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系列三十七·
在充滿愛的溫馨的家庭中,教育與快樂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不僅嘗到了甘苦,而且與孩子一起得到成長。
——斯賓塞
誰能以自己的生命倍增人類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誰能進行自我教育,那他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實質(zhì)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
陶繼新: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成長,可是,自己如果沒有好的發(fā)展,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孩子的成長也成就了家長的第二次成長。所以現(xiàn)在一個新的熱門話題就是說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成長。我感覺您在這方面做得最好了,您跟您的孩子,真是這些年一直共同成長、共同發(fā)展著。我想很多家長、老師都很希望了解這方面的情況,所以還想讓您談談這個話題。
魏書生:剛才說了,人從搖籃到墳墓,一直在學習,你如果是主動地學習,又循序漸進地學習,又學的是有益的東西,你當然就是一直在成長。咱的孩子來到咱們的世上,從第一聲啼哭開始,從不懂事開始,給咱帶來多少的喜悅。你說他來到世界上,首先給咱帶來了快樂,咱們得對這份快樂負責任,得讓這份快樂逐漸地可持續(xù)發(fā)展,咱得為咱們等待了許久、盼望了很久的這個孩子的成長,找一條比較適合他的道路。這樣,咱們不就要開始學習育兒這個新課題啦。有的從很早,從孩子沒有來到世上就開始讀胎教、家教、育兒、音樂等方面的書,那基本都是咱不懂的知識。因為孩子要來或者是已經(jīng)到來,咱要開始學,咱要開拓這方面的知識。
而孩子呢,來到世界上,慢慢地長大,你看到他開始想事了。幾十天他就想事了,瞪著小眼睛關(guān)注了,我就拿一個鏡片,對著太陽,就往天棚上折射出光圈,他就看,我慢慢晃,他慢慢跟,再晃再跟,帶來多少快樂。也是在研究他的注意力啊,他看那光影笑了,很愿意看,目不轉(zhuǎn)睛地看。看久了,你不動他就不愿意看了,你一動他又看了。這樣研究他的注意力,看他能持續(xù)多少時間。他愿意怎么看,晃的節(jié)奏快了他跟不上,他也不愿意看了。什么樣的節(jié)奏適合他的注意。你說他給咱們帶來了多少樂趣,也促使著咱們研究注意力,使咱們對注意力有了認識。這不咱就成長了嗎?
孩子再大點兒,剛一會走路,開始玩捉迷藏。我藏起來,讓他找我藏哪里了。他就開始去發(fā)現(xiàn),立柜里找,箱子后面找,門后面找,找著了,他那么快樂。咱研究孩子他的記憶,他的發(fā)現(xiàn)能力,他怎么能想到大人會貓在哪兒呢?
再大了,孩子學著看書,紙質(zhì)的書容易撕,我給他買布制的。布質(zhì)的他高興的時候看,不高興就撕,撕他也撕不壞,下次他還可以再看。咱就在研究怎么適合他啊。
然后開始買熊貓打鼓的玩具,當時也算挺貴的,孩子玩兒,開頭挺高興,很短的時間就掰壞了,咱也覺得挺高興,孩子樂過啦。
買表,他看表怎么轉(zhuǎn),正著轉(zhuǎn),看得很認真。過陣不高興摔碎了,咱覺得挺高興,畢竟他玩兒了一段,快樂了一段。
再大了,教孩子識字、背東西,研究他的記憶,研究他對什么東西比較感興趣。再大了,帶著他到大街上去看,這是什么車,那是什么車。你說孩子在注意著、在記憶著,咱對兒童的觀察、記憶、想象、思維,咱們都提高了認識。真是給咱帶來了快樂的同時,咱也在成長在發(fā)展;既是教著孩子,同時咱又加深著對人的認識,對自己過去童年的回憶,同時也增加著將來咱跟別的孩子家長講的經(jīng)驗。所以孩子在成長,咱真是也在成長。
再大點兒,玩兒摔跤,小時候他沒有本事啊,我一只手就能摔過他。再大點兒,我用一只手一條腿。他常常不服:“爸,我再來。”常常摁倒了:“服不服。”“還不服。”連續(xù)多少分鐘,還不服。再停下來,再來一遍。這樣呢鍛煉他的力氣,也鍛煉咱的力氣。一天天地再大了,我就該使用兩只手兩條腿跟他摔了。
他在成長,我也真是在鍛煉著自己、在愉悅著自己的身心,又同時研究這個階段的兒童他喜歡怎么運動、怎樣學習。
