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ANCHENG WENSHI
為人俶儻不羈,居官剛正廉明
陳平民
微信版第1140期
胡氏,在績溪縣有四大宗,即金紫胡、龍川胡、遵義胡、明經(jīng)胡。自古以來,每個宗族都出過著名人物。這里,說說金紫胡。
史載,“績邑金紫胡氏,為大孝之裔。自陳胡公傳數(shù)十世,至唐季散騎公持節(jié)新安,遂家焉,是為新安胡氏始祖。”[1]眾所周知,陳胡公,指的是舜帝之后媯滿(傳為舜帝33世孫)。舜是遠古時期大孝子,媯滿為其后人,也是周代陳國第一代國君,天下陳、田、胡、姚、母、孫、袁、夏、陸、王(一支)諸姓的鼻祖?!瓣惡且患遥怨挪煌ɑ椤?,少時就聽大人這么說。
陳胡公傳數(shù)十世,出了個青州濮陽人胡宓,唐僖宗時以武試舉,屢立奇勛進拜散騎常侍,持節(jié)歙州,值黃巢兵亂,遂家于歙縣烏聊山下,后遷家績溪西門外石牌頭,卒葬績溪西門。宓子曰沼,為南唐客都之官,遷居績溪市東,以守父業(yè)。胡宓為金紫胡氏一世祖。
金紫胡氏,累世簪纓,名臣輩出。出于金紫胡氏之門的名臣,有一個顯明的特點,那就是“愛民如子,視民如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宋代名臣、三山老人胡舜陟,明萬歷進士胡思伸,清代學(xué)者型官員胡培翚,胡培翚侄、清同治朝吏部右侍郎胡季臨,是為典型。
其實,明代績溪縣第一位翰林胡東白先生,也是這樣的人,只是人們對他不太熟悉罷了。
績溪縣素有“邑小仕多”之稱。從明成化至萬歷的一個半多世紀間,科舉尤盛,佳話甚多,但以進士而進入翰林者,在長時間內(nèi)還是空白。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績溪縣終于有人高中進士并且躋身翰林,實現(xiàn)零的突破,這個為績溪人爭氣入翰林的人叫胡曉,他出于金紫胡門。
對明人胡曉,筆者知道比較早,至少三十年前讀《新安名族志》時就知道了?!缎掳裁逯尽肥敲骷尉改觊g成書的,有個叫胡曉的人為該志作了一篇序,但這個撰序的胡曉,其籍貫生平還不甚了了。知道他出于績溪金紫胡氏之門,則是去年主編《徽州經(jīng)典家風(fēng)家訓(xùn)》而尋訪研讀《金紫胡氏家譜》之后的事。
據(jù)《金紫胡氏家譜》記載,胡曉,一名胖女,字東白,號翚陽,績溪城內(nèi)人,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五月二十一日,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閏十月初四日,享年僅五十三,可謂英年早逝。葬績溪四都俗稱“翰林墳”。原配汪貴容,生于正德十年(1515),歿于萬歷十年(1582)。側(cè)室鄧氏,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歿于萬歷二十九年(1601)。胡曉生時偀、時傳二子,耕讀傳家,曾孫輩有遷休寧、歙縣。
胡曉的家世非同尋常。論世系,他為金紫胡氏第22世。宋代名臣胡舜陟是金紫胡氏第7世,其子南宋文學(xué)家苕溪漁隱翁胡仔為第8世。經(jīng)查家譜,胡曉是胡仔第15世孫:胡宓—沼—嶠—凖—策—咸—舜陟—仔—光祖—相—慶云—千乙—貴興—慶—勝保—原善—宗與—顯庵—佛生—德宗—曉。
胡舜陟生有億、仔、傅、仰四子。其后人絕大部分寓居湖州,唯胡仔次子胡光祖遵遺命回遷績溪祀祖。胡光祖(1141—1198),以祖蔭補將士郎,做過宣州判官,他生有桂、相二子。胡相(1158—1218),23歲登第,做過山西制置使等官。他有個獨生子胡彝(1177—1245),雖然享壽不高,但卻是一個“五世同堂,親見七代”(實為親見六代)福人。
胡曉的父親胡德宗(1478—1569),是個居鄉(xiāng)行善,隱德弗耀之人,因子貴被敕封為翰林院庶吉士??h志將他志為“鄉(xiāng)善”,一生享壽九十三。
胡曉高祖之祖胡勝保(1314—1393),元末明初人,他天性孝友,敦宗睦族,曾重建乳溪道院于祖墓之旁,率族人歲時奉祀。他的父親胡慶(1246—1306),是南末元初人,族中稱“慶公”,很有威望。家譜中說他“天資穎敏,志氣雄豪,時值國難,奮勇竭忠,同兄鼎起集義兵,累與官軍擒獲偽賊,克復(fù)縣治,勛業(yè)丕著,統(tǒng)兵元帥授官爵,公以父母年老不受”。
胡曉就生長在這樣的一個家庭家族里。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而立之年的胡曉參加應(yīng)天鄉(xiāng)試,中試為第33名舉人。次年,聯(lián)捷成第160名進士。三年后,參加廷試,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東宮伴讀,結(jié)束了有明一代翰林院中無績溪人的歷史。嘉靖二十九年,他被補授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欽差按鳳陽,清軍刷卷監(jiān)察御史,以忤當國,謫判晉州,后陞瓊州同知、尋補江西廣信府同知,以歸省卒于家。
胡曉生性“戇直”“器識豁達”“俶儻不羈”[2],為人處事從無世俗媚態(tài),居官直言不諱,不避權(quán)貴。出按風(fēng)陽府,興利除弊,聲名卓著。鳳陽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老家,朱姓皇族盤根錯節(jié),勢力強盛,手眼通天。胡曉秉公執(zhí)法,拒絕朱族贈禮,結(jié)果得罪了皇族,被貶為晉州判官,后雖有提升,也只是補個江西廣信知府。
清嘉慶四年(1799)進士、以翰林院庶吉士充實錄館纂修桐城人吳賡枚(字郭虞,號春麓)曾為胡曉作像贊:
我欽芳躅,慨想清門。[3]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這話有道理。胡曉憨厚剛強的性格,決定他在官場上吃不開。但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人各有志,不可強求。忤時疾俗,憂國憂民,只圖利國惠民,不求聞達,這本身就是士人難得有的價值取向。胡曉居官重視抓文教,醉心于人才培養(yǎng),“所至,引進士類造就甚眾?!保?]
