫人所經(jīng)之處,百姓都為她建廟立碑。直到今天,河南息縣仍將息夫人作為展示地方形象的名片之一。
而在楚國故都——荊州,息夫人生活數(shù)十年的地方,卻沒有她的任何痕跡。
這算不算是對息侯的一種安慰?對楚文王的一種無聲抗議?
顯然,這是有意而為之。又或許,諸多巧合湊在一起。
唯一的合理解釋是,楚國是蠻夷之邦,不遵循周禮而僭越稱王。所以,這在史書就出現(xiàn)很奇特的現(xiàn)象,那就是歷代楚王都是王,而他們的夫人則“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樊妃冢。來源網(wǎng)絡(luò)
唐玄宗時,受張說牽連,張九齡也被貶至荊州,也憑吊過樊姬墓。他在詩題中寫道,郢城西北有很多高大的古冢,因年代久遠而不知墓主人是誰。唯有樊妃冢,因后人敬仰,于墓周種植松樹柏樹,故經(jīng)過的人都知道。
今天的樊姬墓不用和周邊古冢比較,現(xiàn)有了簡易墓碑,但不知何故,改“樊姬冢”為“樊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