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和前面我們提到的那些花兒相比,想必是最素淡的了。宋末詞人張炎《清平樂》一詞小序中道:“蘭曰國香,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所以說蘭花雖無牡丹的富貴張揚、桃花的嬌媚明艷,卻有著其它群芳百卉斷斷不能相比的香氣,是眾望所歸的“國香”。那股馨香幽幽不絕、如絲如縷,沁人心脾。
自有幽香似德人
和諸多花卉相比,其實蘭花“成名”最早,《易經(jīng)》中的句子大家都熟悉:“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相傳當(dāng)年至圣先師孔子也曾經(jīng)是屢屢面試失敗的“面霸”,他“歷聘諸侯,莫能任”。在歸家路上見蘭花默默無聞地生長在隱僻無人的幽谷,不免也喟然嘆曰:“蘭當(dāng)為王者香,今乃與眾草為伍”。這可能是當(dāng)年孔子最真實的感嘆。但后來《孔子家語》中記載時,就有粉飾美化之嫌:“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jié)”――這話就有點像講臺上的味道了。
《孔子家語》一書有爭議,有人疑為后人所作的偽書。但屈原的《離騷》總假不了吧,其中也說:“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我們知道離騷中最擅長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的德操,蘭這種“天下第一香”哪能忽略?
寫此文時,正好電影《梅蘭芳》正在熱映,影片中的人大都稱梅蘭芳的字――“畹華”。這“畹華”的來歷,就是從“梅蘭芳”的“蘭”字而來。說起這個“畹”字,其本意不過就是一個古代的面積單位,如現(xiàn)在常說的頃和畝(一說30畝為一畹,另說12畝為一畹)。但因為屈原那句“余既滋蘭之九畹兮”,這“畹”字就總和蘭花結(jié)了伴。所以梅蘭芳就取字“畹華”(“華”通“花”)。
秋瑾有《蘭花》一詩:
九畹齊栽品獨優(yōu),最宜簪助美人頭。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里面就引用了上面我們所說的典故,“九畹”是屈原的典故,“夫子臨軒顧”是孔子的典故,知道這些典故,秋瑾這首詩就不難懂了。
蘭花不以媚色悅?cè)?,卻以幽香取勝。所以歷來的文人墨客提起蘭花,都是心生敬意。元代余同麓這首詩說得好:
百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雖無艷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明代薛網(wǎng)也有一首《蘭花》詩,和余詩的意境相似: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fēng)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和前面那些常常帶有多種意象,能“客串”多種角色的花兒不同,蘭花所代表的始終就是“ 花中君子”的高尚情懷?!熬犹m”的大名,孰人不知?李白有詩:“為草當(dāng)作蘭,為木當(dāng)作松。蘭秋香風(fēng)遠(yuǎn),松寒不改容……”
元代的《友蘭軒記》中稱“蘭有三善”:“國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無人而不芳三也。夫國香則美至矣,幽居則薪于人薄矣,不以無人而不芳則固守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具矣?!?br>
蘭花,確是“以德服人”的花中君子。
空谷佳人宜結(jié)伴
蘭花多生于荒僻無人的幽谷,而且容色素雅,用來比喻甘貧樂道的隱士高人實在再恰當(dāng)不過了。
元代畫家陳汝言有一首詩: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xiāng)。雖承愛護(hù)力,長養(yǎng)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這里說,蘭花生在深山之中,雖然寒苦,卻也自由自在,一旦為人“欣賞”,移載高堂華廈之下,根株離開適宜她生長的土壤,再也得不到自然界中雨露的滋潤,雖稱為愛護(hù),實際上卻是殘害。哪里比得上讓她自由自在地生長在林壑之間呢?
