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燕昭王求士》解析

《燕昭王求士》解析

 這篇文章是從《戰(zhàn)國策》里面選出來的?!稇?zhàn)國策》是先秦時一部國別體的史書,主要記述戰(zhàn)國時期一些策士的言論和活動,對當(dāng)時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也有所反映。但由于作者多用夸張和虛構(gòu)的手法,這書中的一些記述與歷史事實是不完全符合的。原書也可能不是出自一個作者,因此內(nèi)容有些重復(fù),次序也比較混亂。后來,西漢末年的劉向?qū)λM行了整理,按照國家的區(qū)別分類編定成:西周、東周、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山、宋、衛(wèi)等十二國策。

    《燕昭王求士》屬于其中的《燕策》。記述了戰(zhàn)國后期燕昭王真心誠意舉賢納士,并依靠賢士復(fù)國報仇的故事。首先弄清楚:

    燕昭王為什么要求士?大家知道戰(zhàn)國時期是個四分五裂的時代,也是一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時代。當(dāng)時諸侯割據(jù),逞雄爭霸,大國吞并小國,強國欺負(fù)弱國,所謂“弱肉強食”,經(jīng)常爆發(fā)兼併戰(zhàn)爭。燕國地處北方,所轄區(qū)域約相當(dāng)于今天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在西周時,它還是一個小國,到戰(zhàn)國時才逐漸富強起來。公元前316年,燕昭王的父親燕王噲當(dāng)政,他聽信一個名叫毛鹿壽的人的花言巧語,效法堯舜禪讓的作法,將王位讓給了國相子之,并把三百石俸祿以上的大臣官印全部收回,而由子之重新認(rèn)命。這一作法引起了燕國舊貴族的強烈不滿,新舊貴族為此展開激烈爭斗。子之執(zhí)政三年,燕國大亂,臨邦齊國乘機發(fā)兵進攻,僅用15天就攻占了燕國首都薊,燕王噲死于戰(zhàn)亂,子之則被齊國活捉,由齊宣王下令處死。于是,燕國人民就擁立了噲的兒子平,即位登級,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國恨家仇他都想抱負(fù)。然而對手齊國卻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地域廣闊,物產(chǎn)豐富,兵強將勇。與齊國相比,燕國地方小,兵源少,力量薄弱,要報仇雪恥,談何容易?可燕昭王認(rèn)為,燕與齊相比,差距雖大,但卻可以彌補,關(guān)鍵在于求士。

    為什么燕昭王把求士看的這么重要,認(rèn)為它是能否報仇的關(guān)鍵呢?所謂“士”,在春秋西周時,本指貴族中低級階層,他們的地位在士大夫之下,而在庶民之上。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士”的含義也發(fā)生了變化。在戰(zhàn)國時期,凡有點本領(lǐng)的成年男子,幾乎都可以稱謂“士”。這可以從《戰(zhàn)國策》及其他有關(guān)書籍上的記載得到印證。從這些書的記載看,這些士的成分十分復(fù)雜,他們中:有的是目光遠(yuǎn)大、思想敏銳的政治家;有的是善于帶兵打仗、攻城奪關(guān)的將軍;有的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俠;有的是搖唇鼓舌、能言善辯的說客;也有一些雞鳴狗盜、身懷一技之道的貧民。在當(dāng)時,這些士的數(shù)量并不是很多,但能量卻很大。尤其是一些說客,他們善于根據(jù)各個國家的切身利害來把握國君的心理,發(fā)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斗爭策略,加上他們又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所以,一番話往往就能改變某個國君的主張、左右形勢。孟子在他的著作里說:“這些人一怒而諸侯懼,居而天下息?!笔钦f這些人一發(fā)火就要唇槍舌劍、挑起事端;而他們安居在家,天下也就太平無事了。當(dāng)然這里有夸大之詞,但也可見這些人的能量非同小可,不可虛眤。因為士的能量大,因此各國都爭先搜羅他們,強大的國家想利用他們擴大疆土,統(tǒng)一天下;弱小的國家想依靠他們維護安全。連一些貴族也想收養(yǎng)他們,以備不時之需。因而當(dāng)時求士之風(fēng)盛行不衰。最著名的是戰(zhàn)國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孟嘗君。

    燕昭王要報仇,國力不足,于是他便自然的想到求士,想依靠士的力量,來幫他復(fù)國報仇。那他是怎樣求士的呢?

