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2020.08.22
老屋
文/茂子
每次走近老屋,都被你的眼神接住
落葉堆積,把你站成流年時光
我提心吊膽,生怕給你的面容涂上暗色
生怕你怪罪我的不留情面
像一個厚道的先人,吐出鄉(xiāng)土低調(diào)的氣息
你不曾有離開塵土遠行的念想
哪怕僅有一塊土地,一棵老樹
一條溪流,幾聲鳥鳴做伴
你依然揚起頭顱,保持謙恭柔和的高度
你的頭頂藏著隱忍,接受樸實的人間煙火
童年的記憶被你珍藏在懷里
等待我于合適的時候去認領
你總在薄霧里使勁翹首
掙脫水泥和鋼筋的圍困,在晨風中或夕陽里
你時刻尋找我的身影
一遍遍喚醒我的乳名
作者簡介:姜志田,筆名茂子,浙江開化人。詩作散見于《浙江詩人》《長江詩歌》《山東詩歌》《陜西詩歌》《香港詩刊》《衢州晚報》。詩歌曾入選《2017中國實力詩人詩選》。
文/馮蕾
屋前的老樹,一抹憂愁
大清早,等我和雪的到來
記憶,在風雪中簌簌發(fā)抖
牽出絲絲痛軟
似一根被棕繩纏繞著的老牛
毛發(fā)開始簇擁脫落
小黑,被劊子手請進囚籠
阿呆,被KFC請去祝壽
絲瓜,葫蘆,紅薯,
化作一粒塵埃
……
一場大雪
拐跑了頭頂?shù)拇稛?/span>
你瘦成一截木頭
往死里站著——
冬天一來就看著我
母親被浸潤成一撮黃土
父親的煙鍋再也熬不出
麥香——
我清楚地知道
遮蔽不了一地的荒涼
作者簡介:馮蕾,男,土家族,筆名:山峽布衣,1984年出生,大學專科學歷,貴州沿河人,現(xiàn)供職于思渠鎮(zhèn)人民政府。天高海闊任我游,小作詩歌抒情懷,作品散見于《晶瑩美刊》《讀者美刊》《名人誦詩刊》《讀者名刊》《情感文學期刊》《文學天地傳媒》《神州文藝》《河州文苑》《夜郎詩刊》《鄉(xiāng)土文學》《西南鄉(xiāng)村文學》《神州文學家園》《當代作家藝》《海峽文學》《湖南寫作微刊》《廣州詩刊》《河粉文學沙龍》《南粵作家》《粵西文苑》《中國詩肖像第十季入圍》《詩天子》《中國當代微詩人》《靈秀師風苑》《烏江》《沿河報》《銅仁門戶網(wǎng)》《多彩貴州網(wǎng)》《貴州作家》《中國廉政建設網(wǎng)》《赤子新聞網(wǎng)》《天天快報》《人民新聞網(wǎng)》《中國安全生產(chǎn)報》《中國先鋒作家》《中國詩歌網(wǎng)》等。曾獲沿河縣2018年小康創(chuàng)建征文大賽優(yōu)秀獎?!肚楦形膶W期刊》“月是故鄉(xiāng)明”全國鄉(xiāng)情詩文大賽優(yōu)秀獎?!赌线呂乃嚒贰叭詢烧Z”全國短詩征文大賽二等獎。
文/商野
真不知幾何時,從祖上傳下來
一座老式的院子,倍顯四四方方
歷久失修,經(jīng)歷了多少雨雪風霜
好似比父輩還大,比祖輩略老
囚禁歲月深處,長滿皺紋的滄桑
曾經(jīng)乘涼的小樹,早已合抱不住
臥躺于手推車上,笑數(shù)過星光
犁鏵銹跡斑斑,老牛卻無疾而終
紡車早散架了,不再嗡嗡作業(yè)
唯有童年的那首歌謠,代代傳唱
猶記得老父親生前,一直沉默
寡言;拼命帶領兄弟們看守門戶
順應四季節(jié)氣,祈禱風調(diào)雨順
不時隱忍疼痛,像煙囪一般堅定
身軀黝黑,頭頂著毒辣辣的太陽
可恨命運突幻,雙親先后病逝
從小叛逆,長大借口尋夢遠方
唯留一所老院,荒蕪而落寞
三間泥屋坐南朝北,空空蕩蕩
引來眾鳥筑巢,更有漫草瘋長
轉瞬的昨夜,大雪又一次飄揚
親友一大早電話,向我傾訴:
如何覆蓋老家的庭院,淹沒了
當初的來路;而我困居異鄉(xiāng)多年
勞頓中偶爾把別人的幸福模仿
再度奮迎冷月,夢歸生身故鄉(xiāng)
作者簡介:商 野,本名:李運幫(邦)。80后詩人,籍貫河南·商丘——莊子故里,系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本人詩觀:詩歌是生活歷練的情感升華,生命疼痛的哲思吟唱,審美超越的人文救贖。
文/苦海
(一)
我家老屋門旁是楊,你家老屋是柳。
但老屋半塌,不值一文錢。
老屋旁,山楊樹應該有十多米高了。
絕對可以加入國家籃球隊。
那棵柳樹就是它的籃球寶貝兒。
青梅竹馬,長大各奔西東,各走陽關道。
柳,還是那般安靜、任性、光線婀娜。
楊,還是那般傻傻得,挺直腰身。
不像一棵有偉大理想的青松
就是一棵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的楊樹本身。
我回到故鄉(xiāng)先來看看自家門前的楊
再去看看你家老屋門旁的柳。
一回到故鄉(xiāng)老屋,我就想寫詩。
這不,我就把自己寫成了詩人。
你就成了詩人心愛的夢中情人。
(二)
故鄉(xiāng),冬夜,黃昏,老屋里。
亮著一盞燈。我撞開想像的閘門。
親愛的,我們在燈下能做什么呢?
