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融入生命的記憶
劉克勤
當兵前,“八一”這一天,讓我知道了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覺得軍人的職業(yè)最神圣、最崇高。參軍后,“八一”這一天就成了生命中最有紀念意義的日子。
剛入伍那幾年,最盼望的是過“八一”節(jié),因為到了這一天,部隊毫不例外地都要集會、會餐還要舉辦晚會,是個快樂、熱鬧而又神圣的日子,那種喜慶、歡悅的氣氛勝過春節(jié)。后來,隨著當兵的年頭越來越長,“八一”這一天就變成了一種動力,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為了部隊建設,也為了自己成長。
回想起在部隊度過的23個“八一”節(jié),其中有兩個“八一”是銘心刻骨,無法忘懷的。
1996年,我所在的部隊正在廣東梅縣地區(qū)承擔鋪設國防光纜任務。7月份正是粵東山區(qū)最熱的季節(jié),光纜鋪設也進入了施工的白熱化狀態(tài)。團里發(fā)出了“大干30天,確保電纜對接”的倡議,崇山峻嶺上掀起了一股熱火朝天的大干高潮。我所在的連隊擔負著全團最艱難的施工任務。10公里的任務區(qū)域全部分布在人跡罕至的亂石山崗上,一鍬下去,雙手虎口被震得發(fā)麻不說,亂石上只能留下幾個白點。盡管施工難度大,我們依然每天兩班倒戰(zhàn)斗在工地。后來隨著山勢越來越陡峭、溝渠越來越難挖、施工進度越來越慢,為了不拖全營乃至全團的工期后腿,我和連長商議,只有吃住在山上??釤岬膸づ袷欠?,燙人的石堆是床,最后那幾天,官兵們創(chuàng)下了一個星期沒有回帳篷的紀錄。在我的記憶里沒有了時間的概念,只有那一道道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而標準又高的工序。等到最后一根光纜鋪設完成,走下山回到宿營地后,我才看到日歷上寫著:1996年8月1日。
第二個記憶深刻的“八一”是在抗洪大堤上度過的。1998年入夏以后,我國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洪災紛紛告急。為趕在長江第四次洪峰到來之前投入抗洪救災,我所在部隊奉命于7月31日下午3時從駐地廣東汕頭軍用機場緊急登機,5時抵達武昌機場,當晚7時30分,部隊準時抵達長江邊的黃石市。
當時,我在團政治處任宣傳股長,按照應急預案,我作為政工干部代表,配屬到第一梯隊,跟隨副團長所率的步兵一營行動。當晚,部隊進駐位于市郊一個叫西塞山的中學校園,剛安頓下來,突然接到團前線指揮部命令:全營緊急開拔至離駐地不遠的百丈園堤段待命。隨著緊急集合的哨聲響起,部隊齊裝滿圓10分鐘登車完畢,15分鐘后到達指定位置。
作者在抗洪前線深入戰(zhàn)士中采訪的情景(居中坐者為作者)凌晨5時,東方天際漸漸露出了一絲魚肚白,第四次洪峰順利通過黃石堤段,大堤有驚無險。一夜未眠的副團長從各連巡查后回到帳篷,見我愣在一旁冥思苦想的樣子,笑著調侃道:“我的大秀才,昨夜大堤無恙,這新聞可不好寫啰!”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副團長一句笑言,撞擊出我靈感的火花。我一拍腦門,雙手抱拳回敬道:“感謝首長提醒,還真有了!”在副團長不無驚愕的目視下,我扯過一張小馬扎坐下,隨即將筆記本電腦展開于雙膝上,十指并用,不到半個小時,就將一篇題為《大堤昨夜無新聞》的500多字現場見聞初稿敲打出來。內容以時間為經線,將部隊從接到命令登車出發(fā)至現場展開行動的每個細節(jié)串聯(lián),一氣呵成。字里行間處處展示著抗洪官兵訓練有素、行動有序、戰(zhàn)斗有力的精神風貌。待我敲完最后一個標點符號,放大字體,請副團長瀏覽審閱。他默讀后在我肩上重重一拍:“好小子,真有你的。快發(fā)!”
作者參加軍演照片剛給軍、師前線指揮部《抗洪快訊》和當地《黃石日報》分別發(fā)完電訊,簡易行軍桌上的步話機鈴聲驟然響起,話筒里傳來的是團前線指揮部值班員的緊急呼叫:黃石市內陸花山湖出現較大管涌群,令一營速派200名官兵緊急救援。值班參謀迅速拿來一幅放大比例的黃石周邊地形圖,副團長在圖上一陣比劃,確定好最佳開進路線后,隨即下達了“一連、二連登車搶險,三連留守原地巡查”的指令。說完,他拉著我鉆進了那臺早已發(fā)動了引擎的越野指揮車。
不到5分鐘,兩個連隊官兵齊刷刷地列隊登車完畢。20分鐘后,當部隊趕到現場時,只見當地近百名男女老少的群眾一齊跪在湖堤邊磕頭,用最古老的禮節(jié)表達著他們對親人解放軍的信賴和期待。身披救生服的官兵們一見這陣勢,紛紛跳下車將群眾扶起,二話沒說立即投入搶險戰(zhàn)斗。按照分工,打樁的打樁,扛沙袋的扛沙袋,抬石頭的抬石頭。汗水浸著眼眶生疼顧不得擦,鞋子跑丟了就光腳板跑,累得實在不行了,就換另一班人馬接著干……歷經5個多小時的輪番激戰(zhàn),管涌群堵住了,險情排除了,花湖堤壩上又筑起了一道新的子堤。正當搶險部隊準備移師回防時,當地區(qū)委、區(qū)政府領導帶著慰問團趕赴現場慰問。官兵們這才想起,自己用抗洪的第一個勝利迎來了1998年“八一”節(jié)。
是啊,作為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一個特殊的使者,人民軍隊從1927年前的8月1日誕生那天起,就把神圣使命記在心上,就把對人民的忠誠扛在肩頭,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他們是克敵制勝的錚錚鐵軍;在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和平時期,他們是保衛(wèi)祖國的鋼鐵長城;在與自然災害抗爭的關鍵時刻,他們是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
作者本人我將23年的青春與夢想,獻給了軍營。人生經歷正如自己喜歡的一首歌曲所唱的那樣,走過了“父輩們一生也沒有走完的路”。如今,在我告別軍旅、走進市場監(jiān)管行列、迎來又一個“八一”之際,我為自己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而自豪。盡管時代變了,環(huán)境變了,但我常在心里告誡自己:脫下軍裝還是兵,離開軍營莫忘本。不管前方的路如何迷茫難行,不管人生的際遇如何變幻莫測,“八一”這個神圣而光榮的日子,將永遠融入我生命的記憶。
作者簡介:劉克勤,湖南邵東人,省作協(xié)會員。軍旅淬火23年后轉入地方,現供職市級某行政部門。業(yè)余碼字30多年,見緒各類刊物文稿300余萬字,出版?zhèn)€人專著3部。鐘情千字文創(chuàng)作,既不浪費讀者太多時間,又能給讀者些許思考。現炒現賣,原汁原味,自娛自樂.
本刊顧問:龍國武
主編、審稿:陸秀,唐建偉,陳校剛。
責任編輯:唐花階,劉云雨,劉云洲。
副主編:李云娥,劉慧球,楊國安,李婷,廖大秋,易小群,唐運亮,劉明,劉金群,劉云湘,劉青龍,劉肆梁,陳曉蓉,銀紅梅,果實,粟蔣,劉長軍
總編,執(zhí)行編輯: 唐白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