全文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即第一句,提出全文的總綱——招賢報仇。(點明為什么要求士)

第二段:側(cè)重寫招賢。(闡述如何求士)

第三段:側(cè)重寫報仇。(寫求士的結(jié)果)

“燕昭王收破燕后?!币蜓嗾淹跫次粫r,接管的是一個殘破的國家,所以叫“破燕”?!凹次?,卑身厚幣”?!氨啊保股肀?,降低自己的身份,這里說不擺國君的架子?!昂駧拧?,使幣厚,形容詞用作動詞,豐厚的禮品?!皫拧痹诠糯粌H僅指錢,還泛指絲絹、玉器等禮物。“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眱蓚€“以”字,前一個為連詞,表目的,后一個介詞,省略賓語賢者。這幾句說:燕昭王收拾殘破的燕國之后,當(dāng)了國君,便降低自己的身份,用豐厚的禮品來招聘有才德的人,準(zhǔn)備依靠他們來為國報仇。這幾句交代了燕昭王求士的方法、目的。方法是“卑身厚幣”;目的是“欲將以報仇”。

  燕昭王對自己“卑身厚幣”能否求得賢士并無十分把握,所以他向燕國賢者郭隗先生請教?!肮释姽笙壬唬糊R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者奈何?”“因”,趁。“孤”,古代君王的自稱,是一種比較謙虛的說法。“襲破燕”,襲、破都是動詞,是兩個動詞共帶一個賓語,即襲擊燕國,攻破燕國?!芭c共國”,“與”字后承前省略介詞賓語“賢士”。即與賢士共國。說,與賢士共同謀劃國家大事。“敢問”,冒昧地問。“敢”是表尊敬的語氣副詞?!耙試鴪笳摺?,“以”,表憑借、依靠。說,憑我國目前的力量?!罢吣魏巍?,怎樣才能報仇?“奈何”是如何、怎樣。這是燕昭王向郭隗先生請教。全句意思是,所以他去拜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我們內(nèi)亂的時候,襲擊并攻破了我國。我深知燕國國土狹小,力量單薄,不能報這個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德的人與他們共同管理國政,來洗雪先王蒙受的恥辱,這是我的心愿,我冒昧地請教要替國家報仇的人,該怎么辦?“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這四句話因為省略部分比較多,不大好懂,我們把它逐句翻譯一下:“成就帝業(yè)的國君(帝者,名詞作動詞,“稱帝”或“成就帝業(yè)”)把賢士看成是自己的老師,并以對待老師的恭敬態(tài)度與賢士相處;成就王業(yè)(王,名詞作動詞,“稱王”)的國君把賢士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并以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與賢士相處;成就霸業(yè)的國君把賢士看成是自己的臣下,并以對待臣下的態(tài)度與賢士相處;亡國之君把賢士看成是自己的奴仆,并以對待奴仆的態(tài)度與他們相處?!?nbsp;對待燕昭王的請教,郭隗沒有作正面回答,而是以四個“者”字的五字排比句,層層相遞,依次排出國君對賢士的四種不同態(tài)度,說明效果與方法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國君對賢者所持的態(tài)度決定著國君事業(yè)的成敗和事業(yè)成就的大小。國君的作為成就愈大,對待賢者的態(tài)度就愈禮貌、愈恭敬,就愈能得到賢者的支持和幫助,因而取得的成就也就愈大。由此可見,禮賢下士,重視人才對國家興亡有著極為重要的關(guān)系。郭隗先生明確告訴燕昭王,要想求得賢士,首先必須要有個謙虛恭敬的態(tài)度。表面看這幾句話似乎答非所問,因燕昭王問他怎樣才能求得賢士和報仇,而郭隗先生卻回答成對待賢者的態(tài)度要謙虛、恭敬。