如果,我們還是處在童年時代
我們就在做作業(yè)。在燈下讀書。
如果,是少年時光,我們一定
在研究從哪個墻旮旯,哪個窗臺上
用夾子打老鼠。用一只破碗扣小鳥。
如果是青年歲月,我們一定在燈下
談青春,談理想,完成一份份答卷。
在筆記簿里,寫高中畢業(yè)臨別贈言。
故鄉(xiāng)的老屋啊,如果我們是久別
又在昏黃的燈下忽然重逢的中年。
我們一定會在燈下難以抑制。
請讓我偷偷地擁抱,親吻
你依然不變的婀娜,性感。
作者簡介:姓名周平,1965年生,黑龍江人。詩歌散見于《中國詩歌》《詩歌周刊》《詩林》《詩潮》《奔流》《湛江文學》《中國校園文學》《詩選刊》《五臺山》《北方文學》《時代文學》《海中洲》《草原》《詩參考》《零度》《金銀灘》《烏鞘嶺》《東渡》《太陽詩報》等百余種文學刊物,入選《大風.十年詩選》《2016鄱陽湖詩歌年選》《當代詩詞三百首賞析》《中國百年詩人新詩精選》《新時代.我們與你在一起》《中國新詩.歌謠卷》等詩歌選本。
文/夏天
走前,最后看一眼老屋
把心種下。待客的茶醇香,回味悠長
真不忍離去,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
記得當年潔凈平整的屋檐,如今
上面的茅草黃了又黃。
曾經(jīng)以為一輩子會與黃土相伴
陪伴天帝,陪伴灶爺,陪伴燒香磕頭的母親
母親一輩子住在老屋
將堂屋的地面掃的白亮
那曾是我幼時的溫床。
離開老屋,我悵然隱于月色
隱于城市。我在老屋種下康乃馨
陪伴鄉(xiāng)下獨居的母親
小時候,母親走我也走
長大后,我走了母親沒有走
作者簡介:夏天,原名夏周全,居住在泉城濟南。熱愛文學,工作之余尤愛筆耕,作品見于《齊魯晚報》《濟南時報》《濟南鐵道報》《先行者》《山東詩歌》《雪魂詩刊》《安徽詩歌》《一線詩人樣本》《詩高鐵》《山石榴》《海峽文學》等。
文/安在天
偏于一隅,卻根植大地
土坯墻撐起的木架子
仿佛從土里生長起來一般
溫暖,潮濕
地埂上的草也被老屋的炊煙烤熟了
就著青瓦片上的鳥鳴
一院子的驢踢、雞飛、狗跳總會被慈祥擺平
遲暮也總是在煤油燈里被喚醒
如潮的莊稼就向老屋靠了靠
翅膀長硬的鳥去了遠方
老屋空出大部分位置
只能把想念填滿
如今,走失了那個守望的人
像倒塌了一個王朝
空空如也的殘垣斷壁里
再也長不出一粒歡聲暖語
不過,并不悲哀
五谷雜糧淬煉的火從未熄滅
它深植于腸胃,讓根蔓相信
那老屋庭院里盛開的花朵
在水泥森林的樓房里,也一樣會盛開
只一半海水
另一半是火焰
作者簡介:劉志安,筆名安在天,男,甘肅省松樹鎮(zhèn)人,教師??釔墼娢穆糜?,喜歡用文字表達對生活的看法。偶有作品發(fā)于紙刊,并有作品入選《2018年度詩人300家》。
文/江政
老屋很老 也很孤獨
每走近一步
墻皮 就會脫落一層
老屋很土 也很本分
手舉液體的火苗
苦守著 星星作伴的年月
老屋的根基 很固
在落淚的時候
一眸劉海 挽住我落地的長啼
老屋里的神話 很多
在畫滿 土坷垃的墻上
踩著 所剩的棱角 走出年少
(注:液體的火苗指的是,煤油燈?。?/span>
作者簡介:江政,網(wǎng)名,冰酒幻心,原籍安徽安慶,現(xiàn)居山東青州。作品多見于網(wǎng)媒及紙刊發(fā)表。
老屋,幾平方米安康與念想
文/徐作仁
月光落在青瓦上,模樣輕靈
風輕言細語,數(shù)著月光腳步
數(shù)出一米又一米笑聲
堂屋明亮,娘從篾蘿里掐一截方言
點灼煙鍋里的農(nóng)事
一臉歲月熠熠生輝
給鋤頭加塞的老爹嘴上吧嗒著一些好聽的名字
他手上攥著著名的黃歷
他頭上的白發(fā)白得生動
驚蟄起身了
爹娘的良辰美景隨著月光也起身了
一屋子心滿意足,格外明亮
有青苗風吹進小小木窗
這好風,與他們樸素的身板
與他們內(nèi)心的安康和念想,一一親近
作者簡介:徐作仁,筆名,作人,1954年生,八十年代開始創(chuàng)作,停筆近二十年,2014年重新拾筆,在《詩刊》《星星詩刊》《情海一葉》《青年短詩大觀》《中國好詩》《百年新詩2017精品選讀》《中國百年詩人新詩精選》《回望風吟2017網(wǎng)絡詩歌工程作品集》《中國風》等刊物和書籍上發(fā)表過詩歌。著有詩集《坐在時間的對面》。
文/木棉樹
潛伏記憶二十幾年
印象已成模糊的相片
歲月揉皺的底板能否復原
心中渴望,腦海卻茫然
直到有一天,一位鄰居好友
出差廣州,有心的他
竟然拍攝了老屋照片,雖然只是
老屋外貌,足把淚珠眼眶盈滿
沒變,沒變,門前灣畔那排垂柳
茂盛依然,柳葉拂動
像母親額前的發(fā)絲
遮住了搭手眺望的雙眼
沒變,沒變,鐵皮大門護佑安寧
老屋戴著紅瓦尖帽挺立如前
磚砌的院墻比當年加高了一截
老屋僅探露出三分之一的臉
拍攝時間應是中午,陽光
正照屋檐,屋頂正冒炊煙
遺憾,看不到屋內(nèi)的鏡像
只能猜想,里面溫馨的生活場面
感謝現(xiàn)在的住戶,維護了原貌
珍愛我童年的搖籃,少年的田園
感謝飛逝的光陰,眷顧著老屋
刀下留情,沒有消蝕掉老屋的容顏
手捧照片,穿越過時空隧道
慢慢將一段舊日時光擦亮點燃
仿佛,年少時的笑聲并未走遠
仿佛,望眼欲穿的母親就在眼前
作者簡介:木棉樹,原名王雍;公務員,山東出生,現(xiàn)工作居住在廣州。
文/張學宏
雨水試圖擦掉
瓦片上長出的老年斑
準備好的粉底
好想從冬天如約而至
光陰坐在椅子上
瘦成一層薄薄的寂寞
安靜下來的老屋
抵擋著越來越多的衰老
經(jīng)過這里的陽光
看見老屋里笑聲空空
往事想露個臉
就被一群麻雀轟出來
作者簡介:張學宏,江蘇揚州人,喜歡詩歌,作品散見于《揚州晚報》,《中國詩選刊》,《齊魯文學》,《長江詩歌》,《水仙花詩刊》,《中詩報》等報刊及網(wǎng)絡平臺。
文/仙鶴草
我家就在那個小山村
三面環(huán)山 屋面前有條小溪
但我一點兒記不清
新屋的懷抱 很暖和
曾經(jīng)是兄弟姐妹們同住的窩
曾經(jīng)是體膝相處的親人
彈弓隱在梧桐樹下
人躲在屋后階級上
落日印在秧格中
日出投射約束里
無隊長的指令 你就走不出那框格
那條毛公路說改就改
那座光禿山搬到哪兒
小溪倦了沒有將老屋帶走
