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還真不難,有個現(xiàn)成的案例可以參考——看看洪秀全怎么對付楊秀清就明白了。
我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分而治之。洪秀全是天國創(chuàng)始人,但能力一般,可以說是很差,他對政務沒有興趣,但又不想大權旁落,所以上來就封了五王,東西南北加個翼王,雖然是東王為主,但每個王都有自己的勢力,可以自領一軍。而且南王馮云山威望很高,可以對東王有一定牽制。各有山頭就不能一家獨大,那老大只能是洪一個人。但天算不如人算,南王、西王早死,東王又有神力加持且能力極強,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晁蓋能力再差也不會比洪秀全更差——洪是根本不想管事只想享受。晁天王總還有點進取心,可以從宋江系統(tǒng)里找一個能力強的,比如武松,還有獨立性強的二龍山兄弟,比如魯智深,還有引進盧員外這樣的人才,讓他們自領一軍,東西南北四處出擊,互不隸屬,時間一長宋江就管不住了,還不得聽天王的。
中策,挑撥矛盾,找機會暗殺之。上策雖好,但操作難度大,主客觀條件都要滿足,有一個意外就會出事。如果兩者差距過大,被反殺的可能也很大。比如東王在后期有反殺的企圖。所以還要學洪秀全的第二招,借刀殺人。北王與東王不睦,且長期在外領軍,有相當勢力,給北王名義就可以讓兩家火并。
晁天王也可以找盧員外火并宋江,理由不要太好找——人家員外當?shù)暮煤玫?,硬是讓宋江這個王八蛋坑的家破人亡,不反水才奇怪。名義也有,就說宋江招安只是為了自己升官發(fā)財,出賣兄弟。只要人死了,后面的事都好辦。
中策好操作一點,但負作用很大,天京事變以后天國基本就沒希望了——殺來殺去,把能打的都殺完了。江山還沒打下來就火并,區(qū)別也就是早死還是晚死。
下策,坐享其成,不管事不問事不犯錯,你奈我何。下策就是聽宋江的,你不是讓我坐鎮(zhèn)山寨不出去嗎?我就聽你的,啥也不管,就在老窩吃喝玩樂,混一天是一天。如果能等到招安時還不死,抓緊找個小官上任,跟宋江分開,要打仗你去打,我這邊腿腳有風寒,走路不便,就不陪兄弟們了!
這么干的風險在于命運操縱在別人手里,太不安全了。其實早期洪秀全也是這么打算的,但東王脾氣太大,天王不就是在窩里玩玩女人喝喝酒嗎,能花幾個小錢?要打要殺的,這么下去早晚要被拉下馬。如果天王不反擊,下場可以參考陳友諒與徐壽輝、朱元璋與小明王。
不管相當于等死,所以要歸到下策。
但是,對普通人而言(晁蓋就是個土財主加惡霸,能力在鄉(xiāng)下混沒問題,打天下就太勉強了),可能取下策更優(yōu)。做決策最怕對自己沒有清醒認識,我見過很多國企領導、民企的老板,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發(fā)了財、升了官,這里面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并不是他就比一般人強多少。但他們自己不明白呀,身邊圍了一大群拍馬屁的,領導隨便說一句話都有人總結出一篇論文,時間久了領導就覺得自己很了起,做什么都是對的。晁天王就是這樣,看宋江打一場贏一場,覺得打仗也不難嘛,也要下場試試,結果把命賠進去了。
所以上策中策再好,也要有本事操作才行。如果沒兩把刷子,不如按下策躺平,如果運氣好(宋江也沒打算真造反),還是有機會混到招安那一天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