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陸家嘴開車,38公里到奉賢青溪老街,車程約1個多小時。
車子停在青溪老街牌坊的馬路對面停車場。出來有易買盛生活集市。
青溪老街是上海郊區(qū)比較晚開發(fā)對外開放的千年古鎮(zhèn)之一。據(jù)說,僅一年左右。
青溪老街牌坊重檐三門。兩旁是多層住宅、商場。
走過牌坊,迎面一塊巨大的地面石雕,是“金山衛(wèi)兵防行政圖”。
青溪古鎮(zhèn)位于上海奉賢區(qū)東部,隋末唐初成陸,宋初成村,溪水穿村而過,通大海,兩岸蘆葦茂密蔥綠,故稱青溪。
這是青溪老街的進口小廣場。到底是石雕照壁。
右旁是青村鎮(zhèn)青村居委會綜治中心和青村鎮(zhèn)青溪小區(qū)物業(yè)管理處。其旁邊好像是座小型電影院。
青溪老街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清雍正以后,青溪改稱青村港,民國以青村為名。
因為水陸交通便捷遂商賈云集,特別當?shù)匾喳}業(yè)興盛著稱于世。隨時代變遷,古鎮(zhèn)雖不復往日盛景,但至今仍有1.3公里的老街古韻猶存,沿河兩側保存著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上海南郊鄉(xiāng)土建筑群,成為如今青村鎮(zhèn)的核心地區(qū)。
要查驗健康碼才能進入老街。網上帖子稱:青溪古鎮(zhèn)是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小鎮(zhèn),是一座國際大都市中的原汁原味村落,是一座尚未被城市化進程所湮滅的美麗市鎮(zhèn)。
原本破舊的街道被整裝一新,各種文創(chuàng)、民宿、小吃店入駐其中,原本的上海市歷史風貌保護區(qū),在存留著,上海南部郊區(qū)典型的鄉(xiāng)土建筑群特色的基礎之上,又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迎面一汪水景上有一座仿古小石橋。旁邊卻是正在建造的住宅大樓,多少有點煞風景。
老街商鋪門口的青溪火爐餅生意很好,有許多顧客排隊。等我們約過2小時返回時,早已售空。
沿河門廳瞥見對岸的亭臺樓閣,古鎮(zhèn)的風韻已撲面而來。
走進河畔,小青港河水質清澈。碧空下,河畔的明清建筑的庭院宅邸,讓游客心曠神怡。
對面的一座新修繕的黛瓦平房及多層長石階碼頭,尤其引人注目。
走進南虹橋。南虹橋橋長21米,寬3.95米,高4米,拱形花崗石、青石材質,自南至北30級臺階。
南虹橋原是石級木梁,原康熙31年建,后于雍正年間重建,改為單孔拱石橋,是奉賢保存極少的明清橋梁之一,2004年被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南虹橋的橋心石是這個古橋雕刻中的精華所在,它似天龍環(huán)抱,又似朵朵祥云,中間是太極兩儀,寓意萬物有序流轉,守護一方平安。
站在南虹橋上,眺望兩頭水岸建筑,古鎮(zhèn)水鄉(xiāng)的寧靜氤氳沁入心脾。
過南虹橋,左面即是長青石板的永壽橋。
南虹橋和永壽橋,兩橋相連形成雙橋而橋洞一方一圓十分別致,構成青溪古鎮(zhèn)一景。
永壽橋下的民宅墻壁上有“千里桃花,一見傾心”大幅文字,可以想象這里桃花盛開的美麗場景。
老街的夾弄,河上的小船,臨河的小店等,都洋溢著古鎮(zhèn)新氣象。
來到剛才望見的修繕一新的建筑門前。有小女孩微笑著坐在一艘木船邊上,等著母親為其拍照。
船那邊,有小男孩在望著。好像也要上去拍照。
穿過空敞的房屋,外面竟然是一座精致的花園。原來這里是青溪八景之一的南園。
花園一頭有一座樓閣。南園主要為兩棟徽派建筑,小青瓦屋面的風格帶著古意,傳統(tǒng)屋脊帶滾筒樣式。
兩棟建筑之間的園林景觀既有人為的寫意又保留著天然的韻味。
小小的園內匯聚了水塘、假山、小徑、花草樹木、樓臺等,儼然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微縮景觀。
走出南園,這里是汪家橋路景觀區(qū)域。位于南虹橋南,與青村臥龍庵并行。路寬2米左右,岸邊垂柳成蔭,景色別致。
岸邊的夾弄內,有畫家在寫生永壽橋風景,十分逼真。
小小的“印象老街”,竟然掛著七塊小木牌。紅色便民驛站,青村居委信訪代理,黨群調解工作室等。
街邊的延生堂老字號中藥房,有老中醫(yī)雕像等待為游客號脈。
