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tǒng)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而過了乾清門,就來到了內廷, 內廷是后寢區(qū),是皇帝、后妃、皇子們等的居住、生活之地,包含寢宮、書房、佛堂、苑囿等。建筑格局精巧,裝飾豪華秀雅。主要包括中軸線上的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還有乾東五所、乾西五所、寧壽宮、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等區(qū)域。
乾清宮
內廷正殿,即民間所謂“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中的第一座宮殿。
后三宮模型
后三宮俯視圖(模型)
乾清宮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shù)次被焚毀而重建,現(xiàn)有建筑為清朝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宮的名字出自《道德經(jīng)》?!扒笔恰疤臁钡囊馑?,“清”是“透徹”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徹的天空,不渾不濁,象征國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為像清澈的天空一樣坦蕩。為表示帝王是天地間唯一的、最尊貴的,他的居所故名乾清宮。
外部結構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1400㎡,自臺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獸9個。
檐下上層單翹雙昂七踩斗栱,下層單翹單昂五踩斗栱,飾金龍和璽彩畫,三交六菱花隔扇門窗。
乾清宮前有寬敞的月臺,左右兩側分別設有銅龜、銅鶴一對,日晷、嘉量各一,香爐4座。月臺中間還置有六角燈桿石座兩個。
乾清宮月臺模型
《皇后鳳輿入宮圖》到達乾清宮
殿外,東側有日晷,它是古代的計時工具。西側設有嘉量,它是古代的計量器具。這兩件陳設象征皇帝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公正無私的,對天下百姓都是坦誠、平等的。
乾清宮前月臺上的銅龜下鑄有托盤,盤內雕有海水浪花。背景為東側廡廊。這里的銅龜長的是龍頭,不是普通的龜,是“霸下”,龍之九子的老六,名為赑屃(bìxì)。他力大無窮、好做善事、樂于助人,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是財富、長壽、吉祥的象征。
銅鶴的底座托盤中,雕有山石。這個太和殿前的不同。仙鶴是仙人的坐騎,是道的永恒,而龜代表永恒與長壽。它們在一起取龜鶴延年之意,象征江山社稷萬代相傳。
乾清宮月臺東西兩側各設臺階,階下還有兩個燈桿石座,石座中心有鑄鐵膽,節(jié)慶時,立燈桿用,比壽寧宮太極殿的燈桿石座多出兩個。
▲立天燈、萬壽燈是過年最盛大的活動之一,前前后后要使用八千多人力
▲皇家園囿中的天燈——見于《雍正帝十二月景行樂圖·臘月》
在月臺東側臺階下有一個漢白玉雕刻的石臺,石臺之上是一座微小的鍍金宮殿,同樣,西側對稱的部位也有一座。東側的叫社稷金殿,西側的叫江山金殿,合稱江山社稷金殿,口語也稱其為金亭子。這兩座文石臺是清順治十三年重建乾清宮時增建的。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
乾清宮東西廡房:
乾清宮東西廡房為連檐通脊,坐落在高1.1米的臺基之上,前檐出廊,后檐為半封閉護檐墻。別小看這些廡房,很多機構設在這里。在這個院子里,南東廡房有7間,東南為4間,東北廡房9間,共計20間,兩側對稱,共計40間。實際上是1個五間,5個三間,共6個功能單位。
乾清宮模型
在乾清宮露臺南沿和御路、階陛銜接處,有三個涵洞,高近兩米左右,寬一米左右,名為“老虎洞”。據(jù)說,因為皇宮中等級森嚴,侍奉皇帝的內傳不能登上露臺和御路,只能在“老虎洞”中來往穿行。
院落的東廡,從北向南應該是昭仁殿、御茶房、端凝殿、自鳴鐘處、日華門、御藥房、祀孔處、上書房。
昭仁殿在東廡北端。昭仁殿和弘德殿的形制基本相同,都是單檐歇山頂,面闊3間,前接卷棚抱廈3間。南向,正中明間辟門,兩次間檻窗。每殿左右側后各有耳房,東西對稱。改建的殿后檐下抱廈略有不同。?
