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總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因為一些事情一旦學會,便會成為另外一番樣子。一旦學會了開車,活動半徑就無限延伸;學會了做飯,生活就有了無窮的樂趣(翻車);學會了辦公軟件里的快捷鍵,效率自然成倍增加;學會了打字,輸入和輸出也能更加便捷。
學習同樣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因為同樣是學習,也有高效和低效之分。低效學習諸如大部分人十幾年的英語學習失敗經歷,高效學習諸如我這樣在某一天網絡聊天的時候突然手指在鍵盤上飛舞……
高效學習的定義是什么?一定不是為了簡簡單單的一次考試,而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問題。許岑在他的專欄里對高效學習做了一個定義,高效學習是適合自己的,帶著問題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去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刻意訓練,甚至需要向老師求助。
他把學習分成了兩大類方法,一類是諸如學習語言、樂器、書法這樣的主要靠模仿進行大量訓練的學習方法,也叫做自然學習法。另外一類是諸如學習理工科知識,需要掌握底層規(guī)律和原理的,需要去創(chuàng)造的學習方法,也叫做結構學習法。
這兩種學習方法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更重視量,后者更重視質。自然學習法只要通過大量的模仿訓練,就能夠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水平,而結構學習法需要了解本質,這樣才能進行創(chuàng)造。
以我自己為例,我要想寫一手好看的字,那就屬于自然學習法,要學習設計PPT,那就屬于結構學習法,因為PPT的邏輯和設計,光靠模仿是模仿不了的。
知道了學習方法需要進行區(qū)分,可以解釋一些學習上的困惑,但是解釋不了另外一個問題,都是學習英語,怎么有人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有的人就是學了十幾年都還是看不懂英文文章,無法跟英語使用者交流呢?
這就涉及到高效學習者與低效學習者的另外一個維度的區(qū)別:驅動力不同。這個明天接著復盤。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