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選刊》原創(chuàng)版線上平臺:初語閱讀
初語閱讀——西散原創(chuàng)高端平臺
初語閱讀——中國原創(chuàng)精品散文基地
初語排行榜——中國原創(chuàng)精品散文風向標
老家有兩個習俗:一是大年三十早晨,老少爺們要到墳上去請先祖?zhèn)兓丶乙黄疬^年,而正月初三再送回,以此告訴晚輩們自己的祖宗是誰,根在哪里。二是幾乎每家每戶的院子外面都種有幾棵大大小小的槐樹。老人們說槐樹平時看家護院,酷暑時可以為人們遮陽避雨。
對于我心中的那棵大槐樹,只記得奶奶在世時,曾經跟我們提起過。那時奶奶每天會坐在大門口左側的一塊石墩上幫我們看家。石頭圓潤,光滑??勺膫€人。印象中的奶奶是瘦高的個子,腦后梳著一個小小的發(fā)髻,小腳,手里經常拄著一根拐杖。奶奶看家的同時哄著我們一群孫男娣女。小孩子們經常圍著老人問這問那,有一天哥哥突然說:“奶奶,我們是從哪里來的?”奶奶說:“你們都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來的?!睕]有說是從大坑里撿回來的,更沒有從生理學的角度給我們說起?!按蠡睒涫鞘裁礃幼拥哪??”奶奶說:“我也沒去過?!币老∮浀卯敃r我奶奶都已經八十多歲了。后來大點了,各村里經常在露天巡回演電影,我就跟屁蟲兒似的總是跟著哥哥們去看。有一次看到《蘇三起解》中蘇三唱道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到大街前”就又再一次想起 “我為什么是大槐樹下來的”“洪洞的大槐樹和我家里種的槐樹一樣嗎”等問題。這些問題就這樣幾十年一直在我心中打著問號,靈魂深處也一直藏著一棵高大的枝繁葉茂的大槐樹。遺憾的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竟然一直沒有去過,覺得很是愧對先祖。
于是二零一八年正月初三,我們一家三口便踏上了去往山西洪洞縣的旅程。
剛啟程時我便在朋友圈發(fā)了一條消息:“過年,我們一直行走在探親訪友的路上。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情義酣暢淋漓地灑滿心田。親切,溫暖。初三祭祖日,我們開啟了多年夢想的尋根問祖之旅,期待在洪洞大槐樹下聆聽古訓”。
一路想象著大槐樹的樣子,一路欣賞著高速兩邊的風景,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越往西南走這土質越不一樣,先生說這是黃土了。偶見直上直下的土坡上有一個窯洞,洞門是拱形的,門口有一條大黃狗在悠閑地走動。院子是用木柵欄圈起來的,里面還有一輛白色的轎車。這景象安靜祥和。接著“山西”兩個紅色大字漸漸映入眼簾,哦,到了山西與河北交界的收費站了??蛇@時我突然想起“洪洞”的“洞”字可能寫錯了。朋友圈里那么多人,堂堂的高中語文教師出現(xiàn)錯別字可不應該,如果真這樣也夠尷尬。趕緊百度了一下,才發(fā)現(xiàn)沒問題。原來洪洞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被稱為"華人老家"??晌翌D時又產生了疑慮:為什么“洞”在這個詞里面讀作“同”音?
