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李沛隆726。副主編:海德拉。本文隸屬于歐羅巴上的公牛。
“你們是德國軍隊中的被選中之人,殺敵當為你們所求,困難當被你們所克,戰(zhàn)斗將是你們命中必須履行之事!”——摘自阿道夫·希特勒對德國傘兵的十項命令
在古希臘神話中,英雄柏勒洛豐騎著天馬珀伽索斯數次從天而降,完成數次令人稱頌的斬妖壯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空降兵的最初設想。伴隨戰(zhàn)爭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一戰(zhàn)結束后,人類開始真正實驗空降作戰(zhàn)。
訓練中的德國傘兵
1927年意大利軍隊首先開始大規(guī)模的跳傘訓練,1933年蘇聯紅軍公開表演了一次空降行動,當時前往觀看的德國軍官們也無不感到興奮激動,但是礙于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當時并不能發(fā)展自己的空降部隊。伴隨希特勒的上臺,德國戰(zhàn)爭機器徹底掙脫了種種束縛,而赫爾曼·戈林也順利指揮德國新興的空軍部隊。戈林本人也曾在1931年至1935年間觀看過蘇聯空降部隊的訓練,極度興奮的他也決定大干一場,組建德國的空降部隊。
1936年10月,戈林從自己的部隊挑選志愿者,并鼓勵他們嘗試進行跳傘訓練,而在這最初的36名志愿者中,僅有一人落地摔傷。深受鼓舞的戈林發(fā)覺計劃可行,大肆擴招六百人組成部隊,專門從事空降作戰(zhàn),而在1938年,這支部隊被正式改組為德國第七空降師。
德國傘兵所使用的縮短版迫擊炮
1939年,伴隨戰(zhàn)爭爆發(fā)和戰(zhàn)爭動員令的影響,空降部隊的擴招也得以順利進行,共有兩個營的德國傘兵隨時枕戈以待,還有接近一個師的軍人在加緊訓練使用空降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傘兵部隊與空降部隊是具有一定區(qū)別的。德國傘兵部隊被命名為“Fallschirmj?ger ”,他們會通過跳傘或者滑翔機來完成著落,目標是為地面部隊奪取橋梁、機場等重要戰(zhàn)略設施,在兵種上也是輕步兵,也就是德軍中的獵兵“j?ger”,缺乏重武器與穩(wěn)定的彈藥補給,所以強調是迅捷的突襲作戰(zhàn)。空降部隊被命名為“Luftlandetruppen”,通常會攜帶重型裝備,乘坐容克Ju 52運載機來到傘兵奪取的機場,幫助支援和穩(wěn)固前線。
阿登戰(zhàn)役中德國傘兵的遺骸
面對坦克、炮兵這些前線的中堅力量時,傘兵無疑是十分脆弱的,但他們的存在更多是為了切斷對手的側翼或者后方,結合速度與精巧來取得戰(zhàn)局的勝利。德國傘兵的快速發(fā)展和“閃電戰(zhàn)”思想無疑有一定聯系,相比之下英美的空降部隊發(fā)展較為遲滯,在1940年后才開始相繼得到了重視。
德國傘兵的訓練是十分艱苦的,除了極其嚴苛的體能訓練外,還有針對空降作戰(zhàn)所進行的特訓。例如傘兵新兵會被吊繩懸空,然后模擬跳傘出艙時正確的姿勢動作,確保實戰(zhàn)時能在空中維持身體的平衡和穩(wěn)定。教練還會指導士兵控制自己的身體,幫助在落地時可以快速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
在東線,手持MG42的德國傘兵
武器學習上,初期的傘兵部隊必須要熟練掌握G98步槍和Kar 98卡賓槍,而手槍、迫擊炮、沖鋒槍以及地雷的使用也名列學習對象之中。很多傘兵學員在回憶錄中寫道,訓練時光過起來十分快,但很充實,甚至忙到連水都沒法喝。不過要讓這些應征者從“泥腿子”真正變成王牌傘兵還需要真正的空降練習,在正式入伍傘兵前,新兵至少要成功完成6次傘降才可以獲得真正的入伍資格。
克里特島戰(zhàn)役中的空降場景
德國傘兵的服裝和裝備在設計思路上講究實用、舒適,并且十分適應1940年時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傘兵服飾上和普通德軍的最大區(qū)別在于他們的衣領口和肩章是金黃色式的,“赫爾曼·戈林”師則會著白色。這個裝扮上的細節(jié)其實并不適應作戰(zhàn)的實際需要,但德軍并沒有移除的打算,士兵們也會經常將這些衣服扮飾用其他辦法在戰(zhàn)斗中遮蔽起來。
