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實的果皮。又名橘皮。以瓣大、完整、色鮮、油潤、質柔軟、氣濃、辛香、味稍甜后感苦辛者為佳。主產于廣東、福建、浙江、江西、四川、湖南等地。秋末冬初果實成熟時采收果皮,曬干或低溫干燥。以陳久者為佳,故稱陳皮。主產廣東新會者稱新會皮、廣陳皮。潤透,切絲片用。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肺經。
【應用】
①寒濕阻中,氣滯不暢者,用之尤為適宜,常與蒼術、厚樸同用,以增強燥濕行氣之功,如平胃散。
②脾虛氣滯者,可與黨參、白術等配伍,以達補氣健脾之功,如異功散。
③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每與木香、枳實等同用,以增強行氣止痛之功。
①濕痰咳嗽,常與半夏、茯苓配伍,以增強燥濕化痰之功,如二陳湯。
②寒痰咳嗽,多與干姜、細辛、五味子同用,以達溫肺化痰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陳皮
陳皮
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外層果皮。以皮厚、多毛、氣味濃厚者為佳。主產于廣東、廣西等地。7~8月采取未成熟果實,除去果囊及中果皮,曬干或焙干用。
【味歸經】辛、苦、溫。歸肺、脾、胃經。
【應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化橘紅
化橘紅
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以瓣大、完整、外皮色綠、香氣濃者為佳。產地同陳皮。5~6月間收集自落的幼果,習稱“個青皮”;7-8月間采收未成熟的果實,在果皮上縱剖成四瓣至基部,習稱“四花青皮”。除盡瓤肉,曬干。
【處方用名】
1. 青皮 :又名小青皮、花青皮。去雜質,悶潤,切厚片或絲片的青皮。
2. 醋青皮: 醋炙的青皮。增強疏肝止痛之功。
3. 炒青皮 :麥麩炒的青皮。緩和辛燥之性。
【性味歸經】苦、辛,溫。歸肝、膽、胃經。
【應用】
①胸脅脹痛,常與柴胡、香附等配伍,以增強疏肝理氣之功。
②乳房脹痛或結塊,可與瓜蔞、橘葉、浙貝母等同用,以增強行氣散結消腫之效。
③寒疝腹痛,多與烏藥、小茴香等同用,以增強行氣止痛之功,如天臺烏藥散。
④氣滯血瘀之脅下痞塊常與三棱、莪術、丹參等配伍,以達行氣散結,活血化瘀之功。
食積不化,噯氣吞酸,脘腹脹痛,常與神曲、山楂等配伍,以增強肖積化滯之功,如青皮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青皮
青皮
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的幼果。以外皮色綠褐、果肉厚、質堅硬、香氣濃者佳。主產于四川、江西、江蘇、福建等地。5-6月間采集自落的果實,橫切兩半(小者不切開亦可)。曬干或低溫干燥。
【處方用名】
1.枳實: 去雜質,洗凈,悶軟,切片的枳實。破氣化痰作用強。
2. 炒枳實: 麥麩炒的枳實。緩和其峻烈之性。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
【應用】
①食積木化、脘腹脹滿、噯腐氣臭者,多與山楂、麥芽、神曲等同用,以達行氣消積之功。
②熱結便秘、腹痞脹痛者,常與大黃、芒硝、厚樸等同用,共奏瀉下熱結之效,如大承氣湯。
③濕熱瀉痢、里急后重,多與黃芩、黃連同用,以達瀉熱導滯之功,如枳實導滯丸。
①胸陽不振、痰阻胸痹,多與薤白、桂枝、瓜萎等配伍,以增強溫陽散寒,行氣化痰之功,如枳實薤白桂枝湯。
②痰熱結胸,常與黃連、半夏、瓜萎同用,以達清熱化痰,行氣除痞之效,如小陷胸加枳實湯。
③心下痞滿,食欲不振,可與半夏曲、厚樸等同用,以達化痰消積除痞之功,如枳實丸。
此外,本品還用于氣虛下陷所致的子宮脫垂、胃下垂、脫肛等,常與黃芪、黨參等補氣升陽藥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大劑量可用至30g。
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接近成熟的果實(去瓤)。生用或炒用。性味、歸經、功用及用量與積實同,但作用較緩和,以行氣寬中除脹為主。
枳實
枳實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木香的根。以色黃白、質堅實、香氣濃、油性大者為佳。主產于云南、廣西、印度、緬甸等。產于印度、緬甸者,稱廣木香。在云南等地引種者,稱云木香。秋冬二季采挖,曬干。
【處方用名】
1. 木香 :又名廣木香、云木香。去雜質,洗凈,悶潤切片的木香。行氣力強。
2. 煨木香 :用吸油紙、面裹煨或麥麩拌炒的木香。行氣力緩而偏于止瀉。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大腸、膽、三焦經。
【應用】
①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可與枳殼、川楝子、延胡索等配伍,以增強行氣止痛之功。
②食積氣滯,可與山楂、青皮等同用,以達行氣消積之功,如勻氣散。
③脾虛氣滯,可與黨參、白術等配伍,以奏補氣健脾之效,如香砂六君子湯。
常與黃連配伍,以達清熱止痢,行氣除重之功,如香連丸;若食積內停所致,可與檳榔、大黃等同用,以達行氣導滯之功,如木香檳榔丸。
常與郁金、柴胡、茵陳蒿等配伍,以達疏肝理氣,清熱利濕退黃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附藥· 川木香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木香的根。以枝條粗大、堅實、香味濃者為佳。主產于四川、西藏等地。生用。性味、歸經及用量與木香同,但其性平不燥,以行氣血調經為主。