東側昭仁殿:
昭仁殿外觀
康熙皇帝曾作詩贊昭仁殿:雕梁雙鳳舞,畫棟六龍飛。崇高惟在德,壯麗豈為威?昭仁殿與弘德殿都是體積很小的配殿,但卻是皇帝度過許多光陰的地方。康熙年間是皇帝的寢殿,乾隆皇帝后來將昭仁殿改作貯藏宋以來珍版書籍的地方。昭仁殿的'天祿琳瑯'匾是乾隆皇帝手書,殿后廡懸掛著'慎儉德'之匾。
御茶房:在乾清宮東側,端凝殿北側三楹房屋是“御茶房”。御茶房提供皇帝所用的茗飲、奶茶、果品及宮中各處的供品,參與備辦節(jié)令宴席。太后、皇后及皇子們另有各自的茶房。匾額“御茶房”是康熙手書。
端凝殿:和西廡的懋勤殿對應。這兩座小殿在建筑上沒有與它們所在的廊房分割開,雖然取了殿的名稱,但外形上不具有殿的形式。端凝殿和懋勤殿的殿名,是明嘉靖朝禮部尚書夏言擬出的。當時東邊的端凝殿用于貯冕弁,西邊的懋勤殿用于藏書史,端凝取端冕凝旒之義,懋勤取懋學勤政之義。清代皇帝御用的冠、袍、朝珠、帶、履都在這里存放。清遜帝溥儀居住在紫禁城期間,曾將自己剪下的發(fā)辮存放在這里。
自鳴鐘處:端凝殿之南的三楹房屋,是清廷存放自鳴鐘的地方。康熙皇帝親筆書寫的'敬天',匾額曾掛在室內,兩旁是御筆的楹聯(lián):'簾縈香篆齋心久,座殷鐘聲問夜遙。'
日精門:是后宮中區(qū)通往東區(qū)的一道較大的門。乾清宮的西廡,也有一道與日精門對稱的門,叫做月華門,通往后宮的西區(qū),寓有“乾坤日月明,四海皆生平”之意。日精門:日精門是乾清宮院落的東門,是乾清宮前庭出入的主要門戶之一,門外即東一長街,東南方即通往齋宮的仁祥門。
乾清宮、日精門、乾清門
明代宮女若犯了過失,要被罰以提鈴警夜。規(guī)定從乾清宮前走到日精門,再到月華門,再走回乾清宮前。循環(huán)往復。深夜,被罰的宮女提著鐵鈴,緩緩地走著正步,還要邊走邊唱:'天下太平'。聲音要緩而長,與鈴聲相應。即使刮風下雨、天寒地凍,也不許回避。
御藥房:在日精門之南,房中曾有康熙書寫的兩個匾,一為'藥房',一為'壽世'。御藥房隸屬于內務府,掌管皇帝、后妃的用藥。御藥房的太監(jiān)們負責帶領御醫(yī)到各宮診病、煎藥及安置御醫(yī)夜晚在這里值班。
祀孔處:乾清宮東廡最南端的一間房,供奉著至圣先師孔子和歷代先賢、先儒神位。乾隆皇帝的御筆匾額和對聯(lián),分別是:'與天地參';開洙泗新傳,圣由天縱;集唐虞道統(tǒng),德合時中。乾隆皇帝極為敬重儒學,每年的元旦,三更起身,來到這里,向孔子等神位行禮。黎明時,上書房的師傅來這里行禮。
上書房:看上圖最右邊為乾清門,從乾清門開始向東數(shù)兩間有個門,門的兩側各兩間房,和門所在的房一共五間房,這五間房就是上書房的所在地。上書房是供皇子皇孫讀書的地方。早年皇子皇孫讀書的地方在西華門內的南薰殿附近的西長房,到了雍正年間,乾清宮不再是皇帝的寢宮,就搬到這里。
凡皇子年界六歲,即入書房讀書,一般派滿漢大學士一人或二、三人為上書房總師傅,并設漢文師傅若干人,稱為“諳達”的滿蒙師傅若干人,均多以貴臣充任,又有內外諳達之分,內諳達負責教授滿蒙文,外諳達教授騎射??値煾涤惺聞t來,不必日日入值。師傅們輪流入值,與皇子皇孫們相見,僅以捧手為禮而不下跪。每日寅時(凌晨3:00-5:00)來到書房早讀,卯時(凌晨5:00-7:00)開課,午時(11:00-13:00)下學。各大節(jié)日放假一天,實際只有元旦、端午、中秋、本人生日和皇帝生日這五天。 學習課程主要是四書五經(jīng)和詩詞,也同時學習滿漢文,并練習弓箭齊射等。
再說西廊廡——從北至南為弘德殿、懋勤殿、批本處,月華門,奏事房、內奏事處、南書房、敬事房
乾清宮西廡與東廡對稱布置,硬山黃琉璃瓦屋頂,設有外廊,俗稱西廡廊房。
作為乾清官西配殿的弘德殿,殿內正堂懸掛著乾隆書寫的'奉三無私'匾額。楹聯(lián)是:'二殿三謨法堯舜之道,五風十雨協(xié)天地之心。'康熙皇帝從在位的第十年到第十九年,每天清晨御門聽政之后,就來到弘德殿,聽日講官講論四書五經(jīng)。后來講的地點移到乾清宮內。乾隆、嘉慶年問,皇帝還經(jīng)常在弘德殿辦公和用膳。同治皇帝即位初年,弘德殿專門用作小皇帝讀書之所,翁同龢、倭仁、李鴻藻就任同治帝的老師。故弘德殿有弘德書房之稱。
