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夏目友人帳》:“我想成為溫柔的人,因為曾被溫柔以待,深深了解那種溫柔的感覺。”
被人溫柔以待,是一種幸福。然而,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感受到這種幸福。然后,他們也會受溫柔的人影響,希望自己也能成為溫柔的人,把溫柔傳遞給別人。
人這一生,能有幾個相互溫柔以待的朋友或親人,足矣。人的精力有限,也不可能經(jīng)營太多的關(guān)系。至于那些不善待你的人,或者對你的善待不感恩的人,沒必要繼續(xù)對他們客氣。
在婚姻中也應(yīng)該有這樣的覺悟,除了和你相互溫柔以待的愛人以外,另外還能有一個相互溫柔以待的親人和朋友就足夠了。其他不值得來往的人,就少來往;他們?nèi)绻麩o事生非,就讓他們滾出你的世界。
下面這位讀者在婚姻中,就把上面那種覺悟落實得很到位,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我和別人相處,向來是真心換真心。
如果別人先對我好,我肯定會對別人好。如果我對別人好,別人對我也好,我會對別人更好。
反之,如果別人對我不好,我憑什么對別人好?如果我對別人好,別人不領(lǐng)情還找我麻煩,我憑什么繼續(xù)對他們好?
我覺得做人就應(yīng)該恩怨分明一些,只有這樣,才能篩選出真正的朋友、愛人和親人。換言之,對待友情、愛情和親情的時候,都應(yīng)該做好篩選工作,不能一視同仁,否則違心地跟合不來的人相處,會讓自己很痛苦。
我和我老公感情好的其中一種體現(xiàn),就是互相善待;我跟小姑子關(guān)系好的其中一種表現(xiàn),也是互相善待,這也就是我歡迎她住我們家的原因。
我不覺得有什么別扭,反倒覺得有她陪著我,我能在愛情和友情中自由穿梭,想要愛情的時候就去找我老公,想要友情的時候就跟小姑一起吃喝玩樂。
我之所以跟婆婆關(guān)系不好,是因為我們之間不滿足互相善待的條件。不是我不善待她,而是她不懂善待我。
如我前面所說,她非但沒有主動善待我,而且在我盡了兒媳的義務(wù)善待她的時候,她依然沒有善待我。既然她對我的善待不領(lǐng)情,我只能離她遠(yuǎn)一點。
如果她只是不善待我,不找我麻煩,我可以做到和她相安無事;只可惜,她管不住自己,親自跑到我們家來找我麻煩,在我們家作威作福,倚老賣老,擺長輩的架子,我當(dāng)然不會給她好臉色。
她氣不過,想要拉攏小姑子一起記恨我:“你嫂子看不起窮親戚,快跟我回老家!”
讓她沒想到的是,我的溫柔善良更容易觸動小姑的情感,她分得清誰對誰錯,所以就對我婆婆說:“要走你走,反正我不走!我嫂子并沒有看不起窮親戚,她看不起的只有你。你不被她待見,是自找的。為什么她待見我不待見你?你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她是從來沒有待見過你嗎?還是說你從來不領(lǐng)情,所以她才不想繼續(xù)待見你?”
可悲的是,我婆婆這樣的人,沒有一顆善良和溫柔的心,她根本不懂如何善待別人,也感受不到被人溫柔以待是一種幸福,所以她根本聽不懂她女兒的話是什么意思。
我不想浪費口舌跟她爭執(zhí),她要走就讓她走,我不會挽留。如果她想留下,就必須安分守己,別辜負(fù)我的善待,否則我不會對她客氣。
如果婆媳二人都不是好人,放在一起只會狗咬狗,誰都看不慣誰,誰都說對方有問題,卻不知各自都有問題。
如果婆媳二人都是好人,就沒什么好說的了,不需要任何人提醒,不需要費盡心思去經(jīng)營婆媳關(guān)系,彼此就能成為親人、母親或朋友。
除了這兩種情況之外,剩下的就是“一正一邪”的情況了。如果兒媳是好人,婆婆是壞人,就可以說兒媳做什么都是對的,婆婆做什么都是錯的。
上面那位兒媳和她婆婆就屬于這種情況,她所堅持的“與人為善”的原則,就足以說明她是個好人。而且,她的行為規(guī)范,是所有人都應(yīng)該追求的做人準(zhǔn)則。
她婆婆本應(yīng)該向她學(xué)習(xí),本應(yīng)該善待她,本應(yīng)該感恩她的善待,但是卻反向操作,那就只能說,她婆婆不被待見,是自找的。
其他婆婆如果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應(yīng)該以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