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愛的丈夫生前得到過許多親人、同學好友與網(wǎng)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心關懷和無私幫助,在此我們?nèi)冶硎旧钌畹母兄x!
這是昔日“神童”魏永康的訃告,短短幾句,令人感慨萬千。
從1983年6月出生,到今年11月疑因工作太累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猝死。
他只有38歲。
而就是這38年里,他經(jīng)歷了別人一生都無法經(jīng)歷的事。
2歲識千字,8歲上中學,13歲高分考入湘潭大學。
17歲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錄取,20歲遭中科院勸退,27歲結婚生子。
他的人生,比小說還要曲折和精彩。
魏永康的父親魏炳南是退伍軍人,母親曾學梅是百貨公司工人。
他出生那年,正是高考全面恢復的第5年。
母親曾雪梅因為結婚嫁人,沒有去考,所以這份愿望就傳遞到了魏永康身上。
在母親曾雪梅眼里,魏永康是當之無愧的神童。
1歲3個月時,曾學梅就開始教他寫字。
到1歲6個月大時,魏永康已經(jīng)能寫下七八十個不同的字。
兩歲時,更是能夠掌握1000多個漢字。
一年級開學的頭三天,校長就根據(jù)他的學習情況,特意安排他讀五年級。
1991年10月,年僅8歲的魏永康連跳幾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
只讀了一年,校領導就與班主任老師決定,給魏永康再跳級,直接讀初三。
當年,湖南省內(nèi)的媒體報道了這個“神童”,經(jīng)過媒體報道,“華容神童”升級成了“湖南神童”、“天才少年”。
魏永康的學習成績也確實不錯。
“奧林匹克競賽化學二等獎、三等獎”、“物理學競賽二等獎”、“(希望杯)全國數(shù)學邀請賽”獲獎等等,獎狀掛滿了墻壁。
13歲時,魏永康以606分的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在大學畢業(yè)后,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
但是三年后,魏永康便被勸退,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
原因是他完全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
穿著單衣往外跑。
房間不打掃,屋子里臭烘烘的,襪子臟衣服到處亂扔。
而且,他經(jīng)常一個人窩在寢室里看書,卻忘了還要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yè)論文,為此他有一門功課記零分。
也讓他失去了繼續(xù)攻讀博士的機會。
聽上去像個玩笑,但其實一切早有預兆。
早在上小學時,就有老師反應魏永康上課總坐不住,多次跑出教室。
甚至離開座位,到別的同學課桌上亂翻書本與作業(yè)本。
那時候校長就抱著魏永康,將他退回家。
等到魏永康上初中后,曾學梅在學校附近租了一所小房子,專門用來陪讀。
后來,曾學梅從百貨公司下崗,正式成為兒子的全職“書童”。
除了學習外,家里任何事情曾學梅都不讓魏永康插手。
每天早晨連牙膏都要擠好,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
為了杜絕兒子早戀,曾雪梅從小就向他灌輸:
“女孩子是妖精,是美女蛇,招惹不得,萬一招惹了,一生的事業(yè)就毀了?!?/span>
這樣的辦法確實讓魏永康專注學習,提高了成績,但也嚴重影響了他的正常交友,甚至是對女性的看法。
而這個后果就是魏永康因為被同學欺負和孤立導致抑郁。
比如常常因為被人踢一腳,或者頭上無故被彈痛而痛哭一整夜。
但只要成績好,這些在曾學梅看來都無所謂。
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魏永康讀高中的時候,曾學梅還親自給他喂飯。
彼時曾學梅心想,這都是小事,他將來長大離開我,人這么聰明,很快就能學會的。
但沒想已經(jīng)形成習慣,改不過來了,而曾學梅依然覺得是魏永康太不爭氣。
“他都這么不爭氣了,他去死!我還管他!”
