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是家長、老師常用的教育手段。然而,家長和老師們也一定有這樣的感受:批評的效果很難如意。孩子對于批評的反應,有的是變本加厲,你越批評,我越逆反,一定要做得更過分,讓家長、老師很恨難平,點燃暴力沖突;有的是無所適從,做事情的效果越來越差,自信心低落,進取心喪失。
當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都是良藥苦口,“為了孩子好?!痹诩ち业呐u之后,是一個良好的愿望。父母期望孩子能拋棄掉一些在父母看來對于孩子的成長,生活都有很大不利的知識、行為、習慣、品格等等。父母對孩子批評的依據(jù)來源于自己在人生磨難中收獲的心得。父母期望通過批評孩子,使孩子能避免再次承受那些磨難,更順利地成長起來。這樣一個良好的愿望,卻因為批評的行為收獲那么不好的結果,這應該不是父母的期望。
批評這一方法的最大問題在于,它通常用一種負面的概括性的判斷來否定被批評的那個人的行為,乃至于人格。比如:你那么做沒用;你真笨;你就是不知道干凈;你什么都學不會;你就是拖沓;你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對于被批評的孩子來說,他該怎么樣回應這樣的批評呢?就在兩個極端上,要么是同意——我自己就是這么一個人;我的確是這樣的。在孩子的內心,就接受了這樣的自我定義,建立起這樣的自我形象,他的自信,自尊,自愛,也就在同意中被消磨。在行為上,孩子就會消極、低落。要么就是反對——你不對,你冤枉了我,你說的錯了,你根本就不理解我,不知道我的內心。在孩子的內心,就把批評中包含的一些對他有價值的東西一起拒絕了,甚至于,孩子會因此封閉自己的內心,拒絕再去聽爸爸媽媽說什么,也拒絕再去和爸爸媽媽交流什么。孩子在自己和爸爸媽媽之間壘砌起一道心墻。在行為上,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就是對抗,叛逆,疏離,隔閡。還有一個更不好的可能,就是孩子在兩個極端上徘徊,陷入到自我的強烈矛盾之中。
那么,父母怎么樣做,才能將從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和教訓中獲得的知識傳遞給孩子,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呢?方法就是,將自己對孩子的批評轉換成給孩子的建議。下面幾個步驟能給父母一些幫助,從批評的父母成長為建議的父母。
選擇一個你批評孩子,卻沒有得到滿意效果的情景。仔細回想當時的情景。
第一步,仔細回想,當時孩子有什么樣的行為?用描述性的語言記錄下來。不要有任何的好或者壞的判斷。自己當時是怎么樣批評孩子的?孩子是怎么樣回應的?在孩子的行為和回應之后,有哪些積極的、對他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第二步,仔細看看自己對孩子的批評,仔細想一想,如果孩子不再有被批評的行為、習慣、品格之后,他會養(yǎng)成自己期望的什么樣的新行為、新習慣、新品格。這些新行為、新習慣、新品格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他期望的價值?用積極的正面的語言寫出來。這些就是你想給孩子提出的建議。
第三步,將自己期望孩子拋棄的行為、習慣、品格和它們的危害列出來,仔細回想,自己是怎么樣從人生經(jīng)驗和教訓中學習到這些知識的?
第四步,將用積極的正面的語言寫出來的你給孩子建議的新行為、新習慣、新品格和它們可能帶給孩子的價值列出來,仔細回想,自己是怎么樣從人生經(jīng)驗和教訓中學習到這些知識的?反思一下,自己有這樣的行為、習慣和品格嗎?如果有,自己是怎么樣學習到的?如果沒有,自己怎么樣可以學習到?
第五步,在認同孩子的積極意愿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議。直接給出建議的方式;講自我經(jīng)歷的方式;提出疑問,激發(fā)孩子自我思考的方式都是可以用的。在提出疑問時,多用“怎么樣。。。。?!薄叭绾?。。。。。”這樣的問句,避免“為什么。。。。?!薄霸趺茨?。。。。。:等有強烈質疑口吻的問句。
至少選擇5個類似的情景,重復上面的過程,多次練習。
這個過程的第一個步驟中,可能會有個阻力,需要預先做轉換。這個阻力是父母內心的自我愿望。在父母對孩子的批評中,常常會將自我的心愿加給孩子,父母所批評的孩子的行為,在父母的內心,往往被看作是實現(xiàn)自我愿望的威脅,因此,在對孩子的批評中,通常會伴生著憤怒和恐懼等等強烈的情緒。如果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愿望拿回來,讓孩子自身的愿望表達出來,也就不可能愿意將批評轉換為建議。因為批評是從自我出發(fā),用自我標準對其他人做的否定,而建議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為他的自我實現(xiàn)所提出的參考的策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