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隱秘的角落》很火,沒時間看,倒是花時間看完了小說《壞小孩》。
現在讀小說,早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代入感,代之一種對于現實世界的真切觀感,這是更加讓人唏噓的。
小說從來就不是小說, 她只是披著小說外衣的劇目,上演的都是人們無從面對的現實。
小說里的人物不多,有三個小孩,背景如下:
朱朝陽,也就是最大的主角,單親家庭,學習成績優(yōu)異,對數學尤其感興趣,在學校總被派出所所長的女兒欺負,被不辨真相的老師冤枉,最后殺死了父親、父親的后妻及女兒,并將一切責任嫁禍給了死去的兩個好朋友普普和耗子。
普普,爸爸被判死刑,說他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弟弟,爸爸告訴普普自己是冤枉的,作為殺人犯的孩子,她被送進了孤兒院,被獸性園長性侵,她長得超出年齡的冷漠,而最后卻因為對朱朝陽的喜歡,而成為殺人幫兇和犧牲品。
耗子,與普普同為孤兒院兒童,看起來高大,宣稱自己愛打架,其實本性依然是兒童,沉迷游戲,容易輕信別人。
另有一個主角張東升,上門女婿,后因為妻子出軌想離婚,懷恨在心,先是謀殺岳父母,然后又毒死妻子,不想謀殺岳父母的事情被三個小孩拍下視頻,被敲詐,一開始是錢,后來被要挾幫助朱朝陽殺他的父親及其后妻。
整個故事的脈絡就是這么簡單,九條人命。
他們真的是壞小孩嗎?
我很難用這樣簡單的幾個字來描述他們。
我試圖猜測作者的想法:
1、孩子的惡,其實是成人世界惡的延續(xù)。
這個世界很奇怪的,認為小孩就該是天使,即使身邊圍繞著的都是魔鬼一般的人物,也要求她們如綿羊一般。
孤兒院的性侵、斷案不清可能的冤案,家產萬貫的父親,因為受制于后妻,居然對自己的兒子可以當做不存在,這個世界可曾對他們溫柔以待?善良可親?
2、孩子的惡,一定有一個幫兇,大人。
朱朝陽的殺人計劃能夠實施,不還是依靠張東升的毒藥嗎?
小孩子可不可以壞?
這個不是可不可以,而是不得不如此,她們沒有社會生存能力,也沒有情感自制和消解能力,在很多時候,她們被當做不懂事的孩子,隨意處置,被漠視,被冷暴,他們有的過早面對了成人世界的災難。
世界存在很多高墻,是你沖不破的。
自然也有很多抗爭,是必然會發(fā)生的。
最后無非魚死網破。
道德一定要出自本心,它必須是雙向要求,父親不愛兒子,又憑什么要兒子一定愛父親?
張東升和朱朝陽,都是殺人犯?誰更可恨?不同的人也許會有不同的看法。
簡單的感覺是:像張東升這樣的人,社會上已經耳聞多了,不是什么新聞,反而是朱朝陽這樣的小孩子,心思縝密,手段狠毒,逆天殺父,簡單刷新了人們對于天使兒童的想象力,大概很多人都會覺得朱朝陽更為可恨吧,因為他是小孩,所以,本是真善美代表的小孩,一旦犯下令人發(fā)指的罪行,就加倍地可恨,這時候我們還加上了倫理的審判。
法律中還是成人定的,給予小孩子的唯一一種保護,大概就是未成人保護法了,突然感覺這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說明我們總還是想到了,小孩子是由大人養(yǎng)成的,沒有天生的壞小孩,只有后天養(yǎng)成的壞分子。
這是一個惡的循環(huán),孩子在家庭被暴力對待,就會到學校、社會釋放自己的不滿,孩子所處的整個社會環(huán)境都是骯臟可怕的,那她多半要過早賠上自己的一生,來回復這些骯臟可怕。
在這個循環(huán)圈子里,我們誰也幸免不了。
這就是讓人窒息的所在。
神探葉軍,最后發(fā)現了朱朝陽日記的紕漏,他到底要不要將朱朝陽繩之以法,還是放他一馬?
這個結局又是一種兩難,我們究竟要用理論、法律,正義、還是要用同情、理解和寬容?
讓我們再讀一讀結局吧:
“看著陽光下的孩子,他突然想起朱朝陽日記里的最后一句話:“好想做一個全新的人啊”
這話,大概是真的吧.......
他很矛盾,也許這孩子已經是個全新的人了,他這么做會不會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他手指停留在“通話”和“取消”之間,只差了一厘米。
這一厘米,向右,也許是有一個孩子從此過上了全新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左,也許他的所有虛偽被揭穿,赤裸裸地展現在周圍人面前,心理受重創(chuàng),改變他接下來的整個人生?!?/p>
這一厘米,通向兩個截然不同的未來?!?/p>
這一厘米,是世上最長的一厘米?!?br>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