再大些,就跟著我一塊兒跑步。大冬天,大年初四那天下好大的雪啊,我都想不跑了,兒子不答應。那時候他也在清華讀研了,寒假回家。天天喊我:“爸,跑步去。”這天又喊我,我說:“這么大的雪我可不去了。”“那你不去我自己去了。”我說:“兒子,不能讓你自己去啊,爸陪你跑去吧。”于是我們父子兩人,冒著紛紛揚揚的漫天的雪花,一步一個腳印地跑著,感受雪中空氣的含量,感受雪花落在臉上的那個滋味,感受這么厚的積雪踏進去拔出來,超越自我的自豪和幸福。這既是跟孩子跑步,不又是在更深層次體驗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嗎?
現(xiàn)在參加工作了,在研究所搞的是核科研、核電。他覺得核這個東西是很寂寞的,有時候難免有點沒成就感。我說:“兒子,你怎么還沒有成就感呢?”他的媽媽想讓他當官、當什么的。
我說:“兒子,不是所有人都當官的。你說你考高中,考大學,考研究生,參加工作,在高科技單位。你家里沒有幫你一絲一毫的忙,你全是憑自己的能力上來的,怎么還沒有成就感?下狠心照著科研這個道,耐得住朝前走。又認識了一些科研上的工作人員有相同的那種心態(tài),咱覺得咱還能幫上他的忙,就更有成就感啦。”
他呢,覺得我說的是對啊,我什么都沒有靠家。而大部分科研人員,不都是這樣的寂寞嗎,搞原子彈的,搞航天的,實際上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學家,不都是扎扎實實一輩子干,耐得住寂寞地進行科學研究。袁隆平那么偉大,那不就是在稻田埂上走來走去,一點點研究稻子的分蘗啊。錢學森不也是研究最小最小的高科技的一個小問題,往深處去研究嗎。都是這樣的。談談心,說說話,孩子就釋然啦。
所以,孩子在成長著,咱也在成長著,在不斷地認識著人生。所以一個孩子來到世界上,真是不光給家長帶來了、增長了一個輩分的幸福,更帶來了許許多多成長的快樂。所以家長們當人父母就感受那種當父當母的快樂。千萬別有時候有點麻煩了、有點矛盾了就擴大煩惱的一面。一定要想到,那些小麻煩、小矛盾、小問題,都是給咱增長智慧、提高認識問題能力的機遇。這么想,于是你就快樂了,你就化麻煩、煩惱為自己成長的機遇和階梯。于是你覺得這個孩子越來越可愛,孩子也覺得咱家長是通情達理的,于是攜手一塊兒高高興興地朝前走。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上都盡到咱的責任,對家庭,對自己,對集體,對這個社會,也是問心無愧地活完這段人生。
陶繼新:您說得很好!孩子的成長是多維度的,而家長的成長也應是全方位的。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是孩子生命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孩子未來的走向是黑是赤,最為直接的影響者便是父母。父母自身“學不可以已”的精神,通過或顯或隱的形式在家庭中外化出來,也將悄無聲息地內(nèi)化于孩子的心里。于是,就有了孩子對家人與更多人的真愛,以及在學業(yè)上鍥而不舍的追求。父母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之后走向成功的身影,幾乎每天在孩子眼前晃動,而孩子也將克服困難視作自然,且在破解困難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正是父母的崇高形象疊印于孩子的心中,才有了他們對于崇高的向往與追求,以及走向崇高的一個又一個的行動。就這一點來說,父母自己的成長對于孩子起了一個身先示范的作用,其影響是巨大的。
一個孩子來到世上之后,雖然會給家庭帶來一些負擔,但更多的是他所帶來的無限的喜樂。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太多值得家長學習的地方,看到純潔可愛的孩子讓我們得以回頭審視一下自己的成長;培育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豐富了知識也富足了精神。教育和養(yǎng)育看似一個付出的過程,實則是一種巨大的收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收獲了孩子的健康,這包括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健康,也就是,如果付出得當,我們收獲的是一個接近完美的另一個人的人生。與此同時,我們的人生在這樣的時刻得到升華,我們收獲了自己的未來。可以說,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修訂著自己的生活軌跡,讓它更加地趨于完美;最終我們收獲的是一個和諧的家庭。這樣美好的收獲過程,哪位家長舍得放棄!