自此之后,她和兒子幾乎不交流了。
魏永康后來的故事,也是由妻子付碧補全的。
退學兩年以后,因為神童的光環(huán),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機構邀請魏永康前去上班。
在那里,他認識了現(xiàn)在的妻子付碧。
盡管后來由于生活的“不適應”,魏永康辭去了工作,但并沒有影響兩人的感情。
在魏永康重新找到一份程序員工作,安定下來后,兩人也結婚生子。
在付碧眼中,與傳說中的不近人情相比,魏永康變開朗了很多。
以前連出去玩是浪費時間,現(xiàn)在也會到歌廳里唱歌。
還會邀請客人前來家里做客,也會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
對女性的觀念,也改變了很多。
看著兒子回到正常人的世界,曾學梅終于開始反思:“我不怪他,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對他也太狠了?!?/span>
“是我的錯,真的全部是我的錯,他后面的這一段錯都在我,全部都是我的錯。我真是太對不起他了。”
但是曾學梅也不甘心,她曾經(jīng)與付碧商議,她來教孫子文化知識,而兒媳教他生活能力、做人做事。
這個提議遭到了付碧的反對。
甚至為了不讓婆婆剝奪孩子的童年,付碧還禁止曾學梅在孩子面前說:
“你爸爸在你這個歲數(shù),已經(jīng)……”
很多人說,年少時的魏永康和中年的魏永康,完全就是兩個人。
年少的他是被逼迫的,他自己沒有主動想去做好。
中年的他是自己想把生活過好,所以再苦再難,也是主動積極的。
確實,神童之后的普通人生活,雖然短暫,但明顯過得更幸福。
也由此可見,選擇什么樣的教養(yǎng)方式,會直接關乎到人的一生。
只是在這個世界上,從耀眼到隕落的不止魏永康一個人,也不止一個“魏永康的母親”。
以超常培養(yǎng)方式將天才少年們捧上神壇的做法,從1978年的少年班就開始了。
那一年,最傳奇的神童叫寧鉑。
2歲半熟背30多首毛著詩詞,3歲能數(shù)100個數(shù),4歲能識400多個漢字,5歲上學,6歲自學《中醫(yī)學概論》,8歲能下圍棋,熟讀《水滸傳》。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過他的事跡,其實他也就沒有什么事跡。
從少年班出來后,就出家做了和尚。
多年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寧鉑說,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他絕不會再讀少年班。
還有河南神童張易文。
張易文5歲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超越同齡人的學習天賦,意識到這一點后,張爸爸就為張易文制定了一個瘋狂的計劃:
10歲考上大學,20歲博士畢業(yè)。
于是,5年時間里,張易文做的只有一件事——學習,還不是學校教育,而是張爸爸創(chuàng)辦的私塾教育。
2016年,張易文9歲,被父親安排去參加高考,這一消息成為了當年高考媒體爭論的焦點。
讓人費解的是,張易文只考了172分。
但這次考試的落榜,并沒有讓張父妥協(xié),而是對張易文進行了四個月的復讀培訓。
再次參加高考,張易文的成績是352,被一所大專院校錄取。
這讓張父覺得很滿意。
可張易文進入大學,問題就出現(xiàn)了。
她當時還是個孩子,很多生活都不能自理。
比如常年只專注學習,身體非常瘦弱,根本參加不了體育訓練。
身高只有1.3米,連食堂打飯的窗口都夠不著。
年齡太小,在學校也沒有朋友。
但是張爸爸不以為意,總有一天會長大的,大一夠不著柜臺,大三還能夠不著嗎?
張易文確實能自己打飯了,但這也意味著她大專畢業(yè)了。
接下來何去何從,按照張易文的成績,選擇專升本,成功率可以說是渺茫。
但是選擇就業(yè),年齡又太小。
最終,張易文只能回家在父親的培訓機構當老師,一個月父親給她開2000元工資。
這樣的事也不只中國有,外國也有很多。
數(shù)學神童蘇菲婭,13歲考入牛津大學,三年之后離校出走。
美國神童威廉·希迪斯,9歲時就考進了美國哈佛大學,46歲的威廉窮困潦倒,病死在了波士頓附近的一間出租屋里。
鋼琴神童特倫斯,12歲即成舞臺寵兒,22歲自結傳奇一生。
對于許多神童都是曇花一現(xiàn),甚至結局非常不幸的例子,英國心理學家蘇珊·奎廉姆解釋說:
“問題的關鍵在于,人們往往對他們的期望值過高,最終他們所受到的壓力將全部釋放,變?yōu)榉纯?,從而引發(fā)各種問題?!?/span>
事實上,在魏永康訃告下方,就有很多人給他留言稱:
兄弟,一路走好!來世做個普通人。
只是目前來看,人們對神童的狂熱,從未停止,甚至還發(fā)起了造神運動。
比如前一段時間刷屏的神童岑怡諾。
岑怡諾最廣為人知的稱號是天才“作家”。
據(jù)她說,自己一天作詩2000首、詞牌300首、小說15000字。
14歲還出版了一本書。
有人質疑她,每天2000首詩,半個月就可抵詩圣陸游。
就算一天作1440分鐘,即便不眠不休不食不便,也至少要平均43秒鐘寫一首詩。
但岑怡諾和她的導師卻深信不疑,還表示2018年要出一本自傳;在2020年,要買一輛瑪莎拉蒂;等到2024年,要在鳥巢舉辦演講。
距離2024年還有3年,岑怡諾肯定是等不到了。
因為2019年,《人民日報》報道,她的導師的導師的導師陳安之團隊涉嫌詐騙。
望子成龍的父母心無過。我們絕不是苛責東方神童的母親,她有她的局限。作為一個長期獨自帶娃的女人,她留給我們是關于教育的反思。
就算天才們總是特立獨行、格格不入,但這并不代表我們要放棄培養(yǎng)兼具高智商和高情商天才的期望。
而且孩子成為普通人,對于絕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才是一件命中注定、勢不可擋的事情。
古人曾說,幼有神童之譽,少懷大志,長而無聞,終乃會草木同朽。
智力的早慧,會使人走的更快,卻不一定能看得更遠。
因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順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
它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所以,與其育兒焦慮,不如讓孩子在成為普通人的路上,走的有保障,走的更踏實。
畢竟所謂的完美人生,就是在人生的時時刻刻,都能保有最多的選擇權。
就像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說的: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接受普通,適當放手,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自然生長。
可能會慢一點,差一點,但是,未來可期。
普通的孩子,不一定就平凡,有自我的孩子,才有出息,有幸福感。
-完-
圖片及資料來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