好像燕昭王已求得了賢士,現(xiàn)在只是如何對待的問題了。其實郭隗這樣回答是自有其道理的。燕昭王雖處于求士的階段,還沒有到如何與賢士相處的時候,但郭隗卻認(rèn)為,即使求士階段也必須有個謙虛、恭敬的態(tài)度。因為這關(guān)系到前來效勞——士的質(zhì)量問題。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視”。不僅國君要選擇賢士,而賢士也要選擇、投奔什么樣的國君。在雙向選擇中,賢士選擇國君的一個重要標(biāo)準(zhǔn),就是看他能否禮賢下士、恭敬待人。大家熟悉的三國時的諸葛亮,所以肯改變初衷,出山輔佐劉備,原因也就是因為劉備“三顧茅廬”,態(tài)度非常謙恭。所以郭隗在這里首先強調(diào)這一點。下面他緊承上文的意旨,用了五個分句,從五個不同的層次來具體說明對待賢士的態(tài)度方法不同,招致的賢士的水平、能力也就大不相同?!霸x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xué),則百己者至?!薄霸x”通屈,“指”,通旨。意旨的意思。“事”,奉事?!爸?,指賢者?!氨泵妗?,面向北。古代坐位以面朝南為尊,一般都是以年輩比較高、有地位的人的坐席?!鞍偌赫摺保?自己強百倍的人。“百己者至”句,在“百”前省略了主語“才能”,在“百”“己”中間省略了介詞“于”。這類省略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下文的“若己者至”“什己者至”都是這樣的。這句意思是,如果國君能委屈自己的意旨(放下架子),恭恭敬敬地(面朝北)接受賢者所授的學(xué)業(yè)(侍奉賢者,甘當(dāng)學(xué)生),像學(xué)生對待老師那樣,接受賢者的教誨,那么勝過自己百倍的賢者才會前來。我們說這是對賢者畢恭畢敬,以賢者為師的圣君形象?!跋融叾笙?,先問而后嘿,則什己者至。”“趨”,本義快走,這里引申為操勞、工作。這三句說:如果國君能操勞在前,休息在后,提問在別人之前,住口在別人之后,那么勝過自己十倍的賢士才會前來。這是既勞苦在前,又虛心求教的明君形象。“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是說:如果看別人怎么干自己也隨著干,那么與你相仿佛的人才會前來。這是既有不甘落后的一面,又有被動跟人走的一面,是一位平庸的國君形象?!榜T幾據(jù)杖,眄(mian)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薄榜T”通憑?!皫住保瑤装?、桌子一類東西?!皳?jù)”,柱著。“眄視”,斜著眼睛看人,意為瞧不起人。以眼波示意別人作事。“指使”,指手劃腳地使喚別人。這句說:國君如果僅僅靠著桌子,柱著拐杖,斜著眼睛示意,用手指使別人干活,那么只有像馬夫、車夫、廚子這樣的仆役才會前來投奔。這是好逸惡勞,輕視賢者,役使賢者的昏君形象。“若恣睢奮擊,呴(xu)籍叱咄,則徒隸(di)之人至矣?!薄绊ь 保裳劬??!皧^擊”,兇狠地打人?!皡榧保奶?、跺腳?!斑尺汀?,大聲呵斥?!巴诫`”,罪犯、俘虜。這里指唯命是從的奴才之類。這句說:如果國君動不動就吹胡子瞪眼,拔拳打人,或者動不動就暴跳如雷,大聲罵人,那么只有奴隸、囚犯,令人擺佈的人才會前來。這是怒目而視,拳打吆喝的暴君形象。

 以上五個分句,將國君對待士的不同態(tài)度,從而招至不同質(zhì)量的士前來的五種情況排列出來。依次得見最好、較好、一般、較壞、最壞的國君。五個分句的內(nèi)容、形式都是對稱的,以“則”字為界,則前,寫求士態(tài)度;則后,寫求士結(jié)果。五種態(tài)度,產(chǎn)生五種不同的結(jié)果。這是從歸附者的優(yōu)劣(士的質(zhì)量)的角度,來寫禮賢下士的重要性,也具體說明了為什么要強調(diào)燕昭王求士必先態(tài)度恭敬的問題。

