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溫 下(轉(zhuǎn)載)
《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三兩(9g) 附子三枚,炮(9g) 細(xì)辛二兩(3g)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qiáng)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進(jìn)一服。
功用: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里實。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fā)熱,手足厥逆,舌苔白膩,脈緊弦。
第一個方子,大黃附子湯,方子很簡單,就三味藥,而且跟《傷寒》的一些方子是很好記的,麻附細(xì)辛,麻附甘草,它這個就是辛附大黃,附子,細(xì)辛,大黃,但是我們要注意它的附子與大黃的用量,大黃的用量小,象調(diào)胃承氣似的。從這兒可以試出它的用藥規(guī)律,作為熱性熱積之邪,需要用大黃瀉的時候,它一般的治療,當(dāng)然在服法上,有分兩服,有分三服,還有分,就一次,而在這里,大黃用的是三兩,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問題要注意,它的附子,熟附子用的量比較大,生附子用量比較小,生的附子一般一枚,它的附子是炮過的,可以看出來,三枚。
它的主要癥狀可以看出來,臍下偏痛,大便秘結(jié),當(dāng)然大便秘結(jié)的時候,同時有腹痛,這才說明它不但有寒,而且腹痛拒按,它這個腹痛是喜溫的,但是是拒按的,所以這些用診斷的道理的時候,不要籠統(tǒng)的,一般的來說,虛性的,寒性的喜溫,喜按,都是這么聯(lián)絡(luò)著,可是它是因為是寒,它所以喜溫的,也可以緩解一些,它喜歡溫,但是它究竟里面有實邪,所以它按了還是不好受,痛還是加劇,它這個臍下偏痛,我個人理解,有好多解釋,解釋我總感覺到比較虛,一般都是講虛寒之氣從下上移,我理解這個脅下,正好是在彎曲的地方,是不是這么個情況,大致是這么個意思,偏痛嗎,脅下嘛,它沒指這個,也沒指那個,它沒有指左,也沒有指右,可是這個硬積的東西發(fā)現(xiàn)在這里,不容易拐過彎來,前天我已經(jīng)介紹一些情況,它的意思一個就是肝區(qū),一個是脾區(qū),也就是升結(jié)腸到橫結(jié)腸,以及橫結(jié)腸到降結(jié)腸,那拐大彎的地方,我估計,根據(jù)我臨床體會,這個脅下偏痛,是指的這個東西,就是有個實的東西停在那兒,這個根據(jù)我的體會講一講,希望大家在臨床上驗證一下。如果這個人不是太胖,胖了腹壁太厚摸不著,不胖的人,你給它摸一摸,這里有沒有硬塊,這種大便結(jié)在里面,它可以形成硬塊,至少這個地方按上去,它的痛加劇。當(dāng)然在手足厥冷方面,更可以知道是寒了,其它的主治證一看,都是一派的寒象,舌苔,脈象都可以看到,它不可能是數(shù)、沉弦、沉實、沉緊,舌苔白膩、白滑。這種情況,它所以造成這個寒,一定是中陽不足,不說脾腎陽虛,一定是中陽不足,舌質(zhì)也可以知道,舌體是胖而色淡,它和熱積的知頭確實是相對應(yīng)的。
因此它里面用了附子,而沒有用干姜,所以這些地方預(yù)先就要考慮一下,在溫里劑沒講,因為我們習(xí)慣講的四逆湯,總講附子是走而不守,干姜是守而不走,實際上這兩個都是辛大熱的東西,但是附子力雄,辛散的更厲害,通行十二脈,它這個地方不僅是散寒,還要散積。那么從這里用細(xì)辛,還可以回顧到講小青龍的時候談到細(xì)辛的特點,細(xì)辛善去水中之寒,有這么句話,就是寒跟水飲相結(jié)的時候,有形跟無形相結(jié),要去無形之寒,就要用辛熱之品,雖然是辛熱之品,但是藥與藥有不同的特性,而細(xì)辛就在這里,善去依附水中之寒。所以有些人光解釋了細(xì)辛去水中之寒為少陰經(jīng)藥,把這個水理解成了少陰腎,寒水之臟,腎為水臟,當(dāng)然它入腎經(jīng),它能夠去在下之寒,它更善于去除與水相結(jié)之寒,所以從這里就可以理解干姜,細(xì)辛作為治療水飲來用,在這個地方,所以用細(xì)辛的道理,另外在講到回陽救逆的黑錫丹的時候,我還要提一提誤用細(xì)辛所產(chǎn)生的問題,它都是一貫的,都是根據(jù)藥的特性而來的。
