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凌羊
我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
在網上,只要你有個弟弟,一定會有人說你爸媽一定重男輕女,你給弟弟資助一點錢也會有人說你是扶弟魔……我也被這么說過。
搞到后來,我也不敢斬釘截鐵說我爸媽不重男輕女,畢竟,從小養(yǎng)在父母身邊的孩子是我弟,而被送去外公外婆家養(yǎng)的孩子是我。
這次回老家,我更新了一個事實:我不是在弟弟出生以后被送去外婆家的(以前我一直以為是這樣),而是在斷奶后(八個月)就送過去了,那時候弟弟還在我媽肚子里,性別未知。
我在外公外婆家長大,享受的物質生活比在自己家里要豐富得多,享受的寵愛也比在自己家里多很多。我外公、外婆以及幾個姨都把我當寶貝寵著,那時候我唯一的缺憾就是幾個月才能見父母一面。
上初高中以后,因為學習成績好,我得以去縣城、市區(qū)上學,但花銷也會大一些。
我弟呢,成績相對差一些,只能在鄉(xiāng)村上中學,花銷是少很多,平時和周末還得幫忙家里做家務、干很多農活。
當然了,如果他能考上好的學校,那我爸媽應該也會咬牙送他去的,但這不沒考上嘛。
換而言之,我家有限的教育資源,多半是傾斜到了“學習成績更好的我”身上的。我弟享受不到這些,反而幫著承擔了一部分家庭義務。
至于我是不是扶弟魔,這就看你們的標準是什么了。我資助我弟的,還不到我擁有的十分之一,以至于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會不會有點摳。
我爸媽,從來沒要求我給過我弟一分錢,他們還經常跟我說:你就一個人養(yǎng)家,要多為自己著想一點。
我老家那個破宅子,前兩年因為出了點宅基地糾紛,我爸媽想賣,他們一開口就是:賣合多少錢,你們姐弟倆平分。
我說:“就那么點錢,我也看不上,你們真要賣了,就都給我弟吧?!?/span>
我爸媽說:“要不要平分,是一回事;分了以后你怎么處置,又是另一回事?!?/span>
祖宅最終沒賣,但我爸媽的態(tài)度讓我覺得心里挺暖的。
我爸媽或許受傳統(tǒng)父權觀念的影響,在某些方面可能確實有一些父權思想,但在具體對待我和我弟時,我真沒感受到他們有多“重男輕女”。
為了防止被防杠,我還寫了防抬杠提示:
1.我只是在說我的情況,沒有否認別人家存在重男輕女的問題。
2.你覺得我爸媽重男輕女,那就重男輕女唄,反正,全世界就數(shù)您最了解我的情況了,比我都了解。
得,還是有幾個人說:對你沒惡意,但我覺得你爸媽的這些表現(xiàn),恰好說明了他們重男輕女。
我:???
羅志祥被周揚青錘爆的時候,鄭爽跑去點贊周揚青并回復了一句:你的九年,我心疼;你的文字,還愛他。
這條微博,真是看得我有點尬,說不出的別扭。
鄭爽就說第一句話就蠻好的,但我覺得,瞎替別人“覺得”還愛著,可真的不是個好的語言習慣。
我都離了七八年了,但凡提及前夫,講述一個事情,也依然有人替我“覺得”我愛他、放不下他。
我只能回復:行行行,你說我還愛那我就是還愛,你說我沒放下那我就是沒放下。我愛不愛、放不放下,我說了不算,你說了才算。
我說,我只把前夫當成半個親人+半個朋友。
對方說:“不,你還愛他的,我看得出來,你不要不承認了?!?br style="outline: 0px;font-family: Arial,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font-size: 14px;text-align: start;">
我說:“我沒覺得我爸媽重男輕女?!?br style="outline: 0px;font-family: Arial,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font-size: 14px;text-align: start;">
對方又說:“不,你很重男輕女的,只是你不愿意承認。承認自己不被愛,很難。”
啊,爭奪贏了這種對別人人生的定義權,Ta們是不是比升職加薪還高興?
行吧,行吧,我怎樣,你們說了算。畢竟,全世界就數(shù)你最了解我的情況啦,我是當局者迷。
您那么聰明、那么睿智、那么有洞察力,力氣應該花去研究股票走勢,花來研究別人的人生太浪費了。
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替別人“覺得”。
比如,替張愛玲“覺得”她沒放下胡蘭成,替周星馳“覺得”他沒放下朱茵。
這真的不是一個好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
一個人,怎么能替別人“覺得”呢?“覺得”這種事情,不是冷暖自知的嗎?