木香
木香
為瑞香科常綠喬木植物沉香及白木香含有樹脂的木材。又名沉水香。以體重結實、色棕黑油潤、燃之有油滲出、香氣濃烈者為住。沉香主產于東南亞、印度等地;白木香主產于云南、廣東、臺灣等地。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樹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樹脂的部分,陰干,銼末或磨粉用。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腎經。
【應用】
①寒凝氣滯,胸腹脹痛,常與烏藥、木香等同用,以增強行氣散寒止痛之功,如沉香四磨散。
②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常與附子、肉桂、干姜同用,以達溫中散寒止痛之效,如沉香桂附丸。
常與丁香、柿蒂等同用,以增強和胃降逆止嘔之功。
①腎不納氣之虛喘,常與附子、肉桂、補骨脂等同用,以增強溫腎納氣之功。
②下虛上盛之痰飲喘咳,多與蘇子、半夏等配伍,以達祛痰平喘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宜后下,1-3g;或磨汁沖服;或入丸散劑,每次0.5-1g。
沉香
沉香
為檀香科常綠小喬木檀香的木質心材。又名白植香、被香木。以色黃、質堅而致密、油性大、香味濃厚者為佳。產于廣東、海南、云南、臺灣及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夏季采收為佳。鎊片或劈碎后入藥。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常與砂仁、白豆蔻、烏藥等同用,以達行氣散寒止痛之功。
此外,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屬氣滯血瘀者,常與延胡索、細辛等同用,如寬胸丸。
【用法用量】煎服,1~3g,宜后下。
檀香
檀香
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莖。以個大、色棕褐、質堅實、香氣濃者為佳。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主產于河南、廣東、山東、浙江等地。秋季采挖,燎去毛須,曬干。
【處方用名】
1.香附:又名梭草根、莎草根。去雜質、碾碎的香附。
2. 醋香附 :醋炙的香附。偏于疏肝止痛。
3. 香附炭 :炒炭的香附。偏于止血,用于崩漏下血。
【性味歸經】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
【應用】
①肝氣郁滯,脅肋脹痛,多與柴胡、枳殼等配伍,以增強疏肝理氣之功,如柴胡疏肝散。
②肝氣犯胃,脘腹脹痛,常與木香、佛手等同用,以達疏肝和胃止痛之效。
③寒凝氣滯,胃脘疼痛,可與高良姜同用,以達溫中止痛之功,如良附丸。
④寒疝腹痛,多與小茴香、烏藥等配伍,以達散寒止痛之功。
①月經不調,痛經,可單用或與柴胡、當歸、白芍等配伍,以達行氣調經之功。
②乳房脹痛或結塊,多與柴胡、青皮、瓜蔞皮等同用,以增強行氣散結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6~12g。
香附
香附
為楝科落葉喬木植物川模的成熟果實。以個大、外皮金黃色、肉黃白色、飽滿、有彈性者佳。南方各地均產,以四川產者為佳。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干燥。用時打碎。
【處方用名】
1. 川楝子: 又名金鈴子。去雜質,搗成碎塊的川楝子。
2. 炒川楝子: 炒黃的川楝子。降低毒性及苦寒之性。
3. 鹽川楝子 :鹽炙的川棟子。引藥下行,增強止下腹痛及疝痛的作用。
【性味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
【應用】
①屬熱者,常與延胡索配伍,以增強行氣止痛之功,如金鈴子散。
②肝胃不和之脅肋作痛,多與柴胡、白芍等同用。
③寒疝腹痛,可配小茴香、吳茱萸,以達散寒行氣止痛之功,如導氣湯。
常與檳榔、使君子等同用。此外,取本品焙黃研末,油調外敷,可用治頭癬。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適量。
川楝子
川楝子
為樟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烏藥的根。以斷面色白質嫩,折斷后香氣濃郁者佳。主產于浙江、湖南、安徽、廣東、江西等地。產于浙江天臺者,又名天臺烏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薄片,曬干。生用或麩炒用。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
【應用】
①胸脅悶痛,可與薤白、瓜蔞皮、郁金等同用,以達行氣散結止痛之功。
②寒疝腹痛,常與青皮、小茴香、高良姜等配伍,以達散寒行氣止痛之功,如天臺烏藥散。
③經行腹痛,可與香附、當歸等同用,共奏行氣調經止痛之效,如烏藥湯。
常與益智仁、山藥等同用,以助溫腎縮尿之功,如縮泉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烏藥
烏藥
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實。以片大、綠皮白肉、香氣濃郁者為佳。主產于廣東、四川、福建、云南等地。秋季果實尚未變黃或剛變黃時采收,切片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肝、脾、胃、肺經。
【應用】
