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年快樂
小時候過年,講究很多,有固定的儀式和程序,沒有人嫌麻煩。
而現(xiàn)在,生活追求短平快,人們早已吃穿不愁,快餐文化盛行,該省的程序全省了。當然,不該省的也省了。
生活沒有了儀式感,也就沒有了參與感和滿足感,甚至成了缺憾。年越來越不像年了。
小時候過年,除了貼春聯(lián)、穿新衣、吃鹵肉、包扁食、放鞭炮之外,還有一個重頭戲,便是走親戚。
大年初一早上吃扁食,千年不變。大人用筷子,小孩用叉子。早飯過后,是上墳祭祖。上完墳回來,是家家戶戶相互串門拜年,拍拍話,烤烤火,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從上午一直持續(xù)到下午,直到家家戶戶都走遍。
大年初二開始,另一項重要活動就要粉墨登場了,這便是走親戚。
02
新年快樂
走親戚也有順序,一般是先走新親戚,再走老親戚。新媳婦初二要回門,這是規(guī)矩,第一年娘家還要忙著帶新客,場面很是隆重。
這之后便是母親的娘家親戚,外婆家、舅家、姨家。同步的還有姑家、姑奶家。
再之后是祖母的娘家親戚,舅爺家、姨奶家、表伯表叔表姑家。至于曾祖母的娘家親戚,那是真正的老親,得看交情,一般走動就比較少了。
那一段時間,一條條鄉(xiāng)間小道上人來人往,穿梭不停,全是走親戚的。小一點的孩子,由大人騎自行車馱著,前面車梁上坐著一個小的,后座上再坐一個稍大的,禮品則掛在自行車右后側的車架上,用布包單包著。
大一點的孩子,一般不用大人帶了,獨自騎車上路,堂兄堂弟一起,一路歡聲笑語。在一些交通要道的路口,有賣廣東甘蔗的,有賣花生、瓜子、花喜糖的,全部是充滿誘惑的各種美食。一條條鄉(xiāng)間小路,也成為孩子們最甜蜜的旅途。
走親戚帶的禮品,那個年代很簡單,就是一盒果子。盒子呈長方形,上面蓋一張紅色彩紙,用紙繩子一橫一豎地捆起來,最后再打一個手提的繩結。
盒子里的內容,多是餅干、蘭花根兒、炸糖角、米花糕等等,那是小孩子最垂涎的美食,過完年之后還要惦記好多天。條件好點的,還要再配一包糖,黑糖白糖都可以。
春節(jié)里走親戚,長輩都要給小孩子發(fā)壓歲錢的。一般是一塊錢,少的也有五毛的,多的也就兩塊錢的水平。這些必須提前準備好。當然一些新結成的親家,備的禮還要更重一些。除了常規(guī)禮品外,還要再配禮條、雞蛋、魚、雞、豬腿、羊腿之類的,配成四色禮或七色禮,那就相當像樣了。
新婚第一年的春節(jié),新媳婦要由新郎領著,基本上要將男方親戚走一個遍。無論到哪個親戚家,都是要給新媳婦封喜錢的,那可比發(fā)給小孩子的壓歲錢厚實多了。
那一段時間,家家戶戶既有出門走親戚的,也有在家迎親戚的。家家戶戶都要家里留人,因為那是一個沒有手機和資訊的時代,捎個信靠口口相傳得好幾天,和雞毛信傳遞速度差不多,因此你根本不知道哪家親戚會在哪天突然登門造訪。
中午的時候,菜肴上桌,把酒熱上,少不了要吆五喝六,劃拳整上幾盅。幾盅酒下肚,腔調變得越來越豪爽,半個村子都能聽到。不過也沒有關系,根本不用擔心會吵到周圍鄰居,因為家家戶戶基本上都這樣,可以毫無顧忌地將嗓門調到最高分貝,可以成晌地喝也不用擔心打烊。
03
新年快樂
我小時候走親戚,除了近在咫尺的萬莊姨婆家,去過最多的有三家親戚,分別是高寨的小姑家、韋莊的表伯家、彥起營的舅爺家。
這三個村子均屬城郊鄉(xiāng),相互離的比較近,但離家均為十來里地,不很遠,但以當年的路況、車況和年紀來看,這已經是不近的距離了。中途要經過三四個村莊,還要穿過一條小河,河上沒有橋,有時還要繞上半天才能通過。常常是早飯后出發(fā),午飯前剛好趕到韋莊表伯家。
高寨和我們莊親戚太多了,有點像現(xiàn)在國際上的兩個友好城市。莊東墁兒,幾乎家家戶戶都和高寨有親戚。過年走親戚,大家會相互攀個伴兒一起出發(fā),路上好有個照應。特別是小孩子,七拐八拐的村間小路,有時候真的是會迷路的。
親戚多了,難免會輩分錯亂。但老祖宗早定下規(guī)矩,叫“亂親不亂祖”,按這一原則稱呼,再亂的親戚稱呼也能給捋順溜了。
高寨小姑家只是過路店,禮放下,小姑的荷包雞蛋茶還沒燒好,我都已經走了,因為中午前還要趕到韋莊的表伯家,一般在那里吃午飯。
韋莊的表伯,是父親的姨家表哥。午飯是表娘做的,吃完午飯稍稍停歇一下,就要急著騎車返回了。那時的走親戚都是當天去當天回的。
走親戚除了出去玩一趟,吃頓好吃的,小孩子的最大收獲,就是壓歲錢。記得有一年去彥起營舅爺家(父親的舅家)走親戚,妗奶給的壓歲錢是四張嶄新的貳角紙幣,圖案是綠油油的那種。那個年代農村的新紙幣非常少見,當時的我愛不釋手,印象深刻。
