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畢贛導演的作品,都是在講尋找,講輪回,當年的短片《金剛經(jīng)》如此,前一部作品《路邊野餐》如此,而今即將公映的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是如此。
兩部電影長片,都是來自于中年男人的尋找,一個尋找失蹤的侄子卻遇見了逝去的戀人,一個尋找12年前的戀人終于在夢境相見。從兩部影片也能看出,畢贛導演的作品風格,向來是在極其寫實的情境中,瞬間秒遁到了夢境般的虛幻之后,去尋找苦苦難覓的人。《路邊野餐》中,陳升亦真亦幻的經(jīng)歷,猶在昨天,而《地球最后的夜晚》中的羅纮武,就又接踵而來。
相對于《路邊野餐》于平行宇宙的穿梭,到了《地球最后的夜晚》,這種時空的跳躍,開始有了物理層面的變化,既2D+3D的轉(zhuǎn)換模式。其實,一部影片中有2D和3D兩種格式,此次并非首創(chuàng),既往有好萊塢的《創(chuàng)戰(zhàn)紀》,便以不同的視效格式來區(qū)分現(xiàn)實與虛擬兩個世界,而袁八爺執(zhí)導的動作片《蘇乞兒》同樣是在2D的劇情中,來了一段3D的武打,無論是出于技術(shù)原因,還是創(chuàng)作理念,不同的觀影制式,確實能夠帶給人與眾不同的視聽覺體驗。
放置于《地球最后的夜晚》之中,便是用于進一步拉近觀者與男主角羅纮武間的距離,以期更深刻的感知他的體驗。在影片進行到70分鐘時,全場觀眾將隨著羅纮武,一同戴上3D眼鏡進入夢境,在這段立體夢境中,羅纮武開始了漫長的尋找,與過去曾失去的愛人、摯友、親人重逢和解。立體感是手段,真實感是目的,與影片更進一部,感覺也會截然不同。
我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思與夢,并不是一樣的存在,思就如2D,雖易跳躍,卻是扁平式的存在,而夢就是3D,身陷其中,如此真實,無法掙脫。畢贛導演也正是以這種方式,讓我們從一部影片中,分別感知到"思"與"夢"的撕裂與融合,在看似前衛(wèi)的技術(shù)手段深處,不過是為了影片的效果,而進行了有效嘗試。于是,《地球最后的夜晚》,以2D+3D的組合,來編織重的逢夢境,帶來極其沉浸式的"微醺"觸夢體驗,這種觀影感受,確實前所未有。
畢竟,我們很少有機會感受一部直接觸碰夢境的電影,觀影的過程中,有致醉的效果,看完影片,身體會微醺、感覺人會飄起來……這是劇情與影像同人的身體和意識所發(fā)生的碰撞與互溶,在似夢非夢之間,在似醉非醉之間,我們似乎也能與自己想見的人相遇、重逢。
印象很深刻的是片中的一句臺詞:"夢是忘了的記憶",有些時候,我們怎么也想不起的片段,卻能夠在夢中復蘇,相當神奇。而看《地球最后的夜晚》,卻分明是在這既漫長又短暫的"夜晚"中,由淺寐到深眠,開啟了一場于夢中尋回記憶的旅程。所以,如果說"夢是忘了的記憶",那么,電影則是可以讓觀者在記憶中泛起的夢境。
"真的要走嗎?你就沒有最牽掛的人?"?這是影片的反問,也是創(chuàng)作者的質(zhì)問。當我們涉世漸深,當我們與華年漸行漸遠,誰內(nèi)心會沒有一個牽掛的人呢?這一切,不如都在這"地球最后的夜晚"了結(jié)吧。這部將于12月31日公映的影片,無疑是在跨年之際,最佳的吐舊納新之作。到達影廳,感知夢境,遇見你想念的人,可以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