作者簡介:仙鶴草,原庸,丙午年出生,湖南桃江人。曾系詩刊社創(chuàng)作中心、世界華人作家協(xié)會會員等,現(xiàn)為中國散文詩作協(xié)會員。代表作有詩子《蝴蝶郵票》《蝴蝶風暴》《蜻蜓馱著三蝶覓荷塘》《蝶錘》《黑蝶爬格》《紅豆子十四行詩選》《羞女山蝴》等多部。
文/馬曉
黃昏,太陽像一枚橘紅色藥丸
浮在青藍色的幃幕。秋蟬聞風而動
陷入更深的幽暗;墻上的掛鐘響了六下
仿佛多年前,那個遙遠的回聲——
小院守著寂靜,夕陽蹩進來,母親坐在槐樹下
這是她鐘愛的時辰,白色槐花漫過雙肩
亦漫過貧血的生活,有淚水稀釋后淡淡的咸
如今,只因一個零件的損壞
掛鐘停止了擺動;老屋覆蓋蒿草和積雪
母親去了天堂。她鐘愛的時辰
還留著布拉格的溫度,一些畫面
從鐘聲中醒來,如一片雪花飄入火中
瞬間,了無蹤跡
注:布拉格是村名,蒙古語,井或泉水
作者簡介:馬曉,筆名滄海一粟,日堯,內(nèi)蒙古察右前旗人,一機集團職工文聯(lián)委員,青山區(qū)作協(xié)理事,包頭市作協(xié)會員,現(xiàn)在內(nèi)蒙古一機集團工作。詩觀:簡單一點,詩意一點,樸實一點。
文/何亞兵
綠色的枝葉從老屋的檐畔抽芽
給了歸巢的燕子最準的指引
只有懂得做客之道的候鳥
最依戀遮風擋雨的恩情
驟雨伴著隆隆的雷聲
為老屋被驕陽曬裂的容顏卸妝
撫摸每一紋滄桑的歲月
也劃下新的折痕點滴
一陣打著旋的秋風穿過縫隙
讓老屋似乎清醒了歌唱的自覺
呼號的音符焦急地拍打門窗
發(fā)出驚心動魄的和聲
大雪為歲月浸染黝黑的老屋
披上華貴靚麗的潔白冬裝
彷若重回多年前的青春時光
屋內(nèi)爐火正旺,屋外雪球喧嚷
春夏秋冬,日月盈仄
見證繁華落寞,也體味孤寂安寧
所有屋宇都在光陰里穿行到老
也必將在記憶里穿越如新
作者簡介:何亞兵,男,80后,安徽樅陽人,現(xiàn)居江蘇揚州,有作品見于《散文選刊》《火花》《牡丹》《鹿鳴》等。
文/北兮
放大瞳孔,你退到視網(wǎng)膜的
網(wǎng)格上,成了倒立的像
再從視網(wǎng)膜,退到毛細血管
一個溫暖的名字,就寫在紙上
我生于斯,長于斯,終不能
眠于斯的地方
你已蒼老,蒿草齊腰,秋蟲寂寂
作者簡介:馬雅敦,筆名,北兮,00后在校大學生,內(nèi)蒙古包頭市人,詩歌刊發(fā)各種網(wǎng)絡平臺。
文/侯范才
一條河流,立成了歲月
老屋的身影,在族譜上拉長
出出進進的人,從一張張老照片上
叩問時光,再輕的咳嗽聲
都比落在記憶里腳步聲還重
斑駁的時光,流進老父的經(jīng)文
門前的暖陽下,打著瞌睡的老父
他那呼嚕聲,拉近我與故鄉(xiāng)的距離
只有那童年的燃燒的火盆
依然在這個冬天燒旺
作者簡介:侯范才,安徽靈璧人,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著有詩集《月光謠》,作品先后發(fā)表《詩選刊》、《詩歌月刊》、《中國詩人》、《散文百家》、《北方文學》、《牡丹》、《火花》、《參花》、《唐山文學》,《文學港》、《安徽日報》、《聯(lián)誼報》等多家文學期刊報紙和民刊。
文/蜻蜓
頭頂?shù)静?/span> 落葉 塵土
跋涉在崎嶇的泥路
從歲月的殘陽里漸漸矮下
爬滿銹跡的鎖在孤寂中等待
輕輕地扣那扇木門
響聲在枯萎的竹林迷失方向
小雪也曾落入昨夜
一盞年久失修的煤油燈與我對視
我不能將全部的感情流露
那如雨的淚會打濕微弱的光
如刀的荒草
一遍又一遍割過游子的心墻
破裂的縫隙中漏掉
濃濃的鄉(xiāng)音
作者簡介:筆名:蜻蜓,本名:陳小青,安徽六安人,中文本科畢業(yè),八零后詩歌愛好者。
老 屋
文/鄒進
老屋猶如一座孤島,獨守在
金黃的麥浪里,枯瘦的骨架
在起伏不息的吆喝聲中
不停顫栗。破碎的瓦片
早已不能遮風擋雨
或抵御寒冷,那些曾經(jīng)的伙伴
很多年前就被夷為平地
他們的肌膚和血液,流淌出
莊家的喜悅和希冀
雖然住進了新房,但父親
依然對老屋一往情深
老屋依然在風雨中飄搖,仿佛
父親飄忽不定的眼神
那渾濁的淚光里,積滿不舍
碰上烈日或暴雨, 老屋像一個
缺牙的老人,把父親呵護在
破裂的嘴唇中。濃濃的慈愛
泅濕了那個沒落的年代
一場秋雨,蜿蜒在瓦片的溝壑
順著發(fā)黑的茅草,淚已成行
一只老眼昏花的蝙蝠,繞著
屋梁盤旋,驚飛的塵埃
沙畫一般,讓我想起了遙遠的
詩歌和童話。此時
一串布谷鳥的鳴叫聲
鉆進老屋,熟稔而歡暢
布谷……布谷……
叫著,叫著
窗外雨停了,天色就亮了
作者簡介:鄒進,筆名四方,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近千首詩歌見諸于各大報刊雜志。
文/王全安
打開銹鎖
大門,堂屋門,西屋門,東小門
一一打開
讓風吹吹
讓陽光照照
多少年沒人住了,一屋子霉味
“金玉滿堂”四個字落滿了灰塵
父親做的小木椅已有些松動
我坐在門西邊,少年讀過的詩
又讀一遍
要是娘還坐在門東邊,一邊做著針線活
一邊看著我讀書,那該多好啊
東墻外的桃枝斜伸過來
遮住了那面鏡子
鏡子可以擦拭如初
可鏡子里的我已滄桑,如老屋
作者簡介: 王全安,安徽省渦陽縣人,男,70后,教師。作品散見于《星星》《詩潮》《散文詩》《天津詩人》《創(chuàng)世紀》(臺灣)等。
文/陳朋友
一輪黃月之下
它顏色漸深
青磚舊瓦上有未知年月雨水洗過的往日模樣
猶如居住者模糊生活的紋路
暗香的夜色清晰如昨日
遙遠的孤獨在千萬里之外涉水而來
清冷的夢境里
有人用詩歌一樣的溫暖緩慢地掌燈
橘黃的亮
被接受風霜苦雨的人緊緊地裹在懷里
你
在寂靜的一邊輕輕地挪開自己虛設的影子
讓更多的光線沖淡更多無奈的真實
可還是
有一些經(jīng)年累月的沉默撞擊著你敏感的神經(jīng)
淺白的屋檐下
你想做一個不顧生死的偷渡者回來
走進破破爛爛的滄桑中
讓自己也變成一種他們手下多年都不再用的農(nóng)具
靜靜地睡在一隅之地
陪它生根發(fā)芽
陪它地老天荒
作者簡介:陳朋友,74年生,筆名小鴨,夢曉,淮北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發(fā)表作品若干,喜歡文字的清香!