04
新年快樂
舅家在紅泥灣,大姑家在唐莊鄉(xiāng),距離都在三十華里左右,這在當年是一個遙遠的存在。因此不是年年都去走親戚。
大約是1997年春節(jié),我軍校放寒假,哥哥剛參加工作三年,我們哥倆帶上兩三歲的侄子,過年去看舅舅。那一天舅舅非常高興,特別是看到孫子輩的小家伙,更是高興的不得了。
那天中午,舅舅親自下廚做的下酒菜,中午非要和兩個外甥喝幾杯。當年舅舅在紅泥灣鎮(zhèn)上殺豬賣肉,舅舅負責收購和屠宰,妗子負責在集市上賣,生意很好。
下酒菜很快就拾掇到位,舅舅興致很高,非要猜枚喝酒。推杯換盞,談笑風生。侄子那時還是個光屁股娃,穿著開襠棉褲,對滿桌子的美味菜肴顯然并不感興趣,卻對門口堆著的一堆沙子發(fā)起沒完沒了的沖鋒。
舅舅一米九的大高個兒,極富經商頭腦,年輕時是萬人迷的美男子。枚好酒量也大,無論怎樣讓,兩個外甥也決不是他喝酒的對手。
屋內溫暖如春,屋外寒風凜冽。舅舅一邊和我們喝著酒,一邊滿眼慈愛地望著正在門口用小塑料鏟挖沙子的小家伙,高高撅著的屁股蛋露在外面,都被寒風凍紅了,卻還是興致不減,蹲在地上一遍一遍地翻騰著那堆沙子。
后來,48歲的舅舅英年早逝,留下了無盡的遺憾。轉眼之間,舅舅離世已經十個年頭了。要是他能知道,現(xiàn)在我的表弟——他唯一的兒子,還有幾個外甥們,事業(yè)都發(fā)展的如此之好,他該能有多高興??!
05
新年快樂
小時候走親戚到過最遠的地方,是襄樊表姑家,那是父親的姨家表姐。這是少年的我外出看世界到達的最遠距離。
去的時候不是春節(jié),好像是收秋之后的季節(jié),時間大約是七十年代末期。我是跟隨叔叔一塊過去的,從盛莊路口坐車,乘的是摩的,這在當年是最先進的交通工具。
表姑家在樊城,經過襄陽再穿過一條大江即可到達。當年的襄樊,現(xiàn)在改名叫襄陽了,不理解為什么,難道是為了爭“躬耕之地”么?
表姑家住在一幢國營大廠家屬樓的一樓,孤零零的一座樓,沒有圍墻,門口就是一條大馬路。順著這條馬路往前走沒多遠,是一座山。沿著緩緩的山坡可以一直爬到山上,山上有野果。
幾十年過去了,表姑家門前的場景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里。人生真的很奇妙,你經歷過的某個場景會在不經意間被大腦拍照,然后又在之后某個不經意的時刻,突然重現(xiàn)你的腦海里,不曾褪色,不會改變。
表姑家吃白米飯,不用說比農村吃的飯強多了。表姑、表姑父很親我,表哥表姐對我這個農村土小孩也很友善。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單元房,廁所居然在房子里面,叫衛(wèi)生間。水箱掛在墻上老高的地方,是蹲坑。我如完廁,一拉繩子,水箱里的水嘩啦啦地往下流,聲音非常大,把我嚇哭了,撒腿就往外跑,表姑趕緊過來安撫。
當年的國營大廠早已不復存在,表姑、表姑父也離世了,表哥也下崗了,日子過得很不如意。這些年來,每到過年前,我都會給表哥轉去千兒八百,解決不了大問題,是個心意。只希望表哥能用這點錢置辦點年貨,過個相對溫暖的年。
生活再不如意,也要堅強去面對。大約這就是人生吧。
06
新年快樂
四十年滄桑巨變,變化的不僅是山河湖田、樹木村莊,還有人心。
現(xiàn)在的人們不會再去挨家挨戶登門拜年了,春節(jié)走親戚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農村逐漸城市化,人們的生活就像一座圍城,親情也變得越來越淡了。
人們用一條條分分鐘搞定的短信或微信就把年拜了。壓歲錢也快沒有了,孩子們也不那么憧憬了。發(fā)壓歲錢也用微信紅包代替了。
用于聯(lián)絡感情的微信各種群逐漸沉默無聲了,除了微信紅包,沒有人再對你說的內容感興趣了。
一代代獨生子女已經長大成人,并逐漸走向社會舞臺的中心,走親戚對他們來說已經成為一個日漸陌生的詞匯。
就算他們想去走親戚,除去遙遠的路途以及更加遙遠的人心,他們還有他們的后代,在這個世界上還能有多少親戚可走?
祝老鄉(xiāng)們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繼往開來迎新歲,舉金杯春滿萬戶,與時俱進賀豐2020年,傳笑語喜盈千家。
作者簡介:劉尚鈔,男,46歲,河南省社旗縣大馮營鄉(xiāng)人。現(xiàn)居北京,在一家科研機構從事工程技術與管理工作。喜歡用文字記錄點滴生活,擅長散文隨筆、古體詩詞。鄉(xiāng)土賒旗公眾號特約撰稿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