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以一篇《易經(jīng)》是什么樣的學問?開啟了解讀易經(jīng)之旅,今天是10月15日,用了近一個月時間,可以說窺見了易經(jīng)的大概思想與輪廓。
我深知僅憑這么幾篇文章,是不能把《易經(jīng)》這部廣大精微的經(jīng)典解讀完畢的,也不是寥寥幾句話就能夠說明白的,易經(jīng)是需要我們時常研究,好好參悟的。
寫這些文章是希望大家對《易經(jīng)》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不是說一提到易經(jīng),那就是占卜算命啥的,那只是小用。更多的是希望我們能知曉易理,對自己進行合理調(diào)整,遵循大道而行。
通過閱讀和思考《易經(jīng)》我的感悟是頗深的:不單是豐富了自己的思維方式,而且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更加趨于完善。
其實在大概五六年前,那時候遭遇事業(yè)的挫折,內(nèi)心很不平靜,然后就在網(wǎng)上系統(tǒng)的看了曾老關于《易經(jīng)》《道德經(jīng)》等講座的視頻(注:是系統(tǒng)的看,不是兩三分鐘的那種短視頻)。
那時候就深深吸引了我:富有哲理且有深度,也很有趣。雖然很多地方是看不懂的,但是我知道其是“寶藏”,這些是智慧的源泉,有助于自己內(nèi)心的豐富,精神的富足,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這幾年時常會系統(tǒng)的看相關的書籍,說實話也不能完全弄懂其中的奧秘,但是這不妨礙自己吸收其精華,內(nèi)化成自己的東西。通過閱讀相關內(nèi)容使精神更豐富對于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且更加夯實了良好的心態(tài)。
良好心態(tài),我很多文章都講到過這個詞語。
什么叫良好心態(tài)呢?就是開心順遂的時候,大家一般心態(tài)都沒問題的,但是遇見不可控,未知的遭遇,亦能保持心態(tài)良好,這才是良好心態(tài)的應有之義。就好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黃河決于口而心不驚慌。
就比如被人所欺,或者受人所氣,很多人這時候就不淡定了,小則生悶氣,感覺自己遭受了不公對待;大則暴跳如雷,破口大罵,這些情緒不穩(wěn)定的時候,肯定不屬于良好心態(tài)的范疇。
同樣是面對以上情況,先冷靜下來,跳出來,隔離開其人其事,(離卦,無論是救火,還是穩(wěn)定情緒,都適用),然后再想解決之道。
就如上善若水一樣,
大家都感覺這句話很好。
什么是上善若水呢?很多人理解為最善良的人如水的品德。按照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維來看:水善利萬物,洪水泛濫也是水的本性,它是一視同仁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有人說“
其實上善若水跟其內(nèi)涵應該是類似的就是一視同仁:水善利萬物,不會區(qū)別對待,發(fā)起“脾氣”來,也淹沒萬物,也不會區(qū)別對待。
再者說上面兩句話,都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jīng)》,有人說過《易經(jīng)》的表象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內(nèi)在就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道家思想。(孔子韋編三絕,作易傳;道家圖騰就是“太極八卦圖”)
所以老子講:“道法自然?!边@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告訴我們判斷是非時要知道,凡是合乎自然的一定是對的,就算在眼下看起來不對,但終究是對的。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內(nèi)在的規(guī)律。一切事物的好與壞、對與錯,都要用是否符合自然這一標準來檢驗。要把自然當作最高的判斷準則,合乎自然的,你就放心去做。
《易經(jīng)》里面所講的吉兇,完全是以是否順乎自然為標準,吉就是順乎自然,兇就是不順乎自然。
《易經(jīng)》是“天人合一”的學問,真正有助于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從自然天道(天),尋覓人類行為(人)的合理途徑,即為天人合一。
天人在我們的內(nèi)心合一,人發(fā)自內(nèi)心敬天、順天,自然天人合一。天下萬事萬物,實際上都脫離不了自然規(guī)律的支配。
人類向自然學習,找出正確的生活法則,這是一條合理有效的途徑。因為人是天地自然所生,效法天地自然是必然的。
《易經(jīng)》本身沒有思慮,也沒有作為。它寂靜不動,卻能夠透過陰陽交感而通曉天下萬事萬物。
萬事萬物,若是分成六大階段,
分別是:動、入、深、顯、靜、代。
配合每一段的實際狀況,采取合理的必要措施,自然能順利發(fā)展。?很多時候同樣一件事情,只要立場不一樣,看法就不一定相同。
我們的行為,最好憑良心,合乎自然、道德的要求。凡是應該做的,不論結果怎樣,都應當去做。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才是正當?shù)膽B(tài)度。
自然現(xiàn)象本身并沒有吉兇的分別,站在人類的立場,才有吉和兇,因而產(chǎn)生悔或吝的反應。一切吉兇,都伴隨我們的七情六欲而產(chǎn)生,只要我們的情緒起了愛好或憎惡的變化,吉兇便隨之出現(xiàn)。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說實在話,老天不會保佑任何人。這句話是說“你自己努力,老天就會幫助你”凡是順應天道的人,上天必然加以佑助。