德國傘兵的頭盔一般都會削掉帽檐部分,避免士兵在空降中遭遇氣流的風險,著色上最開始是藍灰色,但在之后改為綠色,同時兩邊會繪上國徽以及傘兵的鷹狀標致。冬天時,頭盔會被涂上白色偽裝色,當然會使用易于剝離的漆料,便于之后再次適應春季作戰(zhàn)。除了頭盔,一些德國傘兵也會選擇戴上軍帽。
阿登戰(zhàn)役中的德國傘兵裝備
傘兵的夾克或者軍衣都是空軍標準,并用皮帶緊束腰部。傘兵皮夾大致都為棉質皮夾克,而且有和空軍軍服類似的大口袋,腰帶上也會掛束著其他可攜裝備,比如手雷、手槍等。傘兵的軍褲和上衣基本都為綠灰色,而軍褲會更加寬松來適應戰(zhàn)斗需求,一般在傘兵軍褲的右側,會有一個被塑料按鈕控制住的口袋,里面是一把特制軍刀。
在緊急情況下,傘兵需要用兩只手同時按下按鈕,軍刀會因重力脫落到口袋里,隨后可方便拿出,這一設計的目的,就是專門幫助傘兵有機會使用軍刀切斷降落傘,然后快速進入戰(zhàn)斗。北非作戰(zhàn)的傘兵因為需要適應當地的氣候,所穿軍服更緊湊輕便,材料也依然使用經用的耐用棉作原料。傘兵軍靴一般會使用人造革,而在游行時,傘兵也會穿著標準的德國長筒軍靴。
傘兵空投裝備與示意圖
德國傘兵的裝備也有所變化過,傘兵的機槍手會身上掛著特制的子彈帶,使用MG34或者MG42機槍進行火力壓制。而早期的傘兵主要的自動武器是MP40沖鋒槍,在后期FG42大量列裝傘兵后,幾乎每名傘兵都會帶著大量子彈帶,保證足夠的火力輸出。
投彈武器上,傘兵會使用集束手雷,或者被改制適應空投的8.8cm短版迫擊炮。反坦克武器上,德國傘兵有磁性地雷、鐵拳和RPzB54反坦克火箭,因為傘兵自身負重有限,德軍設計了適應空投的武器箱,會在第一名傘兵跳傘開始前先行拋下,并供之后的士兵撿拾。
閱兵中的德國傘兵
在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德國傘兵受派占領維斯瓦河等地的機場。1940年,德國傘兵突襲挪威多巴斯,但首次遭到了失敗,在五天的戰(zhàn)斗中被擊敗。當年5月,德國傘兵再次對埃本-艾馬爾要塞發(fā)動突襲,在突擊兵團的配合下,他們迅速對要塞炮兵和守衛(wèi)進行突擊,最終用一小時把這座1200人駐守的比利時大要塞拿下。
入侵荷蘭期間,第七空降師投入了超過2000人的傘兵部隊,并還有12000名空降部隊從傘兵奪取的機場內陸續(xù)支援。首先德國傘兵奪取了法肯堡等荷蘭四地的機場,隨后控制多德雷赫特、摩爾迪克港的橋梁,并以慘重代價占領了多德雷赫特,但是因為傘降部隊效率過高,德國部隊的后續(xù)支援有所脫節(jié),沒能成功占領海牙。而荷蘭在集結援軍后成功逼退部分德軍傘兵,奪回機場,空降部隊的運輸機也被荷蘭的防空部隊大量擊落,致使這次空降作戰(zhàn)也不順利。
機艙內的德國傘兵
克里特島戰(zhàn)役無疑是德國傘兵的高光時刻,22000名德國傘兵獨立完成了這場曠世未有的傘降作戰(zhàn),不過他們付出了3250人戰(zhàn)死、3400人受傷的慘重代價,這也讓希特勒再也不愿以如此代價執(zhí)行大規(guī)模傘兵作戰(zhàn)。
在東線對蘇和北非對英作戰(zhàn)中,傘兵們也都參加行動。在盟軍進行火炬聯合行動時,傘兵們空降到突尼斯一帶的機場進行防御,但是因為空降失誤,大量部隊分散在行動目的地外,導致了又一次行動失敗。
到了1944年,兩線皆有作戰(zhàn)的德國傘兵損失已經十分慘重,但在阿登戰(zhàn)役前夕,他們最后一次進行了大規(guī)模傘降,由馮·德·海特中校率領的“鷹”行動中,870名傘兵計劃攻占丹麥和挪威的機場,并通過燃燒指示彈,來到預定進攻位置。
在作戰(zhàn)前,德國在埃爾森博恩先投放了三百名假人進行迷惑,其后正式將傘兵于12月17日投放,但當時的風速過大,德軍傘兵一直以來沒能克服的失誤再次出現,最終被集合的德國傘兵僅有450人,而且還有大量德國傘兵的武器箱被美軍笑納。
傘兵在跳傘中很多受傷,沒有無線電、缺少補給的他們在幾次交戰(zhàn)后就大勢已去,最后無奈之下海特中校先將傷員和美軍俘虜一并交由美軍,最后自己也因傷勢最終投降。
德國傘兵因為可怕的戰(zhàn)斗力和綠色的軍服而被稱作“綠色魔鬼”,但是在當時條件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傘兵作戰(zhàn)并不能做到完美執(zhí)行,但縱觀二戰(zhàn)德軍傘兵的綜合表現,依然能夠對得起如今軍迷們對他們的喜愛和欣賞。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