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半島地跨黃渤二海??傮w而言,瀕臨黃海的縣市區(qū)多,瀕臨渤海的縣市區(qū)少(注:半島南部皆鄰黃海,如文登、乳山、海陽、萊陽、即墨等;北部縣市以蓬萊為界,東則臨黃海,西則臨渤海)。
牟平地處黃渤海分界線(旅順老鐵山——長山列島——蓬萊田橫山)以東,所臨之海是“黃海”。不過,黃渤海分界線是近代才逐漸普及的一個地理概念(在二十四史中,渤海常見,而鮮有“黃?!敝Q。現(xiàn)山東江蘇交界處的黃海海域一般被稱作“黑水洋”)。而在更早之前,半島以北、以東海域通常概稱為“渤海”或“渤澥”。因此,在黃海之畔的牟平,也出現(xiàn)過若干與“渤?!庇嘘P(guān)的地名或者區(qū)劃。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老牟平縣第一區(qū)下轄的“渤濱鄉(xiāng)”。
根據(jù)民國版《牟平縣志》的記載,“渤濱鄉(xiāng)”共轄十三村,分別是蛤堆后東疃、蛤堆后西疃(現(xiàn)合稱蛤堆后)、東山北頭、西山北頭、韓家疃、萬家山、高家山、西埠莊、南莒城、北莒城、溝東、王家莊、趙家莊。對照現(xiàn)在的地圖來看,大體就是煙臺市牟平區(qū)大窯街道的北部區(qū)域(養(yǎng)馬島以東、金山灣以西)。
雖然縣志中并沒有明確記載“渤濱鄉(xiāng)”名稱的由來,但從字面含義和當時的整體命名習慣來看,這里的“渤濱”,寓意當為“渤海之濱”或者說“渤澥之濱”。
實際上,類似的說法,在清代的史志中也有記載。比如,同治版《寧海州志》對于寧海州(牟平)的地理位置就這樣寫道:“寧海(州)東接昆崳,北枕渤澥,山水奇麗,為東方冠。”
值得一提的是,“渤濱鄉(xiāng)”設(shè)立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當時,新的地理觀念已經(jīng)普及,受過教育的人們大多已經(jīng)知道牟平瀕臨的海域為黃海。比如,民國版《牟平縣志》中明確提到:“縣境南北皆沿黃?!薄?/p>
從這一點來推測,“渤濱鄉(xiāng)”的命名與其說是“按照實際地理方位”,還不如說是“化用北枕渤澥的典故”了。
“渤濱”名字的由來雖然不難理解,但它的歸屬卻耐人尋味。民國時期牟平縣北部海岸線相當漫長(西至金溝寨,東到夏家疃)。寬泛而言,上述區(qū)域都有資格稱作“渤濱”,但這一名稱最終卻花落“蛤堆后”片區(qū)。在這其中,想必有些特殊緣故吧。只不過,由于史料有限,“渤濱鄉(xiāng)”的名字究竟是何人擬定?具體是何過程?暫時均不得而知了。
但總而言之,從“渤濱鄉(xiāng)”這個地名上,多少也可以窺見不同時期人們的海域劃分觀念差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