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曉佳
圖:愚伯的自留地
春天尚在意猶未盡間,夏天便悄然而至。立夏之后,雨水增多,一場接一場,陰陰晴晴,大大小小的,有時還伴隨著閃電雷鳴,把人的心頭震撼得心花怒放,把地里的莊稼澆得透徹淋漓,麥子苗兒一天一個樣地往上拔節(jié),就像有些作家描寫的那樣,甚至站在地頭都能聽見麥穗拔節(jié)的聲音。
拔節(jié)的同時,那些昂首仰天的麥穗兒一天天鼓脹、變黃,在初夏的微風里簇擁著頻頻搖曳,像是在與走在田邊地頭的人們親熱地打著招呼,又像是歌之詠之,舞之蹈之。
成熟前的麥穗,在陽光的撫慰下,總是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麥海之上,蜂蝶紛飛,鳥雀啁啾,此景和溝邊的芭茅草銀白色的穗子、野薔薇紫紅的花朵、枸杞子棵的嫩綠枝葉等輝映成趣,儼然一幅水墨潑就的田園風光圖畫。
大片大片麥地邊的冬耕茬地里,在雨露的滋潤下,春紅芋的秧苗已經(jīng)從溝壟上蔓延到溝底,一個個綠葉像一把把綠傘似的支撐著,上面的晨露還未退盡,那些活蹦亂跳的螞蚱和鼓著兩只圓眼睛的青蛙,就在其間歡快地騰躍著,相互地追逐、嬉戲著。
倘若你仔細觀察,春紅芋的根部的土壤,已經(jīng)被萌動的果實拱得稍微的隆起。那一片片即將成熟的麥田和這一垅垅蓬勃生長著的春紅芋,承載著農(nóng)民們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來的滿腔希冀。
雖然到了夏季,但畢竟是初夏,陽光并不熾熱,風兒也不灼人,總是那么不疾不徐地刮著,仍有春天般的涼爽感、舒適感。
于是,農(nóng)民們便可心情愉悅地準備迎接午季的收獲。要擱在從前,人們便開始磨鐮刀、趕集購買木锨、杈子和盛放麥子的蘆席折子,還會把牛拉的四輪大車的車軸添加足夠的潤滑油,把松動的“關(guān)節(jié)”,用木楔重新楔實,鐵螺絲擰緊,把牛馬們喂得膘肥體壯,滾瓜溜圓,還得把村邊一塊空地碾軋成一塊光滑平整的打麥場地。
然而現(xiàn)在這些都早已不必準備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農(nóng)村早已經(jīng)沒有了牛馬,耕地耙地播種和收獲,全都實現(xiàn)了小型機械化操作,哪怕是山坡上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塊莊稼,也能進去這些小型的機械化農(nóng)具。
鑒于這種情況,出門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輕易不回來,他們知道,家里的父母大人,在與近鄰相互的幫襯下,也完全能夠如期把麥子收倉完畢,按時播(栽)下各種秋莊稼,廣袤無垠的大地依然是生機盎然,如詩如畫,豐腴絕倫。
按照過去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方式,麥子收獲后,大面積的麥茬地則被栽上秋紅芋,俗稱“麥茬紅芋”。
紅芋生命力旺盛,秋紅芋地里需要栽種的秧苗,都是從春紅芋地里長長的秧苗上剪下來,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每一小段留著兩三片葉子,插到土里,稍微澆點水,很容易成活,生長得也快,不足十天半月,它們的秧苗也就拖得下了紅芋溝壟,繼而把土地蓋嚴了。這是繼春紅芋和麥子收獲之后,農(nóng)民們又一個希望所在。
而現(xiàn)在早已是農(nóng)村的莊稼格局有了明顯的變化。麥子收割之后,大面積種植的不是麥茬紅芋,而是根據(jù)那些廣受城里人飲食和工業(yè)上某些原料的需求,幾乎全部播下了綠豆、黃豆、玉米、芝麻等含金量較高的經(jīng)濟農(nóng)作物。
這樣,也要比種麥茬紅芋省事得多,因為不需要頻繁地去地里用棍子翻騰紅芋秧子,只需要在幼苗的時候用鋤頭鋤上幾遍,以便松土保墑和除去雜草就可以等待收獲了。
現(xiàn)在的農(nóng)民,全年都是吃的“一塊面”(即麥面)飯食,而且是自家種的麥子磨成的面粉,吃起來又香又甜,還特別筋道,所種植的秋莊稼那些經(jīng)濟作物,全都作為出售賣錢,補貼家用,或者改善伙食之用。
特別是用那些無污染的黃豆、芝麻和油菜籽軋成的食用油,不僅滿足了自家日常生活所需,而且還成了贈送親朋好友的上等佳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