 接著郭隗又以古人這方面的經(jīng)驗來證明自己說法的確切可信?!按斯欧乐率恐ㄒ??!薄爸率俊?,使士至。“致”使動用法,使士前來。這句說:這就是古代君王實行王道招致人才的法則。這是對前四個“者”字句和后五層排比句的總收結(jié)。將求士的態(tài)度提高到“服道致士”的高度來看,達到求士的目的?!巴跽\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矣?!薄罢\”,果真?!安┻x”,廣泛選擇?!俺?,動詞,拜訪,謁見?!捌洹保复t臣。后省略“于”處所。“朝其賢臣”,其,指代燕國或燕昭王。這是郭隗的假設(shè)和推斷。是說:國王您假如能果真廣泛選擇國內(nèi)的賢士,而親自到他們的家中去拜訪的話,那么普天下的人知道你真心城意禮敬賢士,天下的賢士必然都投奔到燕國來了。

 以上是郭隗講的第一段話。燕昭王向他討教怎樣招攬賢士,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著重強調(diào)了求賢士必須要有個謙虛恭敬的態(tài)度。并且用他所排列的五種情況和古代君王的經(jīng)驗來說明謙虛、恭敬的態(tài)度,是能否求得賢士的先決條件。他還指出,燕昭王如果有了這個態(tài)度,所謂“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只要有這個態(tài)度,就會有天下之士“必趨于燕?!边@種說理藝術(shù),我們稱為“引而不發(fā)”,把箭架在弓弦上,把弓弦拉滿,而箭不射出去。郭隗的這段話也如此。

 郭隗講明了求賢者要有個謙虛恭敬的態(tài)度,但怎樣求賢呢?沒有回答。何去何從由燕王選擇。但聽了郭隗這段話,一心一意想依靠賢士報國仇家恨的燕昭王會采取什么態(tài)度走哪條路?其實已經(jīng)很明顯了。所以他接著問:“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寡人與“孤”一樣,也是古代君王對自己的謙稱。我們今天常說“孤家寡人”?!罢l朝而可”,昭王說:我先去拜訪誰為好呢?注意,在文言文的疑問句中,如果遇到疑問代詞作賓語,往往把疑問代詞提前,放到動詞的前面。叫做“提賓”。這“誰”就提到了“朝”的前面。按順序應(yīng)是“誰朝而可”,即我先去拜訪誰為好呢?說明燕昭王已經(jīng)接受了郭隗的第一段話。

 注意,這句話插在郭隗兩段話之間,在表意和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首先,它表明燕昭王已接受了郭隗所陳諫的“古服道致士之法”,而且急于請教具體做法的謙虛、誠懇態(tài)度。其次,在行文上它以省略簡明概括的問話,收結(jié)上文,并引出下文,是承上啟下的樞紐。那進一步向郭隗請教,該怎么去做?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薄熬?,是名詞用如動詞,作“統(tǒng)治”解?!熬恕敝附y(tǒng)治人民的國君,也就是燕王?!坝小摺笔枪潭ńY(jié)構(gòu)。經(jīng)常放在中心語的后面,作定語用。這是文言文特有的語法現(xiàn)象。按順序應(yīng)為“有一個以千金購買千里馬的國君。如《守株待兔》中開頭第一句,“宋人有耕者”,即定語(有耕者)放在了中心語(宋人)的后面,即“有個耕田的宋國人?!边@句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出了千金高價要買千里馬的國君,三年也沒買到一匹千里馬?!颁溉搜杂诰弧?,“涓人”,王宮里管理清潔衛(wèi)生的侍從?!罢埱笾?。君遣之?!薄扒仓?,派遣他去?!叭碌们Ю锺R;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薄敖稹?,既指貨幣,又指貨幣的計算單位。先秦時黃金二十兩稱為一金。也有的說二十四兩為一金?!胺础蓖怠_@句說:一位近侍對國君說,請讓我去求千里馬,國君便派遣他去。過了三個月就尋求到了千里馬,可馬已經(jīng)死了。這位近侍用五百金買下了這匹死馬的骨頭,回來將這情況報告國君?!熬笈弧?,國君很惱火的說:“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安事”,何用,有什么用?說,我要買的是活的千里馬,死的有什么用?“而捐五百金”,“捐”,捐棄,丟棄、損失。說,你白白損失了我許多錢!注釋“花費”不妥。涓人看到國君發(fā)怒大不以為然,他認(rèn)為國君只看到了表皮,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現(xiàn)象,而沒有抓到事物的本質(zhì),因此他進行辯解?!颁溉藢υ唬核礼R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這句,近侍回答說:死馬我尚且花五百金買下來,何況活馬呢?言外之意,我們出的錢夠高的了,我這種作法表面看來很愚蠢,其實讓天下的人都了解國君您真心誠意花高價買千里馬,千里馬將要來到了。注意,“馬今至矣”的“今”字,它這是表一種推想和猜度,含將來可能發(fā)生的意味。如《鴻門宴》中,范增說“吾屬今為之虜矣?!笔钦f,我們這些人將來要被劉邦俘虜了,而不是說我們這些人今天就要被俘虜了。因從當(dāng)時情況看,劉邦到項羽那里去赴宴,項羽帳下都是兵將,不可能出現(xiàn)今天就被劉邦俘虜?shù)那闆r。“于是不能期(ji)年,千里之馬至者三?!薄安荒芷谀辍?,不到一年。涓人的預(yù)料是正確的。說,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將三匹千里馬賣給了那個國君?!敖裉煺\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yuǎn)千里哉?”“見事”,被重用?!耙姟弊衷谖难晕闹幸话惚肀粍印!百t于”,比什么。什么賢?!坝凇弊秩绻谛稳菰~后面,往往形容比較的意思?!百t于隗者”,是說比郭隗更有賢能的人?!半y于上青天”,是說比登天還難。“豈遠(yuǎn)千里哉”是意動用法,以千里為遠(yuǎn)?!柏M”字是雙重否定,這是說不遠(yuǎn)千里。這幾句意為,國王您如果真心誠意尋求賢士,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吧。我郭隗這樣沒本事的人尚且被重用,何況本事比我高,賢能比我強的人呢!他們哪管在千里之外,也要紛紛投奔到您這里來了。這是郭隗講的第二段話。

