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一切空間、時間和能量的總稱,根據大爆炸理論的估計,宇宙誕生于138億年前,可觀測宇宙的直徑為930億光年。人類所在的地球位于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內的室女座超星系團——銀河系——太陽系中。
地球因為誕生了人類文明而顯得尤為特殊,至少在太陽系內是這樣的。自從一部分人類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就開始將目光投向遙遠的星空,人類無比渴望在浩瀚的宇宙中邂逅外星文明,并與外星人進行友好的交流、合作或者僅僅是簡單的問候。這種渴望有可能源于人類天生的好奇心,也有可能源于人類作為群居動物的原始屬性。
那么,外星人到底存在不存在呢?從目前的實踐來看, 遇到外星人可能僅僅是人類的一廂情愿。但是,如果從純粹的數學概率上來分析,外星人幾乎是鐵定存在的。
太陽系中有8顆行星,其中有4顆是類地行星。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中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如果按照太陽系中類地行星的比例推算,那么僅銀河系中就有大約4000億到16000億顆類地行星。銀河系所在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內有至少10萬個星系,而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直徑也不過是可觀測宇宙直徑的二十分之一。在可觀測宇宙之外,其實還有其他未知的時空。
這樣來看,宇宙中一定存在著若干個人類未知的外星文明。既然如此,那么外星人為什么一直沒有造訪地球呢?
或許,他們遇到了和人類一樣的難題,也就是星際旅行實施起來非常困難。眾所周知,宇宙十分廣袤遼闊,在空間尺度上很大很大,那么它到底有多大呢?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與太陽最近的恒星鄰居是比鄰星,比鄰星距離地球約4.22光年。4.22光年看上去并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是對于人類來說,如果讓人類發(fā)射的速度最快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開足馬力飛往比鄰星,大約需要6萬年才能到達那里。
6萬年是什么概念?6萬年的時間足以演化出10個人類文明。
因此,對于人類來說,星際旅行的時間只有縮短到100年以內才有意義。時間的大幅度縮短又必然要求速度的飛躍式提升。目前人類建造的宇宙飛行器普遍使用傳統(tǒng)的化學燃料,這種燃料的效率其實非常低。如果以化學燃料助推飛行器提升到6%的光速,所需的燃料質量已經超過了太陽的質量。
顯然,人類必須找到效率更高的能源才能實現星際旅行,比如利用反物質、曲速引擎、蟲洞穿越等技術。然而,這些技術對于當前的人類科技來說,未免有些癡人說夢。
制約人類的速度問題,同樣也可能考驗著外星人。它們的科技發(fā)展水平有可能低于人類,有可能與人類相當,也有可能高于人類。如果是前兩種情況,那么它們即便想要造訪地球,也將因為速度難題而難以成行。
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外星人的科技水平已經遠遠超出人類的認知范圍。如果是這種情況,它們通過星際旅行造訪地球當然不成問題。
不過,實際情況可能并沒有那么簡單。當一個文明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們對能源的需求也會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隨之而來的則是不可避免地崩潰。這時它們才會想到擴張到其他星系。然而此時,由于資源的極度匱乏,任何用于星際擴張的資源消耗,都有可能打破維系它們生存的脆弱平衡。
所以,它們即使掌握了恒星躍遷的技術,也會受制于資源緊缺的問題而無法實施。這樣一來,它們也就無法造訪地球了。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也許外星人早就在你我身邊,只是我們覺察不到而已。為什么會覺察不到呢?
我們再舉個例子,人類尋找外星文明常用的手段是向太空中發(fā)射無線電波、從太空中接收無線電波,通過探測無線電波的異常反應來判斷是否存在外星文明。然而,我們有沒有想過,外星人可能根本就不使用無線電波來傳遞信息。
這一點可以用吉爾特·霍夫斯泰森提出的文化維度理論來解釋。外星人和人類之間可能存在著不同的維度,這種維度的差異可能是文明交流方面的不同,也可能是科技層面的代差。
愛因斯坦曾做出一個形象的比喻:“將螞蟻放在一個球上讓它行走,它只會沿著球面一直爬行,并不會意識到這是一個球?!币簿褪钦f,對于螞蟻而言,這個世界可能是二維的,它們只具備二維感知的能力。
而人類作為一種三維生物,一直認為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三維的,也只能感知到三維的事物。這樣一來,如果外星人是一種更高維度的生命體,那么我們人類怎么可能感知到它們的存在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