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chǎn)國和豬肉消費國,在如此高的豬肉消費量背后,是中國人長久以來對豬肉菜肴的鉆研和理解。
在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餐桌上,一定會有幾道以豬肉為主角的硬菜。 比如廣東地區(qū)的烤乳豬和豬肚雞,前者皮脆肉香后者滋補養(yǎng)身;浙菜中的東坡肉和梅菜扣肉,無疑是豬肉菜肴當中兼?zhèn)湫闻c味的上品;川菜里的回鍋肉和炸酥肉,口味火爆且下飯。
蘇軾與東坡肉
說起吃豬肉,就不得不提中國歷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蘇軾因反對激進的王安石變法,被新法的得力干將們羅織烏臺詩案,入獄130多天,后來被貶到黃州,以有職無權(quán)、無公務(wù)員待遇的團練副使(近乎縣武裝部副政委)身份被下放看管——略好于軟禁。
以受監(jiān)管罪人的身份,蘇東坡帶著一家老小,來到偏遠的黃州,沒有住處,就將就河邊的荒廢驛站搭建住所,還在住地不遠處開荒種菜,還因此字號“東坡居士”,那個河邊破驛站,也美其名曰“東坡雪堂”。
深接地氣的東坡居士很快發(fā)現(xiàn),黃州的豬肉價格特別便宜,比白菜價還便宜,跟不要錢似的。這是一個天無絕人之路式的發(fā)現(xiàn)。
于是就琢磨著用從小在眉山老家見聞過的川菜方法,操練起烹飪來。
他還怡然自得的寫了兩首詩,這是他文學水平最差但味道最好的兩首打油首詩:
豬肉頌
宋·蘇軾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據(jù)說,蘇東坡還研制出了“羊蝎子、東坡豆腐”、 “東坡豆花”、“東坡玉糝”、“東坡芽膾”、“東坡餅”、“東坡酥”、“東坡墨鯉”……等等
惹得黃州大小官員、鄉(xiāng)紳、和尚都聞香前來,還非要請他去鑒賞赤壁古戰(zhàn)場,留下詩文和墨寶。于是乎,又有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
“東坡肉”與《豬肉頌》,就是在生活極其艱難、境遇極其糟糕的情形下誕生的。知曉蘇軾的從生死關(guān)口掙脫出來的情景,就不難體會到《豬肉頌》中所閃爍的超乎常人的平和樂觀精神了。
蘇軾此詩題《豬肉頌》三字,看似滑稽,實際是在幽默中蘊涵了嚴肅的主題的。作者的頌,當然包括了在味覺方面的享受,對自身的烹調(diào)創(chuàng)新方面的自得;但是當我們了解了蘇東坡當時的艱難處境時,就會在詩人享受味覺美味后面,朦朧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
林語堂繼續(xù)感慨道:“蘇東坡一生最可愛的時候就是他當農(nóng)夫的歲月。人們由衷贊美頭戴斗笠,手扶犁耙,立于山前田野里的一位老農(nóng),如果他還能寫一手好詩,擊牛角而歌,酒后在月下徘徊的話,那真是天底下最偉大的頑童——或許造物主就希望人都是這樣的吧!”
從小到大,我們早已在學習生涯中品讀了許多東坡居士的詩,他們陪著我們長大,而我們也在不知不覺的陪著這位詞人從意氣風發(fā)的少年狀元郎到流落天涯,輕舟苦旅的漂泊。
離開了課堂,我們心中的這位詞人是否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讓我們翻開這本《蘇東坡詞傳》再一次寄念想予這位詞人,和他一起苦中作樂,風雨飄搖。
蘇軾的詞另辟蹊徑,以清曠之氣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為文,而文絕千古;不刻意為人,而名重九州。本書結(jié)合蘇軾的經(jīng)歷,對其詞進行了情感化解讀。
除此之外,還有5冊值得大家學習背誦的經(jīng)典文集: 《納蘭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蘇軾詞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