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沒有體現(xiàn)出宮崎駿的特點,比起《千與千尋》和《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顯得有些寂寂無名。雖然它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動畫長片)提名。
可是愛它的人卻始終不曾懷疑過這部電影。
那種喜悅就像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形容的那樣:一只圓滾滾的小熊渾身閃耀著天鵝絨的光芒,并且它邀請你與它一起在長滿三葉草的山坡上打滾。
這部電影的原著來自英國作家戴安娜韋恩瓊斯的同名幻想小說《哈爾的移動城堡》。這位女作家的小說甚至被譽為啟發(fā)“哈利波特”的來源。
但宮崎駿改編完之后的電影與原著是有所不同的,他賦予了《哈爾的移動城堡》一股新的生命力和特色。
像宮崎駿的所有電影一樣,這是一部關(guān)于純真與愛的電影,但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這是一個關(guān)于詛咒的故事。
被詛咒的哈爾
作為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哈爾可能是宮崎駿筆下最帥的男主角了,每次出場自帶柔光一般的感覺,加上木村拓哉的配音,這個角色直逼完美。
可是這么完美的一個人,卻是被詛咒的,這份詛咒就是跟魔鬼卡爾西法的交換。
卡爾西法本是一顆流星,意外地落在了小哈爾的手上,從此它吃掉了哈爾的心臟,兩個人訂下了契約,彼此依存。
歷史上把這種情況解釋為雙生,《百年孤獨》中有過雙生子的描述,波蘭斯基的電影《兩生花》亦是在講一個雙生的故事。
哈爾從此成為了魔法師,可是他沒有心,無法去愛人,所以他一直在尋找愛人。
這對他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詛咒。
正因為如此,坊間才有哈爾會吃女孩心的傳聞。
哈爾遇到蘇菲時說的那一句話是:“終于找到你了?!边@句話是對蘇菲當時困境的解救,也是一個結(jié)果。
蘇菲曾掉入過哈爾小時候的時空,她告訴哈爾,在未來等她。
就像一個時空閉環(huán),相愛的人終究會遇見。
被詛咒的蘇菲
蘇菲從來都是不自信的,即使她在街頭盛會那一天遇到了哈爾,她也不相信,因為她覺得,哈爾只會喜歡漂亮女孩。
荒地魔女一直在尋找哈爾,終于有一天她在蘇菲的身上察覺到哈爾的蹤跡,于是對蘇菲下了咒語。
讓她變成了一個老太婆。
電影中,蘇菲時而年輕時而衰老,剛開始確實是有些疑惑的,但我把它解釋為蘇菲表達自我時就會變得年輕,這種現(xiàn)象不是表現(xiàn)在視覺上,而是表現(xiàn)在心理,宮崎駿將這種心理感受通過視覺的通感表現(xiàn)出來。
其實這個解釋對于《哈爾的移動城堡》來說也是可以說通的,畢竟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就是看電影的有趣之處,每個人對于人物都有自己的理解,每個人的思想都無法同化。
哲學上有一句爛大街的話,雖然被說得太多,也是真理的一種體現(xiàn):沒有人能同時踏入同一條河流。
這句話里所有的物質(zhì)都是在變化的,包括生理、心理以及客觀事物。
所以千人千面,一千個哈姆雷特才是正常的。只有一個哈姆雷特才是不正常的。
可是原著中對于蘇菲時而年輕時而衰老的解釋卻是:她會隨著自己的心理感受變得年輕,她之所以衰老是因為她膽小、自卑,而是在于哈爾的逐漸接觸之后,蘇菲感到了愛,所以她變得年輕了。
這種說法直接將視覺訴諸于現(xiàn)實,反而失去了一種詩意。
電影中的音樂
電影中的音樂來自久石讓的手筆,一貫的浪漫與憂愁,一貫的想讓人有哭的沖動。
哈爾與蘇菲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在這首曲子響起的時候。他們最后也打破了各自的詛咒,生活在移動城堡里。高清視頻
或許這個結(jié)尾顯得爛俗,像童話故事書里公主與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般。
可是宮崎駿的筆下的溫情與愛卻一點不讓人覺得俗套,他反而讓人相信,這份愛本就是存在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