從上午九點二十分上京港澳高速,后轉向京昆高速,歷時九個小時終于到了山西洪洞縣。這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我們先是通過導航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然后才在網上訂了惠豐賓館。在去賓館的路的盡頭有一塊大影壁,盡管是在夜幕之下,但它上面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大字醒目有力。賓館離著祭祖園很近。我們在小吃城匆匆吃完刀削面,就又急急急忙忙地回到了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門口?;璋档臒艄庵聹喓穸貙嵉拇箝T就像是鑲嵌在我那棵魂牽夢繞的大槐樹的樹根之上的。大樹用力地將自己的根深深地植入大地,而這大門就像一位滄桑偉岸的老者,緊緊地闔住心門,靜靜地沉思著。安謐的夜色之中很多人像我一樣在大門口徘徊著,張望著。就這樣我一直認為大門就在大槐樹下??伞澳棠虨槭裁凑f我是山西大槐樹下來的?”不經意間低頭看到了一塊黑色的明代移民舊址石碑。我隱隱感覺到這可能與我來自哪里的問題有關系。
第二天早上在祭祖園大門口前蜂擁著上萬人,路南的大屏幕上滾動播出“第十二屆大槐樹民俗中國年大型實景演出《開門迎親》”的紅字;路北高高的戲臺上身著飄逸的紅綠藍色古裝的演員們唱著婉轉的晉地古戲。鑼鼓聲鏗鏘有力,好一派熱鬧而又濃烈的過年景象。當?shù)厝擞眠@種隆重的儀式喜迎著從四面八方前來尋根問祖的游客。把游客當做親人!這讓年節(jié)里外出的我心里倍覺溫暖,也一下子拉近了與洪洞的距離。遠觀大門里有一個小小的“根”字正對著大門,鮮亮的根字似乎與戲臺上的演員們一起閃轉騰挪地迎接著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
儀式結束后才打開大門,驗完票我們快速進入景區(qū)。之后我們聘請了一個身穿淡藍色唐裝,年輕漂亮又穩(wěn)重的導游。我迫不及待地詢問:“洪洞的‘洞’為什么讀‘同’的音,怎么解釋?”導游說:洪洞取城南洪崖,城北古洞而得名。古代洪桐縣地處交通要道,北通幽燕,東接齊魯,南達秦蜀,西臨汾河?!础呛樗咸系囊馑??!蔽矣眯挠浿?,因為現(xiàn)在忘性大。導游講解之后也才知道正門口的大槐樹其實是做的根雕,并不是我日思夜想的大槐樹,真正的大槐樹在公園里面。我們怎么是移民的后代?移民與大槐樹有什么關系?帶著好奇開始了真正的游覽。
舉步前行,只見八字門樓中間的影壁上紅色的圓面里鑲嵌著一個遒勁、穩(wěn)健、端莊、圓潤、活潑、鮮黃的“根”字。但是“艮”的一撇藏在了捺的左下方,且與原來的方向正好相反,似乎像人的大腿根兒,而那一捺像是一條小腿抬起一只腳,似落不落的勁頭兒。它是由我國原工藝美術院院長著名書畫家張仃題寫的。如果從書寫的角度看是不規(guī)范的。但是此字隱含象形,包含著濃郁的桑梓之情,好像道盡了離鄉(xiāng)游子復雜的家國情懷。由此可見張院長的創(chuàng)意別出心裁。圓圈外面的四角是黃色的花邊,懸掛著的紅色的中國結將這個根字的香囊包圍起來,特別喜慶吉祥。轉過去是由我國著名雕塑家黃劍根據明代遷民的歷史記載結合民間傳說創(chuàng)作而成的一組青銅質地移民浮雕圖。整圖以大槐樹為背景,由左至右分為移民之始,惜別,遷徙三個版塊,生動再現(xiàn)了移民始末的悲壯場景。其中惜別場景動人心魄:大樹的左側有一位男子肩扛一個小孩在樹上掛吊件;其他人折槐送行。樹的右側樹冠之下有一個耄耋男子手扶大樹荷杖深情遠眺,滿含著不舍,還有一個人舉起一口鍋用力要砸碎的樣子,據說將來兄弟相認以此為憑證。左下方有幾個人在樹下擺上供果祭拜的,還有一個馬夫舉起鞭子驅趕一匹奮力埋頭拉車的馬兒,車上坐著一個懷抱著嬰兒的老婦。壯年男子后面是一個身披鎧甲舉槍逼人前行的將官。一行人戀戀不舍地回首眺望大槐樹,好一個撼人心魄的離別場面!導游說首次遷民是強迫性的。明政府廣貼告示:“不愿遷移者,到大槐樹集合,須在三天內趕到。愿遷移者,可在家等待。”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后紛紛趕往古槐樹下,晉北、晉南、晉東南人都來了。第三天,古大槐樹四周集中了十幾萬人,他們拖家?guī)Э?,熙熙攘攘,暗中禱告上蒼祈求保佑他們平安無事。突然,一大隊官兵包圍了大槐樹。數(shù)名將士簇擁著一個官員,那官員大聲宣布道:“大明皇帝敕命,凡來大槐樹之下者,一律遷走?!?這道命令好似晴天霹靂,人們都驚呆了,但不久就醒悟過來:他們受騙了!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有哭的、有叫的、有破口大罵的、有呼兒喚女的、有哭爹叫娘的,但這一切都無濟于事。我想這個變形的“根”字就像是當時移民猶豫的心態(tài)吧:有對故土的熱戀,有對家人的不舍,有對移民新地的恐懼。這樣遲遲舍不得放下自己的腳來離家前行。因為這一別就是永遠。于是浮雕上老人折槐枝送給遠行的親人,深情囑托不要忘記老家,永遠記住這棵大槐樹。至今移民后裔不論家住在何方,也都說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xiāng)。這個大大的“根”字牢牢地刻在了我心里,也應該深深地鐫刻在了每一個游客的心中了。這是我的根!亦是很多海內海外華人的根祖之所在!