西側弘德殿:
懋勤殿:在弘德殿南,殿內曾有高宗純皇帝御筆題匾:基命宥密。明代修建懋勤殿是為了貯藏書史,康熙皇帝沖齡時曾在懋勤殿讀書,后來懋勤殿成為皇帝文翰活動的場所。嘉慶時,內府書畫經(jīng)鑒定后,都要鈐上懋勤殿印。今博物院藏書畫每有'懋勤殿鑒賞章'。懋勤殿還是清帝每年勾決秋審死刑人犯的地方,叫做懋勤殿勾決。懋勤殿建筑上也沒有與西廡廊房分割開,外形上不具備殿的形式。
“懋勤殿”款龍紋印盒
清康熙 懋勤殿李邕法帖
批本處:在懋勤殿之南,這里原來懸掛著康熙皇帝書寫的匾額:'慎幾微'。批本處是清代政務文書運行的一個中轉機構。各中央機關報送的請皇帝批示的文件,先經(jīng)內閣擬出處理意見,稱為票擬,送到批本處來,批本再進呈給皇帝?;实叟竞螅俳换嘏咎?。批本處的滿人中書和滿人翰林再將它們轉送內閣,內閣大學士恭敬地謄錄御旨發(fā)下。
“月華門”:此門是通往后宮西區(qū)的大門,“批本處”南側,與東廡日精門對稱布局。宮女若犯了過失,要初罰以提鈴警夜,從乾清宮前走到東廡日精門,再到西廡月華門,再走回乾清宮前,循環(huán)往復。
乾清門、月華門、乾清宮
內奏事處:月華門的南側,每天乾清門外東側值房里外奏事處的值班官接收百官上給皇帝的奏折,由他們將奏折交到內奏事處,內奏事處的太監(jiān)再將奏折上交到皇帝手里。官員以個人名義寫給皇帝的奏折,與各部院衙門請皇帝批示的文書不同,不是例行的官樣文章,須要直達御覽。太監(jiān)每天捧著封裝著奏折的黃匣,親手交給皇帝。
敬事房:南廡房西側5間。敬事房隸屬內務府,其最重要的職責乃是管房事,就是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的太監(jiān)機構。 乾清門。侍監(jiān)首領二人。專司御門聽政,寶座黼扆,晨昏啟閉,稽察臣工出入,登載南書房翰林入直、侍衛(wèi)番宿。昭仁殿,兼龍光門。
南書房:西南拐角處3間,最早順治康熙再次讀書??滴趸实墼谶@里用計擒鰲拜。南書房設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撤銷,是清代皇帝文學侍從值班的地方。清代士人視之為清要之地,能入則以為榮。它完全是由皇帝嚴密控制的一個核心機要機構,隨時承旨出詔行令,這使南書房“權勢日崇”。康熙帝親政以后,為了把國家大權嚴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決定以南書房為核心,逐步形成權力中心??滴醭蟮挠赫?,設立了軍機處,南書房就逐漸失去了中樞機要秘書機構的作用,成為專門侍奉皇帝讀書消遣,專司文詞書畫的文學侍從了。
康熙帝畫像
內部結構
乾清宮面闊9間,進深5間,高20米,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兩頭有暖閣。殿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明間前檐減去金柱,梁架結構為減柱造形式,以擴大室內空間。后檐兩金柱間設屏,屏前設寶座,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后檐設仙樓,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殿內鋪墁金磚。
