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話是李賀在感受到大自然無情之后發(fā)出的感嘆。這句詩只有上半句,但是一直沒有人對出來下一句。雖然唐朝是一個詩人倍出的黃金朝代,但是李賀的詩依舊沒有人能接下一句。直到宋朝才有人接了下一句。宋朝時期的詩人石延年在醉酒時作出了下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恨月常圓"。這樣的對仗工整,意境大同,令許多人拍手叫好……
三李之一
唐代"三李"分別為李白、李商隱、李賀。
李賀,字長吉。現(xiàn)今河南洛陽人,李賀也算得上是唐宗室的后人。李賀的祖父是李淵的表兄弟,但是到了李賀父親時候卻因為武則天繼位殺害了過多的李姓宗族,李賀家的宗室關(guān)系也漸漸的沒落。
李賀年輕時懷著一腔熱血想要匡扶國家和發(fā)揚宗族,但終究事與愿違,仕途之路并非一片光明。因此他后期的詩呈現(xiàn)一種生不逢時,悲憤的情感。
在《雁門太守行》中李賀生動的形容了敵軍的強大——"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用一首詩淋漓盡致的表達了敵軍來臨時的壓力。但是抱著一腔愛國熱血,戰(zhàn)士們也懷有必勝的決心。"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戰(zhàn)士們抱著即便死也要為國而戰(zhàn),李賀將這些意境用文字讓大家來感受戰(zhàn)場上的硝煙彌漫。
詩鬼
李賀的詩與詩仙李白大不相同。李賀的詩集讓人們讀后無不感嘆他的能力,他詩集里的意境不停的讓人們感受到他的奇思異想和鬼斧神工,他的奇思異想不止體現(xiàn)于一腔愛國,也有寫生活的凄苦和官道上的黑暗人情世故。
李賀身形細長,眉毛長,手也很長,幼時生活艱苦一直消瘦的李賀?;秀敝芯拖褚粋€鬼影。
李賀常常借神鬼之說來作詩,人們能感覺他的詩中常常出現(xiàn)凄苦,抑郁,悲涼。悲涼到給人鬼神真的存在的感覺,就像這句詩"百年老鸮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這詩中的百年老鸮變成了"魅",綠幽幽的火光中隱隱有著笑聲。李賀的詩歌總是讓人感覺恍惚之間真的有鬼魅一般。
憑借獨特的詩,李賀在那個能人倍出,詩人盛行的唐代。李賀不僅創(chuàng)造了屬于他的詩體詩體被叫做"長吉體",而且這個"鬼才"也被世人叫做"詩鬼"。
詩名遠揚
李賀能得到鬼才的稱號,與他自身努力也是分不開的。他從小博覽群書,七歲就開始作詩。他自小雖然生活艱苦,但是對于學(xué)習(xí)并沒有半分松懈。天資聰穎的,對于作詩十分熱愛。
他的家族在唐代畢竟還是有些"裙帶關(guān)系",他的父親在恩蔭制度的庇護下做了一方小官員。
有一年韓愈到訪李賀家,早就聽聞這個小兒聰慧很早就能寫詩。便前來見識一番,果不其然李賀信手拈來就寫了《高軒過》送給韓愈。韓愈讀了這首應(yīng)酬詩便大喜,不停的感嘆這個小兒果然厲害。
這詩的首聯(lián)一句"入門下馬氣如虹"由聽覺開始引入又贊嘆了韓愈的氣勢,緊接著又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由表入內(nèi)。最后來了一個"筆補造化天無功",這每一句的意思深的韓愈賞識。韓愈越發(fā)喜愛這個少年,李賀的事跡也被傳開了。許多人知道這個少年的才氣,之后的李賀更是開啟了創(chuàng)作高峰,由于韓愈的賞識更是讓李賀在十八歲詩名遠揚。
仕途受挫
本以為有韓愈這樣一個導(dǎo)師的帶領(lǐng),李賀前途無量。卻不曾想因為他的父親,致使他與科考失之交臂。李賀的父親叫做"李晉肅",這"晉"字與科考的"進"有諧音。在這個時候李賀的父親又因病離世,本著孝義,李賀就在家中守孝,科考之路也耽誤了三年。
韓愈在李賀守孝期間也在四處張羅著想要幫助李賀參加科考,最終也因為腐朽的統(tǒng)治者李賀未踏上科考之路。韓愈也只能寫《燕河南府秀才》來感嘆李賀的生不逢時,也警惕其他考生珍惜此次考試。
人生路還沒有開啟就已經(jīng)結(jié)束,這對李賀有著不小的打擊。后來李賀因為家族恩蔭,又像自己的父親一樣在一個小地方做著一個九品小官。
仕途的不順利,讓李賀有些郁郁寡歡,他心中對朝廷免不了有些憤懣。思想上總是奇思妙想的李賀,在官場黑暗之后來來回回的走動,也懂得了不少人情世故,這些都是寫詩的背景與靈感。如《牡丹神曲》諷刺權(quán)貴的奢侈生活,《呂將軍歌》諷刺了宦官掌權(quán),更有《老夫采玉歌》抨擊統(tǒng)治者殘暴的剝削……
李賀也避免不了接觸兒女情長,他也遇到了自己心愛之人。在與妻子在一起之后李賀也過了一段歲月靜好的時光,但是世事無常,李賀的妻子因病早逝,官場上的形形色色李賀已經(jīng)厭惡不已,妻子的早逝讓他感覺到了絲絲凄涼。
作出千古絕唱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李賀的妻子去世后,李賀在失去妻子的寂寞之中辭去官職。李賀后半生游于山水之間,感受大自然的運行規(guī)律,他借著大自然的無情披露出人人事的無常。自此唐朝就流傳了一句無人能接的上的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上天若是有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衰老,這句詩伴隨著唐朝滅亡也無人能對的上。也不是沒有人去嘗試對仗,但是都不讓人滿意。直到宋朝才在石延年醉酒之中脫口而出,"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恨月常圓"。石延年這一句成為了千古之間的絕唱。
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詩的意境符合當(dāng)時的悲涼之意。但是在很多年后,主席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也道出了人生在世的真諦。這樣的引用雖然算不上是工整,但是氣勢磅礴的筆風(fēng)沁人心脾。
這句話也被更多人知曉,大多數(shù)人都對于后一句"人間正道是滄桑",熟知的比較多。我也較為喜歡后一句,因為格局上大了許多。但是兩句的不同也體現(xiàn)了不同的意境和人生態(tài)度,過于悲觀并不見得是一件好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生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