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為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提供一種優(yōu)質(zhì)的思想情感載體。如果說孩子每一步成長都烙印著父母心血的話,那么,父母也在孩子的成長中發(fā)展了自身。孩子的文化成長,需要父母的指點;而孩子的智慧形成,又促進了父母對文化的自覺追求。家庭成員間對于知識與智慧的叩問與探索,既有“當仁不讓于師”的自由爭辯,也有“教學相長”的精神感悟。于是,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閃放出璀璨的光華,也許這不只是思想的活躍與智慧的提升,還有流動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那種水乳交融的愛。人格教育經(jīng)常是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的,父母對孩子導之以善的顯隱兩道的引領,無異于“跬步”以積的道德儲蓄。在必要的時候,孩子就會取之有用,自然地做出一些品格高尚的事情。結(jié)果,真善美就成了母親與孩子共同的人生追求,而且在這種追求中一步步地升華起來。
講講曦曦的例子吧:
媽媽與曦曦有著非常誠摯的母女之情,這也使她們彼此的關(guān)照和諧融洽。曦曦有時做得不好的時候,媽媽便及時地給她指出來,這時曦曦總是高興地說:“媽媽,我馬上改。”有時曦曦也給媽媽提些意見,媽媽也滿口答應,立即改正。母女兩人在共同前進的路上,形成了一種民主的朋友的關(guān)系。
曦曦媽媽認為有的家長生怕孩子玩的時間少了,陪著他們遛公園、逛商場,極盡其樂,但是,卻鮮有思考如何與孩子同步健康成長。這不能不是目前家庭教育的一個悲劇。曦曦認為,媽媽抽出時間,與自己談談心,交流交流思想,讓她對媽媽傾訴自己的歡樂與苦惱,并得到媽媽的理解與支持,這比遛公園逛市場價值大得多。同時,曦曦也有了聆聽媽媽心事的機會,從中深深體驗到母女之間的深厚親情與密切關(guān)系。感到只有女兒才有這份權(quán)利去知道媽媽隱藏的秘密。這種傾訴心聲的情感交流,緊緊扣住曦曦的心弦,精神上也與媽媽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倍加珍惜這份濃郁美好的母女之情。于是,這種歸屬感增加了曦曦對家庭生活的重視與珍愛。母女兩人都對讀書有著特殊的嗜好,媽媽讀到一本好書,總是推薦給曦曦,于是曦曦便如饑似渴地讀起來。而曦曦讀過的書,如果特別喜歡,又適合媽媽閱讀,也建議媽媽去讀。然后一塊兒談論讀書的體會,交流彼此的看法。
曦曦對媽媽說,冰心老人說生命從80歲開始;媽媽剛剛40歲,我說媽媽的生命從40歲開始,還可以學好多好多的東西。媽媽聽后非常高興,連聲稱是。于是曦曦給媽媽擬訂了一個學習計劃:每天半小時彈古琴,半小時學英語,半小時練書畫。她還鼓勵媽媽說,你現(xiàn)在練習畫畫,畫白菜、畫蘿卜,堅持10年,說不定可以出個大畫家,到那時可以同我一道去辦畫展。媽媽非常高興,要與孩子同步健康成長,就要扎扎實實地按女兒的要求去做。
對媽媽的學習,曦曦要求格外嚴格。見媽媽練書法,認為好的,畫一個圈,以示鼓勵。她說,做好做不好是一回事,態(tài)度端正不端正是另一回事。曦曦感到媽媽與自己有了共同的愛好,在共同前進,不僅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高興,而且也越來越努力了。有時媽媽感到力不從心,懇請女兒高抬貴手。比如媽媽以前學過日語,英語發(fā)音總帶日語味,而且記不準單詞。一天,媽媽說,我差不多就行了。曦曦立刻嚴肅起來,斬釘截鐵地說:“不行!我來教你。”媽媽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只好跟著她學音標,背單詞,讀課文,令曦曦欣慰不已。現(xiàn)在,媽媽各方面都已日有長進,曦曦滿意地說:“您是盼女成鳳,我是盼媽媽成鳳??!愿咱倆一塊兒成鳳吧!”媽媽與曦曦在共同的健康成長中,感情更加深厚,取得的成績也越來越大。