文/藍天云海
大門關閉
鎖著屋里人的心靈
天井的上空
雖有一縷陽光照耀
終究穿不透人的思想
緊閉的大門
需要開放自如
田野的芳香
才會四溢飄來
屋內(nèi)的空氣
也會流暢自然
那一座古老的房屋
敲響了喚發(fā)新生命的鐘聲
已經(jīng)放飛的鴿子
總是從大海的方向
傳來大浪淘沙的聲響
作者簡介:俞賢同(網(wǎng)名:藍天云海),男,漢族,福建人,在工作之余,喜歡閱讀,注意觀察與思考生活,不時有感而作,有散文和詩作以及時評散見于《中國青年報》、《福建日報》、《福州日報》、《福州晚報》、《廣州文藝》、《福建鄉(xiāng)土》以及《中國網(wǎng)》、《東方網(wǎng)》和《南方網(wǎng)》等中央以及省級報刊雜志和網(wǎng)站評論專欄,并出版有詩集《生活的浪花》。
文/梭黑爾
依舊是青磚,黑瓦
依舊一聲不吭
蹲在柿子樹下默默守望
孤獨成小山村臉上
一塊疤,久久沒能愈合
只有春風,年年從南方
捎來柳枝和桃花
輕輕推開厚厚的木門
發(fā)出,輕聲的呼喚
像母親粗糙的手掌
撫摸我,村口長滿小草的路上
走失的乳名
而母親
老屋里唯一亮著的燈
昏黃的余暉驅不走
夜的黑。仿佛風一吹
就會熄滅
作者簡介:梭黑爾,安徽巢湖人,中文名丁明軍,巴基斯坦名Sohail。從教十九年,現(xiàn)在巴基斯坦打工。熱愛詩歌多年,偶爾寫詩,有詩發(fā)表。我在遠方,詩歌與我同行。
文/高鋼
老屋灰塵落滿,蛛網(wǎng)密布
天空干干凈凈,白云片片
大地爽爽郎郎,空氣清新
祖先的老屋呵,破敗不堪
飲水思源
站在老屋前,思緒萬千
祖上承受的勞累一目了然
時下的荒涼落敗是歲月留下的印證
夜里的我睡在新屋里又一次的翻看祖譜
清楚了老屋里逝去的一個個親人
拿起筆,我的字像螞蟻爬過大地
碎碎歪歪落在了紙上
今天,我又要去遠方
臨別我與老屋合了個影
我的遠方是大地與太陽,在遠處
作者簡介:高鋼:陜西延川人。七十年代生人?,F(xiàn)賦閑在家。沒大作也沒小賦。人不丑。一直在路上。
文/何銅陵
一件爺爺?shù)乃蛞?/span>
仍印在斑駁的墻上
窗戶張著大嘴
供黃鼠狼自由出入
形同虛設的門鎖
銹住了鄉(xiāng)愁
門前的小河
若凍僵的蛇
不肯扭動月亮的吻
屋后的修竹
像釘子楔入土地
村口的老楓樹
仍燃燒著生命
掛著的銅鐘
在寒風中叮叮當當響
作者簡介:何銅陵,男,曾任地質隊員,報刊記者,現(xiàn)專事寫作。
文/陳興宇
土木結構,離人心最近的脊梁
生活在這里的人,把老屋
形容成:冬暖夏涼
它立于大山深處
低矮,懷抱秸稈,不爭春秋
夯實的泥土與厚重
有著特殊的魅力
每一次開門,關門
心里都充滿踏實
像一片綠洲,在遠與近中
綠得徹底
這含蓄的勃發(fā)
照著人世間回家的路
作者簡介:陳興宇,云南作家,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作品見于《詩刊》《詩歌月刊》《散文百家》等,著有詩集《云彩之上》。
文/吾建閩
一把斷弦的吉他
膨脹的腹腔藏匿無限的回憶……
陸續(xù)奔跑在曠野的鄉(xiāng)音
激勵每一寸肌膚的彈跳力
隨濃郁的鄉(xiāng)情復活。
炊煙下的乳名
喂養(yǎng)餓不死的童年
全程供應鍋灶頭的柴薪
一梱梱疊加至望不到成功的學業(yè)
躑躅在苦難的邊際。
老屋翻修
徹底除卻糊滿舊報紙的天花板
一把火,燒掉家庭成份的緊箍咒
一路相伴改革開放的樂曲
踏著陳痼、迎接春天。
作者簡介:吾建閩,男,60后,供職于浙江省建德市稅務局。有作品在地方性詩歌大賽中獲獎,詩集《無花果》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文/黃國英
像爺爺?shù)南?,老?/span>
被風雨折磨了很多年
斑駁的是,墻和梁
而在我的心里
一個溫暖的家
永不退色
異鄉(xiāng)的日子太靜了
鄰里之間
門與臉一樣陌生
狗攆鴨子呱呱叫的俚語
只在夢里奔跑過
醒來時,淚濕枕巾
想一次,痛一回
痛也幸福
老屋還在
孵出的花香鳥語
影像已損耗過半
一顆殘存的桔子,提醒著
邈遠了的時光
我從晨曦走進月色
果核的力量,美如初雪
為什么悲喜不朽
紅磚青瓦,圖騰在
一雙睫毛顫抖的音符上
作者簡介:黃國英,男,1949年6月出生,浙江寧波人,現(xiàn)居住在四川,中國建設文化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宜賓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羅湖區(qū)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四川文學、散文詩、散文詩世界、深圳特區(qū)報、中國建設報等報刊。