繼續(xù)東行,路南有一個解手場,隱隱覺得這就是衛(wèi)生間,可景點為什么這樣寫?導游一解釋才知道了我們平時常用的“解手”一詞的由來,捎帶知道了我們經常“背手”一詞的根源。據說當時,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反綁,然后用一根長繩聯(lián)結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頭,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里就是我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故鄉(xiāng)。”在押解過程中,由于長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贝螖?shù)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于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由于移民的手臂長時間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后遷民們大多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我想起自己和周圍的人,無論男女,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在工作時都自覺不自覺地背手前行的習慣,不由得心里一笑。另外還有“連手”一詞。洪洞很多地方稱朋友為連手。因為移民在路上手連接著手,經過長途跋涉、同甘共苦到了目的地后就成了患難見真情的朋友。
多次移民的原因:一是自然因素,元代黃河三次決口,河水泛濫,長年自然災害。造成中原地區(qū)荒無人煙。二是人為原因:第一種傳說是三洗懷慶府。元軍和朱元璋的農民軍在懷慶作戰(zhàn),老百姓被迫一會兒擁護元軍,一會兒擁護農民軍。有聰明人于是做了一塊牌子,正反兩面分別寫上元軍和農民軍,誰來了那一方就朝上面,后來被農民軍發(fā)現(xiàn),農民軍領袖一下怒之下就下令血洗了懷慶府,不留一個活口。致使這里的人絕跡。第二種傳說是胡大海復仇。他曾在河南行乞因面目丑陋兇煞遭人們拒絕羞辱他。后因力大無比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实蹆苑狻①p賜均拒絕。只復仇一個要求。朱元璋于是允許他在一箭之地的范圍之內。但到河南時他看到一只大雁,胡大海射中了它的尾部,于是尾隨大雁在空中飛行的腳步,一路殺戮,殺了個昏天黑地,自己也戰(zhàn)死。這一箭之地范圍就大了。朱元璋知道后也難控制了,自此這里人煙稀少。第三種傳說是后來燕王朱棣掃碑由北而南直到南京,火燒宮殿,朱允炆不翼而飛。長年戰(zhàn)爭造成中原地區(qū)人少。所以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洪武元年,決議先后移民總共十八次,有被動的,更有很多次是當?shù)厝酥鲃舆w出的,范圍涉及到當今二十二個省,人數(shù)達160萬人,可見規(guī)模之大,范圍之廣。
《根在洪洞》一書中說“從正史資料看來,雖然并未明確提及在洪桐大槐樹下集中簽名,但是正史記載,遷山西,平陽之名卻有數(shù)處,洪洞是平陽人口最多的縣份,洪洞是重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而且洪桐縣地處交通要道,北關外的廣濟寺,又是唐宋以來的驛站,被遷之民記載了自己背井離鄉(xiāng)的沉痛歷史,他們折槐為記,依依惜別,走遠了,還在頻頻回首,最后看到的只能是大槐樹上的老鴰窩了,因此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了家鄉(xiāng)故土的唯一標志。
正史有記載,野史有反映,民間有傳說,加之數(shù)百上千個縣市的史志口徑一致,這些足以證明明朝大移民與洪桐大槐樹的關系了”。
