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
非常熟悉的生活場景
下班路上,一個推著電動車的媽媽在路上不停地往前走,后面是一個6、7歲大的小女孩邊哭邊緊追不舍地跟在后面哭喊。
隨著媽媽騎行速度加快,小女孩哭得越大聲,嘴里說著:“媽媽等等我,我聽話……”媽媽一臉嚴肅地訓斥:“再聽不聽話了,還要不要買了?再亂買東西就不要你了!”
小女孩就這樣哭喊著,隨著前行的電動車大約走了一百多米后,才等到媽媽停下來重新坐到車上,揚長而去。
其實,這樣的母子之間矛盾的案例并不少,長春市心理援助熱線電話89685000(24小時)也接過類似的案例。
很多媽媽反映,多想做一個溫柔的媽媽,知道對孩子發(fā)脾氣不好,可是每天面對無休止的瑣碎的日常事務(wù)和工作及人際關(guān)系中的煩心事,遇到孩子不聽話或者沒有按自己的要求做到,就是忍不住想發(fā)火。每次發(fā)完火以后又總是自責,恨自己為什么不能溫柔一點,于是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個行為表象背后都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孩子學會頂撞父母,對抗和逃避父母,并不是他們長大了,他們翅膀硬了才這樣,而是他們從小就已經(jīng)積攢了很多這樣的負面情緒。
懂得分寸感和共情的孩子,都有一個好脾氣的媽媽;缺乏安全感和暴躁不安的孩子,往往都有一個壞脾氣的媽媽。這雖然不是百分百吻合,但是每個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情緒里,極大部分都和媽媽的秉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長春市心理醫(yī)院心理
危機干預(yù)中心專家提醒
不要試圖去改變孩子原有的樣子,也不要用恐嚇和不要孩子的口氣去教訓孩子,不要讓孩子成為你希望成為的樣子。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人喜歡被說教,沒有人喜歡被控制,因為當父母想要改變孩子時,無論出發(fā)點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確,其實都在傳遞:爸爸媽媽不喜歡你現(xiàn)在的樣子,你應(yīng)該變成另外一個樣子。這個改變對方的能量本身,就會讓對方抗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