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學會3種情況下“哭窮”,5件事情上“炫富”!要不要把存款告訴子女,要看是什么樣的子女。有智慧的老人才能保住自己的錢、留住兒女情長、安享幸福晚年。
人老了要把有存款要告訴子女,但是不要急著把存款具體的數額告訴他們。老人更要學會“理財”,給子女花錢要花在刀刃上,給自己留底要留得厚厚的。學會3種情況下“哭窮”,5件事情上“炫富”。
俗話說借人財產“救急不救窮”,但是老人對待子女要“救窮不救急”!為什么這樣說,聽我分析。
兒女跟老人要錢,需要“救急”時,肯定是“大事兒”,買車、買房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大事兒”的界定標準就是:需要的錢數額非常大。
在子女結婚、生子時,很多老年人已經把一生的積蓄拿出,給他們買房裝修、彩禮嫁妝、風風光光。如今,子女都已經過了中年,老人也漸漸沒有了勞動能力,除了退休金,自己攢下來的錢就是為了以后治病、養(yǎng)老的,不管多少,至少手里需要留一些。這時候,子女又出來惦記老人這點兒錢了,要改善生活:之前的房子太小了,想換個大的;兩口子就有一輛車,想再買一輛;孫子想擇個重點校,需要點贊助費。
總之一句話:爸媽,我想過得更好。你們把養(yǎng)老年,拿出來買單。
這時候,老人一定要學會“哭窮”,更不能讓子女知道你手里到底有多少錢!如果他們知道你手里有50萬,他們買房就正好差60萬,全給你拿走了,還得讓你理虧,沒徹底幫上他們的忙。
我們家對門有個李阿姨,今年75歲了,三年前老伴過世后,她就跟老伴存的50萬放兒子手里,她只有這一個兒子,自己也信得過,兒子起初十分孝順、正直,不動老娘一分錢。但是架不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跟李阿姨商量要換輛車,跟李阿姨說:媽,咱們是娘倆,不分你我,這錢先幫我換車,回頭你的一切我都管!
李阿姨爽快地答應了,兒子拿著老媽的錢換了車。三年之后,李阿姨心梗住院,需要支架,醫(yī)藥費拿不出來了。兒子把李阿姨的50萬,買完車又買了一些配件,還當零花錢給花沒了……李阿姨躺在病床上讓兒子還她50萬,兒子還是那句話:“你的錢不就是我的錢!不分你我!現在咱們沒錢,您就挺挺吧”
老人一定要學會“哭窮”,兒女的所謂的“救急”,可能只是想改善一下生活質量,換車、換房,而自己又沒有能力獨自完成,換個車需要20萬,子女要跟你借19萬。這種情況下,不要把錢拿出來給他,要哭窮,告訴他們:沒有,借不了。
即使是要借,也不要把所有老底拿出來,拿個3萬、5萬,告訴他們:這可是我剩下的所有積蓄了,都拿出來給你了!
最重要的:寫借條。親兄弟、親兒女,也要明算帳。情上理不虧,字據更不能差。
我老家的大姑,是我從小特別羨慕的人,她自己做生意,又很會投資、理財。90年代時,她們家就住樓房、開小轎車。家庭聚會時,她肯定是最閃耀的,所有人對她也是眾星捧月。后來她搬到省城住,聽說買了好幾套房。
但是,去年我奶奶過90大壽,大姑回老家一趟,我見到的她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風采,才60多歲的她已經瘦骨嶙峋,像個十足的老太太,而且她的氣場全無,一直低眉順眼。后來聽我媽講,我才知道她這些年被兒子、兒媳婦“吸血”的事。
大姑家從前有錢,就把兒子送到北京發(fā)展,但是說白了大姑也是小暴發(fā)戶,這些年生意也不做了,也就沒收入,靠吃老本。當兒子要在北京結婚買房伸手跟她要錢時,她只好拿出所有積蓄、還賣了城省的兩套房,才幫兒子付了北京一套房的首付。后來,孫子出生后,她就去北京幫忙帶孫子,因為手里有多少錢被兒子摸得門兒清,兒子先后以買車、給孫子擇校、孫子上各種興趣班……為由,把大姑手里的所有存款都花光了。
大姑在省城的最后一套留著養(yǎng)老的房,也被逼賣掉。最后兒子、兒媳婦見老太太把孫子帶大了,手里也沒什么錢了,直接把她攆走,大姑沒臉回老家,只好在省城租了套房子,靠給人打工掙生活費。
年輕時風光無限的大姑,年老把自己的“家底”都讓兒子給敗光了,落下個有病沒錢醫(yī)、60多歲還打工的下場。
不管有多少錢,都經不住“啃老”的敗家子,多少富二代家庭都是這樣衰敗的。所以,當發(fā)現自己的子女有啃老跡象時,一定要哭窮,告訴他們自己沒錢,別把所有存款都給他們。
很多老人哭訴:我在兒女家?guī)退麄儙Ш⒆?,做家務,買菜做飯,伺候他們,當免費保姆不說,還把自己的養(yǎng)老金全搭進去了!