終于來到了“古大槐樹處”。這棵讓我魂牽夢繞的大槐樹啊此刻就在我的眼前。據記載1800多年前作為山西移民心中永遠見證物的這棵一代大槐樹,生長在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許的廣濟寺遺址左邊,西200米處是汾河,東面為同蒲鐵路。可惜今天的它是仿制的。它上邊的枝干像龍爪一樣遒勁有力,翹首伸向四方。記載當時樹圍是“七庭零一婦女”也就是要七個男人和一個婦女連手才能合抱過來。男一庭為五尺,女一庭為4.5尺。所以仿造的樹身的周長為13.14米,直徑為4.18米。寓意大概為洪洞后裔相守一生一世,祈愿子孫世世代代興旺昌盛發(fā)達吧。
眼前威嚴的廣濟寺建于唐貞觀二年,當時規(guī)模宏大,殿宇巍峨,僧人眾多,香客絡繹不絕。唐宋以來,這里建有驛站,房舍寬廣,驛站常住。從一代大槐樹下通過各方辦理公差的車馬人員往來于陽關古道間,明初移民官方也是在這里設局駐局,點名編隊頒發(fā)憑照川資,但不幸的是,清順治八年即1651年汾水泛濫,沖毀了廣濟寺和這棵一代大槐樹?,F(xiàn)在仿制以作紀念。
東左邊是第二代大槐樹。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雖在一代大槐樹東邊孽生出這棵第二代古槐,然而這里昔日的繁榮景象卻一去不復返。至今只??莞沈爸?,上面掛滿了紅紅的中國結以及由八百多個姓氏組成的連綿的三角彩旗。當時官府并不重視移民遺址建設,直到清末才有各級官吏景大啟、劉子林、賀柏壽深為民間濃烈的移民祭奠情懷感染后陸續(xù)籌款修建。其中景大啟是古大槐樹移民遺址紀念地最初的倡導者、保護者和創(chuàng)造者。也被稱作我國文化創(chuàng)意鼻祖。傳說辛亥革命時期,袁世凱所派的盧永祥進攻山西時一路燒殺搶掠,可到大槐樹下卻頂禮膜拜,還把搶來的錢財供奉在大槐樹下,以祭祀先祖。傳說當時這棵一代大槐樹蔭蔽洪洞人民免遭了一場戰(zhàn)亂之苦?!笆a蔽群生” 之功掀起了空前高漲的修建大槐樹古跡的熱情。一直到民國三年即1914年,大槐樹古跡修建工程竣工。
眼前的碑亭,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巧玲瓏,里面豎立青石巨碑,上刻著“古大槐樹處”五個隸書大字,碑上刻有遷民事略,此時這里香氣繚繞,人們虔誠地焚香跪拜。
茶室在碑亭西,楣匾為“飲水思源”四柱上兩對楹聯(lián)為:茶可解煩碧乳澄清通世味,亭堪樓跡綠槐夾道識鄉(xiāng)情;香挹行禁留快飲,蔭清古道倚斜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老家人的熱情和質樸民風。
牌坊在碑亭南,四角三門,古色古香,正面橫額上寫有“譽延嘉樹”寓意為隨著大槐樹后裔的輾轉遷移大槐樹在海內外也享有盛譽。 背面為“蔭蔽群生”, 匾兩邊配有四首詩。之后我一個人登上了碑亭后面的石經幢,它為廣濟寺的唯一遺物。
1974年,已經干枯的二代古槐被颶風吹倒,政府撥??钫抻娩摻钏嗉庸?。1999年起先后數(shù)次進行了防腐處理。
第二代古槐北邊,又同根孽生出我們所見到的第三代槐樹,由二代大槐樹同根蔭生出的第三代大槐樹也有100多年的歷史。大樹枝繁葉茂,后此地被辟為古大槐樹公園,這里一年四季不停地迎接著一批又一批前來游覽拜謁的游人。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從中央到地方對大槐樹遺址特別重視。讓大家有了更強烈的尋根問祖心愿。這也為當?shù)氐慕洕l(fā)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機。1984年大槐樹旅游景區(qū)成立。1991年4月1日起至10日舉辦了首屆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jié),至今年已經舉辦了多屆。
經由先民篳路藍縷,代代相沿,現(xiàn)在大槐樹的根系已經鋪向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大槐樹也已經演變成為一個根文化符號。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可的一個根。這根不僅連接著我們和先祖的血脈,也連接著先祖的智慧和哲思。它是一個家族的命脈,也是一個民族的命脈,更是一個國家的根基。
仰望著古槐,再看看此時演員們在槐樹下演繹的悲壯宏大的移民場面,不禁感慨萬千。盤桓留戀,我久久不愿離去。
