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信文化研究心得之三
作為土生土長的上饒人,我比較過上饒話與其他地區(qū)方言,甚感上饒話好聽。好聽在地域特色濃厚,體現(xiàn)上饒人性格;好聽在簡潔、生動、形象,富有節(jié)奏感,充蘊著濃濃的鄉(xiāng)情鄉(xiāng)愁;好聽在細膩、婉轉(zhuǎn)、幽默,吳儂軟語,余音裊裊,繞梁不絕。辛棄疾《村居》詩贊美上饒話:“醉里吳音相媚好”,他認為上饒話聽來讓人陶醉,聽來溫柔美好。
根據(jù)市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將饒信文化打造成上饒的獨特名片”的要求,我對上饒話進行了分析綜合,認為,饒信文化是多種方言片區(qū)的結(jié)合體,主要有吳語、贛語和徽語三種。其中信州城區(qū)、上饒縣、玉山、廣豐屬吳語語系,鉛山、橫峰、弋陽、余干、鄱陽、萬年屬贛語語系,婺源、德興屬徽語語系。上饒還有閩南語、客語村落的分布,現(xiàn)在基本被吳語、贛語同化了。上饒話的最大特點是“兩不分”,即:平舌卷舌音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所以,學(xué)說上饒話是比較困難的。
具體來說,上饒包括了三個方言片區(qū):(一)贛方言區(qū),含鄱陽、余干、萬年、弋陽、橫峰、鉛山六縣;(二)吳方言區(qū),含信州、上饒、廣豐、玉山;(三)徽方言區(qū),含德興、婺源。閩方言主要集中在三清山附近和鉛山縣,這是因為閩人的遷入和相鄰于福建。事實上,在贛方言片區(qū)內(nèi),還有楚方言。從修水、武寧到鄱陽、余干、萬年、弋陽、橫峰、鉛山,都有楚方言的介入,比如贛劇的道白就是湖廣韻。據(jù)《古代文化基礎(chǔ)》所敘,皖南是吳方言而不是徽方言,閩北話不是閩方言而是吳方言??梢?,即便婺源、德興講的是徽方言,其根還是吳方言,上饒一些鄉(xiāng)村的閩方言也當屬于吳方言。從方言上,可以看出上饒“吳頭楚尾”文化對饒信文化影響之深。當然,德興、信州區(qū)外地流入人口多,其語言中包含有“南腔北調(diào)”,但這并不影響上饒話的流行。
我長期居住在信州區(qū),聽慣了純正的上饒話,但因為方言基礎(chǔ)不好,至今仍不太會講上饒話。上饒話有五個基本特點,一曰簡,如爸爸稱爹或老子;媽媽稱娘,或稱奶;爺爺稱公;奶奶稱媽(mà);兒子稱小俫(lei);女兒稱囡妮;小男孩稱小俫仔;小女孩稱囡妮仔;等等。二曰擬物形象化,如太陽叫日頭,月亮叫月光,右手叫順手,左手叫反(ban)手,膝蓋叫貓咪頭,掃把叫條帚,廁所叫茅司,被子叫被屋,腋下叫脥胳底,等等。三曰順口也順耳,如躺下說成趴(bah)倒,雪化了說成雪烊了,吃早飯說成吃天光,吃中飯說成吃晏(ngan)晝,吃晚飯說成吃黃昏,玩說成嬉,等等。四曰直接直白,如,討厭說成插眼,很黑說成漆(cei)污,很小說成點點大(dao),很軟說成靡靡軟(nvan),很濕說成透透濕,很胖說成滾滾壯,很瘦說成殼殼瘦(xiu),做事快說成撇脫(ta),漂亮說成清干(gan),好得很說成贊得很,等等。五曰問話獨特,如,干什么——做則個,什么——則個、哪哈,不是——嘸沒(meh),等等。
上饒話,也稱為“廣信腔”,是上饒最主要的方言之一,是我國方言大系中吳語的一個分支,是江西省內(nèi)最難說也是最難聽懂的方言之一。上饒為“四省通衢”之地,是四省邊際區(qū)域中心,人員交流頻繁,要讓話語“雜中求同”,就要有自己特有的方言,上饒話隨之誕生了。源遠流長的上饒方言雖隸屬吳方言語系,但又區(qū)別于吳越方言。上饒話語素溫軟,音素委婉,娓娓動聽。上饒人與上饒人對話,猶如妙語連珠,擲地有聲,在外地人聽起來仿佛是款款吳語的絕妙對唱。倘若在外地上饒人與上饒人相遇,幾句上饒話就會勾起一股股家鄉(xiāng)的情愫,就會展現(xiàn)“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的濃郁鄉(xiāng)愁。
上饒方言博大精深,比較難懂的有信州話、廣豐話、余干話、婺源話等。完全收集、整理、編輯上饒話,難度很大:一是因為純正的上饒話有的是不能用漢語拼音譯音的,只有在學(xué)說的實踐中慢品細悟。二是上饒話是一種語言文化,隨著高鐵樞紐的形成、三清山機場的通航,現(xiàn)代語言、外來語言或多或少地正悄悄改變著地地道道的上饒話基因,純正的上饒話和不標準的上饒話之間并無明顯差別;三是每個人學(xué)識、經(jīng)歷以及對語言的學(xué)習(xí)能力,都決定了對方言的理解程度。我們講慣了普通話這個標準語言,可能對上饒話的駕馭能力相對要遜色一些。
上饒話畢竟是上饒人的方言。事實上,一種語言并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且代表著一個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種生活的韻味,是一種奇妙的風(fēng)光,是一種地方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載體。沒有鄉(xiāng)音,無以慰藉鄉(xiāng)愁。這正如魯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方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中,方言也應(yīng)占據(jù)特殊的地位。獨具特色的上饒話,絕對是中國語言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一朵奇葩。保護方言,也是傳承地域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的一種努力。
方言能極大增強同一地區(qū)人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著很高的社會價值。所以,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同時,對上饒話這樣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要在喜愛中保護好、傳承好、運用好,并讓其自然地進入各種文化形態(tài)之中。我聽過姚金娜老奶奶的“呼牛調(diào)”、“摘菜”等信州民歌,那一口純正的上饒話,令人陶醉。獨具魅力的姚金娜民歌已成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希望有關(guān)部門傳承好這一遺產(chǎn),借助這個平臺,讓上饒話越講越美,越講越廣,走出上饒,走得更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