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讀書,如今似乎有一個趨勢,或出于流行,或為了體察圣意,大多熱衷于列書單,背名錄,不自覺的追求一種“閱讀虛榮”。就像有句話說的,“你不能讀一本書,你只能重讀一本書”。閱讀,成了標(biāo)榜的工具。
當(dāng)然,讀書是有它的功利性的,這不必諱言,興趣愛好也會流俗。雖然,錢穆先生說“讀一書,不要預(yù)存功利心,久了自然有益”,不過這份灑脫的態(tài)度當(dāng)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對普通人而言,若以“利”求其“長久”,久而成其自然,也是一件難得之事。但事實上,讀書以“利”,似乎更難。
于是,當(dāng)“求利”與“無利”都難以支撐起讀書的興趣時,閱讀就難免流于表面。那些“無窮真意侵書架”,也就真的只是侵書架了。目光脧巡處,是滿滿的書脊和空空的記憶。時間檢驗之下,虛榮就是空虛。
完形治療學(xué)派有個理論,若能覺察,必有改變。當(dāng)真正面對“閱讀虛榮”帶來的茫然時,就會認(rèn)真審視讀書這件事。堅持還是放棄,是個選擇。而這時,重讀一本書,卻可以成為艱難中的樂趣。
重讀一本書,會有一種閱讀的舒適感。故事的穩(wěn)定性和預(yù)知性,可以讓人把目光投放在更細微的地方。去欣賞那些被忽略的細節(jié),捕捉那些視而不見的線索,重新建立對作品的理解。
重讀一本書,是對時間的梳理和對自己的剖析。重讀是一種自我反省。而有目的的重讀更是對自我的檢驗。書未曾改變,變化的是人的解讀。這時的書,倒是可以成為衡量人成長的尺度,這卻是閱讀新書不曾做到的。
不過,重讀一本書,也可能會陷入到無意識的自我欺騙和自我約束中,因為人對熟悉感往往會產(chǎn)生慣性,掙脫這種依賴或許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甚至多過新書。
但不管怎樣,擺脫掉無味的虛榮閱讀,無謂新書還是重讀,都會找到它的樂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