文/毫末
哺乳的狗
站立了一種姿態(tài)
噴濺在玻璃上乳漬的圖案
成了老屋窗臺上的亮點
屋子象艘船
偎依在干涸的堤畔
孤零零
被纏緊的地膜勒得
佝僂了身體
喘息聲從墻體的裂縫中發(fā)出
屋前的油菜花開了
插在田邊的一根竹桿
揚起紅藍色的綢綾
成了老屋經(jīng)幡
四只狗崽排起隊
成了護田的使者
等候著,你路過時候
齊聲歡叫,來吧
口渴只要擰下老井旁的水龍頭
用懷抱時最舒適的蜷縮
張開嘴,吮吸
作者簡介 :方先鋒,網(wǎng)(筆)名:毫末,中國現(xiàn)代詩人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現(xiàn)代詩人》副主編,《詩中國雜志》責任編輯。散文及詩歌散見于《西岸風》《天津詩人》《詩中國》《新銳詩刊》《詩選刊》《齊魯詩歌》《東北文藝》等雜志和多個詩合集,華西都市報等報紙和網(wǎng)刊 。
文/黃冬松
門前曾有一棵杏樹
每年三月,紅艷艷的春天
就熱騰騰地,開了一院
幾棵泡桐樹,綠在屋后
紫色的花,炫亮了我的眼眸
老屋,像個傻子,呆愣愣地
立在一片落寞里
我在那里出生,成長
母親的胞衣,不知埋葬哪里
老舊的照片,凌亂擺放的圖書
還有我,墻壁上的涂鴉
是否,依舊散發(fā)溫馨又惆悵的
味道
矮矮的窗戶。屋頂上,幾片
薄薄的明瓦,是我黑暗中
不甘熄滅的眼睛
老屋還在。就像鄉(xiāng)愁
還在。只是,老屋已易了姓名
作者簡介:黃冬松,上世紀60年代生人。著有2部詩集,1部歌詞集。詩作入選多種選本,獲獎若干,其中作詞歌曲《巢湖美》獲得安徽省 “五個一工程”獎。
文/明明如月
爛泥巴扶上墻挑起的老屋
漏風,漏雨,也漏人
翻修過多少次,我早已記不清
但最后一次作靈堂,我記得比誰都清
人走了,屋塌了,心也就空了
中堂畫換過多少次
我早已記不清。但最后一幅
我記得比誰都清
那上面吊著母親的遺像
和我蒼白的哭聲
作者簡介:明明如月,原名高明。曾用筆名梅村,原野。1986年生人,安徽蕭縣人,借居合肥。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詩歌散見于《新安晚報》、《山東詩歌》、《長江詩歌》。有詩作入選中國詩歌網(wǎng)“每日好詩”“中國好詩”欄目。
文/海邊邊
一只貓躡手躡腳地在屋頂上
輕踩瓦片。室內(nèi)空無一人
爺爺奶奶走了
貓是屋內(nèi)唯一的主人
貓在屋頂上叫春,只有身后的竹林
發(fā)出回音。可以穿透墻
穿過那扇門,抵達門前的柴垛
然后跌落。門是我鎖的
但我無法鎖住時光中的碎片
紛沓而至
此刻,我聽見一片舊時的瓦礫
從屋頂上落下來。像故事的尾聲
碎了一地的嘆息
作者簡介:本名駱文新,男,1966年生;筆名:海邊邊;作品散見于《清明》、《詩選刊》、《詩歌月刊》等,多次獲獎。
文/曾今
老屋的土墻
偷聽母親唱給我的童謠
窗欞里,飛出我夢想的翅膀
那些月光
總是在狗吠聲中,升起
連同我的眼睛
老屋的痛
跟父親吧嗒的心碎
拼成母親,在山上的小土堆
屋梁上的風,盤旋,來回
始終守著母親。
而門前的蒿,立正,稍息
守著老屋,等我們回去,
那些念
早就穿過城市林立的高樓
盤在老屋的炕!
作者簡介:曾經(jīng),又名殘月,本名張翠珍,生于八十年代初,山西焦煤集團霍州煤電分公司普通職員,工作之余,愛好讀書,下棋,原創(chuàng)詩歌創(chuàng)作,有散詩發(fā)表于中國詩歌網(wǎng),中國愛情詩刊,安徽詩歌,詩網(wǎng)絡詩刊,大江文苑等網(wǎng)絡平臺。
文/ 青海湖
三月的小雨
打濕了老屋天井下的溝槽
掛在屋梁上的舊漁網(wǎng)
漏掉了桃花、流水和一段輕淺時光
壁柜間的瓶瓶罐罐里
腌漬著酸甜苦辣的往事
老屋的伙伴們撤離了
到交通便利的公路邊安營扎寨
而它倔強地杵在河埂上
瞅著墻上發(fā)黃的報紙
一面傾聽著風中
孩子們歸來的腳步聲
作者簡介:青海湖,原名鮑勝平,安徽樅陽人,詩詞愛好者。
文/沙從兵
像我的粗布棉襖
穿起來暖和,雙肩的補丁
是二扇窗,透風透雨也透鳥鳴和陽光
我,那時就楞坐在門旁
朝村外狗咬的遠處張望
像一株重度缺失營養(yǎng)的植物
弱不經(jīng)風……
漂亮的樓房
已抵銷,占據(jù)了老屋的位置了
有關童年的痛癢,是一只蒼白的餓虱
叮在皺巴巴的黃土崗上
久遠,而又陌生
作者簡介:沙從兵,安徽霍邱縣人,中詩網(wǎng)及中國流派網(wǎng)編輯,詩原野副主編。詩歌散見紙刊及網(wǎng)絡平臺六百余首。
文/壹梧
夕陽坐在山頂
它有現(xiàn)實的美感
也有更深層的隱喻
一棵樹掉光了牙齒
如老人手中的一根拐杖,杵在屋旁