乾清宮正殿高懸著由清代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這個匾的背后藏有決定太子命運的“建儲匣”。在當時,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明爭暗斗相當激烈。為了緩和這種矛盾,自雍正朝開始采取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出所選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实鬯篮?,由顧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jīng)核實后宣布皇位的繼承人。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寶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這種秘密立儲的辦法才失去其意義。
乾清宮內,高懸順治帝書寫的匾額“正大光明”。殿堂的楹聯(lián),前面一對是康熙帝的御筆︰“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焙竺嬉粚κ乔〉塾P︰“克寬克仁,皇建其有極;惟精惟一,道積于厥躬?!钡钐弥杏形迳绕溜L,每扇屏風上面鐫刻著康熙帝從經(jīng)書中集出來的格言。
克寬克仁,皇建其有極(《尚書·仲虺之誥》《尚書·洪范》)
惟精惟一,道積于厥躬(《尚書·舜典》《尚書·說命》)——乾隆題
【釋義】要對別人寬厚仁慈,廣泛地建立起使國家中正的法則;要全心全意專注在(治理國家)上,道德品質(的修養(yǎng))由他人和自身協(xié)力共同累積。
【意義】先說對別人的治理,再說自己本身,這是乾隆勸勉后代要團結臣民進行統(tǒng)治的話。
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尚書·仲虺之誥》《尚書·皋陶謨》)
弘敷五典 無輕民事惟難(《尚書·君牙》《尚書·太甲下》)——康熙題
【釋義】儀表堂正(才能使)萬邦來朝,(要使)自己和他人謹言慎行,統(tǒng)治方能長治久安;在天下大力地宣揚三綱五常,不要輕視子民所從事的事情,要真切地理解到其中的艱難
【意義】上聯(lián)說的是外表上的正直,下聯(lián)說的是思想上的方向,是康熙勸勉后代統(tǒng)治正廉的話。
吳扇屏風上格言:
中扇屏為“惟天聰明,惟圣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義”,右側兩扇屏分別為“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功崇惟志,業(yè)廣為勤”,左側兩扇屏分別為“豈弟君子,四方為則”“知人則哲,安民則惠”。
“功崇惟志,業(yè)廣為勤”——《尚書》,想要取得偉大的功業(yè),要有偉大的志向;想要完成偉大的功業(yè),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周易》,元首被黎民百姓推舉出來,作為榜樣給天下帶來安寧。
“惟天聰明,惟圣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尚書·說命》,向來只有老天最聰明,要治民也只有居天位的圣人。拿這個法則,上可以表率群臣,群臣自然奉公守法;下可以安輯百姓,百姓自然安居樂業(yè),服從治理。
“愷悌君子,四方為則”——《詩經(jīng)》,德高望重又平易近人的謙謙君子,四方的人都以他作為行為準則。
“知人則哲,安民則惠”——《尚書》,有智慧的人應當能知人善用,也知道怎么安撫百姓。
乾清宮東側紫檀雕龍大鏡: 在乾清宮有四面約五米高的水晶大鏡,若再高幾乎就遮住了整個大窗,迎面見到的兩面大鏡,其位置恰與大門兩邊的左右門遙遙相對;再向東、西望去,也各有一面大鏡,這四面大鏡,古稱風水鏡。
鏡子在古時是用做避邪的。明代大醫(yī)學家李時珍說過:'古鏡如古劍,若有神明,故能避邪魅忤惡,凡人家宜懸大鏡,可避邪魅。'
乾清宮西側紫檀龍柜