現在老年人幫著子女帶孩子的特別多,但是家庭矛盾也隨之升級,年輕人不懂得感恩,處處挑毛病;老人怨聲載道,又舍不得扔下孫子一走了之。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老人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不管是幫兒女帶孩子,做家務,還是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這些都不是老人的義務,這是老人的付出,老人首先要自重,自己不是免費傭人,更不可能搭錢伺候子孫,提前要說好:帶孫子是我做為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愛。你們當兒女的要感恩、尊重,并且盡最大能力分擔,孩子是你們的,我是幫忙的。
還有一個問題,幫子女帶孩子,要不要跟他們要錢?
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的,最好不要主動張嘴說:幫你帶孩子,得給我錢。這樣的親情變成了交易,子女對父母的感恩和尊重,將會在交易中蕩然無存。
但是,如果子女主動要給老人一些錢,讓他們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出去游行一下,或者給老人買禮物,年節(jié)的時候送個紅包。這些情況,老人都不要拒絕,要欣然接受,并且顯示出高興和需要的狀態(tài)。
在幫子女帶孩子的時候,要讓子女給生活費,至少老人別自己搭錢買菜、買東西。要適當哭窮,在經濟上界限劃分明確一些,讓子女承擔經濟的義務和責任。
相信我,越是沒有界限感,一味付出、拿錢、不計較的父母,越是慣出來索要、貪婪、不孝的孩子。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老人要適當地炫富呢?
我奶奶一共有六個兒女,其中最窮的當屬我二姑家,二姑和二姑夫倆人也很勤勞,夏天炸油條、擺地攤;冬天撿破爛、賣春聯。除了正常家用,還供女人上大學。但是因為家底太窮,時運也不濟,早些年屬她家最窮 。我爺爺奶奶見她窮,也沒有嫌貧愛富只對有錢的兒女好,而是處處想著二姑,家里米面油、水果蔬菜、肉蛋奶總是偷偷告訴二姑去他家拿一些,自己手里的錢也偷偷給二姑塞點。
就這樣,二姑一家在女兒大學畢業(yè)開始工作后,生活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二姑這些年感恩父母的救濟,只要父母有事,他們兩口子肯定沖在最前面,是最孝順的孩子。
老人如果手里有些錢,都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女餓著肚子,這是做父母的天性。對待確實貧困的子女,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當他們真的翻身之后,也會感恩父母多年的扶持和付出。
我們老家那邊,有一戶特別吝嗇的老夫妻,一輩子辛苦掙錢,一分一分地攢下來,都不能用省吃儉用形容他們,簡單就是能不吃就不吃,能不用就不用。老太太穿的衣服全是撿來的,兩口子吃的東西都是自己地里種的,地里種的菜要先賣,賣剩下沒有人要的他們倆才吃,從來沒有見過他們買肉吃。
聽說,有一次老太太生病了,實在嘴饞,就買了一塊豆腐。他們倆吃豆腐基本都是很稀奇的,老太太買完留著等老頭回來一起吃,結果老頭回家看到豆腐,不過年不過節(jié),竟然買豆腐吃?老頭一氣之下,把豆腐倒進了茅廁里!回頭跟老太太說:不能讓你吃,你嘴饞了,就總想吃!那要花多少錢?
其實,他們老兩口不斷地賺錢賺錢,只賺不花攢下來很多錢,老太太前些年因為體弱多病先走了一步,老頭年歲大了,身體不好也不能再干活了。他們老夫妻有仨兒子,但是每個兒子都不想養(yǎng)他,因為他實在太摳了,手里的錢攥得死死,誰也不透露到底有多少,更是一個毛也不給兒子、孫子拔。
處于孝道,三個兒子輪流養(yǎng)他,就像商量好的一樣,三個兒子和兒媳婦都是給他吃剩菜,住硬床,穿破爛。他們的理由就是:我們給他的已經是他之前沒享受過的生活了!
老頭就這樣過了幾年,也撒手人寰了。兄弟三個翻出他藏的各種存折一看,老兩口這些年攢下50多萬!三人興高采烈地辦了老人的后事,把錢分了。
這老兩口對自己的吝嗇程度也是讓人震驚,他們一輩子不舍得花錢,人走之后卻一分也帶不走,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享用,連個豆腐都不舍得吃。老人不要對自己如此“小氣”,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吃穿用度都盡量滿足,不奢侈浪費但也不要太過于苛刻自己。否則有一天,人走了,錢還在,留給子孫他們也不領情。
老人自己對自己都不好,處處用最便宜的,吃最差的,穿最破的,有一天到了子女家里,他們覺得老人一輩子習慣過“差”的生活,也不會把他當成長輩孝順,也會更加苛待。
所以,老人在給自己花錢這一點上,要適當炫富。真有一天需要兒女供養(yǎng)的時候,他們也知道自己父母不是好糊弄的,至少要保證他們以前的生活品質,否則他們良心過不去,別人更會指指點點,說明了,養(yǎng)老水平,老人自己打下什么底,就是什么底。
前文說老人盡量不要把自己的養(yǎng)老錢,拿來給兒女們改善生活,買車買房。那么,老年人就要握著自己的錢一分不動,鐵公雞不拔毛嗎?