繼續(xù)北行,我們來到了“驗甲”“劃甲”處。你可以把自己的腳伸進去驗證一下自己是不是來自大槐樹下的子民。據說官兵強迫集中到大槐樹底下受騙的人們登記,發(fā)給憑照,每登記一個,就讓被遷的人脫掉鞋,用刀子在每只腳的小趾上砍一刀作為記號,以防逃跑。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復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焙幽?、山東、河北、陜西、皖北、蘇北、甘肅等地普遍傳說,凡是從洪洞遷來之民,小腳趾甲中有一裂縫,好像是兩個指甲,不是古槐遷者,均無此特征,時至今日仍為復形指甲。
穿過福祿壽喜財五道門中的福門,拾級而上,我們來到了祭祖堂。眼前陳列著先賢用過的供桌,醢,轎子。它們靜靜地躺在那里散發(fā)著先主古典的氣息。祭祀的物品生動逼真:三牲活靈活現(xiàn),布帛鮮艷亮麗,五谷裝在碗中。另有華夏,世尊鼎,其中楊侯鼎特別引人注目。它因洪洞在春秋時期楊侯國而得名。此鼎上刻有365個大槐樹移民姓氏,雕刻有篆體“根”“祖”,祭祀時將五色土和四海水融化在鼎里。寓意大槐樹移民后裔同根同祖,血脈相連。也被親切地稱為老家鼎或大槐樹鼎。轉到中華姓氏苑,這里供奉著433個姓氏牌位。我們一行六人總共涉及四個姓氏,我們逐一翻閱屏幕查找,我家先生姓方,方姓承系姬姓,始祖方叔(姬宸)方雷,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樹祭祖堂八號供櫥,方氏家訓為“論治者,常大天下 ,而小一家;然政行乎天下者,世未嘗乏;而教洽乎家人者,自以為難。豈小者固難而大者反易哉?君子之道,本于身行諸家而推于天下。修身和齊家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治國必須:“德”和“法”并舉。正家之道也是如此”。而我的苑姓祖宗供奉在三號供櫥。其他姓氏部分家訓分別張掛著,這些家訓在那里熏陶著每一個祭拜者。
回首再看這個民祭園,它恰似鑲嵌在晉南大地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承托著一代又一代移民后裔的無限沉思與希冀。我也帶著無限的眷戀告別了這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我國唯一大型民祭圣地。
回到家里,我又趕緊查閱了現(xiàn)代漢語詞典,其中“洞”沒有“同”音。之后又查閱了五本不同版本的古代漢語詞典,其中兩本都只是“洞”的讀音。三本有“同”的讀音,其中一本是中國書籍出版社,海滿剛主編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有“洪洞”是地名的義項。還有‘鴻洞’是彌漫無邊的樣子?!钡牧x項。第二本是光明日報出版社,順鵬,宗士勇主編的《狀元之路古漢語常用詞詞典》解釋為“形聲,從水同聲,本義急流?!比枪艥h語辭海轉述許慎《說文解字》的釋義為“急流也。”
洪洞,古代因移民而聞名,今天以大槐樹尋根祭祖而遠播。來到這里的人們雖然彼此不相識,但游覽過這里的海內外華人一定能記住洪洞,記住這三棵大槐樹,更能永遠銘記那些曾經在這里起居繁衍、舍小家顧大家的先祖?zhèn)?!也會把這些故事給我們的子子孫孫傳下去。
初夏五月,距離游覽洪洞已有三月之余。百花已經相繼凋落,而此時家家戶戶院里院外的槐樹上卻開滿了密密麻麻的白色槐花。那馥郁的香氣晝夜裹挾著人們,引得蜂兒們嗡嗡地采蜜不停。釀得的槐花蜜香甜而又營養(yǎng)豐富。也有人將槐花采摘下來剁成餡兒,和上面兒,放在餅鐺里煎著吃或在鍋里蒸著吃。槐香的諧音不就是懷鄉(xiāng)嗎!眼下的我們在品嘗著這時鮮的美味佳肴的同時,能否想到先祖在大槐樹下折槐送別的無奈與痛苦?能否想到當時那些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對故土、對親人深深的眷戀與希冀?能否更珍惜眼前這平靜而又祥和的生活環(huán)境呢?
此時洪洞的那些大槐樹應該也正碧葉葳蕤,繁花滿枝吧?也正蜂兒嗡嗡采蜜忙吧?大槐樹的親人們能否感應到遠方后裔的思念呢?
作者簡介:苑秀萍,筆名萍水怡,河北省中學高級語文教師,愛好旅游,寫作,攝影。常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