哪怕你覺得自己一點惡意都沒有,但對別人來說,也構成了冒犯。
這種冒犯,來自于你的自以為是,也來自于你沒有持平等姿態(tài)看待對方(把別人當成了任由自己去評判、審視的客體)。
換而言之,當面評判他人,就是冒犯。
之前我還講過議價的正確姿勢。
“這東西,給你X元錢,你賣不賣?哦,不賣啊,那給你Y元呢,賣嗎?”
這是正確的砍價方式。
議價的錯誤話術是:“你這東西啊,這里不行,那里不好,相比那誰誰誰更是不咋地。我自己這不容易,那也不容易,你看你能不能給我便宜點?”
后者講事實,講規(guī)則,講訴求,不浪費時間,更容易達成目的。
前者則只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講自己才認可的道理,而且對他人充滿了評判甚至是PUA別人……很容易適得其反。
我個人也非常反感那種“賣慘式議價”。
一個東西,你覺得以某個價格買下來劃算,那就買;不劃算,且人家不同意以你出的價格賣給你,那就不要買。
站在原地跟人家不停磨價格,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精力,也浪費了別人的時間、精力和機會成本。
這中間,對方若是再擺出那種“我很不容易的,我每個月就掙兩千塊錢,你給少一點吧”,我更是煩躁得想原地爆炸。
商業(yè)社會,有誰容易???人家也要通過賣東西謀生的啊。
搞這種道德綁架,玩的不是交易,而是乞討。
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所有不招人喜歡的說話方式,都有一個共同點:居高臨下,沒有平等心。
他們只把自己視為主體,而把別人視為供自己評判的客體。
他們總是沒辦法遏制住自己在別人面前的那份來自地位上、經濟上、心態(tài)上、智商上的優(yōu)越感。
我真的覺得,一個人但凡要是稍微表現(xiàn)得沾沾自喜一點,就很討人厭了。
以前,想在人前凹老板造型,就稱公司同事為“員工”。
后來,我突然意識到這很不妥。
哪天要是公司垮了,人家一個個的都比我年輕,上哪兒找不著飯吃?而我一個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中年婦女,可能去哪兒都沒人要了。
于是,在下次表述的時候,我小心翼翼換了一個詞:公司同事(或者,公司團隊成員)。
“我手下那幫小孩兒”這種稱呼,我是萬萬不敢用的。
都不是黑社會老大,都只是合作伙伴,誰是你的“手下”?別人只是比我年輕,不一定比我幼稚。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我會的,別人不會。別人會的,我也可能不會。我可能是比別人多點資歷、多點錢,但光“沒他們年輕”這一點,就是劣勢,因為我沒有太多的時間用來成長了。
人都有自戀的時候,所以,平時說話的時候抑或是行文過程中,我一直希望自己能避免這一點。
盡量的,不要去任何“特定的人”面前秀優(yōu)越感。
智商上的,道德上的,經濟上的……任何一方面的優(yōu)越感,都不要秀。
很有可能,你很快會被打臉的。
看到別人倒霉、狼狽,首先該想到自己:如果跟他人易地而處,我是不是真能做得比人家好。
確定自己真的會做得比別人更好之后,才勇敢地發(fā)出譴責聲、批評聲(比如,我確定自己絕不會殺害孩子)。
其他時候,沉默都比“上趕著指點別人”要優(yōu)雅。
以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fā)
這是最好的鼓勵
在小號更新《離婚七年》系列小說,即將收尾,但是,每一篇后面,都有人在教我做人,比如這個收入水平比我高幾百倍的...我還在辛苦碼字賺錢的時候,人家已經看不上這點碎銀兩了,然后出來教育了我一番。
這種,哪怕是先夸人、再教你做人,本質上表達的意思還是:你,不如我聰明;你很蠢,需要我的指導。
真的很爹啊。做人不能隨便大小爹啊。其實,真對我有很大意見的話,可以背后偷偷去說啊,在我聽不到的地方。
小說即將收尾,大家有興趣追這個系列的話,可關注下方公眾號哈。
謝謝你的時間,我們相約明天見。
關注「晏凌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