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乳石方對寒熱錯綜、虛實夾雜、脾胃不和的潰瘍病,確有良效。鐘乳石方的組成如下所述。
鐘乳石30g,黃柏10g,肉桂5g,蒲公英30g,甘草6g。
方中鐘乳石甘溫入腎,溫陽以暖脾,安五臟、補虛損。肉桂辛甘大熱,入脾腎兩經(jīng),溫腎陽,暖脾土,除冷積,通血脈?,F(xiàn)代藥理研究,肉桂皮油可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功能,并可緩解胃腸痙攣,起至止痛的作用。黃柏苦寒入腎,膀胱、大腸經(jīng),清熱燥濕,滋腎降火。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二經(jīng),清熱解毒且有健胃作用,臨床報道有用單味蒲公英治療潰瘍病,有促進潰瘍面愈合的效用。甘草味甘平,補中健脾,緩解止痛,調(diào)和諸藥。五藥合用,苦寒瀉熱,辛甘散寒,寒熱并調(diào),補虛扶正,以達到陰陽協(xié)和的目的。
本方體現(xiàn)出胃病從腎論治的法則。《內(nèi)經(jīng)》載:“腎者胃之關也。”李中梓認為先天之本在腎,后天之本在脾,“精血之司在命門,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門得先天之氣,脾得后天之氣也,是以谷水之海,本賴先天之主”。趙獻可也認為飲食入胃,譬如水谷在鍋中,必須火煮才能熟。這個火就是命門之火,在下焦蒸熟,始能運化。困此他提出補脾不如補腎的論點。祝諶予在臨床遇到一位患者,胃潰瘍十余年,胃脘痛反復發(fā)作,喜冷飲但飲冷即痛。請我診治,經(jīng)予鐘乳石方治療,一個月后欣然告云:您老為我治療潰瘍病,何以連同我陽痿之疾也一并治愈了呢?還有一位患者,因十二指腸潰瘍服用本方,竟連腰痛、足后根痛全部治愈。臨床進一步證實了,本方是從治腎入氣,而取得治脾胃之效的。
潰瘍病包括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相當于中醫(yī)學“胃脘痛”“肝胃氣痛”等范疇。臨床表現(xiàn)為胃脘疼痛,是規(guī)律性的發(fā)作:噯腐吞酸,呃逆嘈雜,食欲不振,腹脹,大便不調(diào)。一般將胃痛多分為肝氣犯胃和脾胃虛寒兩大類,治療不外乎疏肝和胃、溫中散寒、清瀉胃熱、補益脾胃等法。事實上臨床所見潰瘍病以寒熱錯綜、虛實夾雜為多見。比如胃痛,食冷則劇,喜溫喜按,但又口苦,口干,噯腐吞酸,大便干。乃因脾胃同屬中焦,一陰一陽,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脾屬陰易生濕,胃屬陽易生熱。濕為陰邪,熱為陽邪。脾病多見脾陽不運,胃病多見胃陰不足。病人不能依書而病,臨證也就不可照書而醫(yī)。應當融匯變通,靈活運用,方能達到治愈的目的。舉一例說明如下。
【治驗】 張某,男,29歲。胃脘痛八年余,1974年在某醫(yī)院經(jīng)X線診斷確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經(jīng)常服用止痛、制酸的西藥和舒肝和胃的中藥,療效欠佳。每于饑餓時或飯后3~4小時疼痛發(fā)作,胃脘脹痛,連及兩脅甚則嘔吐,得食痛緩,喜溫喜按,確屬寒熱互結(jié),脾胃失和,升降失常,胃機受阻,不通則痛。治宜調(diào)和脾胃,散寒瀉熱。遂予鐘乳石方加味治療。方用鐘乳石30g,肉桂5g,黃柏10g,蒲公英30g,甘草6g,木香10g。6劑,水煎服。
二診即見病人氣色較前好轉(zhuǎn)。詢之胃脘痛明顯減輕,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惟感胸脅苦滿,舌紅苔薄黃。效不更方,原方加柴胡10g、郁金10g,以疏肝氣,暢氣機。
三診病人曰胃脘近兩周一次未痛,這是以往未有的。且納食增加,睡眠安寧,諸癥悉除。囑原方繼進6劑以資鞏固。嗣后未再復發(fā)。[《名老中醫(yī)醫(yī)話》——祝諶予](劉大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