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仕強教授認為,在五十歲之前,每個人都要面臨49歲這道“坎”。如果人們到了49歲,寧可說自己50歲,也不要說自己才49歲。
民間一直有個說法,逢“九”必變。一旦你的歲數跟“9”掛鉤,那你不妨跳過這個“9”字,直接湊整就好。
這種說法,誰也不知道可不可信,但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像50歲或者60歲這樣的歲數,就是一個臺階,有太多的人還未爬上臺階便摔了下來。
研究認為,人生最不快樂的時間,是45歲到55歲這十年,尤其以45歲到50歲這五年為主。
當人到了45歲之后,無論你的身體機能有多好,都會慢慢地走下坡路,這是人體精力逐漸衰退的現實,誰也無法改變。
更重要的是,無數矛盾還會頻頻發(fā)生。在“內外交迫”的情況下,大多人都會垮了下來,愈發(fā)活得狼狽不堪。
人上了一定的年紀,終究會明白,你的“命”到底好不好,在49歲那一年就注定了。
02
49歲,讓人“忐忑不安”的時間點。
有很多中年人,還未到50歲就離開了。當中有一部分人,在49歲那年就走了。這,就是一種無奈和悲劇。
對此,很多人會說,這些離開的中年人絕對都是工作太勞累,沒錢保養(yǎng)自己的人。殊不知,這只是偏見罷了。
有很多過億身家的老板,雖然說創(chuàng)立了巨大的事業(yè),可他49歲那年,還未到50歲就離開了。這,就是命數的問題了。
如果說人生就是一個爬山的過程,那中年期就是山腰,而49歲這段時間就是山腰的中部,讓人處于“進退維艱”的境況當中。
你想前進,但你無法前行。可如果你想后退,那你望著身后的懸崖峭壁,你依舊不敢退下來。在這種“內心糾結”的情況下,人就很容易精神崩潰。
近幾年來,為什么中年人得抑郁癥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為什么中年人選擇輕生的念頭越來越強?這說明了什么呢?
只能說明,他們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如今正活得狼狽不堪。這個時候,如果家庭和工作再發(fā)生一些矛盾,那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一切,都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存在。只要中年某一個過程出現了問題,那后續(xù)的矛盾就會頻頻發(fā)生。
03
人的命好與否,在他49歲那年就注定了。
要看一個人的命究竟好不好,到底要看哪個方面呢?其實,我們要從家庭、婚姻、工作、人際關系、身體狀況以及金錢存款等6個方面入手。
在這6個方面當中,如果你能把其中兩三點做到極致,相信你后半生的命運絕對不會太差。
就拿家庭和身體狀況這兩點來說,如果你家庭不錯,家人特別團結,而你的身體心理都特別健康,那你后半生不就無憂了嗎?
對此,很多人會說,誰都能做到這么簡單的事兒,可為什么“命好”的人依舊那么少呢?
其實,有些人缺陷太大,缺點太多。還有一些人要求太高,總認為要活得“完美”,那他就會走下坡路。
也就是說,活得太差,會倒霉。而追求太好,也會出現“物極必反”的情況。
有些人家庭不好,還欠著一屁股的債務,那他們的后半生又該如何是好呢?
有些人總是要求完美,不是這里要賺大錢,就是那里要成為人生贏家。到最后,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就會壓垮他的未來。
所以說,人,只要走“中間路線”就可以了,不需要想太多,也不需要過分糾結。要知道,命好與否,都需要我們平穩(wěn)前行。
04
如何才能做一個“命好”的人呢?關鍵要做到這三點。
第一點:不急不躁,不走極端。
人,最怕的就是走極端。不是走到最壞的極端,就是走到最好的極端,這都是特別要命的行為。
太壞,就容易沉淪下去。太好,就容易“樂極生悲”。一切,都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這世界是平衡的,沒有人能走極端而打破平衡。
當人到了49歲之后,就不要再活得如此極端了。要知道,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做好自己的本分,那就可以了。
第二點:健康錢財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人,如果有錢,但沒有健康,那就容易出現“人在天堂,錢在銀行”的局面。這,就是一種人生的悲哀了。
人,如果有健康,但沒有金錢,那就容易遇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問題。這,也算是一種生活的不幸了。
可以說,我們要牢牢地把健康和金錢抓在手中,平衡好這兩者的關系。
第三點:心態(tài)積極,向陽而生。
中年人最怕的,便是心態(tài)沉淪的問題。心態(tài)好,人生才好。而心態(tài)不好,后半生根本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王陽明認為,心狹乃禍之根,心曠為福之源。
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就是要塑造充滿希望的往后余生。
文/舒山有鹿
聯系客服