當(dāng)我們知道陳汝言的遭遇后,會對此詩更多一層理解,據(jù)《明畫錄》(清·徐沁撰)記載:“陳汝言風(fēng)流倜儻,有謀略,張士誠據(jù)蘇州嘗參與軍事,明洪武初官濟南經(jīng)歷,后因坐事被殺,臨刑猶從容染翰,人謂之畫解”。
看來,陳汝言也是暴虐成性的朱元璋刀下的冤鬼,而他臨刑前還從容作畫,大有嵇康臨終彈廣陵散之風(fēng)度??上В谋疽馐窍胱鲆恢赀h(yuǎn)離紅塵的幽蘭,但天地之大,竟無他容身之處,還是逃不過屠刀加身。實在是可悲可嘆!
此外,蘭花獨處山間林下,用杜甫的“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一詩而形容也是相當(dāng)恰當(dāng)。所以蘭花又有“空谷佳人”這樣的稱號。南宋詞人向子諲有一首《浣溪沙·寶林山間見蘭》:
綠玉叢中紫玉條,幽花疏炎更香饒。不將朱粉污高標(biāo)。
空谷佳人宜結(jié)伴,貴游公子不能招。小窗相對誦離騷。
清高的蘭花,其品格是“空谷佳人宜結(jié)伴,貴游公子不能招”,而前面我們說過的牡丹卻是“能狂綺陌千金子,也惑朱門萬戶侯”,同樣是花,用范偉老師的話說就是“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南宋遺風(fēng)張炎有首詞,道盡了蘭花“空谷佳人”的氣質(zhì),也融進(jìn)了自己對故國的無盡思念:
國香賦蘭
空谷幽人,曳冰簪霧帶,古色生春。結(jié)根未同蕭艾,獨抱孤貞。自分生涯淡薄,隱蓬蒿、甘老生林。風(fēng)煙伴憔悴,冷落吳宮,草暗花深。
霽痕消蕙尋,向崖陰飲露,應(yīng)是知心。所思何處,愁滿楚水湘云??闲胚z芳千古,尚依依、澤畔行吟。香痕已成夢,短操誰彈,月冷瑤琴。
晚明畫家孫克弘筆下的蘭花,專學(xué)鄭所南。他也有《蘭花》詩道:“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東風(fēng)時拂之,香芬遠(yuǎn)彌馥”,詩雖然算不得最上乘,但也點出了蘭花“空谷佳人”的特質(zhì)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明代詩人李日華《蘭花二首》中的這一首詩,把蘭香的特色寫得細(xì)膩入微:
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蘭花有這樣一個特點,她的香氣縹緲清幽,把一盆蘭花放在室里,清香時有時無,時隱時現(xiàn),時濃時淡,時遠(yuǎn)時近。北宋詞人曹組有一首詞:
卜算子蘭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逕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
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曹組這個人現(xiàn)在不大出名,但在北宋當(dāng)年可是知名度極高的才子,他深受宋徽宗寵幸,曾奉詔作《艮岳百詠》等詩。然而,宋徽宗是亡國之君,后人因曹組整天陪著徽宗吟風(fēng)弄月,覺得亡國的責(zé)任他也脫不了干系。所以連帶著把他的詞也罵作“側(cè)艷”、“下俚”。有人說世上最藏污納垢的地方一是皇宮,二是妓院。由曹組的經(jīng)歷來看,皇宮更混不得,你看人家混妓院的柳三變多風(fēng)光?
