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拉薩,心靈之旅” 《百姓文學(xué)》《作家文學(xué)》西藏采風(fēng)活動
趙雁明
很小的時候,父親打北鎮(zhèn)新華書店里買來一張畫,那是北鎮(zhèn)印刷廠印的《幽州美景》,巍峨的閭山,大美的北鎮(zhèn)城,一房一瓦,一樓一塔,皆在那畫中,爸爸指著南門外的一個院,說那就是他的工作單位~國營北鎮(zhèn)木器廠,爸爸一邊做介紹,一邊哼著:西北角是萬壽山(明王府),東北角下雙塔寺…
畫兒里連綿起伏的山巒,長的最多是松樹,松塔累累,松枝翠翠,還有若隱若現(xiàn)的小松鼠,山里也有成片的建筑,房子都比我們村的好多了,離梁驛(閭陽)不遠的是上觀(青巖寺),離北鎮(zhèn)城最近的,叫大閣(閭山風(fēng)景區(qū),音搞),父親說,他小的時候,登閭山去上觀是常事,信佛的人多,農(nóng)閑都去趕廟會。
父親特意用白面打的漿糊,小心翼翼將那幅畫兒,貼在了老房子的西山墻上,父親說,那畫兒是北京讓印的,他師傅的兒子,就在新華書店上班,那畫兒,本是印給圖書館收藏的,悄悄賣給父親一張,父親不知道那幅畫兒是名家所做,也不知道那幅名畫的印刷品,也是印得數(shù)量特別少,父親喜歡它,是因為他看到的閭山與他工作的北鎮(zhèn)城,與畫中所描述的,完全都是一個樣,老爺廟市場、李成梁牌坊、還有鼓樓和城門,畫風(fēng)類似于后來見過的《清明上河圖》,卻比清明上河圖更直觀更具體,父親太喜歡那幅畫,所以才把它莊重貼在西墻上(滿俗西墻很特別),我也是從那幅畫里才知道,我的家也在閭山腳下,每天影影綽綽看到的西山,就是有名的醫(yī)巫閭山。
畫中的閭山,并沒有太多的蒼翠,但能體會到大自然把她最美的調(diào)色板,都落在了這座美麗的山里,黃一片、紅一片、紫一片,都用綠的濃淡來體現(xiàn),要是能站在山頂上,仔細端詳那些如碧玉鑲嵌在山巒之間的寺院和村莊,那該有多好呀?那幅畫兒,也讓還沒有上學(xué)的我,有了想逛廣寧城的沖動,有了站在山上登高望遠的渴望。
和畫里描繪的相比,我住的村子,就有點慚愧了,沒有沙石路,出門都是土,家家土坯房,出門靠步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當(dāng)父親給我講畫里的故事,我都會問他無數(shù)的問題,為啥不把家搬到北鎮(zhèn)城里?為啥讓我年年夏天踩稀泥?您不是說了嗎,您們隔壁的國營北鎮(zhèn)大糞公司(那時候的大糞公司,可是個非常特別的單位,時傳祥的故事進課本,現(xiàn)在人無法相信的),都是穿著工作服戴著白手套,員工都有二百多,那么大的閭山,那么大的北鎮(zhèn)城,你為啥寧肯走四五十里路,也不把家安城里。父親解釋說,城里的房子得交房租,城里吃飯得定量,也沒有漁船和梭魚??晌覅s喜歡上了城里的汽車和柏油路,喜歡上了山里的房子還有小松鼠,我寧肯四面被環(huán)山包圍,也不想住這窗門透風(fēng)的土坯房,畫里畫的很清楚,山里燒火做飯,用的都是木頭,不像我們這里割青草。父親說,山里種地都靠驢馱“垛子”,苦的累的沒法說,梨呀果呀,賣不了幾個錢,不提鴨梨蘋果還罷了,那么便宜的凍梨,更讓我想山里了,我和村里的伙伴一樣,看了那幅畫兒,不知道纏著爸媽多少回,哭著喊著想搬家,尤其過年那段時間里,沭秸總是沒有樹枝扛燒,越發(fā)想那燒松枝的美妙,屢屢得不到大人搬家的承諾,百無聊賴的我們,只好趿拉著“棉烏拉”,蹲在雪窩子旁邊,點燃一個接一個小鞭炮,打發(fā)無聊的時間。
搬家是絕對沒有可能的,因為伙伴們的所謂搬家,是大家都搬到同一個地方。斷了搬家的念頭,伙伴們就在望山想山上下功夫,西沙河是通往閭山的,鳥兒鷹們,是有可能在閭山安家的,閭山的山青水秀,閭山的鳥語花香,閭山的松濤翠綠,梨果盈枝。閭山下的田陌交錯,還有閭山里的民居,通過一個又一個村莊的串聯(lián),也是相互毗鄰著,閭山腳下的田園風(fēng)光,也能盡收眼底,聆聽閭山里的故事,感受閭山腳下的風(fēng)情,也是很美的。