 我們看,郭隗本可以直接回答,為什么不在開頭就說明,放在結(jié)尾有什么好處?

 開始講這話會給昭王以賢者自居之感,有無功受祿、利欲薰心、妄自尊大之嫌。這本是一句十分驕傲的話,由于他先講了古代君王“以千金求馬”的故事,先繞一個大圈子,這就變得謙虛了。他用這個故事生動說明“因死得生”相反相成的哲學(xué)道理,啟發(fā)燕昭王。世界上有些事情,從表象看好像是南轅北轍,互相悖謬,其實卻并非如此。拿郭隗講的這個故事來說,國君要的是活馬,涓人卻用五百金買了死馬的骨頭,求生買死似乎很愚蠢,然而也正是涓人買死馬骨頭的舉動,使天下人明白了他國君真心真意購買駿馬的決心,所以才有人不遠(yuǎn)千里送駿馬前來,才會有“不能期年,千里馬至者三”的可喜收獲。郭隗講這則故事,首要目的在于啟發(fā)引導(dǎo)燕昭王在求士這個問題上,要把目光放遠(yuǎn)?!恶T諼焚券買義》也屬這種類型。其次,郭隗講這個故事是為了進行類比,也是為自己。(“隗且見事,賢于隗者乎?豈遠(yuǎn)千里哉!”)作推斷,提供一個強而有力的證據(jù)。沒有這個故事,他的這個推斷就顯得缺乏堅實的基礎(chǔ),難以令人相信。而有了這個故事,就會使人感到隗的推斷理所當(dāng)然。再次,郭隗講這個故事,是為了借此表明自己的心境。他講死馬婉轉(zhuǎn)告訴燕昭王,他“先從隗始”的建議并非自高自大,或者是為了獵取個人的名義,而僅僅是把自己當(dāng)成一塊引玉之磚,而為燕昭王招引更多的、更有才能的賢者。這樣既展現(xiàn)了他那坦蕩的胸襟,又避免了別人可能產(chǎn)生的誤解和猜疑。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體會到,郭隗講這段故事的用心是非常巧妙的。其用意極其明顯:要燕昭王把求賢之心昭示于天下以表真誠,從禮遇一般賢士做起,那么,天下杰出的超群賢士,就會不避千里之遠(yuǎn)輻湊到燕國來,達到招賢的目的。另外也可領(lǐng)料到郭隗說理的高超藝術(shù),他寓理于故事之中,起到了不言而喻的效果,使燕昭王心悅誠服。