那么在這種情況我們還要看一看,仲景用這個方子,非常細(xì)心,不僅在量的配伍上,從服法上可以看出,一劑藥吃一次,然后呢,它怎么計算呢,象人走四五里地的時間再吃,以通利為主,吃了通利了,這就冷積就去了,換句話說,一般人走的快點,十里吧,那也就是說,吃藥以后,半個小時到一個鐘頭,看一看,行不行,不行再吃,“服后如人行四五里,進(jìn)一服”,前面有個“分溫三服”。所以這個問題,可以這么來理解它,可以這么注意它,所以這樣的方子是非常峻烈的,下利是非常峻烈的,之所以這樣,就是唯恐辛藥散氣過多,唯恐這些辛藥耗散人體之氣,細(xì)辛與附子并用,所以這個問題再回過來理解一些助陽解表里面的麻黃附子細(xì)辛湯跟麻黃附子甘草湯,這從《傷寒論》的原文上都有那么個區(qū)別,“始得之”,剛得的時候,就用麻黃附子細(xì)辛湯,過幾天后就用麻黃附子甘草湯,這些問題都是要注意的,這個用藥非常嚴(yán)謹(jǐn),大黃附子湯主要把這些弄清楚。
溫 脾 湯
《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用法】大黃四兩(12g) 附子大者一枚(9g) 人參二兩(6g) 干姜二兩(6g) 甘草二兩(3g) 右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臨熟下大黃,與后溫脾湯小異。須大轉(zhuǎn)瀉者,當(dāng)用此方神效。
【本方功用】溫補(bǔ)脾陽,攻下冷積。
【適用范圍】脾陽不足。冷積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溫,脈沉弦。
【方義講述】溫脾湯從表面上看,可以說是通因通用的,它不僅治療大便秘結(jié),還可以治療虛瀉久痢。但是呢,它治這個久痢赤白有手足不溫,脈沉弦,脈沉為在里,脈弦為寒、為飲、為水,這個是從《金匱》里面是這樣講的,痰飲水氣都可以見到這樣的脈象,所以從這兩點來看,沒有熱象。而且是久痢赤白,或者是久久的泄瀉不已,說明了里面無熱,而且這個腹痛必然是拒按的,這才能說明它是瀉的歸瀉的,沒有去的還留著,正因為里面的積沒有去,所以它這個利不會好。因為大便秘結(jié)這個好理解,著重的講久瀉久利,下痢赤白,還要用溫下的辦法,就是因為長期的病了以后,脾胃陽虛,雖然下利、虛瀉沒有好,可是它里面還是有積滯存在,這種情況在臨床上是會見到的,特別在痢疾當(dāng)中,飲食不慎的人,更容易見到這樣的情況,因為俗話有句話:餓不死的瘧疾,吃不死的痢疾。就是瘧疾不要多吃,不要吃飽,這是老百姓的俗語,后來又加了一句,叫餓不死的傷寒,就是這些病,不宜多吃。所以在痢疾當(dāng)中,它吃了以后,消化不好,它就久久的沉積,這種情況還是有的。這樣的情況要根據(jù)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癥狀,來用溫下的藥,既去其寒,又去其積,所以從表面上看是通因通用,而一通以后,實邪一去以后,他的瀉痢就可以止。
那么從前面的方子來看,從前面介紹的方子來看,就加了人參、甘草,這上面的大黃附子湯,去掉了細(xì)辛,加上人參、甘草,也可以說是四逆加人參湯再加大黃,也可以說是理中湯去白術(shù)加大黃附子,是吧。之所以反復(fù)這樣說,可以這么說,可以那么說,著重的說,久瀉久痢它是中陽必虛,冷積所以產(chǎn)生,它必然和中焦脾胃的陽氣虛有關(guān),這個兩點不管它大便通也好,不通也好,是共同的,這是產(chǎn)生寒積的一個主要病機(jī),所以這個地方用這些藥給它治療。既扶正,又溫中散寒,同時這樣一來,那么它就緩和了瀉下的作用。