打“江東”回來的人說,哪里都沒有咱這地方好,江東太冷,拉點東西只能靠爬犁,沒有蘇子餅沒有“芝麻鹽”,吃點“水豆腐”,都得走上三里地,“五方六月”了,還得穿棉襖。最美閭山中,最美北鎮(zhèn)城,也深深植入了孩子們的理念里?!皟翰幌幽赋?,狗不嫌家貧”,何況還是大美的閭山,大美的北鎮(zhèn)城?于是,進山,逛城,又替代了春天追逐斑鳩、畫眉、八哥、藍靛殼和“竄雞”的美妙,閭山腳下的那些傳說,“老罕王”與李成梁比腳心上的痦子,“南蠻子”來閭山“憋”寶,丘處機在閭山練道,蕭燕燕與索娘娘,老金家與老銀家跑馬圈地,都成了孩子們癡迷的向往。
有時也問大人們,英雄為啥都相中閭山這片地?美人為啥愛出落閭山里?秀水河究竟在哪里?白馬青牛的傳說是真的嗎?皇帝為啥愿意做東游?鄉(xiāng)老的答案難解惑,多年漂泊想它細琢磨,方知閭山美在山巒秀美,美在文化厚重,美在名勝古跡眾多,閭山是周朝的幽州鎮(zhèn)山,是五岳五大鎮(zhèn)山之一。從泉寺、清安寺、靈山寺、云巖寺、具瞻亭、覽秀亭、會仙亭,加上遼、金鼎盛的特別經(jīng)營,就連乾隆皇帝,都親自給它欽定“閭山八景”:道隱谷、圣水盆、桃花洞、呂公巖、望海寺、曠觀亭、萬年松、蝌蚪碑。閭山不光住過明王、東丹王,許多皇帝也都埋在了這地方。我們那時還不懂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也沒有看到大石棚的蓮花狀的“圣水盆”,只能從無數(shù)的傳說故事里,還有西邊連綿的岱色山峰中,去揣摩家鄉(xiāng)的美。
不知道經(jīng)過多少的努力,不知道經(jīng)過多少次纏磨,終于在春天的某一天,隊里有車去張把屯拉黃泥,幾個半大小子,硬爬上了去羅羅堡的馬車,那時候還沒有踏青的理念,也沒有聽說過梨花節(jié),但那時候的閭山腳下,春天的山花梨花,開得比現(xiàn)在還爛漫,風(fēng)送暖,梨花怒放,雪鋪四野,香飄漫天,如煙似霧,粉妝玉琢。那時的我們,根本不知道啥是梨樹蘋果樹,也分辨不出來啥是杏兒啥是李,更沒有聞花香賞蜂碟的情趣,只是覺得那里的香味濃,到處都是花,綠葉滿枝頭,一路都有芳香撲鼻來,張把屯老白家的炸油糕燉狍子肉,早就不記得是啥味道了,但山里的沙石路,雨后可以穿著新鞋走,山里的房子,除了瓦就是石頭,木頭隨便燒,荊條垛連垛,深深印在腦海中。老白頭沒兒子,問誰愿意給他當(dāng)干兒子,伙伴們連想都沒有想,也沒考慮需要和家長該商量,都是自己做主,都愿意留在那地方?;貋砺飞?,挨車老板好一頓訓(xùn),都是見肉忘娘的“白眼狼”。
再后來,搭過油田的順路車,毛驢車也坐過,去過棉花張,去過鴿洞溝,去過富屯的龍崗子,也去過北鎮(zhèn)城南那個小趙屯。拎上半口袋大米,或者是一筐大蝦或梭魚,不是去老爺廟市場去賣,是送給城里的親戚,想吃城里好吃的是假,最想品味閭山腳下那一大片的地方,因為那里也是我的“家”。漂泊異鄉(xiāng)的日子,經(jīng)常在夢里夢到“它”,有時順著村里的土路走,走著走著就到了閭山腳下,金碧輝煌的殿宇,直沖云霄去,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到處都能遇到熟悉的面孔。除了山,便是水,有時也夢見在村邊摸魚,西沙河、東沙河,鯉魚鯽魚都是特別多,夢里也會很著急,激靈一下突然醒,想家的淚,成串流下來。
閭山腳下那地方,那才是我最想的,那里是我故鄉(xiāng)我的家,那里有我的鄉(xiāng)親和爸媽。每當(dāng)有人問我是哪里人?我都自豪回答在閭山腳下那嘎達。
作者簡介
趙雁明,男,大學(xué)學(xué)歷,高級講師,籍貫遼寧盤錦,中國現(xiàn)代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經(jīng)為故鄉(xiāng)寫過散文《皇姨菜》、《紅海灘戀歌》、《堿地柿子》、《扣蟹》、《盤錦以前都是鹽堿地》等,許多文章都獲獎或發(fā)表,一直以寫宣傳家鄉(xiāng)文章為榮。
關(guān)于我們
《百姓文學(xué)》雜志社
投稿注意:
投稿時,請精選5--8篇作品、創(chuàng)作心得與作者簡介(100字以內(nèi))和生活照一起發(fā)郵箱,如有高清配圖,可一并發(fā)來,請記得完善出生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