與孩子同步健康成長是對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觀念的一個沖擊,它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孩子的成才要求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期望每一位家長在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
人們大都認為,在家庭中,家長是天經(jīng)地義的教育者,孩子是理所當然的受教育者。家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強烈愿望,有權(quán)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但曦曦的媽媽認為,孩子同樣是教育者,家長也有受教育的義務,女兒不僅可以向媽媽提出合理的要求,也有盼媽成鳳的迫切心情。家長與孩子之間,應當平等和諧,形成一種互相關(guān)心、互相促進的朋友關(guān)系,家長應與孩子同步健康成長。家長品格高尚,可以給孩子以正確的教育與良好的影響;而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又都給家長送去驚喜與安慰。曦曦的媽媽有著高尚的思想品質(zhì),而且有意將這一品質(zhì)滲透于女兒的言行舉止之中。久長的努力,媽媽的愿望已成現(xiàn)實。而曦曦許許多多美好的品質(zhì),也一次又一次地給媽媽以鼓舞。這種交互影響與彼此促進,使她們都在向著真善行進中感到莫大的幸福與欣慰。特別是她們的慈善事業(yè),在和諧努力中結(jié)出了美麗的果實。有時媽媽提出一個計劃,曦曦在全力支持之時又不斷使其完善;而曦曦提出一個設想時,媽媽也在含首微笑中使之更臻完美。在活動中,母女兩人共同努力,共同感受助人所帶來的歡樂。高尚的品質(zhì)將她們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共同的追求使其更加相親相愛。
母女行進的道路上有鮮花,也有荊棘,但頑強的精神、健康的心態(tài),使她們笑迎艱險,遇難呈祥。媽媽認為,女兒雖小,但卻應當共同與媽媽承擔起克服困難的義務與責任。那種擔心孩子尚小而獨自承擔艱難的家長,看似愛護孩子,實則缺少培養(yǎng)孩子成才的戰(zhàn)略眼光。其實,讓孩子與家長分憂解難,可以使孩子感到家長對自己的特殊信賴與深愛,并且進而轉(zhuǎn)化為與家長休戚與共的責任與行動,肩起與家長共同抗爭命運的重荷,駛向艱難過后的勝利彼岸。這是媽媽與曦曦共同健康成長的重要一課。
魏書生:為人父母,其實是在經(jīng)歷一段新的生命歷程,可不只是看著、陪伴著我們的孩子日漸成長,包括我們自己,都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全新的生命感悟。
詳見
《做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魏書生與陶繼新的家教智慧》
- 魏書生 陶繼新 著 -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