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書或者看電視時,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八拜之交”這個詞。那么八拜指的是什么呢?它的意思真的是兩個人拜把子、一共拜8次嗎?
它跟“九拜”和“三拜九叩”等不同禮節(jié)的說法,存在什么關(guān)系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學(xué)習(xí)下~~
“九拜”是古周禮,指的是9種禮節(jié),是不同階級、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場合,分別選用的禮儀形式?!吨芏Y》中規(guī)定九拜的內(nèi)容如下:
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三拜九叩”則指的是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道家參拜使用的也是這樣的禮儀,只是稱為“三禮九拜”。
行禮的時候,需要先屈膝跪在地上,然后左手壓右手,拱手于地,這算一拜。總共需要拜3次,每次用頭叩擊地面3次,屬于最高的禮節(jié)。
而“八拜之交”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一開始其實指的是“世交家族的晚輩拜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jié)”,后來才慢慢擴展指異性結(jié)拜的兄弟,分別來自八個有名關(guān)于友情的故事。
俞伯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精通音律,尤其擅長鼓琴。有一天他到泰山游玩,遇到暴雨,在巖石下躲避。由于心中悲傷,便拿出琴演奏了起來,引得樵夫鐘子期駐足聆聽。俞伯牙演奏時心中想著泰山,樵夫鐘子期感嘆道“善哉乎鼓琴,巍巍兮若泰山”;過了一會,俞伯牙心中想著流水,鐘子期又贊嘆道,“善哉鼓琴,洋洋兮若流水”。
俞伯牙聽到,將他引為知己,相約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次相會。可惜造化弄人,鐘子期在相會前去世了。俞伯牙在鐘子期墳前撫完平生最后一曲,然后摔琴斷弦,從此再也沒有彈過琴。后人有詩贊之曰: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看過小學(xué)課本的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得到了稀世珍寶和氏璧,秦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來換。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看穿了秦王只是想奪走玉璧,他智計百出、巧為周旋,終于完璧歸趙。趙王大喜,封他為上卿,等級超過了戰(zhàn)功累累的將軍廉頗。
廉頗十分惱怒,處處針對藺相如,而藺相如為了朝堂穩(wěn)定,對他百般忍讓。廉頗本以為藺相如是文人,害怕他的勇武??僧?dāng)他聽說藺相如是出于大局考慮時,十分慚愧,脫去上衣背著荊棘向藺相如請罪。兩人言歸于好,共同效力于趙王,成就一段千古佳話。
這兩個名字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有點陌生,但是提到“如膠似漆”這個詞大家應(yīng)該都很熟悉吧?
《后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陳重雷義從小便是玩伴,長大后又做了同學(xué),后來都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摘去了烏紗,陳重也跟著辭官回家了。
未做官前,當(dāng)?shù)靥赝婆e陳重為孝廉,陳重請求把功名讓給雷義,辭讓了十幾次,直到雷義也做了孝廉才罷休。
辭官回家后,刺史推薦雷義為茂才。雷義又想把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同意,雷義就裝瘋扮傻不肯接受。
兩人官要一起做,官職還要一樣高,同鄉(xiāng)評價他們說:“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意思是膠漆粘在一起,以為自己很牢固,完全比不上陳重和雷義的交情。
范式字巨卿,張劭字元伯,兩人都是東漢時期的名士,曾做過同窗同學(xué),感情十分深厚。張劭去世時,托夢給范式讓他來送自己最后一程。范式與他相隔千里,遲遲未到,張劭的棺材就一直無法入土。直到范式趕到,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才順利下葬。
張劭曾殺雞煮黍款待范式,兩人忠誠守信的交情也被后人稱之為“雞黍之交”。
羊角哀與左伯桃,是戰(zhàn)國末期燕國人。兩人聽說楚王善待士人,相約一起到楚國去。在途中遇到雨雪天氣,被困在山中,兩人帶的衣服和干糧都不夠。左伯桃把東西都留給了羊角哀,自己躲到枯樹的樹洞中凍餓而死。兩人的情誼也被稱為“羊左之交”。
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記錄了一個民間傳說,羊角哀做了楚國的官員后厚葬了左伯桃。突然有一天晚上,他夢到左伯桃對他說,自己的墳?zāi)古c荊軻很近,經(jīng)常受到荊軻的欺凌。當(dāng)月十五,羊角哀帶了三個桐木偶,在左伯桃墓前自殺,就是后人所說的“二鬼戰(zhàn)荊軻”。
劉備、關(guān)羽、張飛,桃園三結(jié)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回,也是整個故事的開端。在結(jié)為異性兄弟時,三人立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dāng),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后來三人失散,曹操對關(guān)羽許以高官厚祿,“上馬金下馬銀”,但關(guān)羽聽到劉備的消息后馬上離開了曹營,過五關(guān)斬六將,成為忠義無雙的代表。
后來關(guān)羽大意失荊州,死后劉備和張飛一直籌備著為他復(fù)仇,兩年后發(fā)兵攻吳前張飛死于部將刺殺,不久后劉備也病逝于白帝城,三人從未忘卻當(dāng)初的誓言,是生死之交的典范。
戰(zhàn)國時期,管仲與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倆人一起做生意,管仲家里窮,出的本錢少,但每次分紅的時候都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罵他貪婪,鮑叔牙卻說“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愿讓給他”。管仲做過三次官,每次都被罷免,帶兵打仗的時候躲在后面,退兵時卻跑在最前面。其他人都看不起他,鮑叔牙卻說,“管仲并不是真的怕死,而是家里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啊”。管仲聽后非常感動,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
后來齊國內(nèi)亂,鮑叔牙帶著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王子糾逃到魯國。小白最終成為齊國的國王,鮑叔牙卻舉薦管仲當(dāng)了宰相,職位比自己還要高。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貧交行》一詩中寫道:
翻手為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孔融“三歲讓梨”的典故可以說家喻戶曉,他是孔子二十世孫,聰明早慧、博覽群書。
禰衡也是年少成名,善于辯論,性格桀驁不馴。曹操迎天子入許都后,他也到許都找機會,但卻沒有投奔任何人。別人問他時,他說許都城里只有兩個人還不錯,其他人都不值一提,這兩個人是“大兒孔文舉(孔融)、小兒楊德祖(楊脩)”。
當(dāng)時禰衡還不到20歲,孔融已經(jīng)年過40了。但是孔融沒有感到被冒犯,反而覺得他挺可愛,交談之后發(fā)現(xiàn)兩人的政治理想和立場也十分相似,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