喘息里的一口痰
是卡在灶膛里的火,煙囪
粗重地咳出炊煙
堂屋里,幾張空椅子圍坐在方桌邊
它們一動不動,在等一束光
照耀一些影子,鋪開話題
黃昏已經(jīng)很久了
草芥的一生還沒敘完
作者簡介:壹梧,原名張榮俊,70后,安徽金寨人。我是自己的讀者,也是自己的筆者。偶有分行見紙刊網(wǎng)平臺。
文/方正
老屋很老,就是父親也說不出它的年齡。
屋后的竹林,與清風、月光和我的記憶,
有拎不清的關連。竹林中的夜,似乎總是醒著的。
在竹林里,總能撿起月亮和風落下的一點兒東西。所以,
想起竹林,就無法抵達睡眠的深處。
屋前的菜園總是長滿美好,那是媽媽,
用井水。哦,應是汗水。澆灌出的菜蔬瓜果。
往事如影,嵌滿溫厚的目光,沉入睡夢。
也有疼痛一起扎根血管。似針芒錐刺。
泥巴和蘆柴的筋骨。和爺爺一樣的瘦干。低眼順眉。
在寒冬臘月和昏暗的煤油燈里。煎熬艱難的歲月 。
如浸泡在苦難中的一塊石頭。
老屋、爺爺、父親和煤油燈暉。
在我的腦海深處,禪化為一尊化石,
星月般深沉?;赝衔?,回望人生,
回望安身立命之根本。
作者簡介:方正,男,連云港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經(jīng)在《中國鄉(xiāng)村》、《中國詩歌報》、《揚子晚報》、《青少年文學》、《連云港日報》、《安徽詩歌》、《山東詩歌》等發(fā)表詩歌、散文若干篇,有詩入選《茶韻詩集》(2018連云港作家協(xié)會,詩歌學會)。
文/劉寶雙
身體已高于老屋的門楣 以至于
低著頭才能看到灰塵
每遇雨季 我便渺小成一個盆
或者一只碗 將父親的汗水收集
時間猶如浮球 老屋在球上沉浮
想你的時候就喝一碗水
然后閉上眼 用身體里每一滴血和水融合
將母親的眼角慢慢合上
淚 就開始飛
四壁有意境 有回音 沒有局限
思想很放縱 兒時的火焰繼續(xù)燃燒
以至于屋頂還有攀爬的印記
然后挺起胸 用不需要尺量的高度觸碰
那是父親低矮下的胡須
每次捧起 都有酸楚的記憶
因為老屋的老 我選擇逃離
十數(shù)年在夢里顫栗 又在夢里想起
記憶的荒原觸摸不到母親的離去
卻在被風灼傷的暮年逃回故里
因為老屋的老 腳步遲緩
放低了身體 才將被遺忘的背影
清印在心底
作者簡介:劉寶雙,筆名:心靈的雪原,1973年生。吉林省舒蘭市人。散文《心靈的雪原》收入《都市心情》散文集。在《北方詩刊》,《中國風》《江城日報》《松花湖》《中華日報》等多家雜志報刊發(fā)表作品百余篇首。舒蘭市作協(xié)會員。吉林市昌邑區(qū)作協(xié)會員。吉林市詩詞研究會理事。多篇作品被各大網(wǎng)站轉載或在微信公眾平臺推出。
文/蔣默
轉過身
只是熟悉的背影大致輪廓
遲緩、佝僂,背負著容易忽視的細節(jié)
再也走不進竹園中的木門
扎根在記憶田土上的老房子
被雨水浸泡,腿腳酥軟
跌落一地瓦礫,長出青草
像我構思的文章,開了無數(shù)次頭
沒有結局。散亂的文字幻化
逃遁的老鼠,竄飛的蚊蠅
無人撬走的基石蹲在那里
承載百年之重的肩頭剝蝕磨損
綠苔是時間熬制的膏藥,專治風寒
祖母的咳嗽夾雜父親的鼾聲
如果說我有過夜半驚醒
也是在四十年以前
母親還在拉風箱、添煤炭
墻壁上有我畫過的圖畫
色彩和線條轉嫁到某叢野草和花朵
門板上刀刻的鐘馗,是我最初的神
不知他是否履職盡責
斬殺了多少妄想闖進的魔鬼
作者簡介:蔣默,四川岳池人,著有詩集《遠去的人》、散文詩集《海韻》《陌生的水域》《曾經(jīng)的樹》《穿過森林的河流》等。系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小小說家雜志主編。
文/李繼育
門上的對聯(lián)
像二位忠誠的衛(wèi)士
站在回憶的邊緣
守護著曾經(jīng)的溫馨
門前的秋千,小芳
還有那口老井很深很深
相思已被流放
記憶在門前的那條小河前
不斷的流淌著
那殘垣破壁的老屋
叫喊著我的乳名
哭述著風雨的欺凌
回家吧,請把我裝飾
成為你的歲月收藏
在未來的曰子里把玩
那老屋的窗口
探出長長的脖子
白天遠山的凄涼
和我對視
夜里滿天的星星
在我的思緒里充滿幻想
每當我站在窗口
我就用母親給我的零線
購買荒野里小花
購買遠方的翠竹
購買那小橋上花轎
老屋拽著我的記憶
放飛我少年的幻影
我把你放在收藏夾里
放在我的郵箱里
作者簡介:李繼育筆名風尚子玉,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蚌埠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在《詩選刊》等雜志上發(fā)表過作品,有詩集《弋塵》出版!