這個方子在原書上是治療久利的,所以這個方子還要講一講,原書上是治療久利的,同時在《千金》里面就有三個方子,同時在《千金》里面一共有三個溫脾湯,所以方解里面所寫著的,這上面之一,加人參再加大黃是一個,講義翻過來時候還有兩個,一個方子有桂心,就是有肉桂,而沒有甘草,它就是治這樣的證,有寒氣上逆,那么虛寒之氣上逆,就可以產(chǎn)生胃中的不舒,產(chǎn)生了心里的不舒,心悸,都可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所以用桂嘛,溫命門,散陰寒,平?jīng)_逆,它這里附子肉桂干姜都 給用上了,這脾腎并溫,再加上肉桂,就更好的溫下焦,散下焦之寒。所以這兒要注意一個問題,平常我們用肉桂也好,用桂枝也好,平?jīng)_逆,它是治的虛寒性的下焦虛寒沖逆,陰寒之氣上逆才能用桂,如果用到熱病上面就不能平?jīng)_逆了,適得其反,那么這個方子還比較好理解。
它下面有個方子,腹痛繞臍,這兒是要注意的地方,臍下絞結(jié),繞臍不止,那么這個都是里積比較嚴(yán)重的見證,就在臍四周痛的很大厲害,而且是串的,它的串就在周圍串,行走的,它這是因為有里實積在腸胃里面,氣不得通,大承氣湯也有個繞臍痛,所以這些地方結(jié)合起來看,就更能理解它了,因此它這里就把人參給去了,急于去實,所以把人參去加上厚樸,所以這方子的藥味這上面都寫著。但是這些方子究竟是唐代的方子,到了后代的方子,它在處理的藝術(shù)上就比較強(qiáng)些,所以著重看一看附方里面的《本事方》。
《本事方》有個溫脾湯,附子、干姜、桂心、甘草、厚樸,這五個藥都是二兩,加上四錢大黃,這點是我們比較值得實用的寒下的辦法,所以這個溫下去寒積的辦法,你不用瀉藥,不能去其積,而瀉藥又是苦寒的,用多了,以寒助寒,那么你辛熱的藥的散寒的作用就被削弱了,如何的配置的更好一些,經(jīng)過不斷的摸索,在《本事方》,在宋代,就比較進(jìn)步,它在用量上,在互相配伍上,它的用量更小,要按比例來說,它才二十六分之一的大黃,五個二兩是十兩,加上大黃是十兩另四錢,它才有四錢,二十六分之一,二十五倍是十兩嘛,而它每次原方只吃一兩,用量更小了,那么關(guān)于這個問題,后人在實踐當(dāng)中,非常佩服這樣的配伍辦法,特別是喻嘉言他贊成它這個,喻嘉言認(rèn)為它這種方法比較符合仲景溫下的思想,認(rèn)為腸胃痼冷之瀉泄,怎么能用大黃,大黃是苦寒瀉下的,它為什么還要用瀉的呢,因為不用溫藥并不能下積,那么久留之邪非攻不去,用了溫藥可不能制,溫藥不能制它的苦寒之性,而成洞下之勢,所以用好了去邪,用不好,洞瀉,就是大便拉的更不止了,所以它非常佩服徐叔微這樣方子的用法,配伍非常的恰當(dāng)。當(dāng)然這里指的是指久瀉久利的問題,如果是冷積而大便不通,那大黃用量又是一回事,所以這個問題在配伍用量上都要注意。作為一般的溫下的方,《本事方》的溫脾湯比較典型,比較示范性,以此根據(jù)病癥的輕重緩急,也就是說根據(jù)寒積的輕重來不同的用量,但是這幾個方子摻合起來,互相比較,心里就有個數(shù),總的原則,寒下之藥量絕不能大,在方子當(dāng)中是為次,是在溫散的前提之下,去寒的前提之下配用的,大便秘結(jié)的藥,瀉下的藥可多一些,久瀉久利瀉下的藥要少一些,就把這幾個合起來看一看。
三物備急丸
《金匱要略》
【組成用法】大黃一兩(30g) 干姜一兩(30g) 巴豆一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30g) 右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干姜為末,研巴豆內(nèi)中,合治一千杵,用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貯之,莫令歇。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爰水,苦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dāng)差,更與三丸,當(dāng)腹中鳴,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