當然不是,老人該大方的時候,要適當地表現出老人的風度。比如說在春節(jié)時,給兒女、孫輩包紅包,這時如果條件允許就要多包一點,讓他們覺得老人一點都不摳,一家人在一塊歡度節(jié)日,愉快的氣氛達到頂點,子女、晚輩開心,老人享受一下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孫輩升學,女子升職等,父母老人也可以送上祝福的紅包,跟他們一起開心、慶祝。
這些時候,老人參與到了家庭的重要時刻,子女感念老人的美好祝福,也會格外珍惜老人送的紅包,這里面的錢,就代表了老人的心意,更是一份長輩對晚輩的愛,是一種獎勵,一種高高在上的賜予。
老人在這些情況下,表現得“炫富”一點,紅包數額大一些,比過其他人送的禮金,更顯老人的尊貴和地位的受人尊敬,給自己提升氣度,也給子女長臉。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如果是多子女的老人,一定要一碗水端平,都是一樣的數額一樣的紅包,千萬不要有偏有向,最后鬧得家庭矛盾四起。懂得平衡子女關系,維護家庭和諧的老人,才是最智慧的。
很多普通的老年人到了晚年,除了有點退休金外,并沒有很多存款,但是肯定會有一套老房子,或者是農村的大院,或者是城里的樓房,但是不管是什么,這是養(yǎng)老最后的保障,也是自己晚年的固定資產。那么房產就一定要穩(wěn)穩(wěn)地拿在自己手里。
房產不同于存款,可以選擇不告訴子女,房產就是擺在那里的,大致值多少錢顯而易見,那么房產就是明晃晃地炫富,是老人的資本,也是很多人惦記的對象。既然如此,老人更要把房產放在自己手中,不要輕易聽兒女的忽悠和勸說,賣掉或者更名。
房產在手,老了之后可以選擇誰養(yǎng)老,房產給誰;也可以到最后自己把房賣掉,給自己治病、康復、住高級養(yǎng)老院;最差的境遇下,也不至于流落街頭,總歸還有一個住的地方!
到了老年,不管自己有多少錢,都要對養(yǎng)老有合理的規(guī)劃,存款無論是1萬、10萬還是100萬,都要至少把存款分成三份:
第一份:治病求醫(yī)
老年人最大的花銷就是醫(yī)療,身體各種器官的疾病,日常的保健護理,這些都是需要錢的,有一句俗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所以,不要用疾病去考驗任何一個子女,自己把錢存好,有備無患。如果有可能,除了常規(guī)的醫(yī)療保險外,多給自己買點醫(yī)療和養(yǎng)老保障,定期支付,隨時能取。
第二份:生活開銷
老人的生活開銷其實并不高,但是還是像上文所說,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喜歡吃的東西,只要是健康的、在能力范圍內,不用太心疼;喜歡出去玩兒,可以定期跟老伙伴們一起出去溜達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這部分的錢可能一直是流動的,最好有固定的來源,比如說退休金可以做為這部分使用。
第三份:應急
為醫(yī)療準備的那部分,不算應急,算常規(guī)且必須要有的,因為每個老年人都會面臨醫(yī)療問題。那么應急區(qū)別于以上,這部分不用太多,幾萬塊就夠,但是沒到十分緊急需要用的時候也不要往外拿。比如說,家庭突然發(fā)生大的變故,手里所有的錢都用完了,這部分就是最后壓箱底的。
子女都有要用錢的時候,老人不要這里掏一下,那里管一點,最后自己落得兩手空空。老人更要合理地規(guī)劃自己的存款和收入,使自己在身體、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時候,不至于落得窘迫的地步。
從前的老年人,在家里、社群中,地位盡高,一個部族一個村落的老年人一定是德高望重的,很多事情需要他們出面解決。那個年代,如果一家里有個老人,子女就要圍在他身邊,陪他吃飯、哄他開心、伺候他生活?,F在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步入老年,維護社會平等、調節(jié)社會矛盾,有專業(yè)的機構和部門,老年人的作用越來越小,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壓力特別大。養(yǎng)兒防老、子女近親伺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老年人需要整合社會資源,與其它老年人一起抱團養(yǎng)老,或者是自己有經濟能力,可以選擇更體面的養(yǎng)老方式。可以說,新型養(yǎng)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型養(yǎng)老的前提就是:老年人有自己的獨立意識,有前瞻性和計劃性。對自己的晚年生活有規(guī)劃,有準備。主要是指經濟上的準備。
人老了到底要不要把存款告訴子女?告訴與不告訴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如果子女足夠孝順,不管老人有沒有錢,有多少錢,他們都會贍養(yǎng)、關照老人;如果子女不孝順,老人有更多的錢也只能靠自己,老人自己再糊涂一點,錢被子女敗光,養(yǎng)老更是成問題。
所以,終歸一點:老人自己要有主見,有想法,有規(guī)劃,存款里的每一筆錢都要用在哪里,自己心里有數,兒女更要配合。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