文/商長江
近旁有一片花楸樹和幾塊碧綠的麥田
那石頭到頂?shù)姆孔?/span>
是祖先留下的棲息之所
幾只麻雀飛來飛去飛來飛去
之后就成為這里的主人
輕輕旋轉著的澄明時光的飛輪上
鳥的翅翼如神秘女巫那閃亮的裙子
村前那條疲憊不堪像一面應景的空鏡子的河流
不經(jīng)意將蝴蝶和風的行蹤
秘藏進難得的冬日暖陽里
而默默守望著這片古老的土地
早已長滿青苔的老屋也漸漸變老了
作者簡介:月之故香,本名商長江,男.1969年生。山東省寧陽縣人。常用筆名:月之故香、柳夢含嫣、麥客、大地炊煙。個人發(fā)表詩文簡介:2005年開始寫作,2009年起至今在《山東文學》《詩神》《教師博覽》《長江詩歌》《九州詩文》等一百四十余種文學紙媒發(fā)表詩文一千余首(篇). 又及在多家網(wǎng)刊、博客發(fā)表詩文數(shù)千首、篇。作品入選多種詩歌選本。近期發(fā)表本人作品刊物名:《中國詩賦》《華北作家》《東營文藝》《泉港文藝》《山東詩歌》《華星詩談》《花開文學》《城鄉(xiāng)文化》《詩群落》《今古傳奇·速讀》《藍陵☉時代美文》《野鳥詩刊》《山東散文》《吳興時訊》副刊《吳興文學》《文苑·經(jīng)典美文》《西王母文藝》《星河詩刊(廣東肇慶)》《淥水詩刊》。
文/火冰
竹林旁,收割后的稻田
白鷺翻飛,父親揮汗如雨
泥,禾茬,鳥鳴,框成夢想
一方塊,一方塊,莊嚴列隊
一個人,一把砌刀,一束陽光
杉樹去枝削皮等待成為棟之梁
青色鱗片豪放,一一吻遍房頂
不像借一升米牽來的母親羞澀
童年坐在老屋的小木凳上
看雨水連成一線,滴答滴答
禾坪上,留下或深或淺的坑
抬頭,屋檐一條條冰棱
少年在禾坪金黃的憂傷中
用稚嫩的腳劃一道道溝
像柴門深深的鎖眉
——陽光鋪滿,趕走偷吃的
青年在老屋炊煙中遠行
窗戶紙變成了薄膜,玻璃
只看到,一直敞開的門
灶臺冷卻,塵土堆積
(三)
老屋,檐下燕子的空巢
禾坪上一個個坑對視無語
年老的父親,在廣州叮囑
——看老屋是否漏雨,倒了
母親收起嘮叨,調(diào)理油鹽
而我在方寸泥土——種老屋
作者簡介:火冰,原名賀兵,湖南耒陽人。從事教育,作品大多發(fā)在中國詩歌網(wǎng)和江山文學網(wǎng)。
文/雙面靈龍
經(jīng)過別人家的老屋
我也會慢下來
好像院子里的樹葉
落得也慢了
樹上的鳥兒飛得也慢了
寂靜,一再往這時候添加傷感
還有斜陽拽著時間
往后退。要流淚的樣子
我仿佛看見人家關門落鎖
緊掩欄柵,人去樓空
看見,風雨陽光從瓦間墻縫
漏進去
有些掉在,原來燒茶煮飯的
灶臺里。有些撞上地板后
又濺到了狗狗的窩窩里
還有些,追著幾只老鼠
從里屋跑到堂屋
玩耍一會,又去了柴房
現(xiàn)在,一屋子被閑置的時光
有一部分
應該很像這里當年的生活
作者簡介:雙面靈龍,真名:賀雙龍,70后湖南婁底雙峰籍人,現(xiàn)居長沙瀏陽。九十年代開始發(fā)表詩文,偶有詩歌散文小說幾十萬字發(fā)表在《青春詩歌》、《詩歌報月刊》、《年輕人》、《知音》、《家庭》、《星火》、《熱風》、《今日女報》、《瀏陽日報》、《湖北詩刊》、《山東詩歌》、《山東散文》、《青年博覽》、《長江詩歌》、《指尖浪花》、《詩星》、《大西北詩人》、《詩文人茶館》、《一線詩人》、《中國網(wǎng)絡詩歌》、《中國詩歌網(wǎng)》等幾十家全國各級紙質報刊雜志和電子公眾平臺上。多有作品被轉載及選入文集,有散文制作成音像作品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并作為中考閱讀材料傳播發(fā)行。曾為《三湘都市報》做過“青春診所”專欄撰文,與人合著《跨世紀·青春詩歌》。
文/洪德勝
竹子青
炊煙藍
土坯瓦黒
大門、二門開
太陽照在老屋場上
門坎、堂軒
女人在上
木梓床沿
哇的一聲
認生
作者簡介:洪德勝,網(wǎng)名江南山民,安徽省作協(xié)會員,出版詩集《丘陵之上》。
文/黃坤
歷經(jīng)寒暑幾十冬,老房斑駁傲霜風。
檁樑彰顯能工智,磚瓦憑依巧匠工。
主屋北,灶堂東,院庭種菜又栽蔥。
爹娘不愿城區(qū)住,總說鄉(xiāng)居人放松。
作者簡介:黃坤,安徽省界首市人,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界首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喜書海暢游,愛字田耕作,有作品散見于《光明日報》、《安徽日報》等報刊網(wǎng)媒。
老屋(七律)
文/傅少森
山青水秀小村莊,
祖輩安居農(nóng)事忙。
遮雨擋風祛苦暑,
飲茶品酒聚歡常。
鄉(xiāng)間阡陌多磨礪,
燕空縱橫幾奮翔?
老屋難追舊時夢,
滄桑歲月饋安康!
注:1、詩中所言老屋既是寫實也泛指農(nóng)村鄉(xiāng)下所見之老屋。
2、筆者20歲之前在家鄉(xiāng)的熱土讀書、勞作,對家鄉(xiāng)充滿深情厚誼;老屋賦予筆者諸多酸甜苦辣,家鄉(xiāng)的土地、天空留下筆者一串串磨練與奮斗之足跡。
3、家鄉(xiāng)老屋自六十年前筆者記事起已數(shù)次翻蓋,原貌幾經(jīng)變遷,后人已難以追憶;亦寓意解放后農(nóng)民翻身,生活步步好轉,往事如夢,難再復回。
作者簡介:傅少森,男,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籍貫安徽合肥,研究生學歷,高級職稱。曾在軍隊、地方機關和院校長期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多次獲省軍級以上表彰獎勵。系中國詩歌認證詩人,中國詩歌學會、安徽省詩歌學會、合肥市楹聯(lián)學會等會員。出版專著、譯著及在海內(nèi)外刊發(fā)論文、文章、譯文與散文、詩歌、楹聯(lián)等約數(shù)百萬字,有諸多篇章獲獎。
文/陳明
青春的名姓敵不過歲月
青磚紅瓦沾滿塵埃枯葉
苔痕寂靜,松柏禪定
小學校斑駁的旗桿肅穆
進出的人不茍言笑
放浪形骸的江湖豪俠
大抵是受流水的縱容
不然,行走水面的人
岸上定居后,何以能
如此淡定,任由驚濤激蕩
金黃色的夕陽耀眼
映照著過往的人事
從前的山墻上落日絢麗
晚歸的人,黃狗迎出來
矜持如寺廟的小僧
井水何時能不犯河水
又輕又軟的風簇擁并媚惑它
趁著黃昏它又往郊外挪了挪
此刻,挖掘機聲轟響
一側的街道燈火通明
注:老屋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航運企業(yè)員工集中居住小區(qū)
作者簡介:陳明 ,江蘇省金湖縣人。詩歌散見于文學期刋、報紙副刋、微刋平臺。
文/張新貴
今天回了趟老家
不,是路過了老家
低矮的屋檐久遠的青磚
實木的門鐵匠錘打的門搭子
鎖也空著,不鎖也空著
鎖掛起,誰也不能索性闖入
我的童年刻在門后的木栓上
記得我們一樣高的
我的青年臥在廚房間隔里
新鮮的稻草鋪床
冬天的味道清香
哦,離家三十年了
物是人非
惟一留守在老家的堂哥哥
在門口打理雜碎劈柴火
他說小村里每天能從他那里
消費五十個肉包子
每天能掙十來塊錢伙食費
老屋曾經(jīng)人來人往
人聲鼎沸、飯菜飄香
人,一個個過老了
仿佛因我的到來
走過路過的
相互搭訕寒喧著
老屋漸漸生動起來
作者簡介:張新貴,筆名:江蘇念一,江蘇省文學志愿者服務總隊隊員、揚州市作協(xié)會員。多次參加全國性征文比賽并獲獎。
——題記恩師山水畫《歸巢》有感!
