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德彰(北外教授)
不同民族對相同的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分類與命名方法。其實,人們在了解和認(rèn)識事物、給事物命名的時候還常常采用比擬的方式,使用隱喻的手法,即把新事物與某個熟悉的事物相對比。這種命名方式反映了人們認(rèn)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不過,不同民族采用比擬的視角往往不一樣,因此同一事物的名稱也會帶有該民族特有的風(fēng)格。下面我們來看看,漢語和英語中對同一事物的一些有趣的命名:
雞皮疙瘩:goose flesh 落湯雞:drown rat
笨蛋:June bug 酒糟鼻:rose drop
貓眼:peep hole 雙杠:parallel bars
活字典:walking dictionary 假眼:glass eye
姐妹篇:companion volume 魚尾紋:crow feet
美人計:honey trap 實心球:medical ball
老黃牛: willing horse 秒表:stop match 太平門:emergency exit 內(nèi)八字:pigeon-toe
減肥茶:diet tea 外賣: take-out
候機(jī)室:departure lounge 牛皮紙袋:brown bag
三角債:chain debt 隱形眼鏡:contact lens
手扶拖拉機(jī):walking tractor
內(nèi)部刊物:restricted publications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但是讓人犯難的是,在英語和漢語中,有一些詞匯字面意思似乎相似,實際上卻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稍不留心就會出錯。比如“食言”和eat one's words便完全是兩回事。實際上,中文“食言”對應(yīng)的英語應(yīng)為go back on one's words, 而英文eat one's words的意思則是“收回(并更正)剛才說錯的話”。
在漢語中,“視同兒戲”的意思是指“不當(dāng)一回事”,有人將“視同兒戲”譯為treat something as child's play是不正確的,因為英文treat something as child's play的含義是指將某事“視作易如反掌”。
再比如,中文“如履薄冰”與英文skate on thin ice從字面上看似乎是一模一樣的,可實際上,前者講的是“在有危險的情況下小心謹(jǐn)慎”,而后者則說明“能巧妙地處理難題”。
同樣地,“赴湯蹈火”和go through fire water看上去也很相似,但英文卻是指“遭受各種災(zāi)難”,根本沒有中文“赴湯蹈火”中所體現(xiàn)的“主動去克服困難”的含義。
下面,筆者列出了一些錯誤的譯法(遺憾的是有些詞典也提供這樣的錯譯)。大家可以查閱一下英語原版詞典,看看能否發(fā)現(xiàn)到底錯在什么地方?
拖后腿:pull one's leg 同床異夢:strange bedfellows
錦上添花:gilt the lily 行尸走肉:walking skeleton
同舟共濟(jì):in the same boat 翻天覆地:move heaven and earth
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拖后腿:hold sb. back. Pull one's leg:開某人玩笑
錦上添花:the crowning touch gild the lily:畫蛇添足
同舟共濟(jì):to share weal and woe in the same boat: 同一根草上的螞蚱
行尸走肉:walking corpse walking skeleton:骨瘦如柴的人
翻天覆地:earth shaking move heaven and earth: 竭盡全力
同床異夢:unlikely bedfellows Strange bedfellows: 同病相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