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entine's Day
從小就聽大人們說,我有個大爺在兵荒馬亂鬧饑荒的時候去了山西,后來就在山西的大山里成家落戶。
這里提到的大爺,并不是“伯父”的意思。“爺”發(fā)重音,在我們豫北地區(qū)是對爺爺大哥的稱呼。為了便于理解,下面只好將“大爺、大奶”寫成大爺爺、大奶奶,似乎更通俗易懂些。
聽說大爺爺跟大奶奶早年來過我家?guī)状?,只是那個時候我還小不記事。我真正第一次見到大爺爺,是我十幾歲的一個冬天。有一天放學(xué)回家,見屋里有個白胡子老頭在跟我爺爺促膝長談。父親在院子里殺雞,母親在廚房里炸油饃。聽父親說,屋里那個白胡子老人就是我的大爺爺。
大爺爺偏瘦,個頭不高;戴著一頂獸皮帽,穿著一身老棉襖、老棉褲,襖外面束著一根“戰(zhàn)帶”;腳蹬一雙豆包式的老棉鞋,腳脖上還扎著老年人標(biāo)志性“捆腿帶”。也可能是離開老家時間久的緣故吧!大爺爺說起話來稍微帶了點山西老陳醋的味兒道,不過,我還能聽懂他說的是啥。
我很快就跟大爺爺混熟了,沒事就纏著大爺爺,讓他給我講大山里的故事。就憑大爺爺講的那些奇聞趣事,成了我跟小同學(xué)、小玩伴們炫耀的資本。
大爺爺?shù)牡絹?,使我家頓時熱鬧起來,每天都有人過來跟大爺爺攀談。就連村東西兩頭平時不怎么走動的人,也來跟大爺爺聊天、敘舊、拉家常。雖然說的都是“陳芝麻爛谷子”的陳年舊事,但能看出來,他們聊得很投機,也很開心。當(dāng)他們聊到當(dāng)年挨餓、受罪的時候,也會長吁短嘆、兩眼含淚。
村西頭磚窯廠的人聽說大爺爺是燒了幾十年磚窯的老行家,馬上來請大爺爺去窯廠給他們指導(dǎo)一下。
啥叫“指導(dǎo)”?無非就是背著手先參觀后指導(dǎo),最后說上幾句官話就行了。我們那坊間就流傳著一個官員講話的段子——
據(jù)說民國時期,有一個干部下鄉(xiāng)講話時拖著長長的官腔:“老鄉(xiāng)們!啊!我是縣長……?。 蓙淼模∥医裉焓亲鴮\嚒?!……拉磚的車來的!這次主要是來抓婦女……??!……工作的!……”(后面幾句有點“三俗”,略去)
大爺爺是個實在人,說話辦事從來不會打官腔、玩虛套。就見他來到窯廠的大窯口,拉開火門看了看火候,順手拿起火鉤掏了掏煤渣,隨后端起特號鏟煤大鐵鍬,填進去幾大鍬煤。這一連貫動作大爺爺操作起來是那么的嫻熟、利索,令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豎起了大拇指。這就應(yīng)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話:“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
從此,大爺爺經(jīng)常去磚窯廠幫忙,不管是裝窯擺放土坯,還是點火填煤、封窯口、攆煙、洇窯,大爺爺?shù)搅烁G廠趕上啥活就干啥活。窯廠的人詼諧地評價大爺爺,說他是“納鞋底子不拿錐子——針(真)中!”
窯廠最累人的活是洇窯,當(dāng)時沒有抽水設(shè)備,全靠人工往上挑水。80多歲的大爺爺也加入到挑水的行列,從距磚窯50米處的水坑里,挑著兩桶水不緊不慢地順著窯邊的土坡爬上十幾米高的窯頂。一輪下來十幾個來回,幾個壯勞力累得撂下水桶坐在地上咧著大嘴直喘粗氣,大爺爺只是解開戰(zhàn)帶透透氣,悠閑自得地坐在兩桶之間的扁擔(dān)上“吧嗒吧嗒”抽旱煙。就憑挑水不喘的實力,大爺爺一下子征服了窯廠所有人。
大爺爺這次回老家,好多都人勸大爺爺:“你在山西沒兒沒女的太孤單了,你再瞧瞧咱這一大家人,孫男娣女的多熱鬧!你就留下來別走了!讓你侄子、侄孫給你養(yǎng)老!”父親等著大爺爺表態(tài),只要大爺爺答應(yīng)留下來,他馬上就去找村干部給大爺爺申請辦理入戶手續(xù)。大爺爺并沒有馬上答復(fù),只是順口說了句:“先住一段時間再說吧!”
冬去春來,轉(zhuǎn)眼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大爺爺見榆樹上的榆錢刮得滿大街都是,就想弄些榆錢撒到他在山西承包的荒山上。大爺爺?shù)脑捲谖覀兗揖腿缤铝艘坏朗ブ?,我們?nèi)荫R上行動起來。僅兩天工夫,連掃帶撮,并篩選出了幾大包榆錢,通過郵局寄到了山西。
一個多星期后,收到了山西崔叔(大爺爺?shù)睦^子)回信說榆樹種子收到并已撒播到山上去了,信的末尾是希望大爺爺能早點回去。
又過了一段時間,也可能是山西的大奶奶意識到了大爺爺有留在河南的跡象,就接二連三地寫信催大爺爺趕緊回去。眼瞅著由普通信件換成了掛號信,再后來是電報、加急電報。最后,大爺爺還是離開了河南,回到了山西。
以前我也認(rèn)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是大爺爺唯一的親人,讓大爺爺留下來養(yǎng)老是一善舉,也算是為他老人家盡了一份孝心。可我們卻忽略了,在山西還有一個跟大爺爺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伴,還有雖非親生卻勝似親生的兒子、兒媳及孫子、孫女。在他們眼里,大爺爺才是他們的一家之主,更是他們家里的天。如果我們非要把大爺爺留在河南,就如同拆掉了他們家里的頂梁柱,反而是用一片好心辦了一件岔劈事!
數(shù)年后,大爺爺、大奶奶先后病逝于山西沁源縣法中鄉(xiāng),葬在了那載滿榆樹的山坡上,父親曾代表老家人參加了大爺爺、大奶奶的葬禮。
前幾年,父親計劃把大爺爺?shù)膲瀴L從山西遷到河南,由于山西崔叔的極力反對而未能實現(xiàn)。
去年臘月,父親從會上請來了一面新的“家譜軸”。重新抄錄以前,父親讓我先查一下族譜,讓我把大爺爺?shù)拿痔砑由先ァ?/span>
親歸親,近歸近,按照族里“各續(xù)各支”的慣例,大爺爺屬于旁支,不適合寫到我家的“家譜軸”上。父親堅持認(rèn)為:這是他的親伯父,只管寫上無妨!
父命難違,我只好將大爺爺?shù)拿M、大奶奶的姓氏寫在了新的“家譜軸”上。
每年的祭祖之日,大爺爺、大奶奶跟我的先祖一起接受我們這些后輩們的焚香祭拜。也算是讓大爺爺魂歸故里、葉落歸根了吧!
作者簡介:
鳴蟬。文字愛好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