乾清宮在冬至這一天,正大光明牌匾下的五條龍會齊發(fā)光,是難得的壯觀景象,這是怎么回事呢?按照我們現(xiàn)在的科學解釋,就是冬至這天,陽光在北半球角度最低,所以能夠照進房間的程度也最深。而那些修建故宮的匠人們雖然不懂原理,但是他們卻有老祖宗留下的經(jīng)驗,他們針對北京的四季變化,在設計建筑的時候將這些特點融合了進去,比如說,門樓或者是廊子的深度要是柱子的三分之一高,這樣可以保證這個屋檐能夠實現(xiàn)夏天遮陽,但是冬天還不遮光的情況。乾清宮作為正殿,到了冬至這一天,陽光也正好能夠照射到最里面,照在地上的金磚,然后反射到正殿中間最引人注目的龍椅上,這樣不僅是上面的金龍,就連那塊牌匾都能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這種設計堪稱完美!可以說融合了光學、天文知識以及建筑功底多個方面,就算是現(xiàn)在的建筑大師,對這樣的精巧設計也嘆為觀止。
冬至,正大光明齊放光彩
清代乾清宮仍然設置有二層仙樓,位于東西暖閣內(東西暖閣前窗下的檻墻太高,一般游客很難注意到乾清宮還有這兩個房間)。乾清宮內東西暖閣,藏有清代歷朝實錄、圣訓和玉牒,皇帝每天清晨都要在此恭讀前朝實錄一卷(后移養(yǎng)心殿恭讀)。東暖閣的匾額“抑齋”,西暖閣的匾額“溫室”,都出自乾隆御筆。東西暖閣也是皇帝在乾清宮的寢宿處。
民國時期未被擾動的乾清宮西暖閣內景原狀
乾清宮東暖閣現(xiàn)狀,還未復原
日常用途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后來還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jié)。清朝康熙皇帝以前,這里沿襲明制,清朝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系相當密切,皇帝在這里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jié)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養(yǎng)心殿以后,這里即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乾清宮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強。
(《清史稿》載 “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辛亥,兩宮見各國公使于乾清宮”。)
停靈之所
清朝時,乾清宮還是皇帝死后停放靈樞的地方。即使皇帝死在其它地方,也要先把他的靈樞(也稱梓宮)運往乾清宮停放幾天,再轉至景山內的觀德殿,最后正式出殯。順治皇帝死在養(yǎng)心殿,康熙皇帝死在暢春園,雍正皇帝死在圓明園,咸豐皇帝死在避暑山莊,他們的靈樞都曾被運回乾清宮,停放在這里并按照規(guī)定舉行祭奠儀式。然而,清朝有一位皇后去世后卻停靈于乾清宮,她有一個獨特的謚號:仁孝皇后(后改為孝誠仁皇后),她是康熙帝的皇后赫舍里氏,索尼孫女。
除夕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團圓日,普通百姓都要在這天吃頓團圓飯。對于身居皇宮大內的清朝皇帝來說,也不能脫離人之常情,他們也要在除夕和皇后及眾妃嬪們一起在乾清宮舉行家宴,皇帝與他的后妃們平時都不同吃。清朝皇帝與皇子及宗室諸王的宗室宴(親藩宴)是在元旦次日舉行的,并不是典制上的乾清宮家宴。宮中無論是典禮還是宴會,從未出現(xiàn)過男女歡聚一堂的場面,只有皇帝一個男性能與宮中女性一同飲宴,皇子作為他們的兒子(除了幼齡以外)也不得參與。
