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 3245 篇-
-閱讀本文需要占用您 4 分鐘時間-
郭 超
整形大典·醫(yī)學編委
·廣東醫(yī)科大學整形外科學碩士
·中國整形美容協(xié)會精準與數(shù)字醫(yī)學分會第二屆理事會 青年理事
·中國整形美容協(xié)會精準與數(shù)字醫(yī)學分會創(chuàng)傷修復專家委員會 常務委員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美容專業(yè)委員會愈合再生醫(yī)學專家委員會 委員
對下頜角區(qū)進行整形的手術可統(tǒng)稱為,在東亞地區(qū),常做的是。盡管這類手術的方法較多,但主要分為下頜角截骨術與下頜角骨外板截除術兩大類。
以截除突出下頜角達到縮窄或改善該區(qū)域面部寬度或外形的手術稱為,這是最早開展的針對下頜角肥大的外科手術,后經不斷改進,成為臨床用于改善的一種常用術式。
“
適應證與術前準備
適應證
下頜角肥大,向外側與后方較明顯突出。側位X線頭影測量顯示下頜角開張度過小(正常120°左右)的適合行MAO。
術前準備
1.拍攝頜骨全景片與X線頭影測量片,觀察下頜管的走行以及與下頜角的相對位置關系。
2.全身重要器官系統(tǒng)檢查及生化檢驗,排除全麻與手術禁忌證。
“
手術方法與步驟
手術方法
下頜角截骨術目前大多經口腔內入路施行,根據(jù)Kamiishi的下頜角截骨線設計方法,在下頜曲面體層X線片上,先標出下頜骨升支前緣的垂線(L1)與下頜骨下緣的交點(A),再標出下頜咬合平面(L2)與升支后緣交點(R),這兩個交點的連線(R-A)通常作為下頜角的安全截骨線。
下頜角安全截骨線
手術步驟
1.切開與顯露
適度撐開上下牙列,從上頜磨牙平面對應的下頜升支前緣稍外側的黏膜開始,沿升支前緣和外斜線向前下至下頜第二前磨牙。
在局部浸潤注射適量含1/30萬腎上腺素的生理鹽水后,逐層切開黏膜、黏膜下組織與肌肉。在骨膜下剝離咬肌附著,顯露下頜支中下份外側骨板及升支后緣,同時暴露出下頜角及其前方的下頜下緣。
2.下頜角截骨
用后緣牽開器(Shea狀拉鉤)鉤住下頜支后緣,并向側方牽開軟組織顯露下頜角。用擺動鋸或反角機頭按照術前設計的截骨線走向,先在骨面做一條略呈弧形的標志線,確定無誤后再沿此截骨線將下頜角全層骨切開,特別要確保升支后緣全層骨切開,剩余的骨性連接可用彎骨刀輕輕鑿斷。隨后用牽開器鉤住被截開離斷的下頜角,剝離下頜角內側的翼內肌附著,將之取出。
標記截骨線
全層截骨
3.部分咬肌切除
一般不行咬肌切除,但對伴有重度咬肌肥大者,可同時切除緊貼下頜支外側面的內1/3層咬肌。對頰部過于豐滿者可同期行頰脂墊摘除術。
徹底止血沖洗傷口后,縫合口內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條或安置負壓吸引器,在口外下頜支與下頜角相應部位放置棉墊加壓包扎
去除多余咬肌
“
三、術中與術后注意事項
出血與血腫形成
如果傷及頰動脈,應予以結扎或電凝止血。截骨失誤可能傷及下頜管內的下牙槽神經血管束,導致意外出血。另外,器械損傷沿升支后緣走行的下頜后靜脈也可能造成出血。下頜角截除后的骨斷端髓腔滲血可用骨蠟填塞止血。
在咬肌稍前方的下頜下緣處有面動脈經過,如果傷及會導致較為兇猛的出血,這時候應先用止血鉗夾住出血點,采用縫扎加結扎的方式止血,尤其對血管近心端的處理要穩(wěn)妥。對經口內止血困難者,可經口外切口入路止血。
咬肌的肌束較粗大,血液供應豐富,在手術切除部分咬肌后,??梢娂∪鈨茸甜B(yǎng)小血管的斷端出血,這時應予以電凝或結扎止血。術后適度加壓包扎也是防止傷口滲血和血腫形成的有效措施。
術后還須留意下頜下區(qū)有無血腫形成,該區(qū)域的血腫可能壓迫上氣道引起窒息。
下頜髁突骨折
導致術后咬合紊亂是下頜角截骨術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系截骨線上端未從升支后緣而從相對薄弱的乙狀切跡處斷開而造成。
這種情況多由于下頜角骨切開不完全,尤其在升支后緣處還有骨皮質相連時,就用骨刀強行離斷下頜角所致。因此,應注意下頜角后方截骨線的走向,務必將升支后緣的骨質切開后再用骨刀離斷殘余骨連接。
對懷疑有骨折或術后出現(xiàn)咬合關系紊亂者,應攝取頜骨全景片進行診斷。對發(fā)生骨折但髁突移位不明顯者,通常在上下頜牙列拴結牙弓夾板,從術后第1~2天開始用橡皮圈牽引固定3~4周即可。
在口內狹窄術野中實施骨間固定,不僅操作困難,而且難以將髁突正確復位。由于意外骨折未及時處理,導致髁突移位并存在明顯咬合紊亂者,可通過手術將髁突復位固定。
繼發(fā)畸形
臨床常見的是截除下頜角太多造成該區(qū)域的塌陷畸形以及對截骨量掌握不好出現(xiàn)面部不對稱畸形(圖15-9)。有些患者術前就存在不對稱,這時候需要調整雙側下頜角的截骨量使其恢復對稱性。MAO具有一定難度,只有接受過專門訓練并具有較豐富臨床經驗的外科醫(yī)師才能保證該手術的準確性。
術后處理
注意觀察傷口滲血與面部腫脹情況,及時吸出口咽腔的分泌物。
術后可用地塞米松(10mg/d)2~3天以減輕面部與嘴唇腫脹。靜脈注射廣譜抗生素3~5天防止傷口感染。
手術當天禁食,術后第一天可開始通過管喂進流汁飲食,必要時可安置胃管保持口腔清潔,定時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與清水交替沖洗口腔。
引流條或負壓吸引管在術后第3天取出,第7天拆除口內縫線,但面部加壓包扎可再持續(xù)1~2周。
從術后第2周開始進行張口訓練,防止開口受限。
效果圖:
參考:
[1]胡靜, 王大章. 頜面骨骼整形手術圖譜[J].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
[2]艾玉峰, 柳大烈. 面部輪廓整形美容外科學[M].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5.
[3]歸來, 張智勇, 滕利,等. 口內入路顴骨L型截骨降低術[J].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2002(S1):4.
[4]張智勇. 面部輪廓整形進展及相關問題探討[J]. 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2018, 29(9):3.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