但是天助己助者,一切仍然要靠自己的努力。只有修己以誠,自律自主,上天才會加以佑助,所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老天只幫助應該幫助的人,不會幫助不應該幫助的人,這叫自然規(guī)律。你好好做,我就按照自然的道理幫助你。人順著自然的道理去走,就能吉無不利,這是必然的。
《易經(jīng)》的主張非常清楚: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全部的責任。(自作自受,中性詞)
致中和,行中道,凡事求合理,
用理智指引感情,自然趨吉避兇。
所以我們只有適時持經(jīng)達變,
才能依據(jù)原則做出合理的變通。
站在不變的立場來變,才不會亂變。
有變必有常,因為它們是相對的,變?nèi)绻顷?,常就是陰,兩者是分不開的。要知道,變只是現(xiàn)象而已,變的背后一定有不變的東西。
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
才叫作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所以太極就是有所變有所不變。
生活的方式可以變,而生活的法則不能變。我們應該學會持經(jīng)達變:就是說堅持原則,卻能夠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通權達變,尋找出合理的平衡點。
人類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是原則,萬變的是現(xiàn)象,我們要用不變的原則,來應對萬變的現(xiàn)象,這才是智慧之道。
把這些變化的道理,應用在日常生活上,而且知曉“易理”的人,本身就會具有美好的德行。
《系辭》上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緊接著便指出“繼之者善也”——一陰一陽的相互對待和作用,是萬物的根本,我們把它稱為“道”;而繼承道的開創(chuàng)萬物,便是“善”。
一陽一陰就叫仁,就叫中,就叫太極。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果仁,埋進土里以后,它會發(fā)芽,會長出一棵茂盛的樹來,就靠那個“仁”而已。仁是最核心的東西,天地萬物都有仁。
所以“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就是一陰一陽。中國人是全世界唯一同時講兩句話的人,我們講話經(jīng)常是陰陽同時講。
嘴上說的這句話叫作陽,因為聽得見;心里說的那句話叫作陰,是聽不見的。有陽就有陰,有虛就有實,有看得見的就有看不見的,有摸得著的就有摸不著的。
既然進入了《易經(jīng)》的大門,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看任何事情都要用這樣三句話來綜合考慮問題:
用陰陽的觀點,
以自然為標準,
做合理的判斷。
系辭下傳說:“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北闶歉嬖V我們,千變?nèi)f化的背后,有一個不變的道理。換句話說,有看得見的現(xiàn)象,就有看不見的勢力。
系辭下傳說:“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备嬖V我們《易經(jīng)》的基本道理,在于事物窮極了就發(fā)生變化,變化了自然就會通達,通達了就能夠持久。
孔子提倡“不占而已矣!”誠心誠意才可以引發(fā)自己的第六感,鼓勵大家發(fā)揚易理,遵循大道而行。
宇宙是一個大太極,我們只是一個個小太極。我們思慮任何問題,都應該站在宇宙整體的立場,必須發(fā)展出整體思維,才能夠兼顧并重,面面俱到。
人人都是一個太極,
有物質的需求,也有精神的覺醒。
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發(fā)揮仁心,以感應天地與他人。在物質方面,我們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然而精神方面,卻是可以推己及人,既久且遠。
上天是公正的,人人隨時都能夠“求道”、“修道”、“明道”、“悟道”,以致我們常?;ハ嘣儐枴爸恢馈?。
研修易學,真正的功能,是改變自己的命運。方法十分簡便,就是以自己的心,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態(tài)度。起心動念,想正確的事,表現(xiàn)出合理的行為態(tài)度,事情就會順利。
我們所能做的,應該是知所自處。也就是調(diào)整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以求趨吉避兇。
我們現(xiàn)在常說要存好心,要說好話,但什么叫存好心、說好話?心里頭只有兩個字:合理,嘴巴里只有兩個字:妥當。合理地判斷,然后妥當?shù)乇磉_,就是存好心,說好話。
《易經(jīng)》廣大精微,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易》是群經(jīng)之首。研究《易經(jīng)》,一定要有比較寬廣的包容性。
易學所重視的“時”和“位”,便是提醒我們,隨著身份、場合、時機、情勢的變遷,合理的標準也會有所不同。
元,始也;亨,通也;
利,和也;貞,正也。
亨:通達,互通有無;
利:義之和,利益要公平的分享;
貞:公正,保持固正的操守。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易經(jīng)》一部古老的傳世經(jīng)典,高度濃縮的人類智慧,學習研究易經(jīng)可以讓我們思維更通透,如把真正的易經(jīng)智慧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去,那么我們可以更加幸福。
精神內(nèi)守,心態(tài)平和。
通過研讀《易經(jīng)》我的思維方式,
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加客觀也趨于完善。
希望大家也能有所收獲:
知曉易經(jīng)的奧秘,
為我們的人生增添力量與智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