“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皫熤?,意動用法,“以之為師”。即把郭隗當(dāng)成老師。是說:于是燕昭王就為郭隗筑造宮室把他當(dāng)成老師了。“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睒芬?,魏國人,名將樂羊的后代,是當(dāng)時著名的將軍;鄒衍,是齊國人,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學(xué)者,是陰陽五行家的代表;劇辛,趙國人,當(dāng)時有名的謀士。作者用這三個人為代表,說明天下的賢士爭先聚集到燕國,呼應(yīng)上文郭隗所說的“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的推斷。這幾句說:因而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從趙國趕來。“士爭湊燕”,“湊”,湊齊,聚集。是說:天下有才能的人都爭先恐后趕到燕國來。

 燕昭王求到了賢士,但要報仇光有賢士的幫助還不夠,還需要其他條件,于是作者又做了其他方面的介紹?!把嗤醯跛绬柹?,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暗跛馈?,紀(jì)念、悼念死者?!皢柹?,熟悉慰問幸存者,也就是同甘共苦。這是說:燕昭王悼念死者,慰問活著的人,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把鄧蟾?,士卒樂佚輕戰(zhàn)”,“殷富”,人口繁多,生活富裕?!皹坟p戰(zhàn)”,以佚為樂,以戰(zhàn)為輕。即愿意為國效勞,不是輕視打仗。這句說:燕國繁榮富強,兵士心情愉快,精神振奮,做好打仗報仇的準(zhǔn)備?!坝谑撬煲詷芬銥樯蠈④?,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薄八臁?,就?!叭龝x”,韓、趙、魏三個國家,這三個國是春秋末年由晉國分化出來的。歷史上叫“三家分晉”。三家分晉也就是春秋到戰(zhàn)國的分家標(biāo)志。這幾句說:于是就派樂毅為三軍最高統(tǒng)帥,與秦、楚、韓、魏、趙等國共同謀劃,向齊國發(fā)起進攻。結(jié)果怎么樣?“齊兵敗,閔王出走于外”。說:齊國吃了敗仗,國君也逃出了都城。這里說“出走”是留面子的話,其實就是逃跑?!伴h王”,是齊宣王的兒子。也就是爛竽充數(shù)中喜歡獨奏的那個齊閔王。姓田名地。公元前300--284年在位。燕國這次派樂毅攻破齊國都城,他出逃,不久就被殺了?!把啾氉繁?,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薄氨薄?,不指方位,在這里指打了敗仗的齊兵?!氨薄蓖ū?,打了敗仗要服輸,臉朝地,背朝天,所以背可解作失敗?!芭R淄”,齊國的首都,今山東臨淄市?!白趶R”,是古人供祭祖宗的廟堂,設(shè)有靈牌。這幾句說:燕國的部隊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一直攻進齊國都城臨淄,把齊國的珍寶全部搶劫一空,并且燒了齊王的宗廟?!褒R城不下者,唯獨莒(ju)、即墨?!边@又是一個中心語后面跟定語的例子,實際是,沒有被攻破的齊城,但它這里說齊國城池沒有被攻破的?!败臁?,今山東莒縣;“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這里說:沒有被攻破的齊城,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地。據(jù)說這次燕兵攻齊,樂毅連克十二城,本可以使齊全部覆沒,但由于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聽信齊國間諜的謠言,懷疑樂毅有反叛之心,逼樂毅出奔趙國。而齊國此時出了一個名將叫田丹,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所以使得燕國這次軍事行動功虧一簣,沒有取得全部成功。

 該篇文章記敘了燕昭王真心誠意,求取賢士,為國報仇,最后如愿以償?shù)墓适?。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矛盾和歷史風(fēng)貌。燕昭王虛懷求教,尊敬賢者的行動,一向傳為禮賢下士的佳話。即使在今天,對我們應(yīng)當(dāng)怎樣尋求人材、尊重人材,依然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和教育作用,值得借鑒。

 本文寫作特點:

一、敘事完整,重點突出,詳略得當(dāng)。

    這篇文章總共只有500個字,完整地記敘了燕昭王求士復(fù)國、報仇雪恨的全過程。全文緊緊圍繞“求士”二字而展開。由求士的原因,引出對如何求士的議論;由議論求士的態(tài)度,進而引出議論求士的方法;由議論如何求士的道理,引出昭王將這種求士的道理付之實際行動,引出“士爭湊燕”的積極效果;由“士爭湊燕”的情景,引出昭王在賢士的輔佐下,發(fā)憤圖強,終于大敗齊軍,洗雪國恥。全文按事件發(fā)展順序來寫,一步步展開,一步步深入。文從“欲將以報仇”求賢開端,以得賢士雪恥成功終了,首尾呼應(yīng)。

    從作者的用意來看,他記敘的重點是郭隗的兩段話。所以作者在文章開始,以20幾個字簡明扼要地交代了燕昭王求士的背景和目的,作為全文的引子,而后馬上單刀直入進入正題。下面就緊扣“求士”這一主旨,花費了較多的筆墨,詳細(xì)描述郭隗的兩段話,以突出重點。就拿郭隗講的兩段話來說,作者也各有側(cè)重:第一段話側(cè)重在求士的態(tài)度上;第二段話則側(cè)重強調(diào)求士的方法。整篇文章在突出求士取賢這一重點的同時,作者也以簡略的筆墨介紹了燕昭王謙恭下士、吊死問生、與老百姓同甘共苦,與秦、楚、三晉聯(lián)兵等事,照顧到了他所以能夠復(fù)國報仇的其它因素。這樣,就使得燕國伐齊取得勝利的條件顯得比較充分,比較完整,重點突出,詳略得當(dāng)。

    二、語言形象,說理生動,富有邏輯力量。

    《戰(zhàn)國策》這部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記載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游說之詞。這一特點在本文中也有明顯的反映。如郭隗勸說燕昭王的兩段話,不是用抽象的概念進行空洞的說教,而是以“馮幾據(jù)杖,眄視指使”,“恣睢奮擊,呴籍叱咄”等形象的描述來闡明道理,啟發(fā)燕昭王思考。既顯得生動有力,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不僅如此,他還很注意用邏輯推斷加強說理的氣勢和力度。如第一段話,他在用了兩組排比句,擺明了求士的態(tài)度與自量這兩者的相互關(guān)系之后,進一步作了“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矣”的推論。第二段話他在講完用千金買馬的故事之后,又進一步以這則故事顯示出相反相成的道理,進而演繹、作了“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yuǎn)千里哉”的推論,加強了說理的氣勢和力度,使燕昭王聽了他的話以后,無可質(zhì)疑,心悅誠服,充分顯示了當(dāng)時的士博聞強辯,善于說理的風(fēng)度。

    從修辭角度看,還運用了排比、對偶等句式,結(jié)合串講,自己整理。

燕昭王究竟怎樣求士,它給予我們的啟迪是什么?

要想求得賢士,首先必須要有個謙虛恭敬的態(tài)度——“禮賢下士”。因為這關(guān)系到前來效勞的“士”的質(zhì)量問題。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這里有個雙向選擇問題,不僅國君要選擇賢士,而賢士也要選擇投奔什么樣的國君;而賢士選擇國君一個很重要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看他能否禮賢下士,恭敬待人。大家熟悉的諸葛亮,所以肯改變初衷,出山輔佐劉備,原因也就是因為劉備三顧茅廬,態(tài)度非常謙恭。這不僅是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是我們今人求賢的一個先決條件。

    由于燕昭王能真心誠意地求士招賢,再加上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與秦、楚、三晉聯(lián)合等方法策略得當(dāng),故“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惫惶煜掠胁拍艿娜硕紶幭瓤趾筅s到燕國來。燕昭王終于報仇雪恥。

    燕昭王虛懷求教,尊敬賢者的行動,一向傳為禮賢下士的佳話。即使在今天,對我們應(yīng)當(dāng)怎樣尋求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推進改革開放,振興中華,依然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和教育作用。要振興國家就必須任用賢人,要任用賢人就必須尊重賢人、禮賢下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郭隗
燕昭王收破燕
燕昭王千金買馬骨│128
千金市骨,郭隗詳說求賢策
李白《古風(fēng)》其十五(燕昭延郭隗)賞析
燕昭王為什么要修建黃金臺?千金買馬是什么故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