還有兒童到米行買米場景。
穿白色短袖、深色長褲,戴著眼鏡的中老年人,坐在街邊的藤椅上休閑。
等我們返回時,他還在休息看著過往的游客。
到廣濟橋附近的老街,兩旁建筑由一連串紅色燈籠、彩魚及香包等構成喜慶洋洋的氛圍。
奉賢區(qū)的文物保護登記單位楊高鏡及楊昆高宅。位于青村老街中街18號,為清舉人楊昆所建,是具有南方民居特色和徽式建筑的二層樓房建筑群、高宅總面積約500平方米。
尚保留著原始的檐門頭一座在整個青村鎮(zhèn)范圍之內難得一見?!坝^音兜”、馬頭墻以及蝙蝠、牡丹、雪松雕塑,勾勒出了青村古建筑的特色。
來到老街的著名建筑望海樓。坐落于青溪老街中街,三開間三層樓房,為解放前青村地區(qū)的最高建筑,因而遠近聞名。
該樓約于民國初期由駁岸里吳氏所建。吳姓為當年青村望族,特從上海購來美國花旗松等建材建造了此幢大樓,因其樓為鎮(zhèn)上獨一無二,意登高可望江河大海,故名“望海樓”。
這座民國初期建造的樓閣,一經建成便名冠青溪,1949年后,一直作為茶園、書場,兼作旅館。在老街更新進程中,對此樓也進行了住在此的村民家門口擺放著的花花草草,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目前,望海樓一樓里面陳列著著名畫家的龍窟菩薩畫像展覽。
望海樓前,一群小孩子品嘗著老街的特色小吃,津津有味。
來到三祝院橋。古時有“走三橋”習俗,祈祝自己和家人祛病消災、平安幸福。
東街有三祝橋、廣濟橋、中和橋。
東街中和橋,南北橫跨青村港市河,單跨四拼石板平梁橋,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749年),嘉慶年間(1798年)重建。
登上高拱的中和橋,向兩面眺望,市河兩岸江南水鄉(xiāng)風光水墨畫,包括右邊的連廊等盡收眼底,
古鎮(zhèn)橋街相連、依河建房,有的房子一半造在水上用木頭支撐著的俗稱吊腳樓。
老街竟然還有“滿洲弄”。弄長200多米,寬2米。清朝咸豐年間,太平軍占據(jù)本地。為鎮(zhèn)壓太平軍,清朝廷派滿洲騎兵到青村港鎮(zhèn),駐扎于此弄內。
如今,青村港河水岸碼頭,水鄉(xiāng)人家,都已成為游客前來打卡游憩的地方。
青溪老街56號文創(chuàng)大院。書卷氣十足。內有庭院,兩旁廂房是一間間小的茶室。
優(yōu)秀歷史建筑張炳官宅,老街東街56號—64號,原座北向南,一進二棣五開間,東西各有廂房,中設庭院。
小青瓦屋面,兩棣各設垂脊,硬山頂,山墻設觀音兜,木質雕刻精美,面積537平方米。現(xiàn)在是青村的文創(chuàng)基地,里面設有國學、茶藝、書法、繪畫、非遺等修身項目。
老街51號的清溪十二坊由12間平房改建而成,是個設有書韻坊、棋藝坊、中醫(yī)坊、健身坊和蘭心坊等十二個功能的活動場所,集學習、教育、休閑和娛樂為一體。
居民們可在此喝茶聊天、看書讀報、打牌下棋、休閑健身、觀看電視,充分享受精神文明生活。
在老街的盡頭,有青溪書吧。門外有休閑桌椅供游客休息。
對面兩旁有青溪名人的4座雕像。
古時青溪崇文重教,文人名士輩出,其中最有名望的,當屬明代著名書法家、草圣張弼。他不僅在書法上造詣極高,且為官清廉頗有政績,其子也深受父親影響,兢兢業(yè)業(yè)勤政為民。嘉靖皇帝感念張氏父子的功績,特下旨在其家鄉(xiāng)修建海秀坊,表彰張氏為“東海之秀”。
這里也是青溪老街的另一進出口。
僻靜的小馬路對面是小鎮(zhèn)書吧和思鄉(xiāng)園。
從“福至心靈”的長廊處返回。對岸的臨水建筑構成一幅美妙的江南水鄉(xiāng)長卷。
在青溪古鎮(zhèn),最有看點的當屬跨越數(shù)百年歷史的老屋古宅。
據(jù)統(tǒng)計,青村港沿岸共保存有甲等一般歷史建筑374間、8116平方米;乙等一般歷史建筑226間、5504平方米。其中明、清、民國時期鄉(xiāng)土建筑11500平方米。
走過長廊,有旅美畫家張培椿的工作室。
里面是鑲有畫家作品的琉璃擺件展覽出售。造型各異,很有裝飾風味。
荷花池畔,家長們帶著孩子在池畔玩耍。
回望對岸的望海樓。想起樓上是要預約的每人180元左右的茶水費。想必此處已經登高難以望見大海。
老街上有一些美術工作室,庭院都布置的十分精巧。
河畔的三五柱具有80年歷史的香樟樹,為古鎮(zhèn)平添一份古色古香。
夕陽即臨。青溪老街等待著迷人的夜色燈光。
2021年10月4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