常與柴胡、青皮、香附等同用,以達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之功。
多與木香、砂仁等同用,以達行氣和中之功。
3.用于久咳痰多,胸悶脅痛。
常與絲瓜絡、瓜蔞皮等同用,以增強化痰止咳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佛手
佛手
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枸櫞或香園的成熟果實。又名香園。以個大、皮粗、色黑綠、質堅、香氣濃者為佳。主產于廣東、廣西、浙江、江蘇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切片曬干用。
【性味歸經】辛、微苦、酸,溫。歸肝、脾、胃、肺經。
【應用】
常與木香、砂仁等同用,以達理氣寬中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香櫞
香櫞
為無患子科常綠喬木植物荔枝的成熟種子。以干燥、粒大、飽滿者為佳。主產于福建、廣東、廣西等地。6-7月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凈皮肉,取種子,洗凈,曬干。用時打碎。生用或鹽水炙用。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肝、胃經。
【應用】
①寒疝疼痛,可與小茴香、橘核、吳茱萸等同用,以達行氣散寒痛之功,如疝氣內消丸。
②睪丸腫痛,多與川楝子、橘核等同用。
①肝氣郁滯,肝胃不和之胃院疼痛,可配木香研末服,以達疏肝和胃,行氣止痛之功,如荔香散。
②氣滯血瘀之痛經、產后腹痛,可與香附研末服,以增強疏肝行氣止痛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入丸散劑。
荔枝核
荔枝核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鱗莖。以個大、質堅、飽滿、黃白色、半透明、不帶花莖者為佳。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于江蘇、浙江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用沸水燙透,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肺、胃、大腸經。
【應用】
①寒痰阻滯、胸陽不振之胸痹證,常與瓜萎、半夏、枳實等同用,以增強通陽散結,行氣化痰之功,如瓜萎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白酒湯及枳實薤白桂枝湯。
②胸痹兼有血瘀者,可與丹參、紅花、川芎等配伍,以達活血化瘀,行氣散結之功。
常與木香、枳實同用,以增強行氣導滯之功;若濕熱瀉痢,可與黃芩、黃連等配伍,以達清熱燥濕,行氣止痢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5~10g。
薤白
薤白
為薔薇科灌木植物玫瑰的花蕾。以朵大、瓣厚、色紫、鮮艷、香氣濃者為佳。主產于江蘇、福建、浙江、四川、山東等地。4-6月,花將開放時,分批采收.除去花柄及蒂,及時低溫干燥。生用。
【性味歸經】甘、微苦,溫。歸肝、脾經。
【應用】
可與佛手、香附、砂仁等同用,以達疏肝和胃,行氣止痛之功。
①月經不調,經前乳房脹痛,多與當歸、白芍、川芎等同用,以達行氣解郁,活血調經之功。
②跌打傷痛,可與桃仁、紅花、當歸等配伍,以增強活血散瘀止痛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3~6g。
玫瑰花
玫瑰花
為柿樹科落葉喬木植物柿的宿存花萼。以紅棕色、質厚、味澀、表面帶柿霜者為佳。主產于河南、山東、四川、廣東、福建等地。秋冬二季收集成熟柿子的果蒂,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苦、澀,平。歸胃經。
①胃寒呃逆,常與丁香、生姜等同用,以達溫胃止嘔之功,如丁香柿蒂散。
②胃熱呃逆,多與黃連、竹茹同用,以達清胃止嘔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6~10g。
柿蒂
柿蒂
為豆科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植物刀豆的成熟種子。以個大、飽滿、色鮮艷、干燥者為佳。主產于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果實,剝取種子,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甘,溫。歸胃、腎經。
可與丁香、柿蒂等同用,以增強降逆止嘔之功。
此外,本品又可溫腎助陽,治腎虛腰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刀豆
刀豆
為敗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松或甘松 的根及根莖。以主根肥壯、條長、芳香味濃、無泥沙者為佳。主產于四川、甘肅、青海等地。春秋二季采挖,以秋季為佳。除去泥沙雜質,曬干或陰干,切段用。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脾、胃經。
①思慮傷脾之胸悶腹脹,可與柴胡、香附等同用,以達開郁醒脾之功。
②寒凝氣滯之胃院疼痛,可與木香、砂仁等同用,以增強行氣散寒止痛之功。
此外,本品配荷葉、藁本煎湯洗足,可治濕腳氣,能收濕拔毒。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適量。
甘松
甘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