從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乾清宮就開始營造過年的氣氛了。乾清宮丹陛左右就開始安設萬壽天燈,每天晚上天燈都要點亮。在萬壽燈后面,左右都懸掛萬壽寶聯(lián),每幅寶聯(lián)兩面都用金絲繡上聯(lián)句。萬壽燈光映照在寶聯(lián)及其金字上,使得黑暗的夜晚特別透亮,營造出濃烈的新年來臨的喜悅氣氛。
乾清宮家宴前夕,相關人員忙忙碌碌,按照禮制布置宴會現(xiàn)場。乾清宮檐下陳設了中和韶樂,乾清門內陳設了丹陛大樂,交泰殿檐下陳設了中和韶樂。在乾清宮內,每人一張的宴桌按照嚴格的等級秩序排列:皇帝寶座前設金龍大宴桌,左側地平上,面西座東擺著皇后的宴桌,其余嬪妃的宴桌排在左右。他們所用的餐具也不一樣。
包含碗、勺、筷、刀、叉的一組進膳用具 故宮博物院藏
酉時(下午6點),皇帝入宴,皇后等人在座位處向皇帝行禮,禮畢,皇后等人各入座進饌。過了一會,皇帝與后妃們開始欣賞承應宴戲。他們一邊欣賞演出,一邊進果,進酒,皇帝進酒時,后妃們各出座,跪拜。承應宴戲演出結束后,后妃們出座謝宴,行跪拜禮,皇帝起座離開,皇后以下各還本宮。在以上的宴會過程中,各種音樂依次演奏。
乾清宮家宴極盡奢華,據(jù)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清宮家宴檔案,皇帝的大宴桌所擺膳食一開始就有109碗(盤),加上宴禮中所進湯膳、酒宴,合計可達153品。這些美味佳肴,雖然有的在宴會后作為賞賜,但仍會產(chǎn)生極大的浪費。除夕之外,凡遇皇帝萬壽等節(jié)日,乾清宮也要舉行家宴。
千叟大宴
在乾清宮曾經(jīng)舉行過兩次盛大的千叟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康熙皇帝為預祝70壽誕,在乾清宮再次舉辦千叟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康熙皇帝為預祝70壽誕,在乾清宮再次舉辦千叟宴。
《千叟宴圖》清·汪承霈繪,國家博物館藏
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的規(guī)模遠大于第一次。凡是年齡在六十五歲以上的,共有三千多人參加了乾隆皇帝舉辦的大宴會。席間,乾隆皇帝還召一品大臣和年齡九十歲以上的人到御座前,賜酒并賜予每人拐杖等物品。宴會上聯(lián)句賦詩,共得詩數(shù)千首。
乾隆千叟宴
清乾隆 御筆千叟宴詩 內頁 故宮博物院藏
梅州發(fā)現(xiàn)一塊清朝乾隆皇帝舉辦首次千叟宴時的親筆御匾,該牌匾歷經(jīng)219年基本保存完好,該匾長220厘米,寬87厘米,厚4厘米。匾四邊有六條龍圍繞,上下各兩條,左右各一條,四邊底色為藍色。上邊正中間有“御筆”字樣,匾中間底色為棕紅色,雖然年代久遠,匾文上御筆題寫的字跡尚存隱約可見的金鉑色。從乾隆五十年至今,歷經(jīng)219年,整匾尚無重大損傷,字跡基本可辨。 建造這座屋的主人正是被乾隆欽點參加千叟宴并得到御筆匾和御賜壽杖、玉如意、朝珠、綢緞、帶板、琺瑯等珍品的清朝山西按察使藍欽奎。藍欽奎是何人物? 藍欽奎是梅城藍屋巷人(西門藍氏八世祖)。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署理山西巡撫(又稱撫臺,主管政務),又兼提督(又稱藩臺,主管軍事),任內清正廉潔,政績卓著,深得百姓愛戴和皇帝賞識。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乾隆帝舉辦首次千叟宴,時年79高齡的藍欽奎啟程到北京參加千叟宴。梅城藍氏總憲第現(xiàn)珍藏的御筆匾是乾隆首次千叟宴(公元1785年)的御筆匾,稱得上是國內唯一一塊歷史年代最久也是價值最高的乾隆千叟宴御筆匾。
復制圖
千叟宴御筆牌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