文/火石
冷冷的寒鵲
我夢寐的歲月
在遠方凝望的夢想
是滲透了黃土的血液與喜悅
幾滴寒暄的風
是童年流蕩的點滴聲音
是憨厚的紅瓦屋房
母親等在門外
幾道道彎梁上一彎新月
宣讀著季節(jié)的輪回
請不要忘記這里,請不要離開這里
牧羊人,是我們晚歸的燈
個人簡介: 火石,1987年出生于甘肅莊浪,曾在西藏漂泊數(shù)年,現(xiàn)居北京,有作品發(fā)表《詩潮》《詩選刊》《青年詩歌年鑒》《華語詩歌年選》《中國鄉(xiāng)村詩選編》,并為多本詩集創(chuàng)作插圖,著有詩集《抒情詩》詩合集《七個人的詩》。
文/茍習文
屋中央擺著的馬扎子
還是父親坐上去的那個樣子
黃菠蘿木上的油漆顯得又老又舊
陽光在上面打滑
地板上的灰塵在光線中陡然地卷起
又不情愿地緩慢放下
南窗邊的兩個破舊的木床空落落的
斑駁的陽光落葉般跑來跑去
父親股骨頭骨折后
兩位老人便各自獨守著長夜寂寞的時光
殘夢和痛楚交替地裹在身上
抵御難挨的寒涼和傷病
我像父親那樣坐在馬扎子上
等著那些漂浮的灰塵落下來
父親不能下地后,常讓我把它放在身邊
或者顫顫巍巍地用手掰開
像掰開了塵世的某一扇門,某一扇窗
走不出去,透透氣,看一看光景也是好的
母親先走的,我們把西邊的床拿進了小屋
起初父親不同意,讓先放那幾天
在父親的一次住院出院后
那個木床才被搬走,不知父親忘了
還是顧不得這些了,沒再提起
灰塵的影子里二老有來到趣地說話
好像父母雙雙出人老屋的時光
我晾的茶水氤氳著熱氣和茶香
突然有人敲門,五年多沒聽到敲門聲了
打開門,是一對看房子的老年夫妻
作者簡介:茍習文,吉林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以詩為伴,愛詩讀詩,胡亂寫詩,有詩文在全國獲一等獎二等三等獎并在雜志發(fā)表。
文/車間
下一場雪最好
雪給我們回家的路
它們擠在一起 用盡力氣
瓦當缺了又補
一些光亮
秋天的柿子 還有幾個
柿子比燈籠 甜 紅
經(jīng)年的風霜
是老屋的溫度
鐵軌一直沒有改變的方向
老屋在漢字里 拆不掉的
像我們的骨肉
作者簡介:施保軍,一個漂泊在上海的外鄉(xiāng)人。外企機修,筆名“車間”。有詩作在:原《詩歌報》今《詩歌月刊》,《參花》《中國當代星星詩選》《谷風詩刊》《詩鄉(xiāng)顧村》《詩意人生》香港《流派》詩刊等。
文/張桂立
見證爸媽的戀愛
第一次見面
爸爸低頭不語
媽媽用手絹捂著臉
你記下甜蜜的時刻
見證我的出生
第一聲啼哭
爸爸欣喜若狂
媽媽合不攏嘴
你傳達我降臨人世間的喜悅
你用堅厚的肩膀保護我
雷雨打不到我
暴雪凍不住我
土黃色的墻壁上
畫滿了a、o、e、1、2、3
站在你面前
我已兩鬢斑白
你在歲月的年輪里衰老
在夕陽的照射下
欣喜地看著我衣錦還鄉(xiāng)
你目睹奶奶的離開
你送走重病的父親
你用蒼老的聲音敘說著喜怒哀樂
你用渾厚的歌喉吟唱著激情歲月
我寧愿與你相伴
守候難舍的溫情
作者簡介:張桂立,男,界首市人,中國散文詩作家協(xié)會會員,界首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在網(wǎng)絡、報紙、文學刊物上發(fā)表作品數(shù)篇。
文/朱利竹
灰色的土墻,畫滿孤寂
屋檐,燕嘰喳
裙擺飄動
像野性的玫瑰,鮮紅過去回憶
老屋,斑駁陸離
殘留的紅色語錄,在屋前榕樹下演繹
在殘垣斷壁間撿拾
陽光。思念如刀
跌落在外婆的老屋,心碎
碎了童年的記憶
在空曠的裂痕中穿行
憔悴的手和老屋一起雕刻歲月
作者簡介:朱利竹,男,銅陵市第二中學教師。詩歌《無悔,我是你的老師》獲"文豪杯"金獎。2018年3月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在紙質刊物及網(wǎng)絡平臺發(fā)表詩歌,散文一百多篇。
文/楊鈞
雨鱗瓦,浸透墨,白墻梅香羅列
扇門藏巷,十里外長江綠如藍
老檐佝僂,苔蘚算計蒼生
院落,張羅一缸圓葉睡蓮
有三兩金魚攪碎余夢
彭家古井,在小街曾經(jīng)鼎沸后嶙峋
四水歸堂,青石間掌紋
暗藏老屋一顆眉心痣
轉角教堂,被老街過堂風吹開衣襟
飛鴿等不及,匆忙帶走鐘聲,跌成碎瓣
大北門前街起身時,我分明看見
脫了外袍里子上,有著檻窗的木補丁
起灶、蹣跚、喧嘩、方言沖耳
挑擔而過的貨郎,鎮(zhèn)小放學的路上
坐在火桶打盹小腳張奶
婆娘懷里裹著的旱煙絲味
放了一嗓黃梅調(diào)的王叔,哈了一巷酒氣
冬日,老屋在瓦礫間跌倒
只喚了聲走些年爺爺?shù)拿?/span>
作者簡介:楊鈞,70后,生于巢湖,業(yè)余寫字拍照。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