【本方功用】攻逐寒積。
【適用范圍】寒實冷積。卒然心腹脹痛,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大便不通。
【方義講述】這個方子就比較特殊了,這個方子有巴豆,也是瀉下藥,而巴豆這味藥是辛熱的,辛能散結(jié),熱能去寒,我們所以認(rèn)為三物備急丸治療寒積、冷積, 這是主要的藥。它與干姜相配,散中焦之寒,去中焦之積,這是非常合適的,這是一種正治,寒積在內(nèi),用辛熱之藥散而下之??墒沁@個大黃看起來呢,它擺在第一個位置上,大黃這味藥在這里用量更小了,所以可以考慮,雖然擺在第一位,也是所熟悉的瀉下藥,在這兒它確不是為主的,而是一個相反相成的藥,是一個佐治藥。
我們知道巴豆是有毒的,那么大黃可以制巴豆之毒,用了大黃以后,跟巴豆相配以后,可以既緩和又加強(qiáng)了它的作用,就是說既能使它瀉下的作用緩一些,又能使它的作用加強(qiáng),這個加強(qiáng)就是持續(xù)一些。因為巴豆這個藥吃了瀉也是很厲害的,很快的,但是往往你一瀉而通并不一定能把所需要去除的實積給去了。既實的實邪給去了,另外,用巴豆這味藥一定要按書上說的:去皮、去心,去油,它實際上象花生仁一樣,外面有個硬殼,里面有個軟皮,這個心呢,就象花生的仁,籽一樣,它這巴豆里面也有這東西,這都要去了,去了以后,再壓了去油以后再用,實際上用的是巴豆霜,這個東西量可不能大,因為這個巴豆油,皮膚上沾了,一摸上就起泡,發(fā)泡,所以有些發(fā)泡療法,是用巴豆貼的。例如牙痛,外面貼一層叫它起泡,還有一個瘡,出不了頭,皮破不了,也用巴豆,類似斑蝥的情況,但它的毒性沒有斑蝥大,而且它這個毒性通過去油之后可以緩解很多,它這個服法要注意,另外這個雖然始見于《金匱》,它是在《千金》里面,它就是走路走急了,餓了,又渴又餓,原來是治這個的,又渴又餓的情況下,吃餅,喝冷水,突然的發(fā)生心腹的急痛,痛如錐刺,所以這個問題,所以凡是里面實積比較厲害,氣不通,用它相當(dāng)好,但是用量要小,所講這個灌的方法都是在危急的情況之下,痛的暈厥過去,氣閉證而使用的。通過這個方子還可以看一看白散,通過白散里面對于瀉不瀉的問題,和熱服,和冷服,一個是促進(jìn)它瀉,一個是止它的瀉,跟巴豆用了之后瀉不止的時候,可以喝冷水,喝冷粥,都可以解它,這解藥的,用熱的就可以加強(qiáng)嘛,同時用白散用的是桔梗,還有貝母,所以它不象巴豆跟干姜相配如此的辛熱,跟大黃相配加強(qiáng)了瀉下,所以它那個主要是在胸膈之間,有寒痰內(nèi)積,在膈上可以吐,在膈下可以瀉,三物備急呢,有時候吃了也能吐,前面講了胃分三脘,在上方吐,在中方消,在下方下,所以它有時候也出現(xiàn)這么個情況,但是用量一定要很小,不能大,一般大人用個一二分就不錯了,管用。
瀉下劑就介紹到這個地方,因為還有一些瀉下的方,治療瘀血的,去痰的,去食的,在消導(dǎo)劑里面,理血劑里面,祛痰里面還要介紹,特別剛才提到的陰水和陽水,一個是熱,一個是寒,那么這個在祛濕劑里面還要討論,所以方劑,有時候在前面有些東西可以簡單一些,有些問題引伸,延伸不要復(fù)雜,不要過深,逐步的在后面跟前面聯(lián)系起來,所以在講課當(dāng)中,一定需要把一個全教材東西,自己心里才有數(shù),哪些地方講什么,哪些地方留在后面,哪些地方在前面講的時候,把后面的問題作為一個點破,在后面講的時候,再和前面進(jìn)行對應(yīng),這樣就有一個有機(jī)的聯(lián)系,有個反復(fù)的深入,這樣學(xué)到的東西就更完整一些,更系統(tǒng)一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