閑話打住,曹組這首詞寫得還算不錯,尤其是最后這兩句“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寫出了蘭花香氣的特點。其實,這正反映了中國古代對君子隱士們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禮記·表記》)。古人推崇的君子高士,往往是不張揚,不狂傲,不盛氣凌人,不乖戾霸道。正所謂:“謙謙君子,有如溫玉”。大家聽中國的古琴樂,往往也是一派平淡謙和,清幽雅致之氣。
蘭花的香不霸氣,不招搖,正如一個溫文爾雅的良友,與之相處,有如沐春風(fēng)之感,如果你不仔細(xì)的話,甚至?xí)怂拇嬖?,正如余同麓《詠蘭》中第一首詩所說: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fēng)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坐久不知香在室”,雖然我們似乎忘了蘭香的存在,但是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身心卻都沾染了蘭花的香氣。古人說得好:“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蘭花正是這樣潤物細(xì)無聲般地熏陶著我們的情操。
蘭草堪同隱者心
歷代持身 高潔的君子,都愛蘭詠蘭,留下了不少詩篇。他們喜歡蘭花,不免都帶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情調(diào)。唐代詩人陳子昂性情梗直不阿,因此受人陷害下獄,他有一首詩寫蘭(《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fēng)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張九齡是唐代開元時的賢相,后來卻受到排擠,于是他在《感遇十二首其一》中同樣借蘭花抒發(fā)了孤芳自賞,睥睨俗士的情懷: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上這兩首詩都相當(dāng)有名,《唐詩鑒賞詞典》上有詳析,此處就不贅述詩意了。許多詩人筆下都寫過蘭,王勃道:“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李白也說:“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fù)悲高秋月。飛霜早淅歷,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fēng)吹,香氣為誰發(fā)”;杜牧說:“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fā)香”;劉商說:“田園失計全蕪沒,何處春風(fēng)種蕙蘭”……
詩鬼李賀雖然沒有專寫蘭花的詩,但他的“一心愁謝如枯蘭”和“衰蘭送客咸陽道”兩句詩中無奈凋萎的蘭草意象,深深打動著千百年來的失意之人。
蘭花的詩詞不可盡數(shù),喜歡蘭花的詩人也不可勝數(shù),此處擇幾個歷史上和蘭花緣深情濃的人來說說吧:
南宋遺民鄭所南(思肖),酷愛蘭花,他畫蘭時從不畫泥土,稱為“露根蘭”,原因是:“土為番人奪去”,以此寄托他對故宋的哀思。后來明末遺民石濤也有詩:“根已離塵何可詩,以詩相贈寂寥之”,正是學(xué)鄭所南而來。
元代書畫家倪云林曾在鄭思肖的《墨蘭圖》上題詩云:
秋風(fēng)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鄭所南傳世的畫作僅有墨蘭兩幅,其中一幅《墨蘭圖》,上有一株一花,墨色淡雅,葉片細(xì)長瘦韌,表現(xiàn)出一種冷清絕俗之風(fēng)韻,題詩道:“一國之香,一國之殤,懷彼懷王,于楚有光”。思念故國之情,躍然紙上。另一幅《墨蘭圖》,用極簡淡的筆墨撇出一花數(shù)葉,畫上題詩:“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xiāng),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落款為“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鈐以“求則不得不求或與,老眼空闊清風(fēng)今古”之章。
圖中在落款時只題丙午干支而不寫元代年號(是時為元大德十年),這表明了他與元朝勢不兩立的堅決態(tài)度。這時宋亡已有二十六年,鄭所南已是65歲的老人,但他的愛國之心,正如圖上的幽蘭,馨香終不改。
幾百年后,到了清代,世上又有了一個姓鄭的愛蘭之人。他就是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鄭板橋性格古怪剛強,最喜畫幽蘭、修竹、怪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畫蘭,當(dāng)真是出神入化,蔣士銓曾贊道:“板橋作畫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qū)懱m如作字,秀葉疏花是姿致”。
鄭板橋所題的蘭花詩不少,我們擇幾首好的欣賞一下:
《高山幽蘭》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dá)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幽蘭》
轉(zhuǎn)過青山又一山,幽蘭藏躲路回環(huán)。眾香國里誰能到,容我書呆屋半間。
《蘭》
世間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畫入懸崖孤絕處,蘭花竹葉兩相遮。
《山蘭》
山上山下都是蘭,香芬馥郁是一般??珊奘廊吮⌒已?,只因高低兩樣看。
《幽蘭》
昨日尋春出禁關(guān),家家桃柳卻無蘭。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訪幽蹤定在山。
《蘭》
春風(fēng)昨夜入山來,吹得芳蘭處處開。惟有竹為君子伴,更無他卉可同栽。
蘭花與竹本相關(guān),總在青山綠水間。霜雪不凋春不艷,笑人紅紫作客頑。
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霧無門不可通。便是東風(fēng)難著力,自然香在有無中。
《題蘭》
味自清閑氣自芳,如何淪落暗神傷。游人莫謂飄零甚,轉(zhuǎn)眼春風(fēng)滿谷香。
鄭板橋這些蘭花詩,和他的字、畫、印組合在一起,形成不朽的藝術(shù)杰作,令世人贊賞不已。
才女中也有不少愛蘭之人,最著名的當(dāng)是秦淮八艷之一的馬湘蘭了。馬湘蘭本名馬守真,因畫得一手好蘭花,又是湖南人,所以號“湘蘭”。她的居處名“幽蘭館”,門前車馬始終不斷,有人稱“凡游閑子沓拖少年,走馬章臺街者,以不識馬姬為辱”,金庸《鹿鼎記》里有一句叫做“為人不識陳近南,縱是英雄也枉然”,套用此語真可謂“尋芳不識馬湘蘭,自夸風(fēng)流也枉然”。
馬湘蘭筆下的蘭花,相當(dāng)出色,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妻方婉儀有詩《題馬守貞雙鉤蘭花卷》:“楚畹幽蘭冠從芳,雙鈞畫法異尋常。國香流落空留賞,太息金陵馬四娘”。馬湘蘭所畫的《墨蘭圖》上有這樣兩首詩,我覺得也非常出色:
何處風(fēng)來氣似蘭,簾前小立耐春寒;囊空難向街頭買,自寫幽香紙上看。
偶然拈筆寫幽姿,付與何人解護(hù)持?一到移根須自惜,出山難比在山時。
留得許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間
古人曾有愛蘭成癡之人,甚至不只愛蘭花,就連蘭葉也如醉如癡般地反復(fù)賞玩,清劉灝有詩說:“泣露光偏亂,含風(fēng)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明人李流芳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盆蘭正開,出以共賞,子薪故有花癖,燒燭照之,嘖嘖不已?;m數(shù)莖,然參差掩映,變態(tài)頗具。其葩或黃或紫,或碧或素,其狀或合或吐,或離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欹,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來而如就,或往而如奔,或相顧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仰而如羞,或偃蹇而如傲,或挺而如莊,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語,或獨立而如思。蓋子薪為余言如此,非有詩腸畫筆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詩記之;欲作數(shù)筆寫生,而亦復(fù)不果。然是夜,與子薪對花劇談甚歡,胸中落落一無所有,伏枕便酣睡至?xí)?。從此病頓減。此花與愛花人皆我良藥,不可忘也。
我們看李流芳的朋友張子薪愛蘭成癖,晚上點了蠟燭看蘭,旁人看來簡簡單單的幾莖葉子,讓他一說,那不但是有“高”有“下”、有“正”有“欹”、有“平”有“揖”,甚至能聯(lián)想出“如笑”、“如嗔”、“如羞”等諸多情態(tài)來,當(dāng)真是太有才了!而李流芳和他面對蘭花,談得高興,竟然病都好了大半,愛蘭至此,可謂癡絕矣。
明張羽《蘭花》詩云:“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贝_實,蘭花雖小,卻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她。鄭板橋那一聯(lián)“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我想肯定也說的是蘭花。
然而,蘭花詩是不少,但是我覺得卻沒有一首是像“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菊花須插滿頭歸”那樣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難道是蘭花太像德人,而世上人誠如孔子所嘆“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也許正像張炎這首《清平樂》中所寫的那樣,蘭花始終和我們有著距離,她不想太靠近紅塵的喧囂:
孤花一葉,比似前時別。煙水茫茫無處說,冷卻西湖殘月。貞芳只合深山,紅塵了不相關(guān)。留得許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