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友民近影,原新華路329弄“外國弄堂“的居民,69屆長新中學(xué)畢業(yè)生。退休前在皇城根的出版系統(tǒng)工作多年并扎根定居。本公號昨天剛介紹新華路居民王安憶新作《一把刀,千個字》的書評,那是講述發(fā)生在揚州的故事。作者湊巧今春在櫻花盛開的時節(jié)游攝江南,到訪揚州、紹興等地,今在公號配發(fā)文字圖片,也算為安憶新作的發(fā)行湊份興致吧。
揚州篇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佇立于長江邊江城(唐時武昌鎮(zhèn)地名,漢時又稱江夏)黃鶴樓下送別孟浩然的惆悵意境,現(xiàn)今已再難重現(xiàn),卻未曾想捧紅了下游一代江南名城揚州 …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 “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 …
正是 “人間四月天” ,從揚州到紹興:穿行吳越,應(yīng)是煙花三月下江南。
到了這個年紀(jì)和閱歷,已習(xí)慣了減法人生:從簡,返樸歸真。知道自己更想去看的其實只是 “ 煙雨 ” 江南:即清明過后至谷雨前后,那細雨薄霧之中江南水鄉(xiāng)的朦朧輕渺之靜美。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未央,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聯(lián)合國人居獎獲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著名溫泉城市。
被揚州人津津樂道的“ 皮包水 ”、“ 水包皮 ”的地方生活特征,還原了原本高調(diào)于土豪式的 “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 ”,其實也不過于 “醉” 生 “夢” 死的鄉(xiāng)土輕奢本質(zhì);放松心境到不刻意的無我,你就會看到,揚州還是一座有詩和遠方的小城 …
農(nóng)歷二月中的一天,我們行走在揚州大明寺后院外,鑒真路櫻花大道的花雨下 …
大明寺的棲靈塔塔高九層(民間也有叫做作鑒真塔),初建于隋代;現(xiàn)塔1988年由大明寺方丈重新選址,1993年重建 …
大明寺平山堂,始建于北宋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范仲淹 “ 慶歷新政 ” 失敗后,歐陽修被貶揚州知府時所建。因佇立堂前遠眺, “ 江南諸山一目千里 ”,盡收眼底與視線齊平,“ 遠山來與此堂平 ” 由此得名。重建于清同治年間。
清代書法大家包世臣在揚州東關(guān)街南側(cè)觀巷一園內(nèi)懸聯(lián):“ 為留隙地鋪明月,不筑高樓礙遠山 ”。點明了歐陽修打造平山堂,借鎮(zhèn)江焦山等遠山造景之要義和鑒賞江南名園的要領(lǐng)。
大明寺鑒真紀(jì)念堂建于1973年11月,由我國著名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先生主持設(shè)計。
那幅彰頌高僧功德的對聯(lián):“ 山川異域,風(fēng)月同天 ” ,在此次全球抗疫中傳遍天下。
正堂大殿完全仿照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主體建筑金堂樣式,只是型制由七楹變?yōu)槲彘骸?/span>
金堂是鑒真當(dāng)年親自設(shè)計,既保有盛唐的建筑風(fēng)格,又揉和了日本建筑特征;梁思成主持設(shè)計的鑒真紀(jì)念堂源取金堂構(gòu)思,自有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之意,彰顯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本源。
正殿中央的鑒真坐像,結(jié)跏趺坐,合閉雙目,神態(tài)安詳堅毅。
如果條件允許,這個時節(jié),在吳越之地某個近水靠山的小鎮(zhèn)小住幾天,是尋覓體驗煙雨江南之美的最合適不過的選項之一了 …
運氣如同艷遇般可遇而不可求:此次揚州三日艷陽高照,空氣通透的夕陽下,手機拍攝異常清晰亮麗。
五亭橋
五亭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兩百多年的歷史。橋上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fēng)亭,亭上有寶頂,亭內(nèi)繪有天花,亭外掛著風(fēng)鈴。五亭橋的橋墩由12大塊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橋基。五亭橋的橋身由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卷洞組成。如果乘船從橋下穿過,可以數(shù)出五亭橋一共有著15個橋洞,洞洞相連,洞洞相通。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瘦西湖
通往大明寺鑒真路櫻花大道
鑒真紀(jì)念堂正殿
熙春臺上琴瑟鳴
熙春臺是二十四橋景區(qū)的主體建筑,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這里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臺明月"。"熙春"一詞出自老子的 ” 眾人熙熙,如登春臺"。意指熙春臺前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的繁華場面。相傳當(dāng)年揚州鹽商曾在這里為乾隆皇帝祝壽,所以這一景又被稱為"春臺祝壽"。
夜游揚州古運河
揚州個園
個園是清嘉慶、道光年間“兩淮鹽總”(朝廷的稅收大戶)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興建起來的。當(dāng)時園中遍植翠竹,因竹葉形狀像一個“個”字,故名“個”園。園中的四節(jié)假山很有特色,游園一周,仿佛經(jīng)歷了春夏秋冬。
紹興篇
轉(zhuǎn)進紹興,春雨卻如期而至。
在柯巖鑒湖走進 “ 春來江水綠如藍 ” 的真實意境,滋潤濃烈的郁郁蔥蔥竟讓人產(chǎn)生滿目綠到 “ 不真實 ” 的錯覺……
置身其中,沐心洗肺,有通透內(nèi)外的舒適感 ….…
非但揚州有高僧鑒真大師、有秦觀、歐陽修、杜牧、蘇軾,有史可法、吳三桂,還有劉墉、 “ 揚州八怪(鄭板橋等) ” 等等 …;紹興更是世代輩出,名人大師不絕。
徜徉于青山碧水環(huán)抱的柯巖/鑒湖/魯鎮(zhèn)景區(qū),儼然在千年紹興(山陰/會稽)名人祠中穿行:
從葬在會稽的治水大禹、到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從王羲之,王冕到賀知章,陸游;從秋瑾,徐錫麟,陶成章,到蔡元培,魯迅和其他許多,人杰地靈,世風(fēng)遺澤,令人肅然 …
“正是人間四月天”,穿行吳越,去看我心中的煙雨江南,人文薈萃、生機盎然 …
煙雨紹興 鑒湖
鑒湖 古纖夫道
溪映山舍
魯迅廣場
作者工作照
紹興沈園陸游像
沈園《釵頭鳳碑》
陸游與沈園故事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公元1125-1210年)20歲(公元1144年)初娶唐婉,伉儷情深。后迫于母命,中途仳離。陸游另娶了王氏,唐婉也改嫁趙士程。
十年后的春暖花開之時,倆人邂逅于沈園,已31歲的陸游回憶往事,感慨悵然,題《釵頭鳳》詞于壁間,言盡“ 離索 ”之痛;傳唐婉見而和之,情意凄絕,不久抑郁而逝。
《釵頭鳳》由此成為千古絕唱:
陸游《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fēng)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唐婉《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fēng)干,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陸游對此追悔負疚之情伴隨其終生,晚年75歲時,曾有《詩稿》卷三十八:
《沈園》
城上斜陽畫角哀,
沈園非復(fù)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
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
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
猶吊遺蹤一泫然。
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84歲的陸游最后一次游沈園,寫下
《春游》
沈家園里花如錦,
半是當(dāng)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
不堪幽夢太匆匆。
陸游(公元1125-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陸游一生身處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女真貴族率兵南侵,中原大好河山淪陷。翌年,北宋王朝覆滅。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趙構(gòu)建立南宋小朝廷,對金妥協(xié),自此偏安江南一隅。陸游自幼受先輩愛國思想的熏陶,痛心山河破碎,一生“ 憂國復(fù)憂民 ”。雖一生坎坷,然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信念始終未泯: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xùn)|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夜讀兵書》
老病雖憊甚,
壯氣復(fù)有余。
長纓果可請,
上馬不躊躇。
《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彌留之際(公元1210年1月26日),還是念念不忘祖國遭受異族侵略的仇恨和恥辱,以詩作遺囑,留下千古傳誦的
《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令人無法不肅然起敬 …
陸游的詩文筆力雄健、境界高遠,如同時代的鏡子,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南宋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史譽 “ 一代詩史 ”,對當(dāng)時和后世的文壇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
煙雨氤氳、清秀幽遠的江南 …
周治平《江南有雨嗎?》
點擊右下圖標(biāo)全屏播放。
- END -
新華路時光
xinhualu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