舊徽州府志和績溪縣志稱胡曉“文如其人”,這是可以相信的,只是由于年久,其作品今已不易見到。唐代文學(xué)家陸贄久任翰林學(xué)士,撰有一部22卷的散文集,叫《翰苑集》。無獨有偶,胡曉也著有同樣書名的《翰苑集》,舊《績溪縣志》著錄有其書目,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績溪人章大澤作《曉公傳》,也提到該著,遺憾的是而今已佚。胡曉的單篇作品,章大澤稱:“僅于縣志見《程濠妻女傳贊》一篇,文辭樸茂,頓挫清壯,表章忠義孝節(jié),意存勸勵,可想見公之用心。又名謂求仁得仁,唯此心而已?!保?]康熙《績溪縣志》所刊胡曉撰《程序濠妻女傳贊》,五百余字,可謂代表作,特作本文附錄附于后。
明嘉靖三十年辛亥(1551),歙縣竦口人程尚寬(生卒不詳,字中泉,號子因),尚在徽州府學(xué)攻讀之時,就博覽能文,非常留心桑梓文獻,與婺源洪垣(覺山)、黟縣吳讓天(古岡),在歙縣雙溪人鄭佐、休寧和村人戴昭(廷明)等人編撰《實錄新安世家》的基礎(chǔ)上,合編了《新安名族志》。這時,胡曉早已舉進士入翰林為庶吉士,繼而又任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程、戴請胡曉為之序,胡曉欣然受請,在鄭佐、洪垣序后,作了第三篇序。
胡曉在為《新安名族志》所作的序中告訴世人三個看似簡單而道理卻非同尋常的史實:一是編族志的目的是“明本宗,紀世系”;二是新安“山峭水厲”,多“巨室名族”,他們“或晉唐封勛,或宦游宣化,覽形勝而居者恒多也。其故家遺俗,流風(fēng)善政,宛然具在”;三是“族以人名,名以行顯”。
績溪金紫胡氏累世簪纓,蔚為望族。該族多為學(xué)、為官、為商之人,各有所成,“族以人名,名以行顯”。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以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為代表的“三胡禮學(xué)”(又稱“經(jīng)學(xué)三胡”),就出在金紫胡門,是該族多代人持續(xù)研發(fā)的結(jié)晶。從晚清至民國時期,其遺澤猶存,其后裔好學(xué)之風(fēng)不殆。著名教育家、休寧中學(xué)(原名省立第二師范),省立第五師范校長胡晉接先生,亦為金紫胡氏苗裔。
宋元明清以降,出在金紫胡氏之門的官宦,以御史為多。胡曉的16世祖宋代名臣胡舜陟做過御史大夫,南宋建炎、紹興間,正言讜論,震悚朝野。胡曉任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出按鳳陽,剛正廉明。萬歷二十三年進士胡思伸,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以勤廉愛民著聞。清同治朝吏部右侍郎,也是一個以勤政廉政而聲播朝野的官員。他們都很有氣節(jié)。
先達朱夫子認為“新安山峭厲而水清潔,其人務(wù)為高行奇節(jié)”?;罩菔切掳驳暮蠓Q?;罩莸纳?,挺拔廉厲,徽州的水,清激悍潔。山川靈異所鐘,歷史上士林中的徽州人大多剛正忠直,清勤廉潔,高風(fēng)亮節(jié),代出偉人。出在績溪金紫胡氏之門包括胡曉在內(nèi)的為官之人,基本上都是有高行奇節(jié)。
當年,骨鯁名臣胡舜陟遭奸相秦檜誣陷,屈死獄中后,宋廷予以平反昭雪,宋高宗趙構(gòu)于紹興二十一年(1151)十月初六日下了御贊,親自為胡舜陟恢復(fù)名譽。其御贊云:
誠哉柱石,濟世忠良。[6]
胡舜陟的高行奇節(jié),影響了金紫胡氏一代又一代人,他們繼承先世遺風(fēng),為人俶儻不羈,居官剛正廉明,不愧為中華好兒郎。
注釋與參考文獻:
附:
四娘塢墓傳贊
胡 曉
(作者系徽文化研究學(xué)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