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畫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diào),畢加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shù)養(yǎng)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shù)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fā)。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xiàn)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
蒙克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獨特風格的畫家。他從十七歲立志從事藝術(shù)創(chuàng)作,到1944年1月以八十歲高齡去世的63年間,創(chuàng)作了1700多件油畫作品、大量的素描和速寫習作,以及800件不同主題的版畫,多彩的技法,強烈的個性,足見他旺盛的創(chuàng)作精力。
愛德華·蒙克以生命、死亡、戀愛、恐怖和寂寞等為題材,用對比強烈的線條、色塊、簡潔概括夸張的造型,抒發(fā)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每一幅畫都無與倫比地強烈地傳達著畫家的感覺和情緒。被描繪的具體對象的細節(jié)被簡化,而情緒則被夸張,對象本身成為一種所要表現(xiàn)的情緒的載體,雖然它們依然還是具象的。
蒙克的藝術(shù)作品,給我們感受最強烈的特征,是他透過風景、勞動者、肖像和自畫像,深刻地表現(xiàn)了從生的不安到愛的焦慮,以及死的恐懼到生的從容。他的繪畫同樣具有丹麥劇作家易卜生的冷峻和透入人心的影響力;而他執(zhí)意刻畫生命的愛欲痛苦與死亡恐懼,反映北歐人對生命的焦慮感。我們從蒙克的繪畫中,可以感受到人面對無法抵擋的性的力量時之無助,生命的神秘、性的焦慮替代美學上的浪漫式的恐懼。
《病中的孩子》 布面油畫,119.5×118.5cm,奧斯陸國家美術(shù)館藏。這幅畫是蒙克童年時代對家庭痛苦遭遇的一個回憶。
《思春期》、《接吻》、《吶喊》等都是蒙克的名作。《接吻》觸及生命的本質(zhì)與愛的內(nèi)涵;《吶喊》表現(xiàn)突然的刺激改變我們一切的感覺印象,畫中橋上吶喊的人,凹陷的面頰仿如骷髏頭,背景火與血的色彩像漩渦般染紅天際,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那人為什么尖叫,如此,這幅畫更加使人感受到不安,畫中的地點是從厄克貝里山上俯視的奧斯陸峽灣,有人認為該作品反映了現(xiàn)代人被存在主義的焦慮侵擾的意境,這幅畫成為表現(xiàn)主義繪畫最著名的作品。
在《吶喊》后的第二年他畫了《思春期》,端坐床邊的裸體少女,長發(fā)垂后雙手擺在膝間,顯示出少女心中不安的焦慮。他的畫風深具表現(xiàn)主義特征,也含有神秘主義和象征主義的色彩。受到當時德國“橋派”年輕藝術(shù)家熱愛。
《吶喊》1895 年 粉彩.紙板 79 x 59 cm 私人收藏
本作品共有四個版本,分別是此私人收藏的版本、藏于奧斯陸蒙克博物館的兩個版本和藏于國家畫廊的版本,1895年畫家把作品制成平面印刷以大量復制。
《生命之舞》1900 年 油彩.畫布 125 x 191 cm 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
在《生命之舞》這幅油畫中,畫家描繪了一群在河岸邊草地上醉然起舞的人們。有三位女性形象在畫面上占據(jù)著主要位置,她們分別象征著女性一生的三個不同階段。
《吻》1897 - 1902 年 木版畫 46.7 x 46.4 cm 美國紐約現(xiàn)代美術(shù)館
在《吻》這幅木刻版畫中,呈現(xiàn)出孟克將木刻版畫制作過程中遭遇的木紋問題轉(zhuǎn)換成為作品的特點。他運用了木刻版畫原有的粗糙垂直的木紋,制造出空氣的印象。
《亡故》1893 年 油彩.畫布 134.5 x 160 cm 挪威奧斯陸孟克博物館
蒙克作品最常見的主題都是與人類的悲劇情懷相關(guān)的,例如孤獨、憂傷、痛苦、死亡等等。他的大部分作品充斥著上述源自疾病和家庭悲劇的情感,給人的感覺是灰暗和悲觀,這種思維特性構(gòu)成了他的藝術(shù)天分的基礎(chǔ)。大家公認這位挪威畫家和多產(chǎn)的雕塑家是表現(xiàn)主義的先驅(qū),同時還是北歐最杰出的畫家,與高更和梵谷齊名。
《自畫像:在時鐘與床之間》(1940-1943)
很少有藝術(shù)家能像蒙克這樣,將自己的晚年看得如此透徹。和這種對臨終的真實認知相比,倫布朗晚年的作品顯得頗為自滿。莊嚴的老爺鐘上,時間在無情地流逝。單人床上裝飾著時髦的斜線圖案,卻恰恰成為他孤獨的佐證。藝術(shù)家本人看起來呆滯而了無生氣,他已經(jīng)看到預見成為了僵硬的尸體。1944年,在完成這樸素的告別后不久,他便離開了人世。
《拿著香煙的自畫像》(1895)
在這世故、頹廢而不安的形象中,蒙克放任了自己富有戲劇性的一面。
《絕望》(1892)
一樣的木欄桿、一樣的全視角、甚至是一樣被血色涂抹的天空——這幅畫顯然是名作《吶喊》的前作。在這張畫中,我們看到的是人從外在所表現(xiàn)出的痛苦,而非內(nèi)在。
《藝術(shù)家和他的模特》(1919-1921)
他不再受欲望的驅(qū)使。模特,女模特,暗示的無非是藝術(shù)家和繆斯之間老掉牙的游戲或戲劇。然而對蒙克而言,他日漸禿頂,雙眼因近視而瞇起,那些關(guān)乎欲望的白日夢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身著便袍、被他戲稱為“模特”的稻草人??褚暗牟ㄎ髅讈喨兆舆^去了。藝術(shù)家形單影只。
《夜游人》(1923-1924)
在這張自畫像中,蒙克拋棄了一切自滿與自愛,將自己的脆弱和孤獨暴露無遺。
《星夜》(1922-1924)
在蒙克創(chuàng)作這幅畫時,他已不再是像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樣,簡單地為精神狀態(tài)賦予標志。大自然進入了他的內(nèi)心。你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斯堪的納維亞的夜晚,想象沿著被星光點亮的田野走向小鎮(zhèn)的金光。蒙克和以往一樣陷入沉思,當他遠離那些溫暖的燈光而站在寒冷處時,他感到自己與世相隔。
《自畫像:和酒瓶》(1938)
年邁的藝術(shù)家又坦露了自己的又一弱點:酗酒。在色彩背后,藝術(shù)家似乎在說,生活是地獄。難怪他要借酒消愁。
《 紅色弗吉尼亞爬山虎》,油畫,1898-1900
沒有任何炫技。就像《吶喊》,無非就是橋、岸、河和天空,三個人。剝離內(nèi)容寓意和表現(xiàn)的情感,技法上確實出乎意料地簡單,甚至沒什么形式的東西。蒙克只是用最簡潔的形式卻渲染出了最飽滿的情感。就像他自己說的,一切都在尖叫;橙色、藍色、紅色、黃色,都在燃燒。
這是一種恐懼不安的真實情緒。
《愛與痛苦》 油畫,1916-1918
《夏夜之神秘》
《奔馬》,油畫,1910-1912
《兩個人的孤獨》,油畫,1933-1935
《河畔的兩人》,木版,1898
《神秘的河畔》,木版,1897
《河